s 閱讀頁

2.研製出我國第一台擠壓水泵

一九七六年八月,湯仲明回到闊別四十多年的故鄉——孟縣城。上次回家是一九三五年為父奔喪,當時來去匆匆在家沒呆幾天又趕回了上海。

故鄉,對每一個遠離的遊子,都是懷念的樂土。都有一縷特殊的情愫,魂牽夢繞,萬水千山隔不斷,十年八載如昨天。他望著這兒時就熟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磚一瓦,無比興奮。但他所到之處,卻無人認識他,頓時他想起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名句,他心裏想,詩人寫的多好,我現在不正是這樣嗎?好詩就是有永久的生命力。

滿頭銀發,年屆八旬高齡的湯仲明,仗著他身體健壯,行動自如,生活能夠自理,自我感覺良好,單身一人走南闖北的目的還是為了尋找能試製他的轉子發動機的地方,他認為一個人比較方便也隨便,有人陪同就羅嗦了,他一個人到親戚家住,也不找那麽多麻煩,他到孟縣後就住在侄孫女湯月娥家裏。有一天月娥帶他到黃河邊的山地裏看她種的莊稼,當時正天旱,玉米都快旱死了,湯仲明說:“地該澆水了,不澆就要旱死。”

“這一片都是‘靠天收’,沒有水可澆。”

“下邊黃河裏的水,白白從這腳下流過,為什麽不抽上來澆地?”湯仲明感歎地說。

“誰有這個本事能叫水倒流上來就好了。”

“我有法!”湯仲明一本正經地說。

“您有什麽魔法不成?叔公真會開玩笑。”湯月娥毫不在意地笑笑說。

“不是開玩笑,我設計有一種高揚程水泵,它就能把下邊的黃河水抽上來澆地,可惜沒有人給我製造。”湯仲明認真地對月娥說。

“真的?”月娥半信半疑地說。

“當然是真的,圖紙我都帶著,回去我拿給你看。”

“那太好了,我認識縣科委侯雲青主任,我去給他說說看。”

“那好,那好。我要能為家鄉的‘四化’作點貢獻,就死也能瞑目了。我生在孟縣長在孟縣,不為孟縣做點貢獻,心裏過不去呀。”湯仲明帶著歉意說。

話題談到水,水是萬物生命之源,幹旱是孟縣主要災害,有“十年九旱”之說,分春旱,伏旱,秋旱,幾乎每年都有不同季節的幹旱。黃河從縣南流過,所經地域長達二十八公裏,由於地高河低,眼看著黃河水白白流過,若有先進的提水工具,旱情就可大為減輕。

孟縣的氣候還是比較優越的,它位於暖溫帶,四季分明,陽光資源充足,無霜期長,雨量集中,是發展農業的有利條件,適宜多種植物生長,降雨量受季風影響,多集中在夏秋兩季,七月份為最多,但橫貫縣境三十多公裏的蟒河到時就泛濫成災。一九五九年白牆水庫建成後,為全縣防洪除澇、蓄水灌溉起了顯著作用。

一九六六年孟縣、濟源人民共同修了“引沁濟蟒”工程,縣境內渠長十五公裏,新建六條幹渠,四十條支渠,近二百條鬥渠,全長二百多公裏。一九六九年通水,全年引水五千萬立方米。為西部嶺區提供了唯一地表水源,但“望天收”地仍然不少。象城南黃河北岸高台地帶就是一溜“望天收”地。湯仲明由於少小離家,幾十年沒有回來過,來過一兩回也是來去匆匆。對這些情況是不甚了解的。他要知道自己故鄉還有這麽多的幹渴土地,恐怕早就回來獻出他的轉子水泵設計了。

湯仲明在孟縣是很有名氣的,雖然他人一直在外,但自他去法國留學,回來研製成功木炭汽車後,他的名聲就響起來了。家鄉父老為有他這樣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而感到自豪和光榮。他也成為孟縣幾乎是家喻戶曉的知名人物。

侯雲青是個很有眼光的科技工作者。當他聽了月娥講的情況後,知道湯仲明回到孟縣非常高興,仰慕已久的人物終於能見到,他有點情不自禁地急問:“他在哪?”

“在我家。”

“你快領我去見他,他是內燃機專家,國家寶貝啊!他跟誰一起來的?”侯雲青問。

“他自己一個人回來的,已經八十歲了。”

“了不起,了不起!年齡這麽大,還想著為家鄉做貢獻,為人民造福,難得,難得!”侯雲青讚揚後接著說:“叫他到我們這裏來住吧,我們科委就是科技人員之家。”

“侯主任的美意,我替叔公心領了,謝謝。還是讓他住在我家吧,我們好照顧,再說你們科委又不是旅社呀。”月娥很感激地說。

“這個好辦,他如果願意留下來做水泵,非離開你家不可,我們可派專人照顧他。”侯雲青很有把握地說。

侯雲青跟隨月娥來到她家,見到湯仲明後,使他感到驚訝,八十歲的人,紅光滿麵,耳不聾,眼不花,身體墩實,行動自如,就象六十多歲的人一樣,因此使他更增加幾分敬仰。他自我介紹說:“我姓侯,名雲青,縣科委的,湯老,您好,久聞大名,相見恨晚,今日得見,深感榮幸。我從兒時就聽說過您老發明的木炭汽車,解放前我還坐過,您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家鄉增添了光彩,我們非常歡迎您回來老家看看,也好讓家鄉父老一睹您的風采。”

“侯主任過獎了,謝謝,我離開孟縣整整六十年了,中間回來過兩次,最後一次是一九三五年,也四十多年了,經常想回來看看父老鄉親和這片故土,就是窮事纏身,一直未能如願,如今年老了,快走不動了,再不回來就沒有機會了,這次到西安、北京、天津,兒子、閨女家都看了看,最後橫下一條心,要回老家看看。落葉歸根嗎,就這樣回來了,了卻一個心願。”湯仲明很高興地說。

他倆論年齡相差近三十歲,又是初次見麵,但一見如故,話也很投機,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一談就是兩三個小時。談到轉子水泵設計時,湯仲明說:“我在長江嘉陵江邊住過多年,眼看著河水川流不息地從腳下流過,卻用不上它,一直想把水提上來用,就產生了設計高揚程的轉子水泵的想法。我花了多年時間,費了很大精力才設計出來,可是許多人都不理解我的心情,借故推辭不肯替我試製,主要原因恐怕還是我的政治問題,因我頭上戴著摘帽右派的帽子。科學技術本身是沒有階級性的呀,汽車、火車、輪船、飛機,不是誰都同樣坐嗎?”湯仲明感到有點委屈似地說。

“就是,就是!科學技術是沒有階級性的。您老放心,我很快向縣委匯報,爭取盡快安排試製您的轉子水泵,一來實現您多年來的願望;二來也為解除旱情作貢獻。”侯雲青爽快地說。

“你不愧是科委主任,能如此理解科技人員的苦衷。能弄成,我就不枉這次故鄉之行了,我要先謝謝你,侯主任。”湯仲明感激地說。

“別客氣,別客氣!科委不替科技人員撐腰、說話,還算什麽科委!”侯雲青直爽地說。

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話若投機千言萬語也嫌少。他們倆天南地北整整談了一下午。

孟縣縣委第一書記王海成聽了侯雲青的匯報和意見後,立即召集幾個常委研究,決定撥出試製經費,在城關機械廠先試製湯仲明設計的其中一種比較容易製造的擠壓水泵,並將他接到城關機械廠住,給他買一輛手搖三輪車以代步。另派專人照顧他的生活,替他做飯。還專門抽調四個技術人員組成攻關小組,縣領導的意思是:隻要他動嘴,不用他動手,這是鑒於他已八十高齡,理應照顧的。可湯仲明卻不是那樣想的,他非親自動手不可,到廠裏吃住也是根據他自己的意見而定的,縣委領導意見原來是安排他住縣委招待所,吃住費用由試製費中開支,有事外出由縣委派車,都被他婉言謝絕了。多年來,湯仲明看慣了各種各樣的冷麵孔,受到的是人們的白眼、鄙視和拒絕,是故鄉博大的胸懷包容了他,是孟縣的領導理解了他,湯仲明受寵若驚,感激不盡,他決定盡量不給領導增加麻煩,他憋足了勁,忘我地投入到試製工作中。

侯雲青多次勸他住招待所,給他兩間房,一間辦公,一間休息。湯仲明卻說:“水泵在哪裏做,我就住哪裏,這樣方便。”為了尊重湯老的意見,一切都依他了。

在城關機械廠一間辦公室裏,給湯老加了一張床,一副鋪蓋,成了辦公室兼宿舍,廠領導感到過意不去,要給他兩間房,辦公住宿分開,他就是不答應,認為這樣很好又方便。

領導考慮他離車間太近,有機器噪音影響他休息,想給他換個較清靜的地方。他卻說:離車間越近越好,這樣雙方都便利。他還風趣地說:我聽慣了機器聲,有它伴奏,我睡得更香更甜更安穩。

在製做擠壓水泵時,他除了繪圖呆在宿舍外,大部分時間是在車間指導製造水泵的零部件,他一天工作不是八小時,而是十幾個小時,不是急用的圖紙他都放在夜間畫,白天盡量在車間,不分白天黑夜,沒有節日假期之分,即使晚上睡覺想起某個問題,立即起來又是畫又是寫,有人勸他說:“好好休息,明天再幹。”他回答說:“年紀大了,記性差,想起來的問題不及時記下,睡一覺醒來就忘了。”他的幹勁年輕人都比不上,真是:“老牛自知時日短,不用揚鞭自奮蹄。”他一心為家鄉做貢獻,簡直忘了自己已進入耄耋之年了。

他的牙已經不行了,脫落了好些,剩不下幾顆了,脫牙前都要痛一陣,有時幾天,有時十幾天。俗語說:“牙痛不算病,痛起來真要命。”有一天,湯仲明的牙突然痛起來了,痛得半個臉都腫起來了,吃飯也困難了。廠裏女醫生羅利賢給他檢查,就是牙齦發炎,牙周膿腫,給他開了一些消炎止痛藥,然後對他說:“您老牙快脫光了,沒剩幾顆,幹脆都拔了,重鑲一口假牙,一勞永逸,牙就不再痛了。”湯仲明聽了羅醫生的勸說答應了。

過了幾天,牙不痛了,羅利賢打電話向縣委要小車陪湯仲明去醫院拔牙,因為縣委管工業的上官副書記有言在先:“湯老有事外出由縣委派車。”車來到廠裏後,湯仲明不肯坐,羅利賢知道他腳上長有骨刺,走路不便,再三勸他才坐上走了,並說下不為例,這麽一點路(實為三華裏)不坐什麽車,走路就行了,到醫院後他硬是把小車打發走了。

來到縣醫院牙科,有幾位病人在排隊候診,湯仲明進去就挨次序坐在後邊。羅利賢認識一位牙科醫生,上前去告訴他是陪湯仲明來拔牙的。年紀這麽大了照顧一下吧,讓他先做,醫生答應了,也感到有點驚訝,這麽大的人物,怎麽不聲不響就坐在那裏排隊了?為了照顧他年邁,時間寶貴,就立即來請他上前去先作檢查。然而湯仲明看別的病人都是依次候診,他就婉言謝絕說:“不要緊,不要緊,按次序來吧。”回頭又對羅利賢說:“咱們也等等,不要特殊化。”並指著旁邊的坐位說:“就坐這裏歇一會。”羅利賢有點抱怨說:“您老年紀這麽大,又這麽忙,給您節約點時間,您卻恁認真。”湯仲明笑笑對羅利賢說:“還有比列寧更忙的嗎?他理發還照樣排隊哩,我謝謝您的好意了。”

等了好長時間,輪到湯仲明看了,又來了一位老太太,問醫生要等多長時間,時間長了就不等了,她要回去做中午飯。

湯仲明一聽老太太有做飯的任務,就讓她先看,並說:“不用等,不用等,你先看吧,我沒有事。”他又轉向羅利賢問道:“你說是嗎?”

“是是是,您先看吧。”羅利賢被湯仲明的先人後己的高尚思想所感動,立即附和著說。

直等到老太太看罷,湯仲明才坐到躺椅上去拔牙。先打麻藥針,雖然麻木得不知痛,但拔得滿嘴流血,塞了很多棉球,說話很困難,但他還是很有禮貌地向醫生點頭道謝才走。

一日以後,去裝假牙。羅利賢尊重湯老的意見,不再找縣委派車,他還想走路去,城關機械廠在西,醫院在東,相距好幾裏地,羅利賢堅持用手搖車推他去,他還很不自在,多次說:“你騎自行車慢慢走,我自己搖著走就行。”羅利賢說:“這麽遠您搖得動嗎?”湯仲明說:“叫你推著我走,多不好意思。”他生怕給別人添麻煩。

假牙裝上後很不習慣,需要一段磨合時間。湯仲明裝上假牙後也是這樣,有時吃飯還將嘴磨爛,但他很有耐心,也很能忍耐,不去給醫生添麻煩,自己找塊細砂紙,慢慢打磨,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一直打到合適為止。羅醫生發現這個問題後,勸他到醫院去看看,讓醫院用機器給他打磨一下,他婉言謝絕了,並說:“這樣就行,自己磨磨,又節省時間又節約錢,兩全其美嘛!”說完還開心地笑了。然後又補充說:“能吃東西就行,假的就是假的,哪能跟真的一樣,是嗎?”他問羅利賢。

“那當然,不過您老太難為自己了。”羅利賢回答說。

“這是小事,沒有啥,也不算啥。”湯仲明毫不在乎地說。

“您這麽大年紀本該在家坐享清福,卻還離家出遠門兢兢業業地工作,真不簡單。”;羅利賢很有感觸地說。

“我學了一輩子技術,也搞了一輩子技術,一直與機器打交道,聽機器聲就象聽孩子們聲音一樣親切。不叫我搞機器,聽不到機器聲音,我感到寂寞,甚至痛苦。我這一生與機器結下了不解之緣,非搞到死不可。”湯仲明深有感觸地說。

“您老不愧是內燃機專家,對機器如此鍾情。正如您兒子曉明所說的:‘讓他去搞吧,隻有這樣才能使他的思想得到安慰,精神得到寄托。’您兒子真知道您的心事。”羅利賢讚揚說。

“他們過去一直不理解,總認為我該休息了,不應該再搞了,我不搞還活在世上幹什麽?我告訴他們,隻要我活一天,我就要搞一天。慢慢他們才知道了,不讓我搞機器研究就等於要了我的命,是不行的!”湯仲明很得意地笑著對羅利賢說。

湯仲明非常珍惜公家的東西,在設計上特別注意原材料的節約。五十年代他當選重慶市勞動模範時,其中節約大量的原材料是重要的一條。他辦公的時候也一樣,珍惜每一頁紙、每一支鉛筆和每一塊橡皮。繪圖時用的鉛筆,用到隻剩幾厘米了也舍不得丟掉,要用筆套卡住再用,用到真無法用了為止。繪圖時用的橡皮用到隻剩指甲那麽大小一塊,還是不舍丟掉,非用到真不能用了才換新的。

演算和記錄技術數據,一張稿紙總是寫得密密麻麻,厚一點的紙,正麵用了反麵用,直到滿紙沒有一點空白為止。他公私分明,自己私人寫信從不用公家的信紙信封。有個同誌用車間的記工本背麵作演算,寫得稀一點,大一些,湯仲明見了批評說:“你寫得太大太稀了,這多可惜,太浪費。”這個同誌本來認為自己這是廢物利用,理當受表揚的,反而挨了批評。深刻反省,他看到了自己與湯仲明思想上的差距。他無比敬佩湯仲明的勤儉節約精神。

湯仲明用的一把遊標卡尺,是他在法國留學時買的瑞士貨。和我國生產的卡尺相比,它樣式陣舊,刻度不清,遠不如國產的好。好幾次用新的給他換,他都不換,給他一把新的他也不要,並風趣地說:“它是我的老夥計了,伴隨了我半個多世紀,可不能喜新厭舊啊!”說著自己哈哈大笑起來。

湯仲明很吝惜嗎?不,他一點也不小氣,甚至非常慷慨。湯老在孟縣工作期間沒有報酬,是盡義務的。當時他還戴著“反革命”的帽子,尚未平反,因此也無人給他發工資。經濟上全靠子女幫助,公安部門還不許子女多給他錢,經濟上肯定是不寬裕的。但工作上花錢,他總是慷慨解囊,自己主動拿出來,有次為解決水泵密封問題,急需到新鄉熱電廠去買透明膠,而管錢的人不在家,湯仲明聽說後,立即回到宿舍將自己的錢拿出五十元,讓出差的同誌及時坐車走了,買回透明膠後,使密封問題很快得到解決。這件事大家都很讚揚,進行宣傳,他卻製止:“不要說,不要說,這不算什麽。”湯仲明一生賺錢也不算少,都投入到試製機器中去了,最後兩袖清風,一貧如洗。但他無怨無悔,心安理得。隻求奉獻,不想索取,他憂國憂民,一身浩然正氣。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擠壓水泵樣機終於試製成功。經實地試用,效果很好,象噴灌一樣地澆地,農民看了十分高興。此項產品曾先後獲縣、地、省三級科技大會獎。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一日,孟縣革命委員會給湯仲明發了一張大獎狀,表彰他在科學實驗,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方麵,做出的優異成績。

孟縣縣委副書記上官成貞,在全縣科技代表會上講話時,還專門提到他說:“老工程技術人員湯仲明,早在解放前就發明過木炭汽車,現已年過八十,粉碎‘四人幫’後,他煥發青春,精神振奮,決心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再出一把力。最近,在城關機械廠黨支部的支持下,他創造一種‘擠壓水泵’,是水區、丘陵地區一種很好的提水機具,還設計了一種體積小、馬力大、零部件很少的‘圓心旋轉式內燃機’,在技術革命上又邁出了新的步伐。”這是專門表揚湯仲明的一段話。

孟縣縣委、縣革委領導是很有遠見的。他們沒有被“左”的路線捆住手腳,讓湯仲明出來工作,大膽使用,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讓他在耄耋之年再獻餘熱。在他做出成績之後,又大力宣揚與表彰,在全縣科技大會上並讓他進入大會主席團,坐在主席台上。

年底新鄉地區召開科技代表會時,又讓湯仲明作為孟縣代表之一去出席,也被選入主席團,在台上就坐。這是對湯仲明最大的支持和政治上的肯定。

一九七八年一月,河南省委省革委會召開全省科技代表大會時,因其年紀大行動不便未去參加,但他設計的擠壓水泵報到了大會,並獲得重大科學技術成果獎。

故鄉以博大的胸懷和前瞻的眼光,撫慰、鼓勵和支持了這位老科學家。沒有孟縣縣委、縣革委會領導人員的遠見卓識,就不會有湯仲明在逆境中的這段輝煌曆史。

湯仲明年輕時就離開老家外出求學,這次回來已是耄耋之年了,但他對故鄉的山山水水有著深厚的感情,無比眷戀。有空就要月娥帶他到野外田間地頭去轉轉,和鄉親們談談話。當他發現農村通用的水泵,因吸程有限,要在機井旁再挖一個幾米深的泵坑,將電機和水泵放在坑裏,才能抽上水來澆地,安裝拆修很不方便,他們說要能放在地麵多好。他想農民所想,急農民所急,於是又將自己設計的揚程較高的轉子泵的圖紙獻了出來。轉子泵做起來比擠壓泵要困難一些,思想上還有阻力,因有個理論問題:水泵揚程都超不過一個大氣壓即十米。所以湯仲明的設計拿出後,有的斷言:任何水泵的揚程都超不過一個大氣壓十米,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想突破十米是徒勞的,是空想,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此風一刮,會戰辦公室的一些人產生了懷疑,有的人半信半疑,采取觀望態度,隻有喬建華、焦新發等幾位比較了解湯仲明的同誌,深信不疑,他們堅決支持湯仲明進行試製,並將各種議論反映給湯仲明,他也看出會戰辦公室的人沒有以前做擠壓水泵時那樣積極了。他一聽恍然大悟,他說:“這好辦,我搞個室內試驗叫他們看,他們就會相信不受一個大氣壓限製的道理。”湯仲明很有把握地說。

一天,他用兩根玻璃管,下端套上一截塑料管,一根在塑料管上紮些小孔,一根不紮孔,插入盛滿水的臉盆中,讓同誌們先吸那根沒有打孔的管子,結果費很大勁水也吸不很高,而再吸那根紮了孔的管子,稍一用勁水就吸上來了。然後湯仲明對大家說:“我們的轉子水泵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在水中滲進空氣,減輕水的比重,而達到在一定的大氣壓下提高吸程的目的。”這時同誌們才明白了能夠超過一個大氣壓的道理。大家又齊心協力,努力工作,投入到轉子水泵的試製工作中去。

在轉子水泵試製安裝階段,會戰辦公室的成員與參加試製的工人一道奮戰,不停地緊張工作,達到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程度,已經八十一歲高齡的湯仲明也和大家一樣,忙得不亦樂乎。他不僅管設計,也管工藝。而且每道工序的加工、質量,他都要件件過目,每次安裝調試他都到現場。夜深了,行動不便,他打著手電筒,拄著拐杖,也要去車間陪著工人一道夜戰,同誌們勸他去休息,他說:“年紀大瞌睡少,也睡不著。”其實瞌睡少是假,睡不著是真。到了安裝調試這個節骨眼上,就象孕婦到了臨產的時候,他作為象母親一樣的設計者,當然會睡不著,這是情理中的事。

安裝機器間隙調不好,他竟蹲下身親自動手幹。

大家看到這位滿頭白發的老專家,深夜還來和工人一起幹活時,十分感動,幹勁倍增。經過一番苦戰,轉子水泵的三台樣機終於誕生了,它小巧輕便,重量隻有六十二公斤,揚程高達一百八十米以上,14抽水量每小時一百多噸,製造容易,經濟又實惠,此發明被命名為“湯氏轉子泵”。但由於受縣裏機械設備條件限製,密封材料問題未解決,抗不住磨損,不能成批生產被暫時擱置起來了。

湯仲明還有一個夢未圓,他想趁回到家鄉當地領導重視之機,圓了那個轉子發動機的夢。

六十年代初,西德搞成功了三角活塞內燃機。接著英國、美國、日本等國也都得到發展。而我國一直未能實現技術突破,加上外國對中國的封鎖,湯仲明著急了,他也不服氣,他想能否不用三角活塞而走另一條路,超過他們呢?於是他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背著沉重的政治包袱,潛心進行研究,反複計算,大膽設想,經過幾個寒暑含辛茹苦的拚搏,終於設計出了“內外燃轉子發動機”又名“元心轉子動力機”繪成了圖紙,編寫出了詳細說明書。按照他的設計,這種動力機與一般內燃機相比,有許多優點,不要曲軸,不用連杆,也不用活塞、氣缸、凡爾凸輪軸、飛輪等難製造的機件,就用轉子爆發力推動,省油、輕便、結構簡單、容易製造、成本低、汙染少。內外燃轉子機的設想是大膽的、先進的,成功了將是內燃機的一次革命,這不僅對中國而對世界也是一大貢獻。

湯仲明在提出試製“元心轉子動力機”前,請木工給他做了一個剖麵木模型,讓人一看就明白其原理。他向縣裏領導談了自己的想法後,領導很重視,立即決定召開了技術研討會,召來全縣能工巧匠和科技人員來聽湯仲明介紹和共同研討。縣人大主任席文德、縣委常委蘆成國、辦公室主任蔣中英、科委主任侯雲青等都參加了這個技術研討會。湯仲明向到會的人介紹說:“元心轉子發動機,世界尚無先例,它沒有往複式機器那麽複雜的零部件,簡單地它就是用一根軸固定一個齒輪似的轉子盤轉動,燃料就在周邊燃燒產生動力。所有不多的機件,都在單一方向高速運轉。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完成內燃機的回循環作用,從各個方麵來看,都比往複式內燃機優越,即使與六七十年代西方新開發目前最先進的三角活塞轉子內燃機來比較,也有更多優點。”

湯仲明介紹後,又聽取了群眾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設計先進,構思合理,應當一試。

散會後,領導立即開會研究決定:成立試製小組,在原會戰辦公室的基礎上,再補充技術力量,技術人員由原來四個增加到六個,由農業機械廠抽來的喬建華任組長,侯雲青主抓,撥給試製費。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第一台樣機製造出來了,但由於縣裏的技術條件、機械設備所限,還有材料的質量和加工精密度都達不到設計要求,因此沒有達到理想的結果和預期的目的。雖然沒有成功,但對湯仲明來說,也是一種安慰,一線曙光,他知道一個新生事物的誕生,不是那麽容易的,更不可能一帆風順,需要經過坎坷不平、曲曲折折的道路,才能最終達到目的,他決心再找機會試製,不達目的決不放棄。

湯仲明對家鄉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是故鄉這片沃土養育了他,又給了他寶貴的試製機會,他在他的記事本上寫有一首題為《家鄉》的詩:“離開家鄉幾十年,仍然常把家鄉念。喝到家鄉一杯水,心裏也覺格外甜。”歲月匆匆,人事滄桑,唯獨對家鄉的眷戀愈加深厚。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