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人類對狗的早期馴化

人類同動物的鬥爭已經有了三百萬年的曆史。但是,人類對動物的馴化最多也不過兩萬多年的曆史。也就是說,動物的馴化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才出現的。中外考古學界普遍認為,大約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了對不同動物的馴化,而在所有動物之中,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之一。

從現代動物分類學上看,狗屬於哺乳綱,食肉目,犬科。狗的懷孕期為兩個月,每胎2到10個幼仔,最多時可達20多個。狗的家族成員包括狼、狐、豺等,它們都是食肉動物。

據進化論始祖達爾文的研究表明,狗是世界各國在不同的時期由幾種狼馴化而成的,因而,達爾文親切地稱狗是一種文明的狼。狼的品種很多,這也就意味著狗的起源是多源的。

從目前的考古學資料看,中亞和歐洲一些地區對狗的馴化相對要早。1974年,考古學家們在伊拉克帕勒高拉洞遺址中,發掘出了一具完整的狗骨骸。經考古鑒定,時間在公元前12000年左右。對此,美國考古學家布雷伍德說:

來自伊利諾斯大學的動物學家查爾斯·裏德參加了東方研究所對伊朗和伊拉克的考察,並且研究了我們發掘的動物骨骼。他認為動物馴養首先發生在這個地區,這不僅因為該地區盛產野生的山羊、綿羊、牛、豬、馬、驢和狗,而且定居的農業聚落早已存在……不論狗是野狗或狼的後裔,但是它毫無疑問是第一個被馴養的動物。裏德未能分辨出賈黃遺址的狗骨骼,但是從狗的泥塑像——那向上卷曲的尾巴看來——幾乎可以肯定狗已被人工馴養。

舊石器時代晚期,從歐洲北部到地中海沿岸多處發現了狗的遺骨。其中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泥炭沼澤地發現了埋藏1萬年左右的狗頭骨,和野生的狼已有明顯的區別。如頭骨前端較短,吻部顯得寬闊,犬齒已經退化變小等。此外,在英國和丹麥的一些地區,也發現了埋在一起八九千年的狗骨和人骨。據考證,英國約克斯塔卡爾遺址所發現的狗骨,屬於馴養的狗骨,時間在8000年前左右。而丹麥的“食餘遺址”(Kitchen唱m iddens)中的狗骨及其他動物的骨骼,經專家們考證,別的動物都是野生捕獲的,隻有狗是馴養的,因為別的動物中骨小的都不見了,大的則有被狗嚼齧的痕跡。

就中國目前的考古發現看,迄今為止,最早的狗遺骨是在磁山遺址中發現的,共計有9個個體和18塊殘骨,經鑒定為馴化的家狗。裴李崗遺址中也發現了狗和豬的遺骨,同時也發現了泥製的動物陶像。這說明狗、豬亦屬家畜。

此外,我國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以及大汶口文化遺址;西北地區的馬家窯、馬廠和齊家文化遺址;長江中下遊的河姆渡、馬家浜、崧澤、良諸文化遺址;雲南滇西北地區的元謀大墩子、洱海等文化遺址中也都有家犬遺骸出土。

人類最早馴化的動物是狗,但狗是如何從狼馴化成為家犬或獵犬的呢?這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

美國著名馴化地理學家埃裏奇·伊薩克從動物基因的角度解釋說:

大多數動物學家都相信馴化狗的所有種類全是由狼發展而成的。它們兩者的二倍染色體數目相同,彼此容易雜交,並產生能繁殖的後代。沒有明顯的構造特點能被用來區別狗和西南亞較小的狼。再有,幼狼也容易馴服。反過來看,狗的行為,無論就個體或群體來說,都能追溯到狼的性格上。現代狗和狼的差異,能夠用狗的特殊的繁殖可塑性來解釋。這種特性,使它們能在幾代以後迅速改變結構和能力。

這種動物生理學的染色體研究,無疑又進一步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從狼到狗的生物學演化過程,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動物進化的科學知識。以往那種認為狗的祖先是豺的觀點,現已被否定。伊薩克認為它們的染色體數目不對等。

在狗的馴化理論之中,還流行過另一種觀點,即認為狗的祖先是某一種野狗,它殘存的後代,包括澳洲野狗和北非、歐洲某些地區及東亞、南亞的黃色野狗。對此,西方學者裏德認為:

這種或那一種“野狗”的理論,曾獲得很多人的支持。有些支持來自愛者的感情,他們憎惡狼。他們的態度,是由我們歐洲中世紀文化留傳下來關於狼的民間故事釀成的。可是這個理論也擁有一些嚴肅的支持者……依照博登·海默的說法,現在需要的,是對被忽視的黃色野狗進行透辟的研究。目前在東半球的許多地區還能到處看見這種野狗,但在動物學上人們對它幾乎毫不了解,因為一般推測它隻是半野生的馴化狗。

還有一些人相信不同的狗有不同的祖先,如瘦獵狗及波斯獵狗,來源於黃色野狗或澳洲野狗,而另一些狗則來源於狼。

漢文史料中有關馴犬的信息不多。郭沫若先生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牧畜”一節中說,在甲骨文中,“有不少的馬牛豕羊等字樣,但奇異的是尋不出犬字”。大概在中國古代的文史資料裏,隻有藏文史料較明確地記載了古代藏族人將狼馴化成犬的事例。敦煌出土的唐代古藏文史料曾說“……把一頭犬馴為獵犬”,但在另一部藏文史書《賢者喜宴》裏則記載著在朗日倫讚王時期,已完成了從野狼到犬的馴化過程:

將公母野犛牛馴養為公母犛牛,將公母鹿育成黃牛,將公母山羊養成綿羊,將公母獐馴化成山羊,將公母野騾馴化成馬,將公母狼馴化成犬。

朗日倫讚王的時代大約在公元6世紀,這個史料最重要的價值在於,唐以前的吐蕃人提出了犬是狼馴化而來的這一觀點。這比達爾文在《物種起源》裏提出狗的祖先是狼的說法要早一千多年。隻可惜,藏族曆史上的這些動物馴化知識及史料,未能引起漢族學者們的注意,寫進中國農牧業史之中。

關於動物的馴化,在馴化地理學中有著很多理論和觀點,但主要的可歸納為兩種。

一種理論認為,動物在其被馴化以前,必須先被馴服。例如,狩獵人打死了母獸,遺留下來的幼獸本能地要跟隨它們被帶走的母親,於是,婦女們喂養它們,使它們成為馴服動物。

但學術界一般認為,其他動物的馴養似乎都與婦女有關,唯有狗是男人們馴化的成果。柯斯文先生就持這類觀點。我國人類學家林惠祥先生也認為,男人出獵時常有野狗跟在後麵。野狗會追上被獵人打傷逃跑的獵物,獵人將一些獵物分給狗吃,久而久之獵人與野狗便漸狎熟而生感情,願意互相幫助了。

對於狗的馴化過程,美國著名動物學家莫瑞斯頗有研究,我們不妨看看他的觀點:

我們曆史上最古老的共生夥伴無疑要算狗了。我們還不能確定我們的祖先是何時開始馴化這種寶貴動物的,至少在一萬年前。這一過程十分有趣。狗的祖先是形狀如狼的野生動物,它肯定是我們以狩獵為生的祖先們激烈競爭的對手。人的祖先和狗的祖先是合作圍獵大型動物的獵手。最初他們之間毫無好感可言。但是野狗具有我們沒有的特殊本領。在狩獵活動中它們有圍獵和驅趕獵物的特長,而且動作敏捷迅速,嗅覺和聽覺十分敏銳。如果能用一部分食物作代價去利用狗的特長,倒是一樁很好的交易。後來這樁交易搞成了,但我們無從確知狗與人的種際關係的形成經過。可能最初人把小狗帶回部落居住地,準備養肥了食用。不料這些狗夜間警覺,可以作為看門狗。因此在早期狗一定贏得了人的喜歡。人們讓狗生活在馴化條件下,而且還讓它們隨男子一起出外打獵。在協助追獵中,狗很快表現出善於奔跑的特點……經過若幹代的選育,人們清除了其中的搗亂分子,培育出經過改良的聽話老實的家養獵犬了。

莫瑞斯的看法代表了一種通行的馴化理論觀點:馴化是通過拘禁野獸和隔離幼獸而完成的。

從我國古文字學、民族學和考古學三方麵的材料看,野生動物的馴化過程必須經過一定時期的強製拘禁,其主要目的就在於改變其野性,使其變得溫順、聽話,能為人所遣使。

古漢語中“畜”與“獸”同音,《廣韻》皆讀“許救切”。這說明“畜”字由“獸”字孳乳而來。郭沫若先生解釋說:“乃從幺從囿,明是養畜義,蓋謂係牛馬於囿也。字變為畜。”

也就是說,幺為繩索糾結的象征,有拘係之義。用它代表牲畜,說明牲畜是經過拘係馴化的動物。這也就是《淮南子·本經訓》所說的“拘獸以為畜”的馴化過程。

曆史學家任乃強先生在釋“犬”字時說:

華夏養狼犬成功的曆史雖尚不詳,但從文字發展過程看,犬字是人字加上一個棍。即犬還未馴,有咬傷主人的危險,故在係繩上加條直棍,使其不能撲到人身。就是說在初製象形會意字時,犬還未馴順。其馴順時間,當是遠在羌人馴化藏犬之後。

任先生的觀點可能有一定的道理。他在考證“藏犬”即“藏獒”的馴化方法時說,藏族先民把稚齡狼放入土窖內飼養,取名叫做“獒”。經過馴養,成為非常得力的一種家畜,這就是今人所謂的“藏犬”。

任先生的這一說法,使我們聯想到漢字中與犬有關的“突”字。“突”字,從穴,從犬,當是犬所居之窩也。藏族先民把幼狼放在地窖裏拘禁馴養出的犬稱“弔”,也與犬最初的馴養居所——地穴分不開。

此外,神話學方麵的材料,也能印證犬的早期馴化與地穴的關係。例如柯爾克孜族的神話《牲畜保護神——獵犬神》說:

獵犬神庫瑪依克是鷲鷹的後代。一次,鷲鷹在荒無人煙的山坳裏生下了一隻狀如拳頭大小的小狗。獵人發現以後就把這隻小狗放在地窖裏,整整用了七天七夜,眼睛一眨不眨地精心喂養它,它就是神犬庫瑪依克。庫瑪依克成為獵人的好幫手。它凶猛、矯健,所有的野獸都不是它的對手。

這說明早期幼犬的馴化拘禁是在地穴中進行的。

除了拘係圈禁和隔離幼獸的馴化方法外,古人還采取另一種馴化方法,即所謂閹割雄獸的方法。其目的在於通過閹割使動物喪失野性,變得溫順便於管理。中外的民族學材料也證實以上兩種方法在古代民族的動物馴化過程中是同時被采用的。

馴化地理學的第二種理論認為,個別的野生動物如狗,生來就具有依附於人的傾向或天性。

美國馴化地理學家伊薩克認為這種理論有其合理性。他認為在逐漸發展成半馴化關係之前,人對狼可能並不重視,僅僅把它當做一種老是跟著帳篷走的動物。根據這一觀點,似乎可以合理地假定:曾經發生過反複多次的對幼狼的馴化,也許是養作玩物,除偶然食用以外,並無特定的目的。後來的這些狼在警戒敵人和哄趕獵物方麵的用處就逐漸顯著了。

關於狗有天生依附於人的觀點,最有力的旁證材料是神話傳說。雖然神話材料不能作為最終的定論,但至少它為我們提供了古人馴化狗的某種信息。

在哈薩克族、蒙古族、柯爾克孜族、維吾爾族,以及南方的民族神話中,都有這樣的說法,即,神創造了人之後,創造的第一個動物就是狗。神告訴狗,它將來的主人就是人。

例如哈薩克神話《上帝用泥土造人》說:人造好之後,上帝想,應該創造一個動物來保護人,於是就創造了狗。狗和人親近、看護棚圈和牲畜就是這個原因。因為上帝給人類創造了狗,所以直到今天,狗對人類仍然是十分忠實而馴服的。

錫伯族的神話《狗和人是怎樣交朋友》說:很久以前,狗孤獨寂寞,想和別的動物交朋友。它先後找到了野兔、狼、熊等動物,但到了晚上,這些動物在草叢裏睡覺,而狗睡不著,聽到一點響聲就叫“汪汪汪”,這時野兔說:“你瘋了,天都黑了還叫什麽?如果被狼聽到了,它不就找來吃掉我們嗎?”狗認為兔是膽小鬼,就找狼交朋友。到了晚上,聽到風吹草動,狗仍叫個不停,狼說要是被熊聽到,不就麻煩了嗎?狗又離開狼與熊生活,到了晚上,狗在洞外守夜,聽到一點動靜,又汪汪汪地叫。熊聽後大為惱火地說:“你亂叫什麽!假如被人聽到了,我們不就危險了嗎?”狗心想,這熊看起來身強體壯,原來還不如人膽子大。最後,狗找到人。到了晚上,人在屋裏睡覺,狗在外頭守院,而狗叫時,人出來看看,還給狗一些食物,這使狗心裏美滋滋的,情願為人守夜看門。這樣,狗最後就和人結下了恩緣。

這個傳說無疑是對狗有天生依附人之說的神話學方麵的最好證明。同類的傳說還見於傈僳等民族的神話中。

民族學方麵的史料也證實了狗有依賴獵人的行為。對非洲一些原始部落的研究表明,某些獵狗的種屬與鬣狗有關。獵人在追蹤野獸時,有些體型較小、習慣於獨居的鬣狗尾隨其後,獵人捕殺了獵物,它能分享鮮血和分割後的殘骨碎肉。久而久之,獵人熟悉並掌握了鬣狗的習性,將之馴養,最終,使其成為獵人狩獵中不可缺少的助手。

狗就是這樣變為人類的依附者。古代的遊獵部落遷移到哪裏,狗也隨著遷移。誠如美國學者摩爾形容的:

狗會跟隨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一天天地受饑挨餓。它依然很快樂,像跟隨一個國王一樣。狗對於人的忠誠是世間的至善之一。無所“歸依”的狗是最動人的、最可哀憐的。狗要歸依於人。

總之,狗的馴化經曆了漫長的歲月,而它的馴化者——獵人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勞動,同樣,人類也得到了獵犬的巨大回報。人類與犬所形成的互利互惠的關係,不但直接推進了狩獵經濟生活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也對畜牧業和早期城市的安全防護產生了一定影響。

有人認為,正是在對狗的這種關係上的進步使得人類早期對有蹄動物的馴養成為可能。在真正的農業社會到來之前,人類在對山羊、綿羊和馴鹿的飼養上剛剛有了一些起色,人們認為,在協助人類大規模地、長期地放牧這些動物並使它們完全的馴化過程中,改良的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現在的牧羊犬和野狼的研究表明,它們在驅趕畜群的行為和方法上具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也為上述觀點提供了有力的論據。

的確,我們可以說狗是改造過的文明的狼,狗自經人類馴化之後,它們的性質完全改變了。正如摩爾所形容的那樣:

狗自從在往古馴養之後,靈性和文明比地球上的其他一切動物都有更大的進步。現在它在世界上要算是最虔誠、最慈愛、最可信托的了。據說狗是唯一愛你勝於愛它自己的動物。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