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顛沛流離

一九四四年八月,日本侵略軍向湘桂線發動攻勢,桂林自六月起,一貫平靜的大後方即將變成緊張的前線,而陷入混亂局麵,九月二十日梧州陷落,廣西全境處於危機狀態。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潰不成軍。十一月十一日,日本侵略軍占領廣西省會桂林。十二日占領柳州,並輕易地占領南寧。十二月打通了從華北橫貫大陸以至法屬印度支那的通道。

湯仲明為時局所迫,又有一友人想用他的木炭汽車作為撤退時的運輸工具,建議他關閉工廠,添置汽車,撤到後方貴州,專事運輸。湯仲明接受了朋友的建議,靠兩輛木炭汽車,一路顛簸,忍饑挨餓,從桂林一路撤到了貴州的三穗。

來到貴州,湯仲明想起學生時代聽人所形容的貴州是“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貴州在人們的印象中是氣候惡劣,地勢不平,百姓窮困到極點。但來到三穗,湯仲明卻另有一番感覺,這裏峰巒起伏,雲蒸霧繞,鳥語花香,是一塊尚未完全開發的半處女地,基本上還處於自然狀態,他一下子就喜愛上這塊土地。

湯仲明在三穗租下了一片場地幾間房,靠兩輛木炭汽車,專門從事運輸,從貴陽到三穗,大約二百多公裏,兩天可以跑一個來回,賺回來的運費,基本上能維持員工的生活。

湖南洪江榮軍管理處的柴油發電機,因缺油停用,致使管理處無電可用,到了夜晚一團漆黑。管理處的人員得知湯仲明能用木炭代替柴油時,就派人到廣西桂林找湯仲明,又由桂林找到三穗,幾經周折,終於打聽到湯仲明的下落。他們找到湯仲明請他去改裝他們的柴油機。湯仲明聽後一口答應,第二天就帶著湯克倫、馬鳳儀、邢敏德等一同前往洪江,他們駕一輛木炭汽車,裝著一些製造木炭代油爐的材料,風塵仆仆地趕了一百多公裏來到湖南洪江榮軍管理處。

榮軍管理處是負責收治在前線受傷的傷病員的,湯仲明想到將士為抗戰負傷,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促使他和同伴們不分晝夜,連續工作,困了打一會盹,餓了隨便吃幾口,不到一個星期就製造好了代油爐,安裝後試車一次成功,榮軍處又恢複了光明。傷兵們知道此事後,一致要求見見湯仲明。湯仲明到病房看望傷員,大家都很高興,也很感激,有的還流下了熱淚。有個受傷的軍官說:中國要多出些象湯先生這樣有才華,又熱心公益事業的人該有多好!

榮軍處要付錢給湯仲明,被他堅決地拒絕了,他說:“將士們在前方和日本軍打仗,流血犧牲,為國抗戰,我做的事就是對將士們的慰問。”湯仲明分文未取,給榮軍處的人員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湯仲明在三穗時,有一天在馬路邊修汽車,有個學生模樣的小青年,一直站在旁邊看修車。天快黑了,湯仲明對他說:“小夥子,該回家了。”

“我哪裏還有家啊!”小夥子一提家就哭起來,接著說:“我家在桂林市,我正在上中學,日本鬼子占領桂林,我隨父母逃難出來,在途中遭鬼子飛機轟炸,都跑散了,父母生死不明,我隨著逃難的人流走了幾天,沿途乞討來到三穗,現在流落街頭,討飯度日,無以為生,無家可歸,到冬天,我恐怕會凍死在街頭的。”湯仲明一聽小夥子哭訴,心軟了,心酸了,他問他:“你多大呢?”

“十六周歲,虛歲十七。”小夥子答。

“叫什麽名字?”湯仲明問。

“周有昌,周是夏商周的周,有與沒有的有,昌是繁榮昌盛的昌。”

“名字頂好,可惜國不昌啊!”湯仲明感慨地說。

“大伯,您能收留我當個學徒嗎?我求您了。”說著就跪下了。

“快起來,快起來。那就試試吧。”湯仲明十分同情受難的人,他時常接濟別人。於是他就把周有昌留下來了,教他學汽車修理。這個小孩有點文化,腦子也比較聰明,學習很認真,很快學會了一些技術,後來成為湯仲明手下的一名好技工,他一直跟隨著湯仲明到重慶,直至重慶解放後,才參軍走了,參軍後,他把湯仲明家當成他自己的家,把他們一家人當作自己的親人,直到湯仲明被錯劃“右派”誣陷為“反革命”被迫多次改換住處後才斷了聯係。

繼貞香去世後,湯仲明在三穗又遭遇不幸,年僅十六歲的汴生——湯仲明的三女兒因患心髒病去世。汴生自幼身體虛弱,但學習成績一直優秀,是隨父母不斷地逃難,饑餓勞累又得不到及時治療所致,三穗就連縣城也沒有一家像樣的醫院。湯仲明四個女兒,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兩年之中失去了兩個,隻剩下瑞秋和三生。湯仲明在悲痛的同時對日本侵略者懷著刻骨的仇恨。郭秀英為接連失去兩個女兒哀哭不已,從此落下了患癲癇的病根。從湯仲明一家的遭遇可以看到當時中國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

一九四四年底,日軍又以一部分兵力,挺進貴州獨山,逼進四川,湯仲明所在的三穗又由後方變成了前線,他隻好再往後撤,一九四五年七月,在重慶市化龍橋找到了一個落腳之處,繼續以運輸為生計,維持自己一家和幾個沒有離去員工的生活。

重慶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曆史的古城,曾是古代巴國的首府。一一九O年,南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後封帝位,自詡是“雙重喜慶”,遂把原名恭州改為重慶。重慶座落在四川盆地東南部,長江和嘉陵江的匯合處,市中心區三麵環江,形如半島,重慶依山築城,鱗次櫛比,故有“山城”之稱,遠看層層疊疊,十分壯觀,夜看山城,萬家燈火,繁星點點,天地難分。重慶還被稱為長江沿岸三大火爐之一,夏天炎熱稍過南京,稍遜武漢。炎熱期很長,都因為近山環抱,熱不易散的緣故,冬天亦不甚冷,這是因為遠山環抱四川,特別是北部的眠山、大巴山阻擋寒流之因。由於植物茂盛,雨量充沛,日睛夜雨,深秋冬季多霧,故又有霧都之稱。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於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明令遷此作臨時首都。一九三九年五月五日又將重慶定為特別市。一九四O年九月四日又將重慶定為永久陪都。

日軍向四川逼進之勢,陪都重慶為之震動。國民黨中央政政府高級官員相互指責漫罵,有的準備逃往國外去。此時,日本國內輿論界出現了一種留著重慶的論調:如“重慶的存在果真對我們(日本)不利嗎?”;“重慶起猛獸的囚籠作用”;“如果沒有重慶政權,我們(日本)將遭受到四麵八方盡是滿布抗日精神的苦惱”。為留下這一有用之物,日軍停止了進攻,從獨山後撤了,這可能就是日寇沒有進攻四川,去占領重慶的重要原因。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重慶後,重慶沸騰了,中國沸騰了。度過八年艱苦歲月的老百姓,特別是從外地逃難到重慶的難民,更是歡喜若狂,奔走相告,爭先購買鞭炮燃放,以示慶祝,鞭炮聲、鑼鼓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比過年熱鬧得多。晚上不少商店掛起紅燈籠、點起紅蠟燭,既不關門,也不收招牌,好像狂歡永遠沒有止境,人人臉上堆笑容,個個心裏樂開花。有的機關、團體集會慶祝,有的家庭設宴把盞慶祝,全重慶、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在歡慶。湯仲明當時正在街上,他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錢,買了鞭炮,回到家裏告訴妻子和兒女,走出門口燃放起來,他也覺得自己一生中還沒有這麽高興過,日本投降了,帝國主義完蛋了,中國人民再不當亡國奴了,老百姓可以過安穩的日子了。他自己也將結束家破人亡、顛沛流漓、悲慘的流浪生活。當時老百姓可沒有想到還潛伏著內戰的危險,還會被卷入內戰的旋渦。大家盡情地歡慶著……

日本投降以後,湯仲明分析形勢認為:陪都重慶目前的擁擠和暫時的熱鬧將會改變。人們會恢複原來的平靜生活,一些內遷的工廠會遷回原地,將現有的設備便宜處理。他想趁此購置點設備,再發展自己的工廠,來實現“科技救國”之夢。湯仲明經過多方打聽,經人介紹,購買了位於化龍橋的屬於交通部公路總局的第二汽車修理廠的舊機器設備,利用這些設備在重慶繼續開辦仲明動力機廠。從此後,湯仲明定居在重慶。

中國的大西南,大山起伏,森林密布,是天然的亞熱帶植物園,薪炭林資源極為豐富,是發展木炭汽車、木柴動力的最理想的場所,湯仲明因地製宜,在此紮下根,他知道在中國沒有解決石油之前,是離不開木炭代油爐的,雖然抗戰勝利了,交通方便了,但中國依賴進口“洋油”過日子的時代並沒有結束,所以使用木炭代替汽油的日子還長著。因此,湯仲明到重慶後,仍開設“中國動力機廠”,生產仲明動力機和木炭代油爐。由於大西南有豐富的木柴資源,使用它成本低;又由於大西南地處內陸內地,遠離海口,交通不便,僅靠長江水運,又是上水,路途遙遠,運費昂貴,兩方麵的原因使得湯仲明的產品很受歡迎,生意越做越火紅。但湯仲明卻不滿足,他在研究改進他的動力機,想將它改成內燃機,將來讓它替代蒸汽火車頭。

化龍橋靠近紅岩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設在重慶的辦事處就在紅岩村,國民黨把八路軍辦事處視為眼中釘,派遣許多特務在紅岩村一帶活動,伺機破壞辦事處機關,逮捕和迫害共產黨人。因此當時的紅岩村曾被視為危險的地方。湯仲明一向認為自己不界入政治,所以在化龍橋設廠也沒什麽顧忌,實際上湯仲明並未擺脫政治。他和國民黨中央監察院的範爭波是同鄉,湯仲明在上海建廠招商時,範爭波還投了一筆錢。範爭波這時也還在重慶。在共產黨方麵,湯仲明聯係得更多,周恩來、鄧小平是他在法國留學的前後同學,還有中共早期黨員楊介臣、郭天樞等人即是同鄉又是留法的同學,相互有很深的友情。吳玉章老先生是留法勤工儉學的組織者,是湯仲明十分崇敬的人。

湯仲明從學生時代起,立誌走科學救國的道路,對政治不感興趣,他怕參予政治會耽誤他的學習和搞科研的時間。其實湯仲明的政治傾向是很明顯的。

他遠渡重洋,刻苦學習,學成回國的迫切願望就是報效國家,但是回國後求職卻四處碰壁,竟然無法覓一個工作崗位,實在可悲、可憐!一九四六年七月,有朋友給他捎來一份解放區晉冀魯豫出版的《人民日報》,在該報七月二日第二版上載有;

工程師郝貴林自殺

[新華社延安二十八日電]渝訊:留法老工程師郝貴林因被國民黨政府排斥,一身本領無法施展,其在法國請求返回時,使館人員曾允回國之後,一切生活工作均由政府照顧,故郝氏隻帶美金三百元回國抵渝後,既往見經濟部長翁文灝,因他性格耿直,不善投機鑽營,未被錄用,後又往勝利大廈三訪顧維鈞,均遭拒見。

由於三十餘年寓居國外,返回後毫無社會關係,轉瞬錢鈔用盡,乃靠當賣衣物度日,此時郝氏從同鄉處得悉其家人十餘口,均在抗戰期間被敵慘殺,郝氏受此雙重刺激,頓萌短見,乃賣盡所有剩餘衣物,還清全部借債,於十五日深夜自縊於中央公園廁所內,臨終留有遺書一封,語極悲切,中有雲:“學會一身本領無處展,身困渝地寸步難行。”據悉郝氏在法時曾在巴黎雷諾工廠任大領班及比斯亞斯工廠任工程師,特長於製造飛機,坦克等機械,素為法國工程界所重視,以滿腔熱忱返國,竟不得一席之地,而被迫自縊,聞者莫不痛憤和惋惜。

湯仲明看罷此文,義憤填膺地將報紙重重地往桌上一拍說:“真是豈有此理!扼殺人才啊!”接著他又無限惋惜地自言自語:“郝工啊郝工,為什麽要尋短見呢?怎麽不來找我?我至少可以讓你有事做,有飯吃呀!”他喃喃地說著,心情一直無法平靜,他想起了自己剛回國時的遭遇,又想起了一九三八年在上海遇到蔣鴻航的往事。蔣鴻航也是從法國留學歸來的學子,他的家鄉被日本侵略者占領,有家無處歸,流落上海,四處尋找工作無果,錢花光了,又生病了,蔣鴻航孤苦無援,麵臨絕境,幸而遇上了湯仲明。湯仲明愛惜人才,收留了蔣鴻航。蔣鴻航備加感激,不負希望而努力工作,而且才幹和學識出眾,很快成為湯仲明的得力助手。在以後的相處中蔣鴻航與湯仲明的二女兒湯瑞秋相親相愛,終成夫妻。

從自己的親身經曆以及郝貴林的遭遇中他深切體會到國民黨政府的腐敗無能。國民黨官場中任人為親,拉裙帶關係,排斥有用人才,這樣的政府怎麽能治理好國家呢?他心中十分氣憤。湯仲明又看到在抗戰時期,國民黨是消極抗日,積極反共,不顧民族危亡,不管百姓死活。同時國民黨官場腐敗、官員們吃喝玩樂、嫖賭逍遙、貪贓枉法、欺壓百姓。湯仲明對此痛恨不已,心裏隻有一個念頭:國民黨早已喪失民心,快要垮台了。

湯仲明出身貧苦的農民家庭,因為共產黨幫助窮人,解放窮人,在抗戰時期又帶領全國人民不屈不撓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所以湯仲明發自內心地擁護共產黨,同時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共產黨人。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蔣介石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在洛陽從事地下工作的共產黨員楊澤甫,為躲避國民黨的搜捕,曾經在湯仲明的掩護下,改名換姓,裝扮成工人,在陝州行車廠潛藏了幾個月之久。

一九三一年,為躲避追捕的共產黨員楊介臣潛入鄭州,找到湯仲明說明來由,湯仲明即把楊介臣安排在自己研製木炭汽車的實驗室裏,裝扮成技術人員,也長達數月。

共產黨員郭天樞,四川渠縣人。曾和湯仲明一起留學法國,回國後在重慶德興裏街蓮花池,開設了一家機器修理廠。該廠實際是共產黨的地下活動場所。當時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部長冉鈞就住在這裏。重慶“三·三一”慘案後的第三天,冉鈞、郭天樞回蓮花池的途中,冉鈞即被王陵基派去的特務槍殺了。郭天樞死裏逃生回到渠縣後給湯仲明寫信聯係,湯仲明知情後讓郭天樞立即赴上海,讓他在上海仲明機器廠擔任工程師,將郭天樞掩護下來,直到抗日戰爭爆發,上海淪陷前夕,郭天樞才離開,在三年多的時間裏,湯仲明掩護了這位共產黨人。

湯仲明還從經濟上資助過《挺進報》的出版,黨的地下工作者成善謀經常把《挺進報》秘密地送給他看,對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響。成善謀犧牲後,湯仲明對其愛人楊必禮繼續幫助,直到她離開重慶搬到瀘州為止。

一九四六年舊政協會議時,吳玉章先生曾親到湯仲明家訪問,因湯仲明是一九一九年八月去法勤工儉學的學生。後來李強也去看了仲明動力機,當時機器陳列在《世界日報》社後院,李強看後感到這是一項很了不起的發明。湯仲明見到吳玉章的第一句話就是:

“吳老先生,您還認得我嗎?我就是河南的湯仲明,一九一九年八月去法國勤工儉學的學生。”

“人不認得了,但你的名字我記得,還很熟,你發明木炭汽車,全國都出名了,你的科技救國的夢實現了,起碼是實現了一部分。”吳老說。

“我這是救急,談不上救國。不過抗戰時期要沒有木炭汽車,就不可想象了。”湯回答。

“你的木炭汽車,代替了‘洋油’,在抗戰時期起了重要作用,現在還在起作用,你為中國辦了一件大好事。”吳老肯定地讚揚說。

“先生過獎了,微不足道,微不足道。”湯仲明謙遜地說。

“中國工業,任重道遠。”吳老高瞻遠矚。

“一點不錯,完全正確。”湯仲明表示同意,並表態說:“學生當繼續努力。”

“好,這樣就好!”吳老聽了他的話也很高興。並曾暗示讓他去延安搞工業,湯也有這個想法。終因家庭拖累和對自己已有研究設備的留戀,遲遲未能行動。直到全國解放的時候。

湯仲明在重慶時,聽說《新華日報》是共產黨辦的,他就訂了一份來閱讀。直到一九四七年三月,國民黨發動全麵內戰,《新華日報》工作人員被迫全部返回延安,國共合作遭到徹底破裂為止。

中共重慶辦事處撤走後,化龍橋這一帶的地頭蛇出來了,因為共產黨的吳玉章去過湯仲明家訪問過,李強又去看過他的機器,又見他訂有共產黨出的《新華日報》,就認為他有共產黨之嫌,就經常上門來尋事。湯仲明被迫遷居,他在大楊公橋找一處地方居住下來。

大楊公橋這個地方比較偏僻,連電燈都沒有,幸好湯仲明租住的房屋正靠著一條小河,房子建在河的右岸上,緊靠著河沒幾米遠。河水流量不大,但涓涓細流長年不斷,湯仲明在此住下後,發現這裏水力資源可以利用,隻需壘個小水堰,抬高水位落差,安裝水輪就可以帶動發電,白天用它來帶動機器,晚上可用來照明,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他拿定主意後,就進城裏買回一台小型發電機,他帶領廠裏的人就地揀石頭壘堰,在右岸邊上搭起座小棚安放發電機和電閘,又往廠裏,家裏接線裝燈,安裝好後,一試很成功。後來他又給附近住的幾家左鄰右舍,都裝上了照明的電燈,每天傍晚準時送去光明。重慶解放後,他為附近的解放軍被服廠設計安裝一台大型水輪發電機,他從發電開始直到政府為這塊地方裝上電燈為止的幾年裏,他都是無償的奉獻。

事實說明,湯仲明的政治傾向十分明顯,他痛恨國民黨,擁護共產黨。在白色恐怖的條件下,為共產黨作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