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八、三國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66歲卒葬鄴城西山岡)



漢魏之際一梟雄,假借天子傳號令。

討伐董卓征陶謙,脅迫獻帝都許城。



官渡之戰少勝多,袁紹敗績棄山河。

掃障除礙魏武誌,馬踏烏桓務除惡。



官渡戰後曹驕橫,大軍南下攻荊州。

赤壁對峙眾寡殊,火燒連營借東風1。



曹操奸雄疑心重,殘殺五子寧負朋。

自私狠毒處世態,遇事誰敢訴衷情2。



飛鷹走狗好遊蕩,憂心他人說短長。

偽裝中風誆叔父,無拘無束更狂放3。



軍令如山不擾民,法不容情刑至尊。

主簿受命議其罪,割發代首以示髡4。



匈奴使者見魏王,床頭捉刀站一旁。

季圭代曹使臣評,不如捉刀氣軒昂5。



赤壁失利戰渭南,夾關對陣爭潼關。

曹操牽製出奇計,側翼渡河入長安。



討曹檄文辱祖先,宦官遺醜欲奪權。

曹操盛怒責陳霖,拉弓焉能不射箭6。



曹操南征伐張繡,返程炎熱水難求。

計喊前行有梅林,望梅止渴涎水流。

十一

任俠放蕩頗機靈,太尉觀人知縱橫。

汝南月旦評真諦,治世能臣亂世雄7。

十二

門首懸掛五色棒,違犯禁令棒擊亡。

靈帝關愛被敲死,收斂行跡先豪強8。

十三

音節殊妙鼓聲悲,鏗鏘無怍不諂媚。

曹操憑勢辱名士,漁陽摻撾羞權貴9。

十四

輕信龐統與蔣幹,連夜打造連環船。

周瑜火攻船盡毀,濃煙滾滾火燒天10。

十五

治平賞德事賞功,曹操下達求賢令。

不拘一格勿記仇,唯才是舉濟濟行。

十六

臨終遺言厚葬除,天下未定不遵古。

一生儉約行諸事,金玉珍寶禁入墓11。

魏文帝曹丕(187-226年39歲卒葬洛陽首陽陵)



曹丕用事廢獻帝,殘漢衰竭魏所替。

外戚宦官遠朝政,士族門伐鼓勇氣。



文鬥不比武鬥差,失敗仍須行大法。

七步成詩了人願,煮豆燃萁燒自家。



“廢帝”刻碑寫“禪讓”,劉協落難封山陽。

隻要能撿一條命,管他誰來當上皇12。



博聞趙谘使曹魏,曹丕傲然弄嘲問。

聰明特達八九十,車載鬥量超吾輩13。



王粲喜歡聽驢聲,不曉黔驢鬧技窮。

天子曹丕臨粲喪,赴喪誌哀學驢鳴14。



鍾毓見王心恐慌,顫顫惶惶汗如漿。

鍾會還比鍾毓怕,戰戰栗栗汗逃光15。

魏明帝曹(205-239年34歲卒葬洛陽高平陵)



君子之澤五世斬,曹氏三世近衰殘。

明帝臨朝務奢華,矛盾迭起國人怨。



急征強斂耽飾玩,大興土木建宮苑。

後宮費與軍費等,百姓流離失家園。



母子雙鹿郊野遊,巧遇父子畋獵手。

丕張弓箭射母鹿,睿不射子將後留16。

齊王曹芳(231-274年43歲卒)



曹芳八歲即帝位,司馬輔政做重臣。

傀儡皇帝不理朝,廢為齊王司馬吞。



優人高唱青頭雞,曹芳畏懼不出擊。

司馬引兵入城池,謀廢曹芳做漿泥17。

魏高貴鄉公曹髦(241-260年20歲卒葬瀍澗之北)

曹髦十四被迎立,司馬之心路人知。

天子不甘做傀儡,昭黨揮刀殺皇帝18。

魏元帝曹奐(246-302年56歲卒)

曹髦被殺曹奐立,司馬依然掌社稷。

被廢恬作陳留王,以晉代魏司馬氏。

【注釋】

1 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是中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兩個有名戰例。官渡之戰是兵少力弱的曹操打敗了兵多力強的袁紹;赤壁之戰恰好相反,是兵少力弱的孫、劉聯軍打敗了兵多力強的曹操。

2 董卓入洛陽後,曹操不願與董卓合作,改姓易名,離洛陽東逃,過友人伯奢家,伯奢出行,五子皆在。敘賓主之禮後,曹操聽到食器碰撞之聲,誤以為主人欲圖謀自己,於是,夜裏殺了朋友伯奢的五個兒子,既而淒愴地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3 曹操少年時遊蕩無度,任性好玩,叔父曾多次向其父曹嵩言及此事,曹操憂慮,就想辦法報複。有一次,他在路旁遇見叔父,就裝出麵色敗壞、口眼歪斜的樣子。叔父覺得奇怪,就問,回答說:“突然中了惡風。”叔父馬上告訴曹嵩,曹嵩很驚愕,急呼曹操前來,一看,其麵貌口型和以前一樣。曹嵩問道:“叔父剛才說你中風,已經好了嗎?”曹操答道:“我本來不曾中風,隻是叔父不喜歡我,故意說我的壞話罷了。”於是曹嵩對其弟產生了懷疑,後來叔父再告發曹操的過錯,曹嵩就不再相信,曹操於是就可以盡情遊玩了。

4 曹操征討南陽張繡,道路兩邊全是麥田,曹操下令士兵,不準踐踏麥田,違者斬首。不巧,曹操的坐騎受驚,踐踏了麥田一大片。曹操立即要主簿議罪。主簿說:“《春秋》之義,刑不加於尊。您是軍中主帥,不能治罪。”曹操說:製定法令的人,違法而不治罪,怎能統率部下。我是主帥雖不能自殺,但也要加刑。於是拔出佩劍,將頭發割掉一綹,擲在地上,表示自己受了髡刑。

5 曹操晉爵魏王後,要接見匈奴使者,但又覺得自己貌不驚人,遂讓崔季圭代替他接見,他自己“捉刀立床頭”假充衛士。接見完畢,曹操派人問匈奴使者對魏王的印象如何?使者回答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後人常以“捉刀”指替人辦事或寫文章。

6 官渡之戰前,陳霖替袁紹撰寫討伐曹操的檄文,罵曹操是“宦官遺醜”。後來陳霖被曹操俘獲,曹操對陳霖說:“汝前為本初(袁紹)作檄,但罪狀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也?”陳霖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耳。”

7 曹操少年時機警有權術,但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故不為世人所知,僅得到梁國人橋玄、南陽人何顒的賞識。橋玄官至漢太尉,以知人著稱。他看到曹操,十分重視,說:“我見天下名士多了,還沒有像你這樣的,你好自為之。我老了,願以妻兒相托。”當時汝南人許靖、許劭兄弟,善於品評人物,每月評論一次,稱為汝南月旦評。橋玄對曹操說:“你名氣不大,可以去見許劭。”曹操去見許劭,問道:“我是什麽樣的人?”許劭不回答,曹操再三相請,許劭說:“你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大笑,遂為世人所知。

8 曹操20歲時,被舉為孝廉,擔任郎官,做洛陽北部尉。曹操初入尉廨,令修繕四門。製造五色棒數十根,每門左右各懸掛十餘根,有犯禁令的,不論平民豪強,一律用棒打死。數月後,靈帝愛幸的小黃門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下令用棒打死。從此,京城洛陽豪強收斂行跡,不敢違犯禁令。曹操初入仕途,就嶄露頭角,表現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勇敢。

9 禰衡與孔融為忘年之交。孔融向曹操稱讚禰衡之才。曹操傾心欲見,禰衡稱疾不肯前往,且有不敬之語。曹操甚為憤恨,因禰衡才名甚噪,不便處死。謀辱之,令錄禰衡為鼓吏。八月朝會,大閱試鼓節,作三重閣,列坐賓客。專製鼓吏服裝,鼓吏擊鼓前要脫故衣,著新裝。依次傳禰衡近前。禰衡擊《漁陽摻撾》,踏地來前,容態不常,鼓聲甚悲,音節殊妙,四座賓客為之改容。禰衡不肯換服裝,有司嗬道:“鼓吏何獨不易服!”禰衡停步,當著曹操的麵,依次將衣服脫光,裸體而立,然後徐徐著新衣,麵無怍色。曹操對賓客說:“本來要辱禰衡,反而被禰衡辱。”

10 赤壁之戰前,曹軍與孫權、劉備聯軍隔江對峙。龐統與蔣幹渡江見曹操,獻策說:“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簸,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木板,乘此而行,任它風浪潮水上下,複何懼哉?”曹操即時傳令,喚軍中鐵匠,連夜打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結果周瑜用火攻,曹軍船隻不能脫開,盡被燒毀,曹軍大敗。

11 曹操臨終遺言是:天下未定,不得遵古。意思是國家尚未安定,因而他死後不得按古代的喪葬禮儀製度去大辦喪事。他還說,死後穿的服裝要和生前相同。安葬之後,文武百官便脫掉喪服。駐防各地的將士不要離開駐地,官吏要各守職位。入殮時穿一般的時服,埋葬在鄴城西的山岡上,不要用金玉珍寶陪葬。曹操一生提倡儉約,反對厚葬,有助於克服當時奢侈淫逸的惡習。

12 漢獻帝落入曹氏之手,被迫讓位。曹丕為留英名於後世,指鹿為馬,把“廢帝”說成“禪讓”,並囑刀筆吏王朗作碑文,由梁鵠書寫,由鍾繇鐫刻。名曰《受禪表》《上尊號奏》,永久性保存於河南繁陽(即今河南臨潁縣繁城)。曹丕稱帝後,廢獻帝改封為山陽令。

13 延康元年(220)冬,魏王曹丕代漢稱帝,孫權派使臣稱藩,被封為吳王。南陽人趙谘,字德度,博聞多識,應對辯捷,為吳中大夫,奉命出使曹魏。魏文帝曹丕嘲問趙谘:“吳地像大夫這樣的人有幾個?”趙谘回答說:“聰明特達者有八九十人,像臣這樣的,車載鬥量,不可勝數。”

14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東漢末年避亂在荊州(今湖北襄樊),依劉表,後歸曹操,與曹丕友善。喜歡聽驢鳴。死後既葬,魏文帝曹丕臨其喪,環顧同行者說:“王公好聽驢鳴,可以各學一聲驢鳴以送他。”於是。赴喪的人都學一聲驢鳴。

15 鍾毓、鍾會兄弟年少時就有名聲,魏文帝曹丕得知,對其父鍾繇說:“可讓二子來見我。”於是敕見。鍾毓心情緊張,臉上有汗,曹丕問:“你為何流汗?”鍾毓答道:“戰戰栗栗,汗出如漿。”又問鍾會:“你為什麽不流汗?”鍾會答道:“戰戰栗栗,汗不敢出。”

16 魏明帝曹的生母甄皇後因失去魏文帝曹丕的寵愛,有怨言,被曹丕賜死,曹丕讓郭皇後撫養曹,曹對生母未終其天年耿耿於懷。後曹隨曹丕遊獵,遇到母鹿和小鹿,曹丕先將母鹿射死,然後讓曹射小鹿,曹拒絕說:“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再殺其子。”曹丕遂放下弓箭。從此對曹另眼相看,決定立為太子。

17 嘉平六年(254),蜀將薑維進攻隴右(甘肅隴山以西地區)。征安東將軍司馬昭從許昌回京,領兵抵禦薑維,齊王曹芳在平樂觀閱軍。中領兵許允和左右小臣計謀,乘司馬昭告別之機,將他殺死,然後領其軍隊擊敗大將軍司馬師。當時詔書已經寫好,司馬昭前來辭行,曹芳正在吃栗子,優人雲午等高唱:“青頭雞,青頭雞。”青頭雞,是指鴨,意即要將司馬昭扣壓起來。曹芳畏懼,不敢下令,司馬昭引兵入城,司馬師於是謀廢齊王曹芳。

18 及曹芳被廢,公卿迎曹髦為帝,時年14歲。朝廷大權為司馬氏所獨攬,他不甘當傀儡,率宿衛數百攻司馬昭(司馬懿之子,司馬師之弟),被昭黨羽殺死。

蜀漢昭烈帝劉備(161-223年63歲卒葬惠陵)



寄人籬下身卑微,窺測時機衝天飛。

三顧草廬得諸葛,赤壁破曹揚武威。



三義兄弟劉關張,臥龍軍師諸葛亮。

文兼武備行韜略,三足鼎立欲霸強。



偉岸挺拔車蓋桑,樹下嬉鬧窮兒郎。

誓言誌乘羽葆蓋,叔父斥其太猖狂1。



精誠所至感刺客,竟將實情一語破。

悄然離去不行刺,逢凶化吉避災禍2。



青梅煮酒論英雄,皇叔匕箸手中抖。

巧借微雷來掩飾,伺機逃離脫虎口3。



恩禮非常屢設宴,曹營款待居未安。

關羽係念思劉備,身在曹營心在漢。



劉備求見遭拒絕,怒從心起怨恨結。

重責督郵二百杖,拋掛印綬棄官階4。



憂國忘家破迷津,濟世安民用苦心。

無言可對小微利,求田問舍枉安身5。



長阪陂上決死生,翼德瞪目橫矛封。

曹兵心怯不敢前,劉備脫險頓輕鬆6。

蜀漢後主劉禪(207-271年65歲卒)



後主劉禪性怯懦,深居內宮行淫樂。

朝政大事懶理會,不知宮外有山河。



庸碌無能小阿鬥,國破家亡不知愁。

樂伎歌舞夜夜歡,樂不思蜀到白頭7。

【注釋】

1 劉備少而喪父,與母賣鞋、織席謀生。其房舍東南角籬笆旁有一棵桑樹,高5丈許,樹冠濃密圓大,遠望如同車蓋,來往的人都覺得此樹不尋常,也有人說:“此家必有貴人。”劉備常與同宗少年嬉戲於樹下,他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羽葆蓋車。”叔父劉子敬聽見說:“你別胡說,這樣說是要滅門的。”

2 劉備禮賢下士,多所施舍。不論何等士人,都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深得人心。他做平原相時,郡民劉平看不起他,恥為其下,便物色刺客前往刺之。刺客至,劉備不知,待遇甚厚。刺客感悟,不忍行刺,遂以實情相告,然後離去。

3 劉備在許城時,漢獻帝的舅舅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獻帝裝在衣袋中的密詔,欲和劉備謀,共誅曹操,尚未行動。曹操宴請劉備,席間談論當時的天下英雄。劉備言袁紹、袁術為英雄,曹操說:“當今天下英雄,隻有使君(劉備)和我兩人,本初(袁紹)之輩,不值一提。”劉備正在用菜,聽到曹操說自己是英雄,怕曹操不相容而加害於己,勺子、筷子都掉到地上,恰巧這時天上響雷。劉備忙掩飾說:“雷聲把匕箸都震落了。”後來,劉備借機離開許城,逃離虎口。

4 東漢靈帝末年,劉備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軍,因功除安喜縣尉。郡督郵因公事到縣,劉備請求謁見,遭到拒絕,大怒。徑直入內,用繩子將督郵捆綁,打200杖,然後解下印綬掛在督郵頸上,棄官而去。

5 劉備和名士許汜在荊州牧劉表府上閑坐,評論天下士人,論及廣陵太守陳登,許汜說他在戰亂中過訪陳登,陳登不以禮相待,很長時間不說話,自己睡在大床上,讓客人睡小床。劉備說:“君有國士之名,在天下大亂、主上蒙塵之時,希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心,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取,這正是陳登所憎惡的,為何與君談話?如果遇著小人,要睡在百尺樓上,讓君睡在地上,何足上下床之間呢?”“求田問舍”是說到處打聽,盤算著買田置屋,形容隻關心著小家庭的利益。

6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牧劉表死,子劉琮遣使請降,劉備奔向江陵,曹操怕江陵的軍資被劉備占據,率領5000精銳騎兵,一天一夜行300多裏,在長阪陂追上劉備。劉備丟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南走,趙雲身抱劉禪,保護甘夫人,皆免於難。張飛率20騎斷後。他據水斷橋,瞪目橫矛,大喊:“我是張翼德,誰來決一生死!”曹兵不敢近前,劉備等遂得走脫,到達夏口(今湖北武漢市)。

7 蜀漢滅亡後,後主劉禪被遷到洛陽。有一天,司馬昭宴請他,並讓樂伎表演蜀地歌舞,蜀漢舊臣看了都很傷感,劉禪卻嬉笑自若。司馬昭對賈允說:“真想不到一個人竟會糊塗到這種地步!即使諸葛亮還活著,也沒法輔佐他保全蜀國,何況薑維呢!”過了幾天,司馬昭問劉禪:“頗思蜀否?”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

吳侯孫策(175-200年26歲卒)



少年英傑孫策郎,平定江東威名揚。

東吳賴其三足鼎,乃與蜀魏爭霸強。



驍勇搏鬥難評點,各有所獲鳴金還。

語及神亭交手事,孫策重才捐前嫌1。

吳大帝孫權(182-252年71歲卒葬蔣陵)



孫策亡故托孫權,移交半壁好河山。

雄踞六郡撫黎民,東吳穩定局勢安。



哭兄不止淚潸然,張昭勸說孫孝廉。

奸雄角逐不容悲,開門揖盜自找煩2。



遣使遠結公孫淵,張昭勸諫觸龍顏。

土堵火燒千番計,車迎重臣入禦園3。



酒可消愁能壯膽,江山社稷被喝完。

孫權釣台酩酊醉,張昭力勸罷盛筵4。



驢臉拉長聽評說,孫權觀驢戲諸葛。

子瑜兒子會添字,孫權賜驢賀傻恪5。



火眼金睛識英雄,生子當如孫仲謀。

劉表父子若豚犬,死生決鬥現原形。

吳會稽王孫亮(242-260年19歲卒葬於賴鄉)



孫亮負才少聰慧,窺見孫琳藏禍心。

練兵習武謀誅琳,大事未遂竟被廢。



中藏庫中蜜漬梅,忽聞鼠屎惱人心。

孫亮巧計破疑案,陷害藏吏毒黃門6。

吳景帝孫休(234-264年31歲卒葬定陵)

廢亮迎休做帝王,孫琳權傾人主上。

巧借朝會斬權臣,夷滅三族除禍殃7。

歸命侯孫皓(242-283年42歲卒葬河南洛陽)



末代皇帝歸命侯,荒淫殘暴世稀有。

剝麵挖眼鋸頭顱,人人自危國堪憂8。



史官匡正憮旨意,酒不過量捕入獄。

上書詰問罹禍難,帝殺韋昭滅正氣9。

【注釋】

1 太史慈從遼東(今遼寧遼陽市)回,渡江到曲阿(今江蘇丹陽)去見同鄉揚州刺史劉繇,未至,孫策已率軍進攻曲阿。劉繇隻派太史慈偵察敵軍虛實。太史慈僅帶一騎兵前往,在神亭與孫策及十三名將佐相遇,太史慈奮勇上前,與孫策搏鬥。孫策刺傷太史慈的坐騎,奪取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也奪取孫策的兜鍪(頭盔)。這時兩家兵眾趕來,各自鳴金收兵。後太史慈在涇縣(今安徽涇縣西)被孫策俘虜,孫策親解其縛,執其手,語及神亭交手事,大笑,拜折衝中郎將。

2 建安五年(200),孫策死,將這職事交給孫權,權大哭不止,孫策的長史張昭勸孫權說:“孝廉,這難道是痛哭的時候嗎?如今奸雄角逐,豺狼滿路,卻要哀親戚,顧禮製,就像開門而揖盜,是不能稱為仁的。”於是孫權立即更換衣服,上馬出巡軍隊。

3 孫權因公孫淵稱藩,欲派人去遼東拜公孫淵為燕王。張昭勸阻,孫權不聽,君臣爭論不休,孫權惱羞成怒,手持佩刀憤怒地說:“吳宮士人入宮則拜我,出宮則拜先生,我對先生的尊敬,已到頂點。而先生數次在眾臣麵前駁我。”張昭視孫權良久,說:“我雖知不會被采納,每每盡愚忠,實因太後駕崩前,呼我至床下,遺詔顧命之言猶在耳。”說到這裏抽泣流涕,孫權扔刀在地,亦淚流滿麵。但是孫權仍然派張彌、許晏去遼東。張昭見孫權不聽勸諫,稱病不朝。孫權也惱恨張昭,令人用土堵住張昭府門,張昭令家人也從裏麵用土封門。後來公孫淵果然殺死孫權派去的使臣張彌和許晏。孫權自知不對,並親自到張昭家去請,承認過錯,張昭以病重推辭,閉門不納;孫權於是放火燒張昭府門,想恐嚇張昭出來,張昭反而把門閉得更緊。孫權又派人將火撲滅,站在門口良久,張昭兒子方將父親扶起,孫權用車駕迎入宮中,自責不已,張昭迫不得已,重新朝會。

4 孫權在武昌時,登臨釣台,飲酒大醉。派人用水灑群臣之身,並說:“今日痛飲,隻有大醉從台上墜下,方可停止。”張昭麵孔嚴肅,緘默不語,外出坐在車上。孫權派人喊他回來,問:“為了大家取樂,先生為何犯愁呢?”張昭回答說:“昔日殷紂為糟丘酒池長夜之飲,當時也以為快樂,並不以為是作惡啊!”孫權無話可答,感到慚愧,遂罷酒宴。

5 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字子瑜。臉形很長,如同驢臉。有一天,孫權大會群臣,讓人牽來一隻驢子,檢視了一下驢臉,在上麵寫了“諸葛子瑜”四字。諸葛恪忙跪下說:“請允許我再加兩個字。”孫權同意了。諸葛恪拿起筆,在“諸葛子瑜”四字下麵寫上了“之驢”二字。在場的眾臣歡笑不止。孫權就將這頭驢子賜予諸葛恪。

6 孫亮少年早慧,一次他出西苑,欲食生梅,派黃門去中藏庫中取蜜漬梅,取來一看,見蜜中有鼠屎,召藏吏來問,藏吏叩頭請罪。孫亮問藏吏:“黃門向你討過蜜嗎?”藏吏回答:“以前討過,實不敢給。”黃門不服,孫亮說:“這容易弄明白。”他讓人將鼠屎弄碎,見裏麵是幹的,便大笑道:“如果鼠屎早在蜜裏,內外應該都是濕的,現在外濕內幹必定是黃門放進,陷害藏吏。”黃門服罪,左右都驚歎孫亮聰明。

7 孫琳為東吳宗室,從兄孫峻死,代掌國政,遂專權,孫亮謀誅,反被廢為會稽王。立孫休為帝,孫琳自任大將軍、丞相。一門五侯皆典禁兵,權傾人主。後有人告孫琳懷怨欲謀反,孫休將告者交孫琳處理,孫將其處死,內心恐懼,請求出屯武昌,孫休準許,遂暗與張布等謀於朝會中殺孫琳。永安元年(258)十二月臘會,孫琳稱病不朝,孫休派使者催促十幾次,孫琳被迫赴會,被斬首,夷三族。

8 永安七年(264)即帝位,為三國時期著名的暴君。在位期間,專暴荒淫,重用群小用剝麵、挖眼、鋸頭、梟首等酷刑屠殺正直的大臣,弄得上下離心,人人自危。擁立他的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後悔立他為帝,竟被他處死。

9 吳郡雲陽(今江蘇丹陽)人韋昭,少好學,擅長撰文。孫皓在位時,遷中書仆射,職省,為侍中,常領左國史。不信祥瑞,孫皓欲為父孫和作紀。韋昭堅持孫和未登帝位,隻能收入列傳。因忤旨意,屢被責讓。韋昭憂懼,請求免去侍、史二官,完成《吳書》的撰述。孫皓不許。孫皓設宴席,無論酒量大小都要飲七升。韋昭酒量小不能飲,以不遵詔論罪,被捕入獄,又因其上書中有點汙詰責。華覈上書將韋昭比作當代之司馬遷,稱其史才,求減為徒刑,令完成《吳書》。孫皓不許,遂殺韋昭。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大唐空華記
9紅牆檔案(二)
10紅牆檔案(三)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

  • 目擊天安門-(二)

    作者:韓泰倫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選擇了中國政治變遷的聚焦點--天安門這一獨特的視角,完整係統地記述了天安門曆經的滄桑巨變,挖掘出中國100多年,特別是建國50年來天安門地區發生的政治事件的內幕秘聞,是一部中國的近現代史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