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羊祭

宗教信仰通常要通過一定的儀式表現出來。祭祀和占卜就是兩種非常重要的宗教儀式。在祭祀與占卜中,以羊為犧牲祭祀和用羊來占卜又是古人常用的方式。

《禮·祭統》曰:“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也就是說祭祀是人們表達對所信仰神靈的尊崇,緬懷祖先功德,並求神靈、祖先保佑的一種儀式,它是溝通神與人的橋梁。在古人心目中祭祀是莊嚴神聖的。如《論語·八佾》所雲:“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古代祭祀的祭品稱為“犧牲”,一般為動物。《說文》:“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動物也是最重要的祭品。為何會如此呢?弗洛伊德在他的《圖騰與禁忌》一書中曾說,圖騰氏族在舉行圖騰儀式時,要吃圖騰聖餐,每一個氏族成員都必須吃食圖騰的肉,有的氏族還喝圖騰的血。他們認為人和圖騰之間具有超自然的聯係,圖騰不僅能保護人,也能把力量、勇氣和特殊技能傳給人。可以說圖騰聖餐是加強人與神之間的神聖的超自然聯係的手段。英國學者羅伯遜—史密斯進一步明確指出,最古老的犧牲是動物,而最古老的動物犧牲又是動物圖騰犧牲。人和神之間的聯係是通過以圖騰動物作為犧牲的宗教盛宴而體現的。

(一)神聖的羊祭

羊作為遠古先民普遍崇拜的動物,在祭祀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祭品,當然也是神所喜歡的。《聖經·創世記》中,“該隱拿地裏的出產為供物獻給耶和華;亞伯也將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獻上。耶和華看中了亞伯和他的供物,隻是看不中該隱和他的貢物。”耶和華曉諭摩西說:“你要牽一隻公綿羊來……要宰這羊,把血灑在壇的周圍。要把羊切成塊子,洗淨五髒和腿,連塊子帶頭,都放在一處,要把全羊燒在壇上,是給耶和華獻的燔祭,是獻給耶和華為馨香的火祭。”這隻公綿羊當為“無殘疾的公綿羊”(《聖經·出埃及記》)。有時獻給耶和華的羊達七千隻(《聖經·曆代誌下》)。古埃及人奉公羊為神獸,不殺公羊,但在一年一度的阿蒙節上,他們要殺一隻公羊。在古希臘,“在宙斯的祭日裏,他們隻宰殺一頭牡羊,把它的皮剝去,把這皮來披到神像上麵。”

以羊祭祀在中國開始得也很早。西藏日土縣日鬆區任姆棟的一幅原始岩畫表現的是一個祭祀的場麵,所用羊頭達125個之多,想必這是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動。屬新石器時代的甘肅永靖大何莊齊家文化發現五處石圓圈遺跡,遺跡周圍有牛、羊骨架;河南湯陰白營龍山文化遺址中,有的房基旁有挖坑埋羊的現象,可能是修建房屋時的奠基儀式。

甲骨卜辭有大量以羊祭祀的記載,如一則武丁時期的卜辭:“貞,求年於王亥,骨犬,一羊、一公豬。昤,三小伋、卯九牛、三南、三羌。”(京津609)大意是:貞問,用狗骨、一隻羊、一頭公豬、三小伋(一對為一伋)羊,殺九頭牛,三南、三個羌奴,昤祭,祈求先公王亥賜給豐年的收成。除祭祖外,殷人還用羊對日月星雲、風雨雷電、山川土地等進行祭祀,如祭雲:“癸酉卜,又昤於六雲,五豕,卯五羊。”祭風:“其寧風三羊,三犬、三豕。”在對殷墟的挖掘中發現了多座羊祭祀坑。20世紀30年代前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從河南安陽小屯村北挖掘出的M338坑埋羊七犬三,M339坑埋羊三,這無疑都是羊祭祀的遺跡。小屯村東北地是殷商帝國的宮殿宗廟所在地。地麵上宮牆文畫、雕琢刻鏤的廣室高台早已煙消雲散。唯有深埋地下的建築基址,能讓我們窺見昔日帝國之都的繁盛。殷人為了免禍求福,在宮殿的營建過程中有奠基、置礎、安門及落成等一整套儀式,每個儀式,都要用人、畜祭祀。在一座宮殿的置礎儀式中埋了牛30頭,羊101隻,狗78隻,還有1人,規模可謂大矣。殷商人祭祀用牲數量很大,有時甚至上千。如卜辭中有“降枴千牛千人”、“五百伋”。

周人觀念中,祭祀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左傳》中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可與關係國家安危存亡之“戎事”相提並論。周人祭祀多用羊,《周禮·夏官》有“羊人”,職掌羊牲及祭祀割牲等事。《詩經》之“周頌”三十一篇是周王朝祭祀宗廟的祭歌,所謂“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毛詩序》),充滿了濃重的宗教色彩。《周頌·我將》表現的是周成王祭祀文王的內容,詩雲:“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將這肥羊肥牛獻給上天,上天會保佑我們吉祥幸福。《周頌·絲衣》是周天子舉行祭祀之禮並宴飲賓客的舞曲:“絲衣其環,載弁俅俅。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鼐及洸,兕觥其洩,旨酒思柔,不吳不敖,胡考之休。”貴族們身穿潔白的祭服,頭戴不同級別的禮冠。周天子則從明亮的廟堂到祭祀的大門仔細檢查排列的羊牛等祭品,巡視盛滿精美食物的青銅炊器、酒器。祭祀已畢,人們有禮有節,品嚐醇香柔和的美酒。這首詩既是對羊、牛等豐盛祭品的炫耀,又顯示出祭祀的莊嚴、神聖。

除貴族以羊、牛祭祀外,周時耕田之人春秋兩季也要以羊牛行祭。《周禮·春官》:“社之日蒞卜來歲之稼。”其注曰:“秋祭也,祭之日椎牛宰羊,裏人盡出,祭罷而分其肉,則社日之不治事,酒食燕樂,手舞足蹈可知矣。而一年兩舉。其在仲春者,以民將勞動而為之;在秋後者,以民勞動既久而為之,皆具深意,非漫然也。”這裏的“深意”是勞動人民祈求稼穡順利,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對這春秋兩祭,《詩·豳風·七月》也有描述:“二之日鑿冰衝衝,三之日納於淩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秦時李冰父子在蜀地修都江堰,大利於民。故蜀人建廟立祠以感其德,並適時祭祀,祀時必宰羊,一年可達四萬隻。人們牽羊進城時,一羊過城,須繳納稅錢五百,歲終可得錢兩千萬。李冰父子之神祠所在地永康郡以羊稅充郡計,羊祭竟給公家帶來了無窮利。(清趙翼《陔餘叢考》)

在我國廣大地區有對社稷兩大神痳的祭祀活動。社為土神,稷為五穀神。祭祀春秋兩季舉行,可以說是最古老也最隆重的祭祀活動。《西寧府新誌》卷十四載,清政府禮部甚至對祭祀社神的祭品有明確規定,可見祭祀社稷是一件多麽重大的事情,而祭品中,羊是必不可少的:“社祭壇祭品;羊一,豕一,鈷(古酒器)一,籩(盛果脯竹器)四……”

(二)從古文字看羊祭

羊是古代一種非常重要的祭品,各種重大的祭祀活動都少不了羊。因而古文字中有大量與羊祭有關的字詞。

1.三牲·少牢

祭祀的祭品稱“犧牲”。“犧”繁體字作“雊”,有羊與牛,可見羊、牛是最古老的也是最重要的犧牲。古之祭祀有“三牲”、“五牲”說。何為“三牲”?《書經·微子傳》雲:“牛羊豕曰三牲。”“三牲”的齊備對一場祭祀來說非常重要。《禮記·祭統》曰:“三牲之俎,八簋之實,美物備矣。”“簋”為祭祀時盛黍稷的器皿,也就是說,三牲俱全,再加上穀類,則祭祀的美物就全了。也無怪乎周天子要“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詩·周頌·絲衣》),一一審視羊牛等祭品了。那麽“五牲”又指什麽呢?《左傳·昭公十一年》中有:“五牲不相為用。”杜預注曰:“五牲,牛、羊、豕、犬、雞。”羊同樣是不可少的祭品。古時盛牲的祭器曰“牢”,大的為“太牢”。“太牢”可盛“三牲”,因而祭祀時牛、羊、豕具用亦稱“太牢”。《呂氏春秋·仲春紀》中有:“以太牢祀於高僱。”其注曰:“三牲具曰太牢。”“太牢”是古時最隆重的祭禮,漢高祖劉邦過魯,以“太牢”祭孔。後來“太牢”專指以牛祭祀,而以羊祭祀稱“少牢”。《大戴禮·曾子天圓》:“諸侯之祭,牛,曰太牢。大夫之祭,牲羊,曰少牢。”正因如此,古時有“大夫無故不殺羊”(《禮記·王製》)的傳統。

2.享、崁、柔毛——純美羊牲

羊在祭祀中如此重要,那麽是不是所有的羊都可用於祭祀呢?非也。古時對祭祀用羊有相當嚴格的要求。這在一些字、詞中有所反映。我們先來看“炤”字,甲骨文寫作,字上像宗廟,下有羊,《說文》:“炤,孰也。從郃從羊,讀若純。”段玉裁注:“今俗雲純熟,當做此字。純、醇行而炤廢矣……今隸曾作享,與郃之隸無別。”從許慎之解與段玉裁之注可知,“炤”字與“純”、“醇”有關,“純、醇行而炤廢矣。”“炤”字也與“郃”、“享”有關,“今隸皆作享,與郃之隸無別。”我們分別來看一下“純”、“醇”與“郃”、“享”的意義。“純”之意,美,善也。《禮·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貴純之道也。”其注雲:“純,謂中外皆美。”《方言》:“純,好也。”《楚辭·離騷》中有:“昔三後之純粹兮,固群芳之所在。”王逸注:“至美曰純。”除了美、善以外,“純”還有單純、專一之意。《國語·周語上》:“帥舊德,而守終純固。”韋昭注:“純,專也。”“醇”也有專一、純一不雜之意。《玉篇·酉部》:“醇,專也。”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酉部》:“一色成體謂之醇。”《漢書·禮樂誌》:“河龍供鯉醇犧牲。”注曰:“醇,謂色不雜也。”從“純”、“醇”兩字可知,“炤”應具有這樣的意義,那就是內外皆美、純一不雜。我們再來看一下“郃”與“享”。《說文》:“郃,獻也。曰:象進孰物形。《孝經》曰:‘祭則鬼郃之。’享,篆文郃。”也就是說,“郃”與“享”是相通的,而其意為祭祀。《廣雅·釋言》:“郃,祀也。”王念孫疏證:“郃與享同。”《字匯·二部》:“享,祭也。”從段玉裁對“炤”的注我們知道,隸書炤、郃、享是混用無別的,至此,我們可以推斷,“炤”就是以羊祭祀宗廟之意。而作為祭品的羊應是內外皆美、毛色純一者。如此美好、無瑕的羊犧牲祭獻神靈,“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詩·大雅·生民》),歆者,“神食氣也”(《說文·歆》),即神靈吸食祭品的香氣。而《字匯·二部》中“享,歆也”的引申也是順理成章的。後來“享”引申為“享受”、“享用”之意,《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祿。”《晉書·傅玄傳》:“天下享足食之利。”凡是美好的東西,我們都可享受之:享受生活、享受愛情、享受音樂、享受美、享受快樂、享受美味,等等。這個引申與“享”(炤)之本義,即以完美無缺的羊作為祭祀宗廟神靈的犧牲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

還有一些字、詞也告訴我們,古時祭祀用羊的要求是很多、很嚴的。如“雊”字。《書·微子》:“今殷民,乃攘竊神痳之雊、榦、牲。”傳曰:“色純曰雊。”據《六書故·動物一》:“凡畜之牡,毛羽純具者,雊也。”即用於祭祀的羊必須是公羊,且應是毛色純而五官周正齊全者。“柔毛”是古時祭祀用羊的專稱。《禮·曲禮》下:“凡祭宗廟之禮……羊曰柔毛。”其疏曰:“若羊肥,則毛細而柔弱。”可見,祭祀宗廟的羊不僅要毛色純,且要毛質柔美、肥碩,這樣的羊方可擔此重任。

3.祥——祈福羊祭

古代以羊祭祀的祭禮包含有特定的意義,那就是祈福。從“祥”字的產生及其“吉祥”、“福”等意的確定可知這一點。在古文字中,“羊”與“祥”是相通的,《說文》:“羊,祥也。”李孝定在《甲骨文字集釋》中釋“祥”曰:“此不從示,羊字重文。漢洗銘雲:‘大吉羊’,亦不從示。”王國維《觀堂集林》:“祥,古文作羊。”那麽為何後來出現了“福也,從示羊聲”(《說文·祥》)的“祥”呢?我們知道,“示”乃“神事也”(《說文》),而以羊祭祀正是一件“神事”,是向神靈祈福的“神事”。在人們心中,羊——祭祀——祈福有著固定的聯係,於是,“羊”與“神事”之“示”結合,成了表達福、吉祥之意的“祥”字。祭祀是溝通神與人的橋梁,而神的旨意應是通過祭品羊傳達給祭者,所以,羊是幸福的使者,“祥”也具有了“福之先見者也”(《太平禦覽》)的意義。在《儀禮·士虞禮》中,“祥”是喪祭名,父母去世,周年祭為小祥,兩周年祭為大祥。由此可知,“祥”的確與祭祀有密切關係,那麽為什麽喪祭之名稱“祥”呢?在中國有這樣的觀念,父母去世即成神,要立神靈牌位,早晚恭敬叩拜,周年更要大祭,是祈求祖先神靈能保佑子孫平安、幸福,而最初的這樣的祭祀是要用羊的,故名以“祥”。

民間流傳著這樣的祭祀俗語:黃羊能致富,青錢可通神。臘月二十三祭灶是全國各地普遍都有的習俗。這天灶王爺要上天。為了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而“下界降吉祥”,人們這一天要在所奉祀的灶王神像上掛一些蜜糖,讓他到上天那裏多美言幾句,而最好的祭灶犧牲莫過於黃羊了。這和一個傳說有關,《後漢書·陰興傳》載,有一個叫陰子方的人,臘月二十三早上做飯時,灶神忽然現出了原形,陰子方於是連連稽首叩拜,祈求灶王保佑。他家裏正巧養著一隻黃山羊,子方趕快殺掉,奉祭灶神。從此以後,他家中就人丁興旺、財源滾滾,甚至三輩以後仍是財運亨通。所以,人們都用黃羊祭灶,認為黃羊能帶來財富、平安等。陰子方的故事及後來“黃羊能致富”俗語的廣泛流傳,實際上就是積澱在人們頭腦中的羊——祭祀——祈福這一固定模式的具體反映。而這一模式也正是“祥”字及其“福”、“福之先見者也”、“吉祥”等意之所由生。

“祥”字產生之前,吉祥、幸福等概念是由“羊”來傳達的,而“祥”產生後,“羊”表吉祥的觀念仍留存人們的腦海中,所以,羊成了吉祥的象征。“羊,祥也”這種意識深深紮根於人們心中,羊的形象,甚至與“羊”諧音的字都使人產生吉祥如意的聯想。人們喜歡用羊形刻、繪各種器皿,或把物體做成羊形,或給它一個“羊”名以示祥;“三陽(羊)開泰”是吉祥的代名詞,“喜洋洋”常以羊的形象出現;民間藝術如剪紙、楊柳青年畫中,羊更是民間藝術家們樂於表現的形象;婚禮用羊,生兒育女的喜慶宴席上用羊,盛大的節日宴會上用羊,因為,“羊,祥也,故吉禮用之”(《本草綱目》引董仲舒語)。

(三)類死義者與替罪之羊

西方文學將替人受過之人稱為“替罪羊”,此語源出於《聖經》。《聖經·利未記》第4章《為庶民獻贖罪祭》中,耶和華說:“民中若有人行了耶和華所吩咐不可行的什麽事,誤犯了罪,所犯的罪自己知道了,就要為所犯的罪,牽一隻沒有殘疾的母山羊為供物,按手在贖罪祭牲的頭上,在那宰燔祭牲的地方宰了。祭司要用指頭蘸些羊的血,抹在燔祭壇的四角上,所有的血都要倒在壇腳那裏,又要把羊所有的脂油都留下,正如取平安祭牲的脂油一樣。祭司要在壇上焚燒,在耶和華麵前作為馨香的祭品,為他贖罪,他必蒙赦免。”基督教的“原罪說”認為人生下來就是有罪的,隻有不停地懺悔、祈禱、獻祭才能贖罪,而羊就是罪孽最好的贖金。羊被宰殺獻祭後,人的罪也就免了。這就是替罪羊,背負著人類的罪孽走向祭壇。基督教認為耶穌本人就是替世人負罪而被殺獻祭的羔羊。《聖經·新約·以賽亞書》:“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他身上。”“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他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我們且不說“替罪羊”之稱於人意味著什麽,就替罪羊本身來說,它是高尚的:背負了人的罪孽,使人從“有罪”的重壓和痛苦中解脫;當無罪卻走上祭壇被宰殺時,它“無聲”、“不開口”,“凜然”就死。正因如此,《聖經》中充滿了對耶穌及羔羊的禮讚:“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權柄、豐富、智慧、能力、尊貴、榮耀、頌讚的。”“我又聽見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滄海裏和天地間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說:‘但願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坐寶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遠遠’”(《聖經·啟示錄》)。

我們知道,在中國,祭祀所用之牲稱“雊牲”,後來“雊牲”引申為為他人、為國家、為一切高尚的事業而舍棄、捐棄生命、財產等的行為,這種行為無疑是崇高的。而這個引申卻不能不說是源於對羊作為祭牲的認識。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執贄》中有一段話充滿了對羊的讚美,其中說道:“羔……執之不鳴,殺之不諦(啼),類死義者。”這雖然不是特指祭禮時的牲羊,但被送上祭壇的羊卻一定是“凜然”若此。因為走上祭壇就意味著被執、被殺,而羊被執、殺之時是不鳴、不啼的,所以董仲舒讚曰“類死義者”。羊的“慷慨赴死”與牛的未上祭壇就已恐懼發抖形成了鮮明對比。《孟子·梁惠王上》記載了梁惠王“以羊易牛”的故事:“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鍾。’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鍾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古代的釁鍾之禮是宰殺祭牲後將牲血塗抹於鍾鼓之上,供神靈享用,祭時應該用牛牲。但當梁惠王看到即將走上祭壇的牛觳觫戰抖,似無罪而就死地一樣時,動了惻隱之心,故以羊易牛行祭禮。當然,孟子認為梁惠王是因牛大而羊小,故以羊易牛。但從梁惠王所不忍見者為牛之“觳觫”而推知其寧願讓“不鳴”、“不啼”的羊去“死義”也不應為錯。

佛教以“啞羊”比喻不知悟解的人。《大智度話》三:“雲何名啞羊僧?雖不破戒,鈍根無慧,不別好醜,不知輕重,不知有罪無罪,若有僧事,二人苦諍,不能斷決,默然無言;譬若白羊,乃至人殺,不能作聲,是名啞羊僧。”

可見,至殺而不開口是羊的一個特性。當然,這隻是羊的自然屬性,因為羊並不知道什麽義與不義之類的事。但當羊背負著人的罪孽走上祭壇時,它的身上被賦予了義的色彩。羊是無罪的,替罪而赴死時羊卻顯得那樣鎮定、自若,真像一位虔誠的聖徒甘願獻身一樣。無怪董仲舒要讚歎羊“類死義者”,也無怪“雊牲”一詞在漢語、在英語等語種中都兼有兩層意思,一是祭牲,一是為義而捐棄生命、財產等。

羊替罪而死時,人們看到了羊的無罪、無辜,由羊及人,誰願無罪而死,因此,“替罪羊”之稱於人是被愚弄、被欺壓的象征。但羊赴死時的慷慨又使人感到了奉獻的崇高,它原是這樣令人心靈震撼,為義而死就該如此,於是,犧牲成為人類道德的最高尚之處。

(四)少數民族的羊祭習俗

以羊祭祀在中國少數民族中更是普遍。人們祭祀他們信仰的天地、山、神、祖先、神靈時,羊常常是最重要的犧牲。

四川等地羌族的每個寨子裏都有幾個石砌的小塔,供奉著山神。每年夏曆三月至六月的初三,全寨男人都要祭山神。祭時,小塔前供一碗酒,人們殺羊一頭,將羊血灑在塔的四周,巫師敲羊皮鼓作法,祈求山神保佑族人平安,六畜興旺。這個祭祀習俗是遠古時羌人羊崇拜與山崇拜合一觀念的反映。

許多民族都存在對樹神的信仰,祭祀時,羊也是不可少的祭品。如四川茂縣的羌族,於農曆五月端午舉行祭樹神的儀式。屆時,男子打五色彩旗進神山,點燃鬆柏枝,將一隻羊燒成灰燼拋灑於山野。並給某棵大樹獻彩旗,視之為本族人的保護神,從此這棵大樹任何人不得砍伐。他們認為樹神威力無比,祭之可求福祛災。雲南彝族密且人每一姓都認定一種樹為本族的族樹,該樹是家族的保護神,祭族樹是全族的盛會。日期在每年陰曆六月二十四,有的在陰曆八月十五日,一年一祭。祭族樹時,羊為獻給樹神的犧牲。人們把羊拉到族樹前,族長率眾族人下跪禱告,嘴中念念有詞:全族老祖,族樹天子,我們全族在你麵前殺羊獻祭,求你保佑我們全族平安,子孫發達,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舊時鄂溫克族夏曆四月間要舉行“四月會”,有兩個內容,一是新薩滿向老薩滿學跳神;另一個是祭祀以求宗族平安和繁榮。“四月會”時,全宗族拿出一隻羊讓新薩滿和老薩滿爭奪,得到者有權殺死該羊。羊殺死後,老薩滿拿著羊心在人群中走動,新薩滿作鳥飛狀緊跟其後。老薩滿將羊心血擠入新薩滿口中,而新薩滿則將血噴到兩棵樹上。然後大家分食羊肉,羊皮歸老薩滿。吃完羊肉,全族男女老幼都集於噴上羊血的兩棵樹中間,用麅頸皮將所有人緊緊圍起來,認為這樣可保證宗族興旺。在許多民族的觀念中,血是靈魂的附體。殺牲後,肉可食而血不可食,血要灑在祭壇上或祭壇周圍,如前麵談到羌人祭山神時,要將羊血灑在代表山神的石塔四周,鄂溫克薩滿要將羊血噴灑在樹上。

火崇拜是蒙古人最古老的宗教觀念。在蒙古人心目中,火是神聖的,不可侵犯的,而火神的作用也是巨大的,其神威可遍及生兒、長壽、光耀、財富、勢力、婚姻、畜群,等等。因而人們用遊牧業經濟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東西來祭祀火神:黃色酥油、頭部帶有黃斑的白綿羊的胸脯。羊胸脯要剔下全部骨頭,並切下最好的一塊肉,將肉塞進幹淨的針茅、冷蒿,用黃油包好。祭時將黃油包好的羊肉投入火裏燃燒,火越旺越好。此時,人們向火神磕頭,求火神降福。祭火後來演變為祭灶節,農曆臘月二十日舉行,全家要穿節日盛裝,有的還請喇嘛念經。人們向灶膛中投奶油、灑酒,並將煮好的羊肉供神。祭祀完畢,大家分食羊肉。

蒙古人還以羊祭敖包。敖包是蒙古人在土崗、山頂、路旁用石塊、沙石堆成的圓形土包,被認為是聚積各種神靈的地方。“蒙古族的敖包所祭的神,就是天神、土地神、雨神、風神、羊神、牛神、馬神等,每年按季節定期供祭。”祭祀的目的,就是祈求人們生活的安定和生產豐收。祭時,首先在敖包前焚燒一堆幹牛糞,人們排列成隊繞火轉三圈,並念叨著自己氏族的姓氏,然後將羊投入火堆燃燒。

古時祭祀用羊有著嚴格的要求,必須是公羊、要內外皆美、毛色純一且要肥碩等等。在少數民族的羊祭習俗中也有這樣的情況。作為獻給神靈的犧牲,羊在性別、年齡、長相、顏色等各方麵都有一定之規,甚至宰殺及食用方法也有特殊的要求。

彝族祭奠亡者用的羊必須是公綿羊。宰殺時,刀子不能從脖子進去,要從羊的肋部進刀,然後灌進一瓢冷水,讓羊慢慢死去。即使羊一時不能死亡,也不許補殺第二刀,否則是不吉利的。

滿族祭祖時要用雄羊一隻,黑頭白身,全白者最好。羊角大小要均勻,不能用破耳、鼻、尾者。

甘肅肅南地區的裕固族祭鄂博時要殺掉一隻許願用的“圈神羊”。這隻圈神羊從生下時就不剪毛,長相要好。而且必須是青公山羊或白公山羊。人們要把這隻羊精心喂養到六七歲。為了與其他羊區別,圈神羊的右肩上要拴上紅、綠布條作為標記。祭時要請喇嘛念經,然後開始殺圈神羊。先在羊頭上抹些酥油,再往羊頭、羊身上澆水,當羊全身開始顫抖時將其宰殺掉。羊肉分給參加祭祀的人,每人一份,喇嘛分到的是臀尖。

裕固族祭天時也用羊牲,且必須是綿羊。祭祀時,由專人或巫師一刀刺入一隻已準備好的綿羊腹內,並立即掏出羊心,然後將羊頭割下,連同跳動的羊心一起放入盤內,擺在供桌上祭神。儀式完畢後,羊心、羊頭送給巫師作酬謝,羊身一劈兩半,一半由家人分享,另一半送給請來的朋友。

回、維吾爾、哈薩克、東鄉、保安、撤拉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在傳統節日古爾邦節、開齋節都要宰牲獻祭。所宰羊隻須滿兩歲,頭角端正,體竅完整,十分健壯,經嚴格挑選無任何缺陷者。宰牲時必須由阿訇念清真言,牲之主人也要在場。所宰羊肉分三份:一份己用;一份給親戚、朋友和客人;一份濟貧,羊的糞便、血液及食肉後的骨頭等須深埋,不得隨便丟棄。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