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常使英雄淚滿襟——宋神宗壯誌的破滅

  宋神宗受命即位,可謂順利。但此時大宋王朝國力日衰,內外交困,各種社會矛盾激化。神宗胸懷大誌,想通過變法使國富民強,其在位的18年都在進行著改革。然其意誌不堅,缺乏雄心大略,變法幾經反複,終未能貫徹始終。至其死也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

  @@受命即位立誌圖新

  慶曆八年(1048)四月戊寅,神宗趙頊生於濮王宮。祖父仁宗給他取名仲铖。嘉祐八年(1063),趙頊侍英宗入宋神宗居慶寧宮。英宗繼位後,趙頊被授予安州觀察使,封安國公。同年九月,加忠武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淮陽郡王,改名頊。治平元年(1064),進封潁王。

  少年時的趙頊非常好學,喜愛讀書,關心天下大事,以致天晚忘記飲食,父親英宗曾因此遣內侍勸阻。隨著年齡的增長,神宗越來越多地看到國家衰弱不振,對遼國和西夏一再妥協退讓,他的心中開始有了扭轉這種局麵的願望。

  治平三年(1066)十二月,英宗病重,一連幾十天不能視朝。輔臣入問起居。韓琦奏道:“陛下久不視朝,中外猶疑,宜早立皇太子以安眾心。”英宗默默點頭。韓琦便請求英宗親筆書寫手詔。英宗寫道:“立大王為皇太子。”韓琦說:“立嫡以長,聖意既屬潁王,煩請聖上親自寫明!”英宗又在後批上三字:“潁王頊。”韓琦即召內侍高居簡授以禦劄,命翰林學士起草詔命,正式策立神宗為皇太子。

  一個月後,英宗病危,左右大臣急忙派人召太子進宮。太子尚未到,英宗的手忽然動了一下。大臣曾公亮愕然,連忙告知韓琦,恐怕英宗還活著,要派人阻止去召太子。韓琦十分鎮靜,他果斷拒絕了這一建議,說:“如果先帝複生,那就是太上皇。”

  身為太子的趙頊被召之時,前景並未明朗,他便對家人囑咐道:“謹守我的門戶,如果皇上已有適當的繼位人,我還要回來的。”可他這一去就再沒回來,留在宮中做了18年的皇帝。

  神宗即位之時,社會矛盾已經比較尖銳。從宋朝開國至神宗之時,已有107年,宋初以來就出現的冗官、冗兵、冗費現象愈演愈烈,積貧積弱的政治局麵已經形成。宋初製定的一係列製度,即所謂的“祖宗之法”已不適應當時的社會現實,必須自上而下進行較大的調整。隻有在政治、財政、軍事等方麵進行一些改革,才能有效地維持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宋·同姓諸侯王子印這一點,其實仁宗、英宗都已經看到了。但改革必然會引起一係列連鎖反應,將引起既得利益者、官僚權貴的反感和對抗。仁宗時的慶曆新政就是由於強大的阻力很快流產了,主持改革的範仲淹也被迫出京。從那以後,宋代的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神宗即位,正是風華少年,血氣方剛,有一股銳意求治的膽略。即位之初,他就下求言詔,廣泛聽取建議,以期真正有所作為,幹一番事業。同時,他渴望一個有才識有氣魄能夠全力襄助他改革的大臣作為臂膀。在這種情況下,多年懷才不遇的王安石脫穎而出了。王安石,字介甫,江西臨川人,出身於地方官吏之家。父親王益為人正直,嫉惡如仇,對他的性格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年輕時的王安石才氣過人,能文善武,多才多藝。17歲時,他隨父親到了江寧,年方弱冠的王安石以天下為己任,想要做一番大事業。他感悟到光陰易逝,功業難成,於是謝絕了一切慶吊往來的社會應酬,發奮博覽群書,鑽研治理國家的學問。22歲王安石考中進士,5年後任鄞縣知縣。在任期間,他興修水利,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在春天青黃不接之際,他將縣屬糧倉中的糧食借給農民,給以較低的利息,秋後返還。這種做法既可以讓借貸者免去高利貸者的重利剝削,農業再生產得以實現,又可使國庫糧倉的糧食得以新陳相易。王安石因此在當時小有名氣。後王安石調任舒州通判,看到大地主、大商人對農民的殘酷盤剝,社會貧富懸殊,他逐步形成了抑製土地兼並的變革思想。王安石在地方為官多年,親眼看到當時社會問題的嚴重性。到京城開封任三司度支判官的第二年春天,他就給當時的皇帝仁宗寫了洋洋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在上疏中,王安石指出天下財力困窮,在於吏治敗壞,法度敗壞。當文臣的不懂武事,而把邊防重任交給“奸悍無賴”之人,且恩蔭製度下的官吏不學習知識技能,隻憑家族關係做官,對於治理之道一竅不通。當時,他主張改革官吏選拔製度,任用真正有才能之士治理國家。但是人微言輕,王安石的上書沒有引起宋仁宗的重視,也沒有被執政大臣所注意。

  當時,王安石與韓絳、呂公著以及時任潁王府記室的韓維等人相友善。神宗趙頊未即位以前,常與侍臣議論天下大事,很讚賞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後來,韓維任右庶子,又推薦王安石代其為官。神宗於是想見見王安石。登基之初,神宗就立即起用王安石,任命王安石為江寧知府。不久神宗又召王安石入京,命為翰林學士兼侍講,讓他隨時向自己陳述政見。

  @@君臣同心介甫得誌

  神宗求治心切,非常好學,經常向大臣們征詢改革的意見。他立誌要做一個唐太宗那樣大有作為的明君,改變真宗、仁宗以來政綱鬆弛的局麵。最初,神宗也曾想取得富弼等元老重臣的支持。熙寧三年,鄭國公富弼入朝覲見。神宗念他是先朝老臣,特許可以讓他坐轎到殿門前,並令其子上前扶掖進殿。富弼老成練達,久經政務,神宗就向他請教治國安邦的辦法。(富弼)對曰:“人主好惡,不可令人窺測;可測,則富弼奸人得以附會。當如天之監人,善惡皆所自取,然後誅賞隨之,則功罪無不得其實矣。”又問邊事,對曰:“陛下臨禦未久,當布德行惠,願二十年口不言兵。”

  神宗聽罷,大失所望,遂不再幻想從那些老於世故、因循守舊的老臣那裏得到改革的支持。

  相比之下,王安石才高學富,久負天下盛名,很多士大夫都對他寄予厚望,希望能由其出來執政,以改變現狀。當時,司馬光的學生劉安世就說過:“當時天下之論,以金陵(王安石)不作執政為屈。”司馬光在給王安石的信中也稱讚王安石:“獨負天下大名三十餘年,才高而學富,難進而易退,識與不識,鹹謂介甫不起則已,起則太平可立致,生命鹹被其澤也”,可見,王安石已是眾望所歸的人物。

  因此,第一次召見王安石時神宗就懇切地說:“朕早就了解你的才華和為人,你有什麽好的意見和設想,就告訴朕,不要有什麽顧慮。”

  他然後問道:“你看我們現在應該從哪兒下手治理天下呢?”

  王安石答道:“應當先選擇正確的策略。”神宗說:“唐太宗何如?”

  王安石說:“陛下當以堯、舜為榜樣,為什麽拿唐太宗做樣子呢?堯、舜之道,簡明而不繁瑣,容易做到而不繁難。但末世學者不知其中的道理,往往認為是高不可攀。”

  王安石的一番話,令神宗耳目為之一新。接著,他又問王安石:“祖宗守天下,能百年間沒有大的變動,使天下太平,是用的什麽治道呢?”王安石請求神宗讓他三思後再予答複。

  不久,神宗看到了王安石殫精竭慮的上疏《本朝百年無事劄子》,大意是說,太祖趙匡胤善於知人,指揮付托,必盡其材。變置施設,必當其務,故能駕馭諸將帥,對外禦夷狄,對內平諸侯。他去除苛政,禁止酷刑,廢除強橫的藩鎮,誅滅貪殘的官吏,並親自以簡明為天下先,其政令全以利民為目的。其後,太宗光義承之以聰武,真宗守之以謙仁,以至仁宗、英宗,無有逸德。所以,大宋王朝能夠享國百年而天下無事。

  神宗看了很高興,又向王安石提出具體的實施方法,王安石隻簡略地作了些回答,神宗大為讚賞,誇道:“你說得實在太好了,這都是朕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啊!你能詳細地對我說說解決的辦法嗎?”

  王安石說:“陛下,一時也難全講明白,希望陛下以講學為事,講學既明,解決的辦法也就不言而喻了。”

  神宗欣然同意,於是王安石就為其講解《禮記》,雖然王安石在講述中多次非難書中所記,但神宗亦以為然。當天,神宗留下王安石,談起了用人之道。神宗說:“唐太宗得到魏徵,劉備得諸葛亮,然後才可大有作為。”

  王安石答道:“陛下如真能像堯、舜,則必有皋、夔;真能像殷高宗武丁,則必有傅說。至於魏徵與諸葛亮,又何足道哉!以天下之大,卻常患無人可以襄助治理者,是因為陛下擇術未明,推誠未至。雖有皋、夔、稷、契、傅說之類的賢人,也會被小人埋沒掉。”

  神宗感歎地說:“什麽朝代會沒有小人?即便是堯、舜之時,還有四凶存在。”

  王安石說:“隻有辨別四凶而誅之,才真正是堯、舜的高明之處。若使四凶肆無忌憚,那皋、夔之類賢人又豈肯苟食俸祿以終身?”神宗明白,王安石希望他像堯、舜那樣,能誅滅奸凶,使真正的賢人可以安心地輔佐他。王安石要神宗直接效法上古的堯、舜,是為了打起傳統的“法先王”的旗幟,在這麵冠冕堂皇的大旗下進行實際的改革,以使自己在同守舊派的鬥爭中處於理論上的有利地位。

  經過與王安石的多次討論,神宗堅定了發動變法圖強的決心。不久,他就提升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讓他進入最高執政機構,實行變法。接著,他又設置了“製置三司條例司”,作為變法的指導機構,讓王安石、陳升之負責。王安石素與呂惠卿友善,便對皇上推薦,於是神宗命呂惠卿任條例司檢詳文字。這樣,影響深遠的“熙寧變法”(熙寧是神宗的年號)便大張旗鼓地開展起來了。

  @@推行新法艱難前行

  在神宗的親自督促下,王安石提出並推行了一整套新法。這些新法主要分為富國、強兵和改革科舉製度三部分。這些新法全都由神宗和王安石共同製定,是神宗的主要政績。其中,富國部分包括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稅法。強兵部分包括將兵法、保甲法和保馬法。新的科舉製度則主張以經義取士,應試者不再考試詩賦、帖經、墨義之類,而以《詩》《書》《易》《周禮》《禮記》為本經,以《論語》《孟子》為兼經,試圖改變那種“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的狀況。同時,神宗還對太學進行了改革,實行“三舍法”。太皇太後和皇太後向神宗哭訴:“王安石是要用新法搞得天下大亂!”初入學的為外舍生,不限名額。外舍生經過考試升為內舍生,名額200人。內舍生考試合格升為上舍生,名額100人。上舍生中品行優異者可不經考試直接授以官職。

  對於改革的困難,雖然神宗有思想準備,但他沒想到在改革之初,幾乎各項新法都遇到了激烈的反對。禦史中丞呂誨竟然氣衝衝地在神宗麵前曆數王安石的十大罪狀:慢上無禮、好名欲進、徇私抱怨、專戚害政等等。當時,某地發生了地震,保守派就把這事同新法牽扯到一起,說什麽王安石變法得罪了老天爺,老天爺發怒了;有的地方發生旱災,災民被迫逃亡,有人就專請畫工畫了幅《流民圖》,作為密件呈送神宗,說:“變法造成了旱災,隻要罷免王安石,停止變法,老天就會下雨。”攻擊的人多了,神宗就有些猶豫起來。有一次,他說道:“外麵有很多人都在議論,說我們不怕天變,不聽人言,不守祖宗之法,你認為是怎麽回事呢?”王安石勸神宗不要相信那些謠言,他說道:“災害不過是自然現象,不是人為造成的;隻要自己做得對,不要在乎別人的議論,祖宗的規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死抱著不放。”

  與此同時,由於新法本身存在的不足,變法也遭到了一些正直的大臣的反對。蘇轍原是王安石所引用,任三司條例司檢詳文字,但他極力阻止青苗法的推行。老將韓琦也上書抨擊青苗法。此外,新法中的科舉製度也遭到反對。王安石的好友司馬光,也公開反對他的新法。保守派大臣們反對新法,王安石早預感,但是他沒想到改革派內部竟然出現了分割。這對神宗的打擊是格外沉重的。神宗再不像前幾年那樣對王安石言聽計從,有時甚至不重視他的意見了。王安石對神宗慨歎道:“天下事像煮湯,下麵加一把火,接著又潑一勺水,哪還有燒開的時候呢?”但神宗仍在猶豫疑惑。

  無奈之下,王安石屢次要求辭職,神宗不允,熙寧九年(1076)六月間,王安石的兒子壯年而逝,王安石悲痛欲絕,無法集中精力過問政事。神宗隻好讓王安石辭去相位,出判江寧府。第二年,王安石辭去官職,此後神宗再也沒有見到過王安石。

  親自操刀壯誌未酬

  王安石離開朝廷後,神宗繼續主持新法,直到神宗去世,整整十年間,新法由神宗一人力行。這一時期的變法已從前期的理財為主轉為改革官製與強化軍兵保甲為主。神宗對新法作了一些改變,王安石在位時的新法以抑製兼並為中心,神宗的改製則著力於加強宋王朝的國家機器。

  神宗當時30歲,正是而立之年,而且經過幾年的執政,他也積累了一些實際經驗,在政治上漸趨成熟。首先,神宗對官製進行改革,實行三省六部製,並對樞密院、九寺五監、監察機構等進行了適當的改革。宋初設置大量的機構,是為了使宰相宋代武士複原圖和各部的權力分散,並相互牽製,以便皇帝能夠大權獨攬。到神宗時,宋朝已建立百年之久,其統治早已鞏固,這時迫切需要建立較為集中統一的行政體係,使皇帝有時間和精力去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麵。經過一係列的改革,新官製更有利於君主專製的中央集權,其基本製度一直實行到宋朝末年,未做大的變動。官製改革後,神宗繼續推行新法,采用免役法等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到元豐七年(1084),所收的役錢比熙寧年間多三分之一。神宗在推行新法的過程中,其富國強兵的總目的與王安石是一致的。但在抑製兼並這一點上,他沒有王安石堅決,一旦遇到強烈反對,往往中途動搖。神宗既想增加財政收入,又不願損害上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結果,隻有將負擔轉嫁到下層人民身上。

  自真宗以來,宋對遼和西夏一味妥協,神宗對此慨歎萬分。他立誌要統一中國。在位期間,神宗親自主持了兩次大的軍事行動,一是對交趾的反擊戰,一是對西夏的進攻。

  交趾位於今越南北方地區,從宋仁宗末年以來,不斷向宋朝邊境進行劫掠。大中祥符三年(1010),交趾李朝建立,不斷侵擾廣西沿海。熙寧八年(1075)冬,交趾集十萬重兵,由水陸兩路進攻今廣西。水路由輔國大尉李常傑統領,從永安(今越南芒街)渡海攻克欽、廉(今廣西合浦)二州。陸路由宋為亶率領,從機榔猛撲太平(今廣西崇左境)、水平(今廣西寧明境)二寨,進圍邕州(今廣西南寧)。宋知州蘇緘率兵民守城40餘日,最後自焚殉國。交趾破城後,殺害當地居民5.8萬餘人。其後,宋以郭逵統兵反擊,於次年十二月,逐交趾軍出欽、廉、邕3州。大中祥符十年(1017)二月,宋軍收複廣源州(今廣西靖西南部與越南交界處),追至富良江,宋軍以拋石機發射石子,擊毀交趾軍戰船,大敗交趾軍,俘獲了李朝太子李洪真。交趾王李乾德投降,被迫向宋上表謝過,繼續納貢。宋從此不再受交趾的侵擾。

  西夏文字然而神宗對西夏的用兵,形勢卻大為不相同。熙寧六年(1073),王韶率領宋軍進軍1800裏,占領了宕、岷、疊、洮等州,招撫大小藩族30餘萬帳。這是自北宋開國以來對遼、夏戰爭中的空前大勝。元豐四年(1081),西夏惠宗欲將河、洮等州黃河以南的土地還給宋朝。梁太後反對,將惠宗囚禁。鄜延副總管種諤於是上疏宋神宗,認為攻夏時機已到。宋神宗為其所動,決定攻夏。元豐四年七月,宋神宗命李憲為主帥,出熙河路;高遵裕出環慶路,劉昌祚出涇原路,受高遵裕節製;王中正出河東路,種諤出鄜延路,受王中正節製;五路並進,會師靈州(今寧夏青銅峽東)。

  這五路將領中,李憲與王中正是宦官,高遵裕是外戚(宋神宗的外叔祖),都是神宗至近的人,不懂得軍事指揮。宋神宗如此用人,其結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八月,宋軍開始行動。種諤率軍9萬餘攻克米脂城。十月,兵至石州(今陝西橫山東北),因軍糧不繼,又遇大雪,將士凍餓而死之人很多,大軍潰敗,生還者僅3萬。王中正率部渡無定河北行,入宥州(今內蒙古烏審旗西南),糧草斷絕,死亡達2萬人,潰不成軍。高遵裕率部近9萬,十月進抵韋州(今寧夏同心東北),也因軍糧不繼,紮營旱海等待接濟。劉昌祚率蕃漢兵5萬,在宋夏邊境擊退西夏3萬兵馬的阻擊,十一月,先於高遵裕部至靈州城下,前鋒幾乎奪門而入。但高遵裕為奪頭功,不許劉昌祚攻城,白白坐失了良機。隨後,高遵裕指揮圍城18天,久攻不下。其時,西夏軍決黃河以灌宋營,並斷了宋軍糧道。大批宋軍凍溺而死,生還者僅一萬三千餘人。身為主帥的李憲統兵十餘萬,在九月收複蘭州古城後,卻按兵不動,十一月才進抵天都山(在今寧夏海原境)。此時高遵裕、劉昌祚已敗,宋代攻、守城器械李憲於是接詔回師。靈州之役,宋軍也並非一無所獲。宋軍在東北方向取得了米脂等四寨,打通了北進橫山的通道;在西北方向控製了蘭州,擴大了從腹背壓迫西夏的範圍。但相比之下,宋軍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靈州慘敗,宋神宗並不服輸。元豐五年(1082),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沈括與副使種諤建議在橫山一帶築城,作為進擊西夏的前沿陣地。宋神宗即派給事中徐禧與宦官李舜舉前往經營。徐禧到後,認為永樂(今陝西米脂西北)可以築城。沈括與種諤則認為永樂易攻難守,不宜築城。徐禧不聽,八月十五日開始築城,14天後完工,宋神宗賜名“銀川寨”。十餘日後,西夏發兵數10萬攻打永樂城。當時守城宋軍僅3萬。沈括建議棄城誘敵;大將高永能建議在西夏軍尚未成列時出擊;將領曲珍建議在西夏鐵鷂子軍渡河將半時出擊。但是,三人的建議均遭徐禧否決。不久,永樂城水源被西夏軍切斷。曲珍又建議宋先襲擊西夏軍最後麵的老幼,再遭徐禧否決。城中斷水,渴死的人占百分之六七十。九月二十日,西夏軍攻破永樂城,宋軍幾乎全軍覆沒,徐禧、李舜舉、高永能死於亂軍之中。

  前線的敗報傳到宋朝廷,神宗悲痛難忍,竟臨朝大哭。從此,神宗徹底喪失了先前的雄心,仍舊維持原來對西夏的和議,每年向西夏交納財物。西北邊境軍事上的失敗,使神宗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他夜不能寐,一病不起。元豐八年(1085)三月五日身染重病的神宗去世。在位計18年。

  宋神宗即位之初,雄心不已,一心想使國富民強,並且大力支持王安石變法,使國力得到提升,經濟得到了發展。但其缺乏雄才大略,魄力不足,不敢沿著變法的路線繼續走下去,致使變法中途而廢,最終壯誌未酬而身先死,不能不令人歎息。

  
更多

編輯推薦

1心理學十日讀
2清朝皇帝那些事兒
3最後的軍禮
4天下兄弟
5爛泥丁香
6水姻緣
7
8炎帝與民族複興
9一個走出情季的女人
10這一年我們在一起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綠眼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為紀念冰心獎創辦二十一周年,我們獻上這套“冰心獎獲獎作家書係”,用以見證冰心獎二十一年來為推動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書係遴選了十位獲獎作家的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這些作品語言生動,意...

  • 少年特工

    作者:張品成  

    文學小說 【已完結】

    叫花子蛻變成小紅軍的故事,展現鄉村小子成長為少年特工的曆程。讀懂那一段曆史,才能真正讀懂我們這個民族的過去,也才能洞悉我們這個民族的未來。《少年特工》講述十位智勇雙全的少年特工與狡猾陰險的國民黨...

  • 角兒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石鍾山影視原創小說。

  • 男左女右:石鍾山機關小說

    作者:石鍾山  

    文學小說 【已完結】

    文君和韋曉晴成為情人時,並不知道馬萍早已和別的男人好上了。其實馬萍和別的男人好上這半年多的時間裏,馬萍從生理到心理是有一係列變化的,隻因文君沒有感覺到,如果在平時,文君是能感覺到的,因為文君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