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1.布衣將相之局

經過戰國時期多年的兼並戰爭之後,強大的秦國在公元前221年,即秦王嬴政即位的第二十六年實現了統一。以鹹陽為都城,以關中作為統治重心的秦王朝,建立了大一統的高度集權的專製主義統治。其政治體製的構成,對此後二千餘年的曆史有重要的影響。

秦王朝建立後,即麵臨著管理天下經濟運行的任務。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期望經濟發展的合理化,在謀求“男樂其疇,女修其業”,即民眾都積極傾力於社會生產的基點上,形成新的經濟秩序,並且以此為保證,使得農耕得以發展,社會得以富足,實現民眾的富裕和產業的增殖。秦王朝在全新的曆史條件下帶有試驗性質的的經濟管理形式,是值得重視的。秦時由中央政府主持的諸多規模宏大的土木工程的規劃和組織,表現出經濟管理能力的成熟。秦王朝的經濟製度多具有創新的意義,然而在施行中,有積極的作用,也有消極的作用。秦王朝經濟管理的軍事化體製,其極端苛急的政策傾向,以及不合理的區域經濟方針等方麵的弊病,為後世提供了重要的曆史教訓。

秦王朝的專製統治表現出高度集權的特色,其思想文化方麵的政策也具有與此相應的風格。秦王朝雖然統治時間不長,但是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卻在若幹方麵產生了相當深遠的曆史影響。

秦始皇統治末年,多次因組織戰爭和土木工程征發民眾服事苛重的徭役。大規模的徭役調發,使正常的經濟環境和生產秩序受到破壞,民眾承受著極沉重的負擔。

秦始皇去世之後不久,秦王朝的統治階層內部發生政治危機,日益激化的社會矛盾終於導致了規模空前的大動亂。秦二世沒有能力穩定政局,其執政集團的核心又發生變亂,秦二世本人被趙高派人刺殺。秦王朝在人民反抗的浪潮中走向崩潰。

秦亡之後,反秦聯軍中實力最為強大的項羽軍事集團把握了關中形勢,主宰了各派政治勢力的權力再分配。項羽號稱“西楚霸王”,然而沒有能夠全麵控製天下政局,諸侯混爭的戰火重新燃起。

穩健多謀的政治家劉邦取得關中作為根據地,又得到諸多猛將能士的擁戴,終於戰勝項羽,建立了漢王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西漢初年,政治形勢依然複雜,經濟條件異常落後,外族威脅空前嚴重。劉邦和他的功臣集團排除諸多困難,努力使西漢政權得以穩定。

正是因為劉邦具有較寬廣的政治胸懷,運用較明智的政治策略,在楚漢戰爭中,能夠以富足的關中作為穩固後方,使兵員和作戰物資不斷得到補充,雖百戰百敗,垓下一役,終於戰勝項羽。

漢並天下後,劉邦從建立統一帝國的大局出發,接受曾被項羽譏諷為“衣繡夜行”的建議,定都關中,實行促進楚文化、齊魯文化和秦文化交匯融合的正確政策,建立起空前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帝國。

劉邦出身楚地平民,然而卻能夠以寬懷之心行政。他曾經和臣下就“我為什麽能夠據有天下,項羽為什麽終於失去天下”進行討論。有的將領回答道,劉邦能夠“與天下同利”,項羽則妒賢嫉能,對於有功者忌害,對於賢者懷疑,功臣不能得到實際的利益,這是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因。劉邦則指出,這種見解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他說,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不如張良;管理國家,撫定百姓,籌集運輸軍需給養,我不如蕭何;統率百萬之軍,戰必勝,功必取,我不如韓信。他們三人,都是人中俊傑,然而我能夠用之,這就是我所以能夠取天下的原因。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所以最終為我所擊敗。

劉邦善於團結部眾,任用文化背景不同的有才之士的所謂“寬大”、“寬容”的政治性格,實際上表現出一種能夠以較寬廣的胸懷對待其他區域的文化傳統的“寬仁”的文化觀。這種文化觀所以優勝,是因為和體現為文化融合趨勢的曆史進步的方向是一致的。

天下大定之後,劉邦罷遣軍中士卒,表示結束戰爭狀態,恢複經濟生產的決心。這一決定,也順應了社會上下期盼安定和平的共同意願。大批出身農人的兵士的複員,使農耕經濟複蘇得到了最基本的條件。

劉邦宣布對於罷遣的軍士給予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方麵的優遇,即賜爵授田。並且明確宣稱,所依據的原則,正是“法以有功勞行田宅”,即按照戰爭中的功績和勞績分配土地宅屋。這一政策雖然文辭內容似乎與秦法相類同,但是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卻表現出新的意義。對於所謂“從軍歸者”及“有功者”“賜爵”及“先與田宅”,安定了人心,使最有生機的社會力量傾心歸複到農業生產中。同時,也使一個包括中小地主和富裕自耕農的較富有實力的階層,成為新興的西漢王朝的堅實的社會基礎。

劉邦同時還宣布了兩項重要的政策:

一,“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今天下已定,令各歸其縣,複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訓辨告,勿笞辱。”

二,“民以饑餓自賣為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

平民在戰亂以前的身分地位以及私有財產的所有權,在回歸故鄉後,得到政府的全麵承認。地方官不得歧視欺淩。戰亂中被迫自賣為奴婢者,恢複平民的地位。這樣,使戰亂中大量流亡於野山大澤的民眾重新回歸到政府控製之下,成為編戶齊民,又使一定數量的奴婢得到人身解放。

事實上,曆代王朝謀求天下之治的成與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政府實際控製人口數量的比率。劉邦在漢初實行的有關政策,有利於當時社會經濟的恢複,有利於西漢王朝政權的鞏固。

漢高帝十一年(前196),又宣布士卒當年跟隨入蜀、漢、關中的,終身免除徭役。劉邦早期軍事集團成員的特權,又得到進一步的確定。

考察漢初政治格局,可以發現一種平民風格。

劉邦本人出身平民,在秦時任過亭長。他的功臣集團大多出身低微,除了張良家世高貴而外,其餘多為所謂“亡命無賴之徒,立功以取將相”者。蕭何、曹參、任敖、周苛都是基層政權的普通小吏,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都是一般平民,樊噲是屠狗者,周勃是織席、吹簫服務於喪事者,灌嬰是賣織品的小販,婁敬是挽車的普通役人。清代曆史學者趙翼總結西漢初期政治結構,曾經稱此為“漢初布衣將相之局”。他同時指出,這種打破貴族政治傳統定式的“前此所未有”的新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由此可以說明,“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

趙翼在《廿二史劄記》卷二中寫道,自古以來,都是封建諸侯,各君其國,卿大夫也世襲其官,成例相沿,視為固然。後來這種政治格局積弊日甚,暴君荒主,於是以殘虐之心役使民眾,沒有任何力量可以約束限製;而強臣大族,又篡弑相仍,政治爭鬥激烈,以致禍亂不已。這樣的政治形勢是不能不改變的,但是數千年來世侯世卿之局,一時也難以迅速扭轉。戰國晚期,這種貴族政治體係實際上已經動搖,不過,新的政治體製的麵貌尚不明朗。秦開一統之局,政體煥然一新,但是,“雖無世祿之臣,而上猶是繼體之主也。”大臣的任用雖然已經打破“世祿”的傳統,而最高統治者,依然是王族世襲。直到漢初,新王朝之氣象大變,似乎“天意已另換新局”,新的政治體製得以開創,“天之變局,至是始定。”而且新的貴族在高度集權的中央政府統治之下,權位隨時可以消除。於是三代以來世侯世卿之陳舊政統,蕩然淨盡,“而成後世征辟、選舉、科目、雜流之天下矣。”

當時的官僚階層在一定程度上比較能夠接近社會下層,作風也與後世有所不同。身為將相的高級官員,有時甚至乘坐牛車。蕭何以丞相之尊,購置田地宅院一定要選擇窮僻之處,住所的修建不願意大興土木,不作豪華的裝修。他說,“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就是說,後代如果賢良,一定會繼承我的簡樸之風,如果不賢良,家業也不至於為權勢之家所侵奪霸占。漢王朝建國之初,朝廷儀禮簡省,據《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說,當時朝中往往“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這一情形,也反映了新王朝政風的平易。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