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6.整體征服:厓山的最後戰鬥

  塞北的遊牧民族接連而起,金人踏著遼人的足跡攻破中原,蒙古人又踩著金人的屍骨兵臨長江,南宋朝廷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已是奄奄一息。

  公元1273年,蒙古大軍圍攻南宋重鎮襄陽城。

  這座襄陽城地處湖北西北部,居漢水中遊,秦嶺大巴山餘脈。襄陽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南宋朝廷的咽喉。蒙古大軍曾動用了數十萬軍隊,數年都難以攻下。這一次,蒙古軍采用先進技術,利用“巨石發動機”,將上千斤的巨石彈射入城內,一時間,山崩地裂,城內死傷無數,房屋全毀,城牆在劇烈撞擊下已是搖搖欲墜,宋軍大驚失色,再也沒有抵抗能力。襄陽守將派人求救於臨安朝廷,誰知當朝宰相賈似道不以為意,隱瞞不報,延誤戰機。蒙古軍的攻勢越來越猛,又派人進行勸降,許以高官厚祿,宋人軍心渙散,鬥誌全無,最後開城投降。

  襄陽城失守,標誌著南宋朝廷即將走向滅亡。江南半壁江山再無險可守,元世祖忽必烈認為“乘破竹之勢,席卷三吳,此其時矣”,發二十萬大軍沿漢水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宋軍守將紛紛望風而逃,丟盔棄甲。

  此時,南宋朝廷裏已是亂成一鍋粥,宋度宗剛剛駕崩,即位的是年僅四歲的宋恭帝,群臣無首,爭論不休,難以抉擇。南宋的文臣們紛紛要求議和,遣使與元軍談判,但遭到元軍拒絕,大軍繼續東移,攻破湖北,三天就占領鄂州,進入安徽,已是陳兵於江南城下了!

  正月的江南,也是寒意瑟瑟,長江惡浪在北風中撲打,宋人已被惶惶不安的心理所籠罩。宰相賈似道萬般無奈之下,隻得親自率十三萬宋軍迎戰,但軍心渙散,士兵們多無戰心,城池接連陷落,各地守將聞蒙古軍至,也都望風而逃。1275年二月,賈似道率領的宋軍與元軍激戰於長江邊的丁家洲,慘敗之下,潰不成軍,宋軍水陸主力部隊幾乎喪失殆盡,南宋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

  大難將至,臨安城裏人心惶惶,許多官員都借故離職,攜全家老小逃離京城。左丞相王侖嚴令禁止,依然不能製止大臣們出逃之風,丞相本人也心灰意冷,請求罷政。到了三月份,官員出逃更是數不勝數,京城大街上已是人煙蕭條,破敗不堪。樞密院曾淵子、左司諫潘文卿、右正言季可、兩浙轉運副使許自、浙東安撫使王霖龍、侍從陳堅、何夢桂、曾希賢等數十位高官逃走,朝中一片冷落蕭條。無奈之下,太皇太後隻好出麵:“我朝三百年來,對文人士大夫以禮相待。到今天國家多難之時,你們竟然沒有一個出言救國的,平常所讀的聖賢之書,都用到哪裏去了?諸位如何還有顏麵麵對世人,又有何麵目去見先帝?天命尚在,國法尚存,希望臣工們依然能夠為國效力。”然而此時一切都無濟於事,逃跑、投降的大臣越來越多,昔日裏那些溫文爾雅的士大夫們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蹤。有一次在慈元殿宣布任官詔書,到場的文官僅有六人。南宋局麵無人支撐,一派樹倒獼猻散的景況。

  這年的十一月,南宋朝廷獻出玉璽和降表請降,京城臨安淪陷。隻有地方將領張世傑等人擁趙昺為帝,率領殘餘部隊,繼續與元軍作戰,南宋朝廷已是名存實亡。

  宋王朝的“崇文抑武”之風,最終給自己帶來了致命的打擊。文臣軟弱,武將無能,一批又一批中華兒女在無效的抗爭中倒下,鮮血濺滿了神州大地。當元軍兵臨城下,飲馬長江之時,我們看到的是宋廷上下君臣慌亂、分崩離析、作鳥獸散的可悲場景了。

  在宋之前,中國的兩個輝煌時期:秦漢和隋唐。秦漢帝國以其強大的武力威服四夷,文化尚處於自身發展階段,隋唐帝國則在文化和武力上都達到了頂峰,既有開疆拓土的氣魄,又有極強的文化吸引力。

  在弱肉強食的古代社會,武力常常比文化影響更具有直接效果,硬實力常常比軟實力更能產生效應。“槍杆子裏出政權”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即使在今天自由民主、全球經濟的大趨勢下,軍隊、國防也依然是維護國家穩定的重要保障。縱觀世界曆史,無論是古代的漢唐帝國、羅馬帝國、奧斯曼帝國、阿拉伯帝國,還是近代以來的英國、俄國、美國、日本,都曾以其強大的武力、軍事手段為支撐,進則爭霸一方,退則自我保護,從來沒有聽說一個國家不需要強大武力作後盾就能夠成為世界強國的。

  而宋朝就是這樣一個缺失武力的國家,與其所處的同一文化範圍內的曆代中原王朝秦、漢、隋、唐、元、明、清相比,它疆域最小,遭受的攻擊最多,給人的總體印象是那麽的柔弱、溫和,缺乏陽剛之氣。宋朝政府壓製武將,重用文人,一切決策由那些吟詩賦詞者拍腦袋決定,即使是前線征戰這樣的大事,也需經由文人主體構成的樞密院批準,真是讓宋朝的武將們都“英雄無用武之地”了。

  漢唐之後,中國的國民精神是一直下降的,這其中固然有外敵入侵的連番打擊,更有漢文化內部的高度成熟後走向自閉的結果。宋這個“以文治國”的柔和的國家,怎能麵對那些在北方草原上馳騁的契丹、女真、西夏族人呢?這個“以金錢換和平”的文官政府,怎麽能抗衡那些經曆血火蕩滌的遊牧民族的衝擊呢?

  與漢唐帝王的磅礴大氣不同,宋朝初太祖趙匡胤號召人們“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這一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高速發展。尤其南宋時,江南經濟達到了一個高峰,新興的市民階層的誕生,富庶安逸的生活使宋人消費意識濃烈。靡靡文風彌漫著大宋王朝,輕柔歌聲縈繞著文人官員。當我們回首千年來的中原帝國時,驀然發現,宋朝已很少有了漢時“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邁氣魄,也沒有了唐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磅礴詩句。

  公元1279年正月,這天,天氣陰沉,風雨欲來,沉悶的空氣壓抑著人心。

  廣東,厓山,這裏是中國內地的最南端,再往南去,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宋軍最後的將領張世傑和臨時宰相陸秀夫,率領僅存的軍隊,繼續抵抗對岸的元軍。

  元軍士兵蜂擁而來,他們叫囂著,早已不把宋人放在眼裏。宋軍將領張世傑神色凝重,下令全部人馬登船,依山麵海,將上千艘戰船用粗大繩纜連接成一字長蛇陣,將士們知道,這恐怕是他們最後的戰鬥了。

  元軍用小船點火,乘風衝向宋船,被宋軍抵擋住。元軍火攻不成,又派水師封鎖海灣,截斷宋軍汲水取食的道路,圍而不攻,雙方僵持著,一天,兩天,三天……漂泊在海上的宋軍隻能吃幹糧,喝海水,直到第十天,船上將士們開始嘔吐不止,渾身乏力,於是元軍又用大炮轟。海麵上,到處是震耳欲聾的聲音。到了中午,潮水開始上漲,元軍水師發動總攻,南北夾擊,鋪天蓋地的艦船衝來,宋軍將士再也支撐不住,疲憊不堪地倒下,處處是哀嚎之聲,艦船上的旗幟紛紛落下,大勢已去。

  正月裏的南海上泛起惡浪,漫天的烏雲席卷,愁雲慘淡,仿佛在為宋王朝作最後的告別。

  這場海上惡戰,宋軍全軍覆沒,海上浮滿了屍體,達十萬多具,極其慘烈。丞相陸秀夫眼含著熱淚,抱起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趙昺,顫抖的聲音:“陛下,如今國家敗亡,我們無路可退,不能像當年徽宗欽宗那樣屈辱被俘,隻有以死謝天下了。”說罷,他背起小皇帝,用素白的綢帶與自己緊緊捆在一起,然後一步一步地走向船舷,向北方京城方向望了最後一眼,縱身跳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中……

  聞聽小皇帝和丞相跳海而死,剩下的將士們悲痛欲絕,都紛紛跳水。將領張世傑仰天長歎,扔下了手中的戰刀,也縱身跳入海中,之後的朝廷諸臣和後宮女眷紛紛跳水自殺,此情此景,莫不令對岸的元軍震撼。南海的水麵上,漂浮著數不清的屍體。

  公元1279,宋王朝宣告滅亡。中原大地慘遭北方遊牧民族的踐踏,徹底淪喪於蒙古人鐵蹄下。

  宋朝之亡,是中國在曆史上第一次完全被外族征服。自此,兩宋高度發達的經濟文化科技在蒙元統治期間走向衰落,不少海外史學家將宋朝滅亡視為古典意義中國時代的結束,所謂“厓山之後,已無中國”。

  華夏中原,自宋以後,便進入一個走下坡路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在一次次外力野蠻的摧毀下漸進的,當然,兩宋三百年間,同時出現了大批的愛國英雄、仁人誌士,文有範仲淹、王安石、蘇軾、辛棄疾、朱熹這樣一群先天下之憂的文學巨匠,武有楊業、狄青、嶽飛、韓世忠、吳玠等一批忠肝義膽的大將,他們成為宋朝的精神脊梁,支撐起這個民族的挺立。同時也出現了大批的昏君、國賊、漢奸,宋徽宗的軟弱,蔡京、高俅的奸邪腐敗,宋高宗的膽怯妥協,趙構的賣國可恥,湯思退的膽小放棄,賈似道的專權腐敗……無不負麵影響大大超過了正麵。

  終宋一朝,最關鍵的要害在於:文人治國,失誤頗多;武人征戰,毫無建樹。

  北宋的神宗,南宋的孝宗,這兩位帝王都曾力圖中興王朝,挽救頹勢危局。然而結局都是功敗垂成,不僅僅沒有使國家富強,反而加速了國家衰落。神宗年間的兩大名相:司馬光與王安石。兩人本是為了變革國家製度,謀求富強,卻相互間排斥、內鬥,最終由好友變成了敵人,各自為政,衍生出“新黨”與“舊黨”兩大政治陣營,自此後四十年間不斷發生衝突,最後在反複折騰中,導致北宋滅亡;孝宗期間本有欣欣向榮收複河山之景象,然而朝中大臣卻已習慣妥協政策,抗金名臣張浚準備不足而魯莽北伐,大敗而歸,主戰派大臣虞允文又顧慮重重,拖延時日,這些將帥們或誌大才疏,或失去鬥誌,在與外敵交戰中不僅毫無建樹,反而勞民傷財,簽訂屈辱的“隆興和議”,重重打擊了民族自信心,也加速了國家的滅亡。

  如果我們要取一個整體印象的話,那麽漢朝像是一位勇敢血性的年輕鬥士,在奮勇拚殺中挺起胸膛;唐朝像是一個心胸寬廣的成功者,登上盛世巔峰俯視天下;而宋朝則像一個自閉羸弱的文人墨客,在斜陽涼風下彈唱,聊以自慰莫名感傷。

  鬱鬱乎文哉的宋朝,終究是潰倒在遼、金、西夏、蒙古的輪番衝擊下。一切的繁華都灰飛煙滅,所有的瓊樓玉宇都瞬間崩塌,當蒙古人的鐵騎從漠北俯衝下時,黃河、長江浸染了柔弱宋人的鮮血,直到最南端的大海邊,殘存下最後的影子。

  蒙古人馳騁戰馬遍踏河山,中原漢人徹底淪為階下囚,中國曆史上的元朝時代開始了。

  元朝初年,投降的漢人大批大批被蒙古貴族當做奴隸使用,境遇悲慘,《元史》中如“荊湖行省阿裏海牙以降民三千八百戶沒入為家奴”這樣成千上萬人淪為奴隸的記述,可謂是數不勝數。蒙古統治者將天下民眾劃為四等人: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漢人,四等南方漢人。作為一個落後民族入侵先進中原地區,蒙古人很大程度上延續其奴隸製管理方式,統治這片曾經經濟極度繁華的土地。蒙元的破壞力是驚人的,全國土地集中在蒙古色目貴族及寺廟手中,占領中原後,大量強占土地,任其荒蕪,“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於千頃,不耕不稼,為之草場,專放孽畜”,如山東沿海登、萊一帶,都成了“廣袤千裏”的牧場。這種現象導致生態嚴重破壞,人口流失,農業經濟倒退,元初的統治者甚至一度想要把中原全部變為牧場。

  元朝的民族歧視政策異常嚴重。法律明文規定:蒙古人可以毆打漢人,漢人隻能申訴不能還手;如果蒙古人醉酒後打死漢人,隻需出埋葬費就可以,漢人打死蒙古人,則必死無疑。

  中國元朝時代對漢人的防範也是最嚴密的,在戶籍製度上以二十戶為一甲,甲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監控漢人的行動,並明令禁止漢人打造、私藏武器,禁止漢人聚眾、騎馬、學習武藝,甚至到元朝末年,據說還限製使用菜刀,幾戶人家共用一把。蒙古貴族對“低等”的漢人常常肆意搶掠,或抄家劫財,或奸淫婦女,而不受刑罰,漢人們由於難以忍受這樣的屈辱,自殺的人不在少數。“色目與北人以右族貴人自居,視南人如奴隸”,“衣服飲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自盡者不知凡幾”。

  不僅如此,蒙古統治者崇尚野蠻暴力,認為文化純粹無用。社會群體分為十個階層: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獵、八民、九儒、十丐。曾經主導華夏精神主體的儒生們,竟然淪為第九等人,僅比乞丐高一個檔次。這是否是曆史對儒生們極大的諷刺?是否是上天給予那些誇誇其談、妥協陳腐的文臣士大夫們的一次致命嘲笑?羸弱宋王朝的那些酸腐文臣們,他們是否知道,他們的子孫後代再也不能過著錦衣玉食、高談闊論的生活?

  終元一朝,統治者不重視文化教育,科舉製沒有發展起來,與前代的唐、宋相比,元朝上層統治者幾乎都是蒙古貴族和色目人,漢人數量微乎其微。這次,中原真的失落了,絕望了,曾經擁有的那種自信雍容的心態被徹底摧毀,在禁錮、封閉、恐懼的生存狀態下變得自卑、畏縮。

  如果把一個國家比做人的話,中華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走過了春秋戰國的激情理想,走過了秦漢的奮勇拚殺,走過了魏晉南北朝的坎坷與磨難,走過了盛唐的富澤與成功,走過了兩宋的繁華與迷惘,最後,遇見了有史以來最野蠻殘酷的一次打擊,遭受了輪番猛烈的踐踏和蹂躪。中原震驚了,崩潰了,絕望了,外力的摧殘讓他的肉體滿目瘡痍,慘不忍睹,更讓他的心靈遭受極大震撼!

  當然,九十八年後,憑借著他剩餘的資本再次贏得勝利。九十八年後,蒙古統治者被驅趕回漠北故地,中原重新恢複了他故有的傳統和文化,明王朝建立。然而,經受了太大摧殘後的中華,再也找不回曾經的自信,他變了,變得有些怪異,有些苛求,有些偏執,有些神經質,有些莫名其妙,有些歇斯底裏。

  他的肉體創傷恢複了,卻在內心深處留下了傷疤。無形的心理陰影困擾著他,他不再是從前的自信與從容……

  §§二 思想的轉折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