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2.講武禮儀

春秋時,齊人孫武為吳王闔廬演練兵法,怒斬吳王兩名寵姬的故事,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視為嚴明軍紀的範例來傳播。其實這一故事中的孫武讓宮女排演陣法,吳王從觀禮台上觀看演兵的過程,就是中國古代皇帝講武、閱兵的範例。

中國古代戰爭頻繁,戰爭又往往關係到一個王朝的興亡盛衰,因此曆代帝王都非常重視軍訓,每隔三年、五年都要親臨教場,觀閱軍隊按兵法排陣操練,長此以往,這一活動就逐漸演變成了一套有一定規則的講武、閱兵禮儀。曆代講武、閱兵的儀式既有繼承,又有變革,綜觀各代,大致可概括為五項主要內容:

一是選擇秋冬季節講武。多數朝代都把講武儀式定在秋季。如東漢多在立秋之日舉行講武儀式,後齊、北宋、明、清等朝代都在秋季進行講武,唐代則在仲冬時節講武。

二是講武前要除地圍場、設觀禮台、立進止標誌和軍旗。如後齊皇帝在國都外講武前,先派司儀到郊外圍圈演武場,立對壘兩軍進止標誌,在北場設祭祀用的平台。唐代舉行講武儀前,先命令部分士卒除地圍場,演兵場每邊長一千二百步,四麵有和門,又圈出步、騎六軍營地,左右廂各有三軍。每軍中間相距三百步,立五表,每表之間相距五十步,以此作為對壘雙方軍隊前進、停止的標誌。另在演軍場北麵設立一個麵南的都壇。講武儀式舉行的前一天,講武將士和士卒要集中在都壇周圍,在都壇的中央和四角分別樹立五彩牙旗、旗鼓甲仗,並用旗幟組成和門。宋真宗趙恒講武前,要下詔書命司儀擇地圍場,築觀禮台,在觀禮台上建築房屋,構建行宮。

三是皇帝在講武儀開始的那天,要身著戎服,登上觀禮台,舉行斬牲禮,或祭旗纛禮。如東漢皇帝在講武時,要在城郊東門舉行斬牲禮。明代皇帝大閱前要身穿常服,在內殿行四拜禮,然後特派專門官員到教場去祭祀旗纛。唐代皇帝大閱前要乘坐革輅到都壇所在地,然後由兵部尚書身披鎧甲騎馬導引從北門進入教場。宋代皇帝閱兵時,乘馬到教場,登上觀禮台,向東進入觀禮戎帳,然後召集群臣到觀禮台就座,共同觀看閱兵。清代康熙皇帝在南苑閱兵時,要身披鎧甲登上晾鷹台,然後進入禦用黃屋,觀看閱兵。

四是接受檢閱的將士要按照兵法、戰書的要求,演習戰爭中的排兵、布陣儀式。這是講武禮儀中最壯觀、最重要的內容。東漢閱兵演武的時候,將士們要演習孫、吳兵法中所講的六十四陣。後齊閱兵演武時,要演習戰陣之法,排陣時,年輕的軍士居前,年長的居後,待返回時,年長的軍士在前,年輕的軍士在後。身材高大的軍士要手持弓箭,身材比較低的軍士要手持旌旗。勇士手持銅鼓、大刀、盾牌組成軍陣的第一行,其次是戰士,再次是手執長矛的士兵,最後一排是弓箭手。訓練時,將帥先教士兵觀看、熟習旗語,如旗臥則跪、旗指就衝等。教士兵用耳朵聽號令,學習鳴金、擊鼓時的動作,聽到鼓聲就要按軍旗所指的方向勇猛地衝鋒、進攻,聽到鳴金聲就要收兵等。教士兵學習長途拉練,使士兵們能夠在艱難的旅途中快速行軍前進。教導士兵要牢記刑罰的痛苦和賞賜的好處。此外,還要教士兵學習使用各種兵器,並讓對壘的兩軍演習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勝的方法。唐代講武的禮儀與後齊相似,演練時,大將要身披戰甲,騎上戰馬,教習士卒。排兵列隊時,也是年少者在前,年長者在後,身材比較低矮的士兵手持長戈、大矛,身強力壯的士兵手執旌旗。其餘的戰旗、戰鼓的形狀、規格與後齊相類似。東、西的步、騎兵兩軍對陣,演練時兩軍分別擊鼓四次,各舉青旗、白旗、黑旗及黃旗,演變出直陣、方陣、銳陣和圓陣四種陣勢。列陣時,先舉旗的一方為客,後舉旗的一方為主。每次變換陣形,兩軍各選刀、槍手五十人挑戰,先後共挑戰五次,要在挑戰時表現出勇敢和怯懦的行狀,以及勢均力敵和勝利、失敗的情形。宋代大閱儀式又與唐代有所不同。南宋孝宗趙睿閱兵時,舉黃旗,參加閱兵的所有將帥士卒都要三次呼拜。中軍鳴角,馬步軍都列隊。擊鼓三聲,騎兵上馬,步兵拿起旗槍。四鼓舉白旗,中軍鼓聲與揮旗相呼應,變方陣為抵禦敵軍的形狀。另外再重擊一次軍鼓,步兵從四麵形成抵禦敵軍進攻的陣勢,一邊戰鬥,一邊前進,騎兵則離開軍陣,作出戰鬥的態勢。擊鼓五聲,舉黃旗,變換圓陣的形狀。明代皇帝檢閱軍隊演練陣勢時,鳴炮三聲,馬步軍開始按常規演練陣勢。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康熙皇帝親臨南苑大閱,把八旗兵分為三隊,康熙帶領皇子披堅掛甲進入教場,內大臣等扈從於後,在教場中建起三麵大龍旗後,上三旗侍衛隨從皇帝、皇子、內大臣遍閱驍騎、護軍、前鋒、火器各營。然後立馬於受閱軍隊之前,命軍士吹響號角、螺號、擊戰鼓。隨著號角的鳴叫,戰鼓的轟響,各隊兵馬開始排兵布陣。隨後,甲士揮動紅旗,槍炮齊鳴。鳴金鑼響過後,槍炮齊停。當戰鼓再次敲響後,槍炮再次齊鳴,如此重複九次,每次擊鼓、鳴槍、放炮,隊伍都要向前行進五丈。當隊伍第十次向前行進時,槍炮連發,中間沒有間斷。挑開鹿角,形成八個戰陣門戶,第一隊軍兵從八門衝出,第二隊、第三隊軍兵尾隨其後衝出軍門。當衝出軍門的軍兵排成隊列後,鹿角門關閉,號角齊鳴,軍兵大聲呼喊著前進。三隊軍兵形成大雁陣形,首隊像雁首,二、三隊像雁翅一樣,相隨推進,鳴金鑼響過後,收兵回營,各回本陣,然後首隊殿後,三隊兵馬結成隊形在教場緩緩行進。

五是皇帝檢閱完畢後,賞賜參加演武的將士酒宴或禮品,用來犒賞三軍。如南宋孝宗檢閱完演武將士後,認為此次演練非常成功,參加演練的軍隊的戰陣、動作都完全符合標準,於是非常高興,就加倍犒賞參加演練的將士。受犒賞的將士都山呼萬歲!行三跪九叩大禮,謝主隆恩。過後,他又詢問主管侍衛的軍馬司官員說:“今天我所檢閱的將士與過去我們打仗時指揮的軍隊相比如何?”主管官員馬上回答說:“今天我們所檢閱的將士,都是陛下您平時親自訓練的軍隊,因為您平時對他們恩賞有加,愛撫備至,所以這些將士都忠勇百倍,不是過去那些軍隊可與比擬的。”清代康熙皇帝在大閱結束後,回到行宮,下詔宣布賞優、罰劣,以示嚴明軍紀,鼓舞士氣。在沒有檢閱前,要賞賜將士食物,檢閱結束後,還要賞賜將士酒宴。

中國古代的講武閱兵儀式,既是皇帝通過檢閱軍隊,檢驗軍隊戰鬥力的一種儀式,更是最高統治者顯示自己是三軍統帥,重視軍事訓練,體恤將士,賞罰嚴明的說明。有時也是為了向敵對一方顯示軍事實力,借以示威的一種形式。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

  • 建國以來劉誌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陝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收錄對劉誌丹同誌的研究文章,包括《論劉誌丹對中國革命的重大貢獻》、《劉誌丹在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地位和作用》、《劉誌丹對西北革命根據地黨的建設的貢獻》、《共產黨人的楷模》、《劉誌丹在黃埔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