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北首嶺·半坡·薑寨·炎帝族的故裏

陸思賢

炎黃二帝,發祥於今渭水流域的中上遊,在東遷之前,炎帝族主要活動在今關中西部,屬渭水中上遊;黃帝族主要活動在大隴山一帶,屬渭水上遊。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先後發掘的寶雞北首嶺、西安半坡、臨潼薑寨等遺址,正是炎帝族發祥時代的遺跡。對此,本文加以論述。

一、遠古時代牧羊人的發現

炎帝羌族薑姓,以羊為圖騰,是遠古時代的牧羊人。中國遠古時代有牧業文明,隻見於先師蘇秉琦先生的論述。先師說:

在經濟生活中,半坡人們是農漁獵伐木並重,而廟底溝人們則是農業為主,漁獵伐木所占比重較小;半坡人們衣著材料多用獸皮,而廟底溝人們衣著材料則多用植物纖維,這說明,兩者在經濟發展水平上可能不相上下,但在經濟文化類型上,卻有著明顯的差異。蘇秉琦:《考古學論述選集》,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第173頁。

半坡人衣著“獸皮”,即身披“羊皮襖”。北首嶺人、薑寨人,也應身穿“羊皮襖”,薑寨遺址已出土有陶塑羊頭,可資證明。北首嶺遺址還未找到羊的蹤跡,《寶雞北首嶺》報告說:“山羊和綿羊,……有待今後在西北地區注意調查。”北首嶺缺羊,還有待今後繼續工作。但寶雞地區有薑城堡和清薑河,字從“羊”,可資彌補。徐旭生先生說:“薑城堡附近卻有很好的彩陶遺址,在我國曆史的黎明時期就有人住居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42頁。”這些人便是炎帝族的先民們。

先師說的“經濟文化類型的差異”,還可以追溯到伏羲氏的時代去。《周易·係辭下》說:

古者包犧(簡體字作“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

這是先秦古籍中追記遠古先民的最古一段文字。“包犧氏”也作“伏羲氏”,“犧”或“羲”均字從“羊”,是遠古“牧羊人”的老祖宗。史傳伏羲氏出身於甘肅成紀,也是今渭水上遊,則伏羲氏也應是炎帝與黃帝的共祖。伏羲氏時代還處於“以佃以漁”的階段,一般稱為“漁獵時代”。“佃”指狩獵,與家畜、家禽的豢養有密切關係,故漁獵時代中已存在“牧業文明”。相繼的“神農氏”,便是“炎帝”,他發明了耒耜,教民耕作,從漁獵時代邁入了農業時代,這與考古發現相類似,北首嶺、半坡、薑寨等遺址的內容,主要反映“農業文明”,同時也兼有畜牧業、漁獵,彩陶器上大量魚紋圖案的存在,說明還保留著濃厚的漁獵文明,畜牧業也確已存在,遠古時代的“牧羊人”與“農人”,還有“漁夫”,在原始聚落中是共同存在的。

二、炎帝族的“羊角圖騰柱”

丁山先生說:“在氏族社會,以圖騰為宗神,每個家族的閭裏之口都立有圖騰柱(Totempole),以保護他們的氏族。所謂圖騰柱,大抵雕刻為鳥獸怪物形”。丁山:《甲骨文所見氏族及其製度》,中國科學出版社1956年版,第3-4頁。在北首嶺、半坡、薑寨遺址出土的彩陶器上,能判斷為“圖騰”的動物形圖案不是太多,作為“圖騰柱”的形象則更為稀有。《西安半坡》1963年版羊角柱圖案一例,原報告定名為:“彎角羊頭正麵形象”。又《西安半坡》1982年版封麵圖案,羊角柱的形象基本完整。兩個圖合在一起,加以複原,圖示如下:

炎帝族的“羊角圖騰柱”右圖(1)為《西安半坡》1982年版封麵上的圖案,缺角盤的左側部分;(2)為《西安半坡》1963年版的“彎角羊頭正麵形象”圖案,缺角柱的下半部;(3)為規範複原圖:炎帝族的“羊角圖騰柱”圖案。

這個圖案的每一細部,無不表示它是由“角”組成的,立柱的主體,用兩線相交於頂點為角柱;角柱間的夾角分成四段,下麵三段中各畫一個等邊三角形,成為三段六節;頂角向上,意為等量的角分,即“一分為二”;角柱頂角中又畫中垂線,平分夾角為兩個直角三角形,得到完滿的中分角柱,合於一段兩節;總“四段八節”。又從角柱頂點分叉畫出兩個角盤,這是標準的角,在此表示羊角,即“羊角圖騰柱”。由此,角柱的全身都是角。在角盤內,右側畫兩個星點紋,左側畫三個星點紋,也應表示角,因圖騰柱是表示通天的神柱,這兩個角可以到天上去找。

在天象中也有兩個角,一個角位在東方天區,是東宮蒼龍的龍角,角宿星座,縱列兩顆星,這是角盤中兩個星點紋所取的天象;還一個角位在西方天區,是西宮白虎的虎角,觜宿星座,作三角形排列三顆星,是另一角盤中三個星點紋所取的天象。龍有龍角,人們都知道,不用解釋。老虎頭上長了角,人們不太理解,需稍作解釋。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了三組用蚌殼堆塑的藝術品,南北排列在一條子午線上,北端是第一組蚌圖,塑造了一隻蚌龍,一隻蚌虎,還有蚌塑北鬥星圖案;在蚌虎的頭上,也塑造了角,即“虎角”。此知老虎頭上長角,是說天象。這個天象被後世《史記·天官書》記載了下來,雲:“杓攜龍角,衡殷南鬥,魁枕參首。用昏建者杓,杓自華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濟之間;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東北也。”這是保留在《天官書》中的遠古時代天象的記錄,其雲“自華以西南”者,“華”指華山,華山以西、以南,即關中平原與秦嶺山區,是說炎帝族還沒有東遷之前,以關中平原為觀象基地。又說“中州河濟之間”者,是說在炎帝族東遷的過程中,留居於“中州河濟之間”,以中原地區為觀象基地。最後說“海岱以東北也”,是說太陽升起,與星辰出地巡天的方位,是觀測天象的起點。據此,通過羊角圖騰柱,做“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的觀象工作。當渭水流域春天來臨時候,太陽未入地平時,仰觀星空,北鬥七星的鬥杓指東北方位,而東宮蒼龍的龍角,即角宿星座,正在出地平向天上攀登,稱“杓攜龍角”。此時,北鬥七星的鬥魁,枕著西宮白虎的參宿、觜宿,讓其跟著太陽從西方地平上落下去,稱“魁枕參首”。而到了夜半子時,北宮玄武的南鬥星座在上中天,“殷”釋“中”,夜半子時表示天地之中,而南鬥星座又到了南天的正中,稱“衡殷南鬥”。記載的是炎帝時代春天已來臨的天象,今言“立春”,被後世《史記·天官書》傳承了下來,在考古上又得到了炎帝族的“羊角圖騰柱”的佐證,說明炎帝時代已有了掌握農時節令的觀象工作。

這個羊角圖騰柱見載於《山海經》中稱“孼搖君頁羝”,又稱“扶木”。《山海經·大荒東經》說: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孼搖君頁羝,上有扶木,柱三百裏,其葉如芥,有穀曰溫源穀。湯穀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這是炎帝族的先民們,舉行春分迎日祭典,觀測日出之景的神話。“大荒”指荒茫無窮的天穹,《爾雅·釋地》有“四荒”。注:“日下在東,皆四方昏荒之國”。在此指太陽升起的地方,為“東荒”。又“荒”用為“黃”,指太陽運行在黃道上,稱“大荒之中”。《說文解字》說:“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視感覺以“天”為最大,“地”也是最大;又古人認為“人事應天”,故“人”也最大,稱“大人君子”。“有山”的“山”,在此指原始觀象台,古稱“靈台”,考古發現統稱“祭壇”。先民們在“祭壇”上做祭天祀地的工作,也做“立竿測影”《周髀算經》。、觀象授時的工作,稱“山”;猶如古稱“陵墓”為“山陵”,秦始皇陵墓便稱“酈山”;“酈”字從“麗”,“日麗月麗”的“麗”,字義為“永遠不落的太陽”。《說文解字》說:“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象形”。“宣”、“宣氣”指太陽升起時地麵上先是露出晨曦,接著從地平下噴發出曙光,相繼紅光露出地平,彩雲飄浮,夜空漸漸消失,俗稱“紫氣東來”,是春耕春播、萬物生長的最佳時令;當緋紅色的太陽弧麵露出地麵,此即“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其雲“有山名曰孼搖君頁羝”者,是說在原始觀象台上用羊角圖騰柱做“立竿測影”工作。“君頁羝”指羊角圖騰柱,也指羊角圖騰柱投射在地麵上的影子,即“晷影”,此“晷影”象征了太陽。“君頁羝”字義為“大頭老公羊”,《說文解字》又說:“羝,牡羊也,從羊氐聲。”“牡羊”即大公羊,公羊角大,也指盤角羊;又說:“君頁,頭君頁君頁大也,從頁君聲。”也即頭大大的盤角老公羊為“君頁羝”,指炎帝族的羊角圖騰柱。又“羝”字從“氐”,指羊角柱投射在地麵上的晷影;而“君頁”字從“君”,《周易·說卦傳》說:“乾為天,為父,為君。”此“君”在天上,指天上的太陽。因陽光通過羊角圖騰柱投射在地麵上的晷影一似羊,羊、陽同音通借,便名“太陽”為“羊”;比如“日”名“太陽”,本源於炎帝族使用羊角圖騰柱做立竿測影工作,《白虎通》說:“炎帝者太陽也”。炎帝也升格為太陽神,本源於遠古時代的傳說。

再說“孼搖”,“孼”義同“逆”,向相反的方向搖動為“逆搖”,即“孼搖”,指使用羊角圖騰柱做觀象授時的立竿測影時,早晨太陽升起,羊角柱下的晷影指向西;中午太陽上中天時,晷影指向北;傍晚太陽從西方落下去,晷影指向東。一天內的立竿測影工作,太陽與晷影作相反方向和搖動。此即“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孼搖君頁羝”。

下文說“上有扶木”雲雲者,“扶木”也稱“扶桑”,指的便是羊角圖騰柱。加以簡化,便是一根“立竿”,在實際使用中,用“木柱”,可稱“立杆”。“立竿測影”也就是“立杆測影”,記載在《山海經》中,便是“日出扶桑”,或稱“日出扶木”。釋義從略。

圖騰柱“立於每個家族的閭裏之口”。炎帝時代還沒有產生家族。現從北首嶺、半坡、薑寨三個聚落遺址看,薑寨已經做了全麵揭露,聚落圍繞著中心廣場,廣場平麵基本呈方形、正方向、長約60米,在此樹立羊角圖騰柱是很理想的。假設圖騰柱樹立於“亞”字形平麵的高台上,圖示如下:

薑寨聚落遺址平麵圖遺址中的“亞”字形平麵方框,假設為炎帝時代的原始觀象台平麵,中央的點紋,假設為羊角圖騰柱所在的位置。由此,在此做觀象授時的立杆測影工作,是最為理想的。

這個“亞”字形平麵的高台建築,可視為最原始的“靈台”,即最原始的“觀象台”。它的原始名稱就叫“薑”,《說文解字》說:”“薑,神農居薑水,因以為姓,從女羊聲”。字從“羊”,即羊角圖騰柱;又從“女”,《周易·係辭上》說:“坤道成女”。又《說卦傳》說:“坤為地,為母,為大輿。”“大輿”即“堪輿”、“輿地”,《周髀算經》說:“方屬地”。方形的大地模型,也即方形的高台建築,上麵樹立了羊角圖騰柱,用於“立竿測影”,做觀象授時工作,此即“薑”,薑寨聚落的本義。

此羊角圖騰柱圖案見於半坡遺址的彩陶片上,在半坡遺址上也應有原始觀象台。又半坡遺址中出土有四鹿紋彩陶盆,“鹿”用“陸”,“四鹿”即“四陸”:東陸春分,南陸夏至,西陸秋分,北陸冬至。半坡遺址上的炎帝族先民們,也能做四時觀象授時工作。又半坡地名“白鹿原”,“原”是高地的意思;“鹿”用為“麗(簡化字作麗)”,“日麗月麗”的“麗”,即觀測日月星辰運行於天;日麗於天,天下大白,為“白鹿原”地名的本義。

又炎帝出身地的“北首嶺”,在原始時代是理想的觀象基地。“首”即炎帝世係中的“木器首方顛,是復土穰”的“首”(下說詳);土築方形高台的台麵,在此做觀象工作,以北陸冬至為四時觀象的起點,為“北首嶺”地名的本義。

從上可知,炎帝時代的渭河流域,包括秦嶺山地、關隴地區,或者更廣闊的地域,羊角圖騰柱林立,羌、羊一義,是遠古時代的羌人,也即牧羊人的大本營。《周易》記載伏羲氏“仰觀俯察”的工作,也本源於此。夏禹治水到此,還是遍地樹立著羊角圖騰柱,故也被《山海經》記載了下來。

三、《山海經》記載的炎帝世係

《山海經》是夏禹治水過程中的一些記錄。夏禹治水成功,劃定所經地域為九州,今關中地區屬於雍州。《尚書·禹貢》說:“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於鳥鼠,……。”涉及範圍很廣,“鳥鼠”即今渭水發源地的鳥鼠山。“渭汭”是說雍州是以渭河流域為中心。“荊”,在注疏中有兩種說法,一謂關中平原有荊山;一謂“荊山在南郡臨沮縣北,彼是荊州之荊。”故其雲“荊岐既旅”者,隱喻著炎帝族由關中平原東遷,又南遷的遠古傳說。故在《山海經》中也記載著炎帝族的世係。《海內經》說:

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訁夭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這個世係從關中渭水流域一直寫到長沙零陵,以“戲器生祝融”為界,上半段主要還在關中,下半段已到了長江以南。其內容全部在羊角圖騰柱上做解讀。

先說“炎帝”。上麵已說了,他在做觀象授時工作的過程中,已升格為太陽神,即炎帝的神格是太陽,在此又表示夏至日正午上中天時的太陽。夏至日正午太陽已運行到了最北點(北回歸線上空),就在我們頭頂上,光線強烈,直射大地,《水滸傳》說:“赤日炎炎似火燒,田野稻禾半枯焦。”太陽是一團熊熊之火,燒烤著正在茂盛生長的田禾。《淮南子·天文訓》說:“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又《月令》說:“仲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這是說南陸夏至,太陽神炎帝在天上布火,整個大地處於飄風炎火之中;而到了夜晚,炎帝裔孫火神祝融,作為炎帝的佐神,又向大地布火。《尚書·洪範》說:“二曰火,火曰炎上,炎上作苦。”注:“焦氣之味”。此“二”指夏至日正午太陽在上中天時,以瘞埋的形式祭祀大地母親。《說文解字》說:“二,地之數也,從偶一”。其雲“從偶一”者,指“地”與“天”相偶;也具體指“祝融”與“炎帝”相偶,稱“二曰火。”又說:“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炎而上”即“火曰炎上”,夏至日正午太陽就在頭頂上。又稱“燬”,字從“毀”,又說:“毀,缺也,從土,毇省聲。”“缺”是指在地上挖了個土坑,俗稱“缺陷”,也即“陷穽”。“毇”是指穀物與犧牲,當太陽正在上中天時,進行瘞埋,祭祀大地母親,稱為“炎上作苦”。又說:“苦,大苦,苓也。”“苓”用為“零”,根據觀象授時,指農業生產的需要,炎帝族的後裔子孫,將遷到長沙零陵界去。

炎帝是在羊角圖騰柱使用於“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測於地”的過程中,升格為太陽神的,“炎帝”就是一個“觀象用詞”。先民們以“觀象用詞”作為人名,便是“炎帝”取名的根據,成為具有人格的炎帝。這種取名方法,代代相傳,流傳至今。據此《山海經》中的炎帝世係,也需複原為“觀象用詞”之後,再求其文化內涵。

引文開頭是“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訁夭生炎居”。“炎帝”在此是夏至日正午上中天時的太陽神,也是遠古時代氐族、羌族的圖騰神,具體形象便是羊角圖騰柱。現在假設氐羌族的先民們在羊角圖騰柱上做“立竿(杆)測影”工作,《周髀算經》說:“周髀長八尺,夏至之日晷一尺六寸。”周民族是炎黃二帝的直係後裔,“周髀長八尺”是說周民族使用的立杆高度為八尺,合於上述羊角圖騰柱分成四段八節,在渭水流域一脈相承。“日晷”指太陽上中天時在立杆下產生的“晷影”,長度為一尺六寸。此時,從立杆頂端(也即羊角圖騰柱頂端)到晷影端點的連線,便是“炎帝之妻”。《說文解字》說:“妻,婦與夫齊者也,從女,從,從又,又持事,妻職也。”徐鉉注:“者,進也,齊之義也。”“齊之義”即高度相等。立杆頂端至晷影端點的連線,靠著立杆,基本相並,高度基本相等,即“婦與夫齊者也”,稱“炎帝之妻”。她的名字叫“聽訁夭”,“聽”字繁體作“聽”,右上角是個“直”字,指垂直於地麵的立杆,既羊角圖騰柱;“訁夭”字從“夭”,釋“屈”,從立杆頂端屈出去的意思,即立杆頂端到晷影端點的連線,稱“聽訁夭”。又稱“赤水之子”者,“赤水”指原始觀象台上“量天尺”中的操平水槽,用於量度晷影長度,因終年在太陽的曝曬之下,因為“赤水”;“赤水之子”指立杆頂端到晷影端點的連線,連接著量天尺上的操平水槽。又說“生炎居”者,“炎居”便是夏至日正午太陽在上中天時的“晷影”,居在立杆的下麵。以上是“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訁夭生炎居”。

接著是:“炎居生節並。”此“節並”指羊角圖騰柱。“並”為兩兩相對的意思,羊角圖騰柱即此形狀。《說文解字》說:“節,竹約也,從竹即聲。”段注:“約,纏束也”。“纏束”指做上分段分節的標記,分成四段八節。《周易·節》卦說:“天地節而四時成。”在羊角圖騰柱上分段分節後,可以測定一年的四時八節。這是“炎居生節並”。

接著又說:“節並生戲器。”“戲器”指在羊角圖騰柱上做觀象工作,把羊角圖騰柱作為“儀器”使用。《說文解字》說“戲,三軍之偏也,一曰兵也,從戈聲。”又說:“軍。圜圍也,四千人為軍,從車從包省,軍,兵車也。”在此比喻“日輪”,如同“兵車”,從早到晚奔馳在天穹之上。其雲“圜圍”者,太陽是個大圓球。其雲“戲,三軍之偏也。”“戲”字繁體從“虎”,“寅為虎”,《周髀算經》說:“夏至晝極長,日出寅而入戌。”十二地支的“寅”,在原始觀象的東北方位,夏至日早晨,太陽從觀象的東北方位升起,“太陽輪子”出地平登到了天上,“日車”如“兵車”,開始在天上運行,觀象者在羊角圖騰柱下,測定了日出之景,這是“一軍之偏”。待太陽“輪子”運行到上中天時又測定了日中之景,這是“二軍之偏”。傍晚太陽輪子將從西方沒入地平時,又測定了日落之景,這是“戲,三軍之偏也。”也即“戲器”。

接著又說:“戲器生祝融。”這是說太陽沒入地平後,天象的東宮蒼龍巡天。“祝融”即《大荒北經》的“燭龍”。指天象的東宮蒼龍。又《海外南經》說:“南方祝融,獸身人麵,乘兩龍。”“南方”指南陸夏至,夏至日的黃昏,太陽已沒入地平,而東宮蒼龍正橫亙在南天,稱“南方祝融。”“祝”指巫祝們的巫歌巫舞相慶,榮星祭天;“融”為融融之火,指東宮蒼龍的龍心,大火星正在上中天。這個天象見載於《尚書·堯典》說:“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注:“永,長也,謂夏至之日火蒼龍之中星舉中,則七星見,可知以正仲夏之氣節。”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個星座,自西向東完整地橫亙在南天。被稱為“獸”,也即“龍”,加以人格化,便是“獸身人麵”。其雲“乘兩龍”者,《說文解字》說:“兩,……平分也。”即以夏至日平分一個回歸年為上半年與下半年,稱“乘兩龍”,也即“戲器生祝融”。

接著又說:“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這是說炎帝族傳承到祝融時代,已完成了東遷、南遷的任務,到達了長江流域,在此安土定居,開發農田,因農業生產觀象授時的需要,重建觀象基地,稱“生共工。”關於共工的事跡,見載於《尚書·堯典》說:“共工方鳩,亻孱功。”注:“共工,官稱;鳩,聚;亻孱,見也;歎共工能方,方聚見其功。”即共工能糾集眾人,累土為台,建造方形的原始觀象台。又《尚書·舜典》說:“谘垂,汝共工。”“垂”為垂直於地麵上的立杆,在此具體指羊角圖騰柱,樹立於原始觀象台上,考古發現稱為“祭壇”。《山海經》中也記載有共工的事跡,總稱“共工之台”,即原始觀象台。這是“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

接著又說:“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江水。”這是說炎帝族的後裔,在長江流域普遍建造了原始觀象台,應是一個聚落就有一座,故泛指“以處江水。”對應於先祖居住在關中時的旱耕農業,應是已有了水利灌溉。“術器”指原始觀象台上樹立有“立杆”,用於做立杆測景工作;“術器首方顛”,指原始觀象台的台麵是方形的;“是復土壤,”是夯土建築高台。這是“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複土穰,以處江水。”

最後說:“共工生後土,後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這是說在原始觀象台上可以測定一年的四時十二個月。其名“後土”者,是說這種土台子建造的規模較小,也較普遍,故習稱“土地神”,為地方報時所使用,猶如後世使用的“日晷”,在晷麵上標有十二辰的位置。其雲“後土生噎鳴”者,指冬至夜半子時(即0點),舊的回歸年結束,新的回歸年開始,敲擊石磬報時的一響,為新的回歸年開始的第一響鍾聲,稱“噎鳴”。又說“噎鳴生歲十有二”者,此“歲”在此指日月相會,古人認為太陽與月亮在一年中有十二次相會,即“朔望月”的十二個“朔”日,稱“歲”。這說明炎帝時代已有觀象授時的農用曆法。《尚書·堯典》說:“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應本於遠古時代的流傳。

以上炎帝族的世係,均從觀象授時中取名。

四、《山海經》中其他炎帝係神話

1.“氐羌乞姓”是炎帝族的正宗

《海內經》說:

伯夷父生西嶽,西嶽生先龍,先龍是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這是炎帝族在關中平原時的神話。神話中的人名、族名,均取義於“觀象用詞”、“觀象用字”。“伯夷父”取義於原始觀象台。“西嶽”取義於西陸秋分,以觀象用詞為山名,即“西嶽華山。”“先龍”取義於北陸冬至的夜晚,太陽沒入地平時,東宮蒼龍正潛伏在下中天。“氐羌”取義於冬半年生夏半年,夏至日太陽上中天時,在原始觀象台上做立杆測影工作。“羌”即羊角圖騰柱,“氐”為羊角柱投射在地麵上的晷影;“乞”為祈求,測定晷影長度。以觀象用字為族名,氐族、羌族都是遠古時代實有的民族,為炎帝族的正宗。

解讀從略。

2.“氐人國”與“互人之國”也是炎帝係正宗

《海內南經》說:

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麵而魚身,無足。

又《大荒西經》說:

有互人之國,炎帝之孫名曰靈恝,靈恝生互人,是能上下於天。

這也是炎帝係在關中時的神話。“氐人國”指新月始生,很快便沒入地平。“建木”指原始觀象台上的立杆,先民們通過立杆,白天觀測太陽的東升西落,以及太陽在上中天射的晷影;夜晚觀測月相變化與星辰起沒,稱“建”。“人麵而魚身”是先民們繪畫的月亮圖騰,即北首嶺、半坡、薑寨遺址出土的“人麵魚紋”。“互人之國”即“互人”,指以魚為主的水生動物,以及水陸兩棲動物。

“靈恝”指月相變化周期,從新月始生到殘月沉論,可以用以上三個遺址出土的人麵魚紋做說明,圖示如下:

人麵魚紋月相變化圖(1)月娥,新月始生似一彎弧線,也即月眉、娥眉。

(2)上弦,月亮在天穹的右半側呈半圓形,故人麵魚紋的額部右側作半圓形。

(3)滿月,稱“望”,上圖正作“望”,額部三角形表示中分上半月與下半月。

(4)下弦,額部左側作半圓形。

(5)晦、朔,用虛線,表示看不見。

(6)扶風采集的陶塑,表示滿月時,月西陰影似一張哭泣著的臉。

此為炎帝族中的月亮族,流傳後世,為周民族的後稷神話所繼承。

解讀從略。

3.“精衛填海”是炎帝族東遷中原後的神話

《北次三經》說: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名自訁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這是夏至日在原始觀象台上做立杆測影的神話。夏至日日出東北隅,晷影指向西南方;日落西北隅,晷影指向東南方。“柘木”為立杆測影時,在晷影圈上標定晷影位置用的籌碼。“發鳩之山”是標定的日出之景的位置;“鳩”指太陽晷影。“有鳥焉”指太陽鳥,也即太陽。“精衛”諧音“經緯”,在原始觀象台上經緯天地,即立杆測影。“女娃”是日落之景,在原始觀象台上插的最後一根籌碼。“東海”為原始觀象台東側的空間。“西山”為原始觀象台的西側。“漳水”是在原始觀象台消失的日落之景晷影。“河”指天上的銀河。

以觀象用詞為山名、水名,“河”指現在的黃河;發鳩山、漳水,在今山西東南部。

解讀從略。

4.“伯陵同阿女緣婦”是炎帝族春社神話

《海內經》說:

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

“伯陵”,炎帝時代的春分時節,東宮蒼龍出地巡天。“吳權”,炎帝時代的冬至日,東宮蒼龍潛伏在北極地下。“阿女”,東宮蒼龍的房宿。“緣婦”,東宮蒼龍的尾宿。“同”,在春分迎日祭典時舉辦春社交會男女活動。“三年”,春分、夏至、秋分三次歲祭。“生”,到冬至歲終大祭,十月懷胎期滿,產婦們集中生孩子。“鼓、延、殳”,冬至歲終大祭使用的樂器與儀仗。

解讀從略。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9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10綠眼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

  • 絕對權力

    作者:周梅森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李東方臨危受命,出任某省會城市市委書記,被迫麵對著幾屆前任留下的一堆垃圾政績工程和一團亂麻的腐敗局麵。火炭落到自己腳上,李東方知道疼了,於是絕地反擊,頂著各種壓力,收拾殘局,前任們的垃圾政績和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