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5.貯茶、焙茶及其工具

由於茶含有大量親水性的化學成分,如酚類、果品膠質等,加上海綿狀的微觀表麵,既容易吸收水分,又容易沾染異味,還易於在空氣中發生氧化,從而使茶葉變色、變味、失香。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很注意保持茶的色、香、味,並有相應的貯、焙方法和工具。

唐代主要飲餅茶,但也有散形茶,也有把餅茶事先加工成茶末隨身攜帶以便取飲的,這在陸羽《茶經》中都有記載。

陸羽《茶經》沒有列出貯茶用具,但在唐代其他文獻中還是有記載的。唐代有用瓷瓶裝茶的,趙璘《因話錄》卷五有一段長長的文字,專記禦史台及其下屬機構的一些掌故。禦史台下麵有一個機構叫兵察廳,因為兼管整個台院人辦公時飲茶,被人稱為“茶瓶廳”。當時以蜀地所產的茶最受歡迎,所以“茶必市蜀之佳者”,買下後,“貯於陶瓶,以防暑濕”,該廳首腦還“躬親緘啟”,這種陶瓶,實際上就是瓷器,也叫茶罌。唐、宋時的茶罌,在考古發掘中,都有發現。較為典型的為鼓腹平底,頸為矩形而平沿口。這種茶罌所裝的茶,可能就是散茶或經過加工的末茶。考古發現在元代馮道真墓的壁畫中也有這樣的茶罌,上麵還墨書“茶末”二字。唐代還有以絲囊貯茶的,溫庭筠《采茶錄》記載,一次元稹病酒,用菊苗□、蘆菔鮓這兩種食品換白居易名叫“六班茶”的茶二囊。也有臨時應急以絲織物做成茶囊的。唐德宗李適遭奉天之亂,以畫牛著稱藝壇的韓滉,“以夾練囊緘盛茶末,遣健步進禦”,是用白絲織品做成的夾層茶囊。

唐代烘焙茶葉的工具,陸羽在《茶經》中叫做“育”,“以木製之,以竹編之,以紙糊之”,中間有隔板,上有蓋,一側開門,“育”放在“床”即木板架上。茶放在中間隔板上,下麵一層放一貯火器,“貯糠煨火,令煴煴然,江南梅雨時,焚之以火。”這既是烘焙茶的辦法,也是人們平日貯茶的辦法。

宋代人比起唐代,更講究貯茶、焙茶,對此,蔡襄和宋徽宗等人都有詳細記載。

蔡襄《茶錄》中有“藏茶”一條,敘述藏茶和焙茶的方法,又在“器論”一條中,敘述存放茶的工具——茶籠,焙茶的工具——茶焙。茶焙是用竹子編成的,外裹以竹葉,形製和唐代的“育”差不多,中間有隔板,上放茶,下放容火器。據他在“藏茶”一條中所述,當時人們貯茶的主要手段也是焙,他說:“茶宜箬葉(即竹葉)而畏香藥,喜濕燥而忌濕冷”,所以人們把茶餅用竹葉封裹好,放在茶焙中的隔板上,“兩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體溫。”火離茶焙中隔板一尺許,“常溫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茶餅不烘焙時,也應用竹葉封裹好,用茶籠“盛之置高處,不近濕氣”。宋徽宗《大觀茶論》中的“藏焙”條,記述焙茶的工具是焙簍和火爐,先把點燃的炭放在火爐中,再以“靜炭”即未燃的炭,圍在已燃炭的四周並遮掩一部分,上麵用輕灰稍加覆蓋,把空焙簍先放在爐上,“以逼散焙中潤氣,然後列茶於其中”。焙中溫度的高低,以“探手爐中,火氣雖熱,而不至逼人手者良”。在焙的過程中,要不時地撫動茶餅,目的是“欲其火力通徹茶體”,焙過以後的茶餅,“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緘藏之”,逢天陰及空氣潮潤時不要取用。他說用這樣的焙法,一年中焙兩次,即可令“茶色常新”。這也是唐、宋時餅茶易於保存的秘訣所在。

明代以來飲用的主要是散條形茶,貯藏時比唐、宋餅茶更為麻煩也更為重要,明代人談飲茶的著作,無不涉及到貯茶的工具、方法以及茶葉受潮後的烘焙方法。

當時人貯茶,主要用瓷或宜興砂陶的茶罌,也有用竹葉等編製的簍,雅號叫“建城”,一簍收藏不同品名茶葉的,又叫“品司”,這種竹製茶簍,有的能存放數斤至數十斤茶葉。不過也有人反對用這種竹製茶簍貯茶,如許次□在《茶疏》中說,這種竹簍,雖然外麵“多用箬護,然箬性峭勁,不甚妥帖,最難緊密”,“風濕易侵”,“萬萬不可”。明代記貯茶、焙茶方法最詳細的是屠隆的《考槃餘事》。該書有“藏茶”一條,既記貯茶、焙茶的方法,又記貯茶、焙茶的工具。他說,茶宜於和竹葉相伴存放,因為竹葉既有一種清香之氣,又能隔潮,所以收藏茶葉,“先於清明時收買箬葉,揀其最青者”,經烘焙去盡葉中水分,然後“以竹絲編”,每四片編為一塊,存放以備用。從產地買回茶葉後,放入茶焙中,以大盆貯火,先在舊火灰裏埋上未燃的炭,然後用已燃的炭塊蓋在上麵,把火盆放在茶焙下麵烘茶。貯茶的工具是宜興紫砂大陶罌,洗盡後放在火上烘烤到極幹,然後把編好的竹葉片放若幹層在陶罌底。再把烘好的茶葉用扇子扇冷,放入陶罌內,上麵再放上竹葉片。最後,取宣紙折疊為六七層,用火烘幹紮於罌口,上麵再“壓以方厚白木板一塊,亦取焙燥者”,“然後於向明淨室高閣(同擱)之”。平常取用,“以新燥宜興小瓶取之,約可受四五兩”,取後“隨即包整”。這樣,“夏至後三日再焙一次,秋分後三日又焙一次,一陽後三日又焙之”,連製茶時所焙共五次,“直至交新”即接上第二年新茶,而“色味如一”。當時,許多人都是根據茶的特性,自貯自焙,如聞龍在所著《茶箋》中記述他自己設計的茶焙及焙茶過程說:“予嚐構一焙室,高不逾尋(八尺),方不及丈,縱廣正等,四周及頂,綿紙密糊,無小罅隙”,焙室內“置三四火缸於中,安新竹篩於缸內,預洗新麻布一片以襯之”,把茶放在篩上,密閉焙室門,烘焙二三時辰,茶的“潤氣已盡”,再用竹箕蓋上再焙,“極幹出缸,待冷入器收藏”。

古人還有隨身攜帶的小貯茶器。陸羽《茶經》的“九之略”,是講隨著環境的改變,二十四種茶具可以看情況省略的。他說飲茶人如果想得山林清趣,“援藟躋岩,引癅入洞”而後煎而飲之,可事先在入山處把茶“炙而末之”,這些茶末,或用紙包,或用盒貯,甚為方便。這在宋代也是有的,如北宋司馬光和宋景仁一塊遊嵩山,“各攜茶以行”,司馬光以紙袋裝茶,宋景仁則用小黑木盒裝茶,因性格迂直而被蘇軾戲謔為“司馬牛”的司馬光,見到宋景仁的茶盒,驚詫地說:“景仁乃有茶器也?”

以上,對古人貯茶、焙茶的方法和工具作了粗略的敘述。不難看出,古人對茶葉特別是大宗茶葉的貯存,是采取寓貯於焙、既貯又焙的辦法。這種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借鑒價值。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