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十七、以身許國史可法

個人檔案

姓名:史可法

字:憲之

號:道鄰

生卒:1602―1645

享年:44歲

諡號:忠正

著作:《史忠正公集》

名言: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我頭可斷,誌不可屈。史可法像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將。他以進士出身,初任推官,又任戶部主事、戶部員外郎、戶部郎中、右僉都禦史、兵部尚書。南明時任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為官清廉,生活儉樸,既有理政之能,又有統兵之才。他為人正直、忠誠,為反抗清軍入侵、維護明朝統治,傾盡畢生精力,最後以身殉國。時人譽之為“當朝李綱”。

因大才受青睞承遺誌做好官

史可法生於萬曆三十年(1602),是河南祥符人,祖籍順天大興。先祖在洪武年間做過錦衣衛,為皇帝近臣,被賜世蔭錦衣衛百戶。祖父史應元曾中舉人,做過黃平知州,政績、官聲很好。但史可法的父親史從質卻沒中過功名。也許是因為兒子和兒媳本分、孝順、知書達理,史應元曾對兒子說“我家必昌”。這句無心之語,後來果然應在了他的孫子史可法身上。史可法自幼就以孝行名聞鄉裏,而且也做得一手好文章。

天啟元年(1621)冬,史可法回到原籍趕考,寄住在一座古廟裏。一天,他深夜苦讀,困倦中,竟不知不覺伏案睡著了。正巧順天府學政左光鬥避雪走進廟來,無意中看到了桌上的文稿。他從頭至尾讀了一遍,覺得眼前這個熟睡中的青年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左光鬥悄悄地將自己身上的貂裘蓋在他的身上,掩上門走了。他派人向廟裏的和尚探問,才知書生的名字叫史可法。

考試的時候,左光鬥作為主考官坐在堂上,聽唱名的人叫到史可法時,便定睛望著他。由於早就賞識過他的文章,因此待史可法交上試卷閱畢,左光鬥便當場評他為第一名。考試過後,左光鬥召見史可法,並且將他引入後堂拜見自己的夫人,對夫人說:“我的幾個兒子都平庸無能,日後繼承我的誌向和事業的,隻有這個年輕人了。”左光鬥器重史可法,史可法也仰慕左光鬥的為人。可以說,史可法的一生,都受到老師左光鬥的影響。

天啟四年(1624),左光鬥草擬奏疏,彈劾專權的奸宦魏忠賢。但奏文還沒有呈遞上去,就被得了消息的魏忠賢削職為民。第二年,魏忠賢又捏造罪名,將左光鬥逮捕入獄。當時魏忠賢權傾一時,爪牙眾多,對反對他的人極力迫害,手段十分歹毒。左光鬥的親友害怕被牽連,都不敢去探望。史可法心中憂慮,每日徘徊在監獄門外,想尋找機會去探望老師。但是,當時魏忠賢防範得特別嚴密,即便家仆都不準隨便探監。過了很多天,史可法仍然沒能找到進入獄中的機會。

一天,史可法聽說左光鬥在獄中受了炮烙之刑,全身被燒得皮開肉綻,生命垂危。他便不顧一切地向獄吏苦苦哀求,想見老師最後一麵。獄吏被史可法的誠心打動了,便讓他裝扮成一個掃糞工混進了監獄。

這時候,左光鬥正靠著牆壁坐在地上,麵部已被燒得焦爛,辨不清模樣,左膝下的筋骨都脫落了。見此情景,史可法一陣心酸。他跪在左光鬥麵前,低聲嗚咽起來。左光鬥辨出史可法的聲音,但兩眼已經無法睜開。他盡力用手指撥開眼皮,指著史可法說道:“庸才!這是什麽地方?你竟敢前來!江山社稷敗壞至此,我的生命已經完結了,你竟然不明大義,自輕己身!國家的事誰來支撐呢?與其等奸人來下毒手,不如我現在就處置你!”左光鬥一邊說著,一邊摸起地上的鐵鏈,做出要打史可法之勢。史可法閉口不敢作聲,隻得含淚快步離開。過了不久,左光鬥冤死獄中。每當想起左光鬥臨終前的話,史可法總是激動不已。他常常含著眼淚對人說:“我老師的肺肝,都是用鐵石鑄成的!”史可法一直沒有忘記左光鬥的教誨和期望。他把悼念老師的悲哀和激憤,化為努力報國的赤膽忠心,決心做老師那樣為國盡忠的人。

崇禎元年(1628),史可法考中進士。同年,被任為陝西西安府推官,掌管刑獄案件的審理工作,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節衣食以裕民嚴法度而治軍

史可法任推官期間,治下發生災荒。他賑荒恤民,辦事幹練,災民很快得到了妥善安置,史可法由此名聲大著。崇禎五年(1632),朝廷調他回京師任戶部主事,不久升為員外郎,後又再升為郎中。在戶部,史可法管理太倉和遼餉。雖每日有大量錢糧經手,但他卻從未心生貪念。這在當時貪賄成風的官場上簡直不可思議。

崇禎十年(1637),史可法升為右僉都禦史,巡撫安慶、廬州、池州、太平四府和鄰接的河南、湖北及江西的部分州縣,成了獨當一麵的大員。後來轄境內發生蝗災,糧價飛漲。他一麵令官民捕滅蝗蟲,一麵調撥糧食,以減輕災荒,還上書皇帝,請求免除當地百姓的田賦。

與此同時,他的生活卻越發儉樸,常年隻穿同一套官服,吃飯用的糧食蔬菜也全是自己家種的,平時還處處約束自己,以減少百姓負擔。

當時,作為巡撫,史可法還兼管軍事。他率領軍隊駐防在六安。明朝中葉以後,為了緩和階級矛盾,便利政府收稅,從萬曆九年(1581)開始,曾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可是此法在六安這個地方卻從來沒有真正實行過,人民一直擔負著很重的徭役。最令百姓無比困苦的是每年要替官府養一批馬匹。用兵之時,官府便派出騎兵,向百姓索馬。馬差一到,便威逼勒索,急如星火,凶若虎狼。即使中等人家,也很少有不破產的。史可法了解到這一情況,便立刻下令取消了這一規定,改由官府雇人來管理馬匹。解除了百姓的這一負擔之後,他還將一批犯有嚴重貪汙勒索罪行的官吏繩之於法。

史可法帶兵軍紀嚴明,對於擾害百姓的官吏總是嚴厲懲處,毫不留情。一次,一個姓蘇的兵弁殺死了六安縣的一個老嫗。史可法立即將其判處死刑。不想蘇某的同夥竟秘密勾結了100多人,在軍中鼓噪鬧事。當夜三更時分,亂兵在城中幾個地方放起火來,想乘亂刺死史可法。史可法當時正在批閱公文,聽到起火的報告,他冷靜地吩咐屬員立即攜帶公事文書躲避。屬員請求和他留在一起,史可法大聲說:“不可!你們管理的是重要文件,萬不可失。我命令你們趕快離開!”很快,亂兵向史可法住所蜂擁而來。燭光中,史可法手握寶劍,端坐在堂上。麵對正氣凜然的史可法,亂兵萬分驚愕,勇氣和自信已蹤跡全無,一個個悄悄地退了回去。形勢稍緩,史可法便迅速調集軍隊,一麵鎮壓亂兵,一麵撲滅大火。事過後,史可法立即命令所有駐防在六安城內的軍隊一律開到城外,同時派人調查因起火而被害的人戶,每燒毀一間房屋,發給五兩銀子,以賠償百姓的損失。

守正氣鎮奸佞熬心血督四鎮

崇禎十年(1637)七月,史可法巡撫安慶、廬州等地。他竭力效忠明廷,深得思宗的賞識。崇禎十四年(1641),他被升為戶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職務是總督漕運,巡撫鳳陽、淮安和揚州等地。崇禎十六年(1643)七月,史可法升至南京兵部尚書,並參與朝廷決策。

其時,明王朝就像漂蕩在大海中的一艘破船,行將覆沒。一方麵,東北清軍的實力日益壯大,不斷地攻入長城以內;另一方麵,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正在發動著對明朝政府的最後衝擊。思宗和某些大臣曾密謀與清軍妥協,全力鎮壓農民起義軍,豈知竟枉費心機。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十八日,農民軍攻破北京城。十九日,天還沒有亮,思宗走投無路,逃到煤山(即景山),上吊自殺。

得知思宗已死,南京的大臣們開始商討重立君主之事。張慎言等人說:“福王是神宗之孫,按照次序,應立為君,但其有七不可立:即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幹預官府。潞王為神宗之侄,賢明當立。”於是,他們向史可法發了一份文書。史可法表示同意。但是,鳳陽總督馬士英卻暗中與阮大鉞計議,主張立福王。史可法以七不可告之。然而此時,馬士英已將福王送到了儀真,史可法等隻好前去迎接。

第二日上朝,眾臣提出商議福王監國之事。張慎言道:“國君虛位無人,索性讓福王即帝位。”史可法卻道:“崇禎太子生死未卜,如果他們來到南京怎麽辦?”誠意伯劉孔昭道:“今日既然確定,誰敢再作更改?”史可法仍是不準。

兩天後,朝廷任史可法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馬士英、高弘圖一同任命。史可法仍掌管兵部事,馬士英督理鳳陽軍務。史可法定出軌製,照先前北京的事例,侍衛及錦衣衛各軍,全部入伍操練。不再設置錦衣衛東、西兩司房及南北兩鎮撫司官,以杜絕告密,安定人心。

揚州史公橋馬士英見任命頒下卻沒有任自己為相,大怒,將史可法的“七不可”報奏給福王,並擁兵入朝,奏請福王即位。

為實現自己的野心,馬士英對史可法還玩弄了一個花招。他對史可法說:“我缺乏管理軍事的才幹,部下時常生事擾民。你威名素著,士兵都敬佩你。如果你到前方帶兵,我在中央配合你,事情就好辦多了。”史可法當即看穿了馬士英爭權的用意,但為了避免發生摩擦,他以大局為重,主動請求福王派他到前方去督師。福王於是改命史可法為武英殿大學士,仍為兵部尚書,赴前線督師;同時令馬士英到南京主持朝政。

史可法離開了南京以後,馬士英、劉孔昭等人愈發無所畏懼。因為與張慎言政見不同,劉孔昭竟對其拔刀相向。史可法急忙從前線趕回,一番疏導調解之後,終於平息了事端。

史可法向福王上疏說:“希望您能謹慎小心,始終如一,身處深宮大內,就要想到東北皇陵魂魄的不安;享用美食禦膳,就要想到東北皇陵連麥飯也無著落;您親受瑞符,順應天命繼承大統,就要牢記先帝的艱苦繼業,勵精圖治,如今卻忽遭危亡的命運;您早朝晚歇,就要牢記先帝的克儉克勤,不要最終斷送了祖宗大業。您要心存戒慎,任何時候都不應懶惰放蕩,南北兩處列祖列宗將會默默地保佑當朝的中興。”福王表示讚許,並讓史可法派兵布將,向北迎擊清軍。史可法於是在揚州建署。他首先下令嚴禁軍隊橫行不法,並且懲辦了一些擾害老百姓的官兵;下令取消私設關卡,禁止軍人販鹽,實行由官府督運監銷的辦法。這些措施既維護了社會秩序的穩定,同時也增加了財政收入。史可法還派部下設立“禮賢館”,專門接待從四麵八方前來投效的人士。

在軍事上,史可法在江北地區設立四個據點,稱之為四鎮,命高傑、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分別擔任四鎮的鎮將;史可法擔任督師駐紮揚州,統率四鎮。

任督師期間,史可法生活十分艱苦。他每餐隻限一菜一飯,後來,因為前方軍餉供應不足,更免去葷菜,經常素食。軍事緊急時,他晝夜警惕,連睡覺時也穿著鎧甲,以防備敵人突然襲來。他與士兵們同甘共苦,士兵沒有吃飽,他絕不先吃飯;士兵沒有添衣,他也絕不先多加一件衣服。酷熱的夏天,他手不執扇;嚴寒的冬天,他從不穿皮衣。

這一年除夕,士兵們都輪流休息去了,史可法卻仍和往日一樣,緊張地批閱著公文。夜深了,他不免有些困乏,便想喝點酒提提精神,然後再繼續工作。他舉起酒杯時,忽然想到了“禮賢館”的秀才們。他本想請他們一道來喝酒,可是時間已是夜半,於是便囑咐值勤的軍官說:“不要驚吵他們了,明天每人發給一份酒資吧!”史可法拿起酒杯斟上了酒,又向廚房要了些小菜。不想廚人卻回報:“白天犒賞將士,已經把所有的菜和肉都吃光了。”史可法便叫人取些鹽豉來下酒。

史可法平日酒量很大,即使喝上幾大碗也不醉。但自從來到前線,他恐怕耽誤軍情,便索性戒了酒。這天是除夕,他才破例喝了一點。連日的疲勞加上一點醉意,史可法不覺伏在案上睡熟了。東方微明,文武官員先後來到營門,聽候升帳議事。可是,營門還沒開放。大家正在紛紛議論之時,揚州知府任民育向大家說:“相公終年勞累,難得像今夜這般安眠,吾等稍安。”又命打更人再打一次四更的鼓。這時候,東方已經泛出了魚肚白。鼓聲未落,史可法醒了過來。他看見天色已明,卻還聽到四更的鼓聲,大怒道:“亂打更鼓,竟敢違犯我的軍令!”左右的人趕緊把任民育的話告訴了他,請求他寬恕打更人,史可法這才作罷。過了一會,營門大開,文武官員都來拜見,知府任民育也到廳前請罪。史可法對他說:“你這樣做雖然是愛護我,但是又怎麽可以因私愛破壞法度呢?”從此,史可法堅決不再喝酒,而且疲倦至極也決不伏在案牘上打瞌睡。

史可法致力整頓軍備,組織兵力,爭取內部團結,一致抗清,成為了南明政府抗清的中心人物。

獨力支撐危局誓死保衛揚州

史可法雖然在軍事和政治上都作了積極部署,但四鎮之間的關係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他們彼此之間難以協作,常常鬧摩擦。史可法耗費了四五個月的時間,苦口婆心,終於說服四鎮的總兵停止了軍事衝突。在史可法的感召下,四鎮都表示願意聽從他的指揮。於是史可法把四鎮的駐地重新調整:高傑駐瓜州,黃得功駐儀真(今儀征),劉良佐駐鳳陽,劉澤清仍駐淮安。

然而不久,高傑與黃得功又發生了衝突。史可法先說服黃得功要以抗清大局為重,又親自到高傑營中,用極坦白真誠的態度,向其講明個人利害和大局的關係,勸他同黃和解,一致殺敵。高傑受到了很大觸動,表示堅決聽從史可法的教誨。這年十月,高傑主動請求出兵北伐,帶領軍隊進駐徐州。

史可法則領兵到達了清江浦(在淮陰縣)。當時,從王家營(在淮陰縣北)到宿遷一段,地位最為衝要,史可法親自擔任防守之責。他又派人到開封去辦理屯田,訓練軍隊墾田屯糧,以保證軍糧的供應,給收複中原地區打下物質基礎。

史可法祠堂崇禎十七年(1644)十一月四日,從水路北進的史可法到達鶴鎮。得知清兵已經攻占了宿遷,史可法立即帶兵前進到宿遷南麵白洋河,並命令總兵官劉肇基火速救援宿遷。八日清晨,劉肇基收複宿遷。清兵又轉而圍攻邳州(今邳縣),劉肇基再趕去救援,邳州於是也解圍。

史可法在江北和清兵孤兵激戰的時候,福王和馬士英、阮大铖等卻在南京過著醉生夢死的日子。既不計劃布置前方的軍事,也不發給糧餉。當史可法把前線勝利的消息報告朝廷時,馬士英卻對人說:“快到年終了,將士例須犒賞,軍費例須報銷。史可法這個時候來報功,開口要錢是真,立功卻未必是實。”

第二年,即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正月,清豫王多鐸率領一支大部隊渡過黃河,大舉南下。史可法命高傑做先鋒,出兵開封、歸德(今河南商縣),收複河南的失地。就在這時,不幸的事發生了。高傑在睢州(今河南睢縣)被暗地裏向清軍接洽投降的河南總兵許定國殺害,其部下大亂。聽到這個消息,史可法心中非常悲痛,他跺腳歎息道:“中原從此不可收拾了!”他連夜趕到徐州,親自處理這個突發事件,並派高傑的外甥李本身代替高傑之職,統領其兵馬,這場變亂才被製止。然而高傑死後,河南境內開封以南全部失守。

正當史可法全力抵抗清軍進攻時,武昌守將左良玉與馬士英之間又起了衝突。馬士英慫恿福王下旨召史可法阻擋左良玉。無奈之下,史可法隻好奉命回京。回京途中,史可法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想:清軍馬上就要到來,可是朝廷偏偏發生這樣的內爭;自己本想不回南京,但君命又怎能違抗?他進退兩難,矛盾重重,內心真有說不盡的苦楚。

當他到達燕子磯時,消息傳來,左良玉已死,內戰結束。史可法本想趁此良機麵見福王,懇切勸諫,再回到前方去。可是清兵已渡過淮河,情勢急迫。福王的第二個命令又下來了,叫史可法不必來京,立即掉轉頭去抵抗清軍。史可法登上燕子磯,滿腔悲憤地向南哭拜了一回,立即渡江北行。

清軍渡過淮河,繼續向東南進犯。史可法趕到天長,盱眙已被清兵包圍。他急令各地將領發兵救援。哪知盱眙守將卻已投降了清軍,其中一支援兵全軍覆沒。這種形勢之下,史可法隻能到後方去布置揚州的防禦了。他冒著傾盆大雨,連夜奔回揚州。到揚州後,史可法立刻發出火急軍事文書,要各鎮派兵救援揚州。可各鎮將官隻重私利,不顧大局,竟沒有一個聽命而來。這樣,清軍在攻下淮安、泗州之後,一路直奔揚州,不曾遇到任何抵抗。四月中旬,清兵已至揚州城外。

早在前一年八月,清軍開始向南進兵的時候,清攝政王多爾袞就曾給史可法寫過一封信,大意是:清朝打敗了農民軍,建都北京,是全國唯一合法的政權。南明建國,是坐享其成,大不應該,所以應當去掉國號。他先談清兵如何眾多,投鞭甚至可以斷流,即使長江天塹也擋不住清朝大兵;接著又說,如果福王能夠削去明朝國號,歸順清朝,南明的君臣都可以封王封侯,享受高官厚祿。

對於清廷的威脅和利誘,史可法毫不動心。在回信中,他嚴正地駁斥了多爾袞。他說:明朝在劇烈的事變中建立一個政府是完全必要的;明朝有難之時,清軍乘機入侵並占領土地,是極其不義的行為。史可法最後表示:“法處今日,鞠躬致命,克盡臣節,所以報也。”早在奉命來揚州督師的時候,史可法就說過:“事情的禍福成敗很難估計。諸葛孔明說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最好的道路。”史可法決心用他的行動來實現這個崇高的願望,抗清到底,決不屈服。

多鐸帶領清兵到達揚州城外後,並不立刻攻城,而是先派降將李遇春拿著招降書去勸史可法投降。李遇春剛剛走到城邊,就遭到史可法的迎頭痛罵。接著,城頭上萬箭齊發,李遇春隻好抱頭逃回。當天,多鐸又差人拿著勸降的令旨到城門口叫門求見。史可法派兩個勇健的士卒縋下城去,把來人和多鐸的信一齊投入河中。多鐸還不死心,一連給史可法寫了五封信,勸史可法投降,史可法看也不看就把信燒掉了。看到史可法這樣堅決,將士們抗敵的決心也就更加堅定了。

誘降史可法的計劃接二連三地失敗以後,多鐸終於怒不可遏,他命令清軍把揚州城圍得水泄不通。這時候,有兩個明軍將領忍不住困守孤城的艱苦,開始動搖了。一天夜裏,他們背著史可法,帶領本部官兵偷偷出城,投降了清軍。這樣,揚州城中的明軍防守力量就更加薄弱了。

這件事發生以後,就常有三三兩兩的士兵在黑夜裏私語,有的要到城外去投降清軍;有的主張在城中搶劫一番,再行逃走。史可法時常親自巡營,這些話恰好被他聽入耳中。他見軍心已經渙散,料到揚州難保,但是局勢至此,又怎能不盡最後的努力?於是,他傳令集合全體官兵講話,說:“這幾日軍情尤為緊急,淮安已經失守。揚州為江北的重鎮,如有閃失,南京難保。切望大家一致努力,不分晝夜,嚴密防守。如有膽敢造謠生事,惑亂人心者,定要按軍法治罪!”

中軍把他的命令連續傳達了兩次,士兵們卻都一聲不響。史可法第三次命令擊鼓傳令,下麵仍沒有反應。史可法心中又急又難過。想到國家的前途,他不禁放聲大哭。中軍取火照明,隻見史可法的戰袍已經被血淚沾濕。士兵們見此光景,都大受感動,不約而同地喊道:“我們一定盡力守城!”於是,史可法下令把軍隊分成三部分:一部分迎敵,一部分守城,一部分巡查。他隨後宣布臨陣軍令說:“上陣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戰;巷戰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盡!”曆史上著名的揚州保衛戰開始了。局勢已經十分危急了,史可法寫下一封絕命書給他的母親和妻子,說他“早晚必死”,表明了他以死報國之心。

四月二十二日,清軍緊逼揚州城下,開始用紅夷大炮攻城。炮彈有小壇子般大小,打壞了好幾處城牆。史可法命人用大沙袋堵住缺口,繼續戰鬥。全城軍民英勇抗戰,團結一致,保衛揚州。清軍自侵入關內,所過之處,從未遇到像揚州這樣頑強抵抗的。這一次,清軍遭到空前猛烈的抗擊,死傷很是慘重。四月二十五日,清軍統帥多鐸下令對揚州發動總攻。揚州舊城的西門最為險要,史可法便親自在這裏守衛。清軍集中大炮的火力向城的西北角轟擊。城牆經不住炮火,一塊塊地坍落下來。很快,清軍就從被轟開的一處缺口蜂擁而入。

史可法看到城被攻破,已經無險可依,立刻拔劍自殺。這時候,在他身邊的參將許謹和副將莊子固一齊上前抱住了他,史可法鮮血已經濺滿了衣襟。許、莊二將正要保護史可法下城,卻同時中箭身亡。這時,史可法看見對麵來了許多敵兵,便大喊道:“我就是史督師!”清兵大吃一驚,立刻上前將他捉住,送到新城南門樓上去見多鐸。多鐸見了史可法,十分恭謹地說:“史先生,我從前曾經屢次托人送信給你,都被退回來了。今天先生已為明朝盡到忠義,我大膽請先生替我們大清收撫江南地方,不知先生肯不肯?”史可法聞言大怒,斥道:“我是大明臣子,豈肯苟且偷生,做萬世罪人?頭可斷,身不可屈!”多鐸見史可法依舊毫不動搖,知道誘降不會成功,便說:“你既然是忠臣,索性殺了你,成全你的名節吧!”史可法道:“與揚州城同存共亡,這是我的心願。你把我碎屍萬段,我也甘心情願,但請千萬不要殺害揚州城的百姓!”

就在揚州南城樓上,史可法慷慨就義,年僅44歲。

44年前,史可法的母親臨盆之際,曾夢見文天祥走進他家,隨後就生下了史可法。44年後,史可法以身殉國,與文天祥殊歸同途,冥冥中似有天意。後人悼念史可法的句子就有“生來自有文信國,死而後已武鄉侯”。

與史可法一起犧牲的,還有知府任民育、部將乙邦才、幕客盧渭等數十人。總兵劉肇基帶領餘部400人和城中人民一起與清軍繼續巷戰,殺死清軍數百,一直戰鬥到最後,人盡矢絕,沒有一個人投降。史可法衣冠塚多鐸痛恨揚州軍民的英勇抵抗,下令清兵屠城十日。這就是曆史上所說的“揚州十日”。

史可法沒有兒子,他生前讓副將史德威作為自己的後人,繼承自己的遺誌。史可法殉難後不久,史德威便回到揚州城內去尋找他的遺體。經過清軍大屠殺,揚州城裏大街小巷到處堆滿了死屍,當時正值夏天,天氣炎熱,許多屍體已經腐爛,無法辨別出麵目。史可法的遺體最終沒有找到。

第二年清明節的後一天,史德威拿著史可法生前穿用的袍子和笏板,舉行了招魂祭禮,將這些埋葬在揚州城廣儲門外的梅花嶺,並在墳右立碑封土。

由於沒有找到史可法的遺體,各地起義隊伍往往假借史可法的名義號召人民進行抗清活動。史可法死後不久,就有一個江蘇鹽城人自稱是史可法,領導人民在淮浦一帶起義。之後,又有做過史可法的幕客,身材相貌和史可法很相像的浙江人厲韶伯,也用史可法的名字,聚集好幾百人起兵反清,並且一度攻下安徽的幾個城市。

看到史可法在人民中間的巨大影響,為了穩定民心,清朝統治者對史可法的母親和妻子予以優待。到了乾隆年間,出於對史可法忠君報國的思想的敬佩,清朝還在揚州史可法的墓前建祠立碑,追諡史可法為“忠正”公。

揚州史公祠裏掛著一副著名的對聯: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梅花、明月、亡國、故臣,這些蒼涼悲切的詞藻,至今還讓人們油然想起300多年前那位以身許國的民族英雄――史可法。

史可法之所以至今被人傳頌,並不是因為他治軍、治國的才能,而是因為他的忠貞。他為了挽回敗局、為了大明東山再起,傾盡了全部心血。也許他這種企圖以一人之力阻擋曆史車輪前進的行為有些笨拙可笑,但他那種忠誠不屈的精神卻是世界上每個民族都不能缺少的,也是最可貴的。“楊柳城邊懸落日,梅花冷豔伴孤忠”,史可法的高風亮節,為他贏得了千古英名。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5西安事變實錄
6漢武大帝
7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