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4.遣將儀

4.1 蕭何月下追韓信,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個故事。故事的梗概是:楚漢戰爭初期,韓信因為不受西楚霸王項羽重用,投奔到了與項羽爭奪天下的漢王劉邦軍中。劉邦讓他負責管理糧草。韓信認為在這個職位上根本不可能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便在一天夜晚時乘著月色逃離劉邦的軍營。軍師蕭何聽到這一消息後,立即乘馬去追趕韓信。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報告劉邦說:蕭何與韓信都逃跑了。劉邦聽說後,又氣又急,正在他氣急敗壞之時,蕭何求見。劉邦一聽蕭何回來了,馬上轉怒為喜地責備蕭何,你不是逃跑了嗎?怎麽又回來了!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隻是去追趕逃跑的人罷了。劉邦又說:是誰值得你如此匆忙地去追趕?蕭何說:是韓信。劉邦一聽蕭何追韓信,就有些不以為然地說:小小一個韓信不值得你去追趕!蕭何卻對劉邦說:韓信是一個難得的將才,應該讓他做大將,統兵打仗。劉邦說:既然你這麽看重韓信,我就讓他當大將好了!蕭何卻窮追不舍地說:你任命大將應該遵從古禮,設壇拜將,隻有這樣大將才能統領全軍。劉邦於是就拜韓信為大將。

在這個故事中,蕭何所說的“古禮”,就是遣將儀。劉邦拜韓信為大將的儀式,就是遣將儀。具體而言,遣將儀是中國古代皇帝命令大將領兵出征的禮儀。每當朝廷進行對內對外征戰時,朝中君臣都要對領兵出征的人選進行反複討論。人選一旦確定,最高統治者就要舉行莊嚴而隆重的出師遣將禮儀,以便確立征戰大將的統帥權威,使全軍上下軍令統一、團結一致、調遣便利、奪取勝利。因為這一禮儀事關軍事行動的勝敗,乃至國家的榮辱存亡,所以曆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這一活動。我們從諸葛亮《心書》對春秋時期的出師遣將禮儀的詳細描述,可以大致了解這一禮儀的輪廓是:

遣將之前,君王要清齋三天,沐浴更衣。接著在太廟舉行祭祖儀式,祈求上天和祖宗保佑出兵能大獲全勝。隨後來到即將出征的將士隊伍前,麵南背北地站立在高壇之上,麵對將士高舉起象征有統帥權和生殺大權的鉞,把鉞柄交到將要統帥全軍的大將手中,大聲宣布詔令:從即刻起,將軍可以獨自裁決軍中的一切軍務。並對大將囑咐臨別贈言,希望他能在出兵途中,征戰之時集思廣益、體恤士卒、身體力行等等。接著,大將向君王表示自己非常榮幸地接受任命,一定要牢記君王的囑托,不負重托,爭取旗開得勝,馬到成功,並且用君王賜給的鉞鑿開象征能逢凶化吉的軍門,率領軍隊出發。君王則要率領文武百官為出征將士送行,並通過跪在路上推勸戰車輪轂的動作,再次當眾宣布: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軍中之事不由君命,全憑大將做主。禮畢,大軍迅速向戰場開拔。

4.2 此後曆代遣將儀略有變化,如有些王朝先在朝堂之上由皇帝將象征權力的符節、鉞交給符節郎或尚書,然後由符節郎或尚書代表皇帝向受命出征的大將傳授節、鉞,宣讀詔書。但更多的王朝還是由最高統治者親自參加這一儀式,並且將“授權”儀式進行大肆渲染,以示鄭重其事。北齊、明、清時即如此。

北齊遣將出征時,先命太仆官到太廟傳授戰鼓、戰旗,然後皇帝乘坐法駕(皇帝祭太廟、社稷、曆代帝王廟時乘坐的車駕。其車用黃金裝飾,刻畫有龍圖虎紋,佩有日月升龍旗,鸞雀翟尾,用六匹馬駕車。另有五時副車,都用四匹馬駕車,侍中參乘,屬車三十六乘),穿戴禮服禮帽到太廟,祭拜太祖,祈求上天和祖宗保佑出師大捷。祭拜完畢,站立太廟中階,請帥兵出征的上將來到台階上,舉起鉞,將鉞柄交給大將,說:從這把鉞向上,直到天上,請將軍你管轄。而後又舉起戰斧,將斧柄交給大將,說:從這把斧向下,直到黃泉,由將軍裁決。將軍接受斧、鉞後,說:治理國家,不能聽由統兵在外的戰將隨意插手;統領軍隊,不能聽任處於朝堂之內的君臣任意瞎指揮。我現在既然受命統領大軍出征,擁有了戰鼓、戰旗、戰斧、戰鉞所具備的生殺予奪、統領全軍進退的權威,卻還想請您親口告訴我:我有權處理軍中的一切事務。皇帝於是宣誓說:隻要是對國家有利的事,一切聽憑將軍裁決。隨後將軍登上戰車,載上斧、鉞、旗、鼓奔向軍營大門。皇帝在軍營門口推著車轂越過門檻,說:“從這裏以外,一切聽憑將軍處置。”大將於是率兵奔赴戰場。唐、宋兩代遣將儀與北齊基本相同。

4.3 明、清時遣將出征禮儀更趨完備。明代行遣將禮時,皇帝要服戎冠(用烏紗製成,上尖形,前後各十二縫,每縫綴五彩玉十二顆做佩飾,上有玉簪,紅組纓),到奉天殿,大將奉旨行跪拜禮入殿麵君,承製官代表皇帝宣讀命將詔書,並授予大將符節和斧、鉞。禮畢,大將軍離開奉天殿,帶領載有斧鉞的戰車來到午門外,檢閱所統帥的將士,豎起軍旗,鳴金擊鼓,整齊隊列,讓儀仗兵高舉符節、斧、鉞,奏樂前導,百官依班次高低送行。清代命將出征,首先舉行除災祈福儀式。主要是祭堂子和旗神,即祭天神和旗神,目的也就是祈求上天諸神和祖宗保佑出兵能大獲全勝。如一六三六年清太宗皇太極命睿親王多爾袞等出兵攻打明王朝時,就在大軍啟程前,親自祭天神、旗神,並送行。其次要行賜敕印禮,一般在大將出征前舉行。如順治元年(1644),命英王阿濟格為靖遠大將軍,征討流寇,曾在午門外舉行賜敕印儀式。儀式開始前,先設立禦座,東邊書案上陳列敕印,王公百官會集於案後。儀式開始,順治帝升坐禦座後,大將軍阿濟格率領即將出征的部將行跪拜禮,內院大臣奉命宣讀用滿、蒙、漢三種文字書寫的敕書,然後授大將軍敕印,大將軍登上台階,跪著接受敕印,然後走下台階,將敕印轉交隨軍出征的文官保管,行三跪九叩頭禮,鳴讚官高喊“退!”大將軍退歸原位。再次是行前諭誡、授略、整旅。諭誡,即皇帝在軍隊出征前,傳詔統兵大將,告誡他在行軍時要注意的事項;授略,即在大軍臨行前一天,皇帝召統兵大將麵授機宜;整旅,即皇帝在出征將士隊列前禦賜軍械、令箭及標旗,以勉勵出征將士團結一致、奮勇殺敵、奪取勝利。又次是舉行守土官相見禮,即當出征將士路經各地時,當地的將軍、督、撫要穿戴蟒服出城迎候。見麵時,經略正坐,將軍、督、撫側坐,文司道、武提督以下,行庭參禮。最後是賜酒宴餞行,如康熙皇帝命大將統兵出征時,令大將軍跪伏行近禦座旁,由皇帝親自賜酒一卮,大將軍跪伏受酒,一飲而盡,再行跪拜禮謝主隆恩。此後都統、副都統一類高級武官依次進見,由殿前侍衛授酒,眾將跪飲而盡,叩謝而退。再下的參領一類低級武官,以十人為一列,跪伏到台階之上跪飲而盡,叩謝而退。還有的皇帝要賜出征將士宴席,讓他們酒足飯飽,心滿意足地奔赴疆場,舍身忘死地去拚殺。總之,中國古代曆朝遣將出征禮儀都很莊重,禮儀大致包括祭祀神祇、祖宗,授符書、斧、鉞,賜印,麵授謀略,諭誡將士,親臨送行或設宴餞行。這種禮儀的舉行,能起到樹立統帥權威、鼓舞征戰將士士氣、安定軍心的作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