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蛇與古代政治

蛇既然在人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涉及宗教、風俗、習慣的許多方麵,它的作用也就不免為人們所誇大。在與國家政權、軍事活動有關的大事上,也有不少蛇的迷信內容,蛇的神秘觀念,蛇的比喻,蛇形軍陣和兵器等等。

(一)從高祖斬蛇到漢承秦製

在秦末農民戰爭中,劉邦為了提高聲望、組織力量而神化自己,據說他在起義之前斬了一條白蛇,這件事又進一步被說成是赤帝之子殺了白帝之子。由於這些誇張的和虛假的情況在漢代盛傳,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也隻能記上一筆。

《史記?高祖本紀》載:“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驪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裏,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笞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白帝與赤帝是古代傳說中五天帝中的兩位,白帝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金德。秦祀白帝,秦皇帝被認為是白帝之子。赤帝代表五行中的火德,秦漢時的人相信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德循環的說法。因為火能熔金,所以白帝子代表的秦應為赤帝子代表的漢所取代。古人對於這個故事頗多懷疑,明代楊循吉尤對其持否定態度,認為“斬蛇事,高祖自托以神靈其身,而駭天下之愚夫婦耳!”

盡管漢高祖劉邦並不真是赤帝子,那條大蛇也不是白帝子。但秦王朝滅亡,漢王朝建立卻是曆史事實。在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中,劉邦神化自己的手段也起了一定作用,“諸從者日益畏之”就是這種手段初見效果的記錄。

漢代統治者繼承了秦的政治製度。雖然那條以前“當道”的“大蛇”被取而代之,雖然西漢初年有些人主張改變秦朝的某些製度,如改正朔、易服色、數用五、色尚黃、建立新法製等,但秦代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統治網被漢代繼承和發展了。為了鞏固統治,西漢統治者進一步神化皇權,高祖斬蛇的故事被載入正史,長期流傳。

東漢王充在《論衡?紀妖篇》中也記述了高祖斬蛇事,並且試圖對此作出新的解釋:

漢高皇帝以秦始皇崩之歲,為泗上亭長,送徒至驪山。徒多道亡,因縱所將徒,遂行不還;被酒,夜經澤中,令一人居前。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道,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兩,徑開,行數裏醉因臥。高祖從人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之。人曰:“嫗何為哭?”嫗曰:“人殺吾子。”人曰:“爾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化為蛇,當徑,今者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以嫗為妖言,因欲笞之,嫗因忽不見。何謂也?曰:是高祖初起威勝之祥也。何以明之?以嫗忽然不見也。不見非人,非人則鬼妖矣。夫以嫗非人,則知所斬之蛇,非蛇也。雲白帝子,何故為蛇,夜而當道?謂蛇白帝子,高祖赤帝子,白帝子為蛇,赤帝子為人。五帝皆天之神也,子或為蛇,或為人。人與蛇異物,而其為帝同神,非天道也。且蛇為白帝子,則嫗為白帝後乎?帝者之後,前後宜備;帝者之子,官屬宜盛。今一蛇死於徑,一嫗哭於道,雲白帝子,非實明矣。夫非實則象,象則妖也。妖則所見之物,皆非物也;非物則氣也。高祖所殺之蛇,非蛇也。

說高祖斬殺的蛇並不是真蛇,而隻是蛇的幻象,實際上是妖,這種解釋仍然是迷信說法,是用“是高祖初起威勝之祥”來解釋斬蛇、老嫗夜哭等傳說。以蛇為妖來代替蛇為白帝子的舊說。高祖仍然是被神化的對象。

漢代流行蛇紐印,蛇的形象與政治權力聯係緊密,殆與劉邦斬蛇神話不無關係。

(二)“龍蛇孽”是政權衰微的征兆嗎

曆史上發生的蛇鬥的現象,古代常被稱為“蛇孽”,是蛇的反常現象,此外,群蛇聚集活動,從國外進入國中等反常現象也被歸入“蛇孽”。這類現象與傳說中龍的某些活動合稱“龍蛇孽”。

蛇的異常活動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在本書第二章中,我們曾提到《左傳》記載的魯莊公時,鄭南門中發生過的一次內蛇與外蛇鬥,內蛇死的事情。

《左傳》文公十六年夏,有蛇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數。西漢劉向認為此事與蛇鬥都近於“蛇孽”。《漢書?五行誌》又說,“蛇入國,國將有女憂也”。“武帝太始四年七月趙有蛇從郭外入,與邑中蛇鬥孝文廟下,邑中蛇死。後二年秋有衛太子事,事自趙人江充起。”

從《漢書》首創《五行誌》以後,曆代正史紛紛效仿,或有《五行誌》,或有相當於《五行誌》的《靈征誌》、《災異誌》。其中的“龍蛇之孽”既包含著生物、生命科學的內容,又有極濃厚的迷信成分。蛇鬥、蛇入於國等現象,被視為將有動亂發生、政權衰微的征兆。

《後漢書?五行誌》載:“《五行傳》曰:‘皇之不極,是謂不建……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下人伐上之?……’”鄭玄注:“龍,蟲之生於淵,行無形,遊於天者也,屬天。蛇,龍之類也,或曰龍無角者曰蛇。”

晉幹寶《搜神記》說:漢桓帝即位,“有大蛇見陽殿上,雒陽市令淳於意曰:‘蛇有鱗,甲兵之象也。見於省中,將有椒房大臣受甲兵之誅也。’乃棄官遁去。到延熹二年,誅大將軍梁冀,捕治宗屬,揚兵京師。”

《後漢書?五行誌》載:“熹平元年四月甲午,青蛇見禦坐上,是時靈帝委任宦者,王室微弱。”梁劉昭注:“楊賜諫曰:‘皇極不建,則有龍蛇之孽’。《詩》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宜抑皇甫之權,割豔妻之愛,則蛇變可消者也。’案《張奐傳》,建寧二年夏,青蛇見禦坐軒前,奐上疏:‘陳蕃、竇武未被明宥,妖?之來,皆為此也。’《敦煌實?》曰:‘蛇長六尺,夜於禦前當軒而見’。”

東漢時的兩次蛇孽,出現於王室微弱的桓、靈二帝在位時,更容易被後人解釋為“皇極不建”、政權衰微的征兆。

南朝陳後主曾做過一個噩夢,《南史?陳本紀》載:“後主又夢黃衣人圍城,乃盡去繞城橘樹。又見大蛇中分,首尾各走”。蛇分為兩段,首尾各走是夢中的事。陳是短命的政權,後主是亡國之君,這個大蛇中分,兩段都會跑的怪事也被當成亡國的征兆。

因為人們相信蛇的某些活動與政治、政權有關,所以就有人利用蛇來編造謊言。如宋代大臣丁謂就曾讓道士編謊話騙人。《續通鑒》卷三十五載:“女道士劉德妙嚐以巫師出入丁謂家,謂敗,逮係德妙,內侍鞫之,德妙具言:謂嚐教之曰:‘汝所為不過巫事,不若托老君言禍福,足以動人’……又因穿地得龜蛇,令德妙持入內,始言出其家山洞。”

《元史?五行誌》載:至正“二十三年正月甲辰,廣西貴州江中有物登岸,蛇首四足而青色,長四尺許,軍民聚觀而殺之。”“二十八年十一月,大同路懷仁縣河岸崩,有蛇大小相綰結,可載數車。”

曆代學者都對五行迷信觀念進行過批判,對《五行誌》的內容,很少研究和引用。國家的興衰當然不是由蛇的活動決定的,所謂“蛇孽”並非政權衰微的征兆。在西漢王朝的盛世――漢武帝在位期間出現的“蛇孽”就是一個並不預示政權動搖的例子。蛇的異常活動,無論在盛世和亂世都會有,隻是出現在亂世的更被渲染和宣傳,加以解釋、說明,與王室的微弱、災難的發生聯係起來。

人們為什麽會把蛇與災難、禍亂聯係起來呢?晉幹寶《搜神記》說:“桓帝即位,有大蛇見德陽殿上,雒陽市令淳於意曰:‘蛇有鱗,甲兵之象也。見於省中,將有椒房大臣受甲兵之誅也’。及棄官遁去。”

因為蛇有鱗,所以象征甲兵,預示刀兵之禍――這是對蛇孽的一種解釋。但是,有鱗的動物不隻是蛇,魚有鱗,穿山甲有鱗,為什麽都不是“甲兵之象”呢?龜、鱉雖無鱗,卻有甲,為什麽也不預兆刀兵之禍呢?可以想到的原因還有:蛇與災難都是人們所厭惡的、不願看到的;蛇的活動可以作為預測天氣的依據,人們由此聯想到以此預測政局、人事;蛇的異常活動常與自然災害有聯係;蛇與龍相似,而傳說中的龍是神物,活動常與國家大事有關。

今天,在民間還留有某些關於蛇的禁忌迷信,如有的地方認為蛇的交配、出血都不能看,如避之不及就會遭災。還有的地方認為見蛇就有災。這類迷信中,有的就是古代“蛇孽”迷信的殘餘。

(三)蛇的讖謠

讖謠是預言未來的帶有神秘色彩的詩謠,通俗但朦朧。內容往往預言政治大事,如國家衰亡、戰爭勝負、政權易手、重要人物的吉凶生死等等。其中有一些與蛇有關,可以稱為蛇的讖謠。

《新唐書?五行誌》載鹹通十四年,“成都童謠曰:‘鹹通癸巳,出無所知,蛇去馬來,道路稍開。頭無片瓦,地無殘灰。’是歲,歲陰在巳,明年在午,巳,蛇也;午,馬也。”

這首讖謠是用生肖指代幹支時間,鹹通是唐懿宗的年號,蛇去馬來,指癸巳年蛇年過去,甲午年馬年到來。懿宗死於癸巳(873年)年,次年僖宗改元。“頭無片瓦,地無殘灰”則是指以後唐王朝遭黃巢起義打擊後的殘破景象。

《張氏可書》卷一記載北宋末年,範致虛將軍鎮守今北京一帶,逢靖康之變,朝廷令邊帥北上勤王。當時的民眾中流傳著這樣一首讖謠:“草青青,水淥淥,屈曲蛇兒破敵國。”範致虛的範字,上邊是草字頭,應著“草青青”,左邊三點水,是“水淥淥”,右邊是“巳”,巳在生肖中與蛇對應,所以說是“屈曲蛇兒”。人民希望範致虛打敗敵人,用讖謠表達心聲,預測戰局。

《魏書?張漓傳》載:平文皇帝四年,張漓被他手下的閻沙殺死。事前曾有讖謠說:“蛇利?,蛇利?,公頭墜地而不覺。”預言張漓的被殺。

清代曾發現一偽托唐朝袁天罡、李淳風的讖謠石碑、碑文中暗指明代事,以生肖為線索。其中有“火龍飛下楚地亂,火蛇出世起根由”。不知指何事。另一首偽托明代黃檗禪師的讖詩,說的是清代史事。有“二十五弦彈易盡,龍來龍去又逢蛇”兩句,暗指嘉慶皇帝在位25年,丙辰龍年登基至庚辰龍年。此後道光皇帝繼位,是在辛巳蛇年,所以說“又逢蛇”。詩中又有“白蛇當道漫騰光,宵旰勤勞一世忙。”白蛇是指蛇年登基的道光皇帝。這兩例讖謠當然不可能是事前的預測,都是“事後諸葛亮”偽托前人編造出來的。

編造讖謠有各種動機,有的是人民心聲,有的是起義號召,有的是製造輿論,實施陰謀,不能一概而論。無論出自什麽動機,讖謠大都與政治密切相關,或在政治的潮流和風浪中起過推波助瀾的作用,或在曆史事件之後故弄玄虛,將事後的總結說成事前的預言。

(四)政治鬥爭中與蛇有關的比喻

春秋晚期,吳越兩國爭霸,越王勾踐戰敗請盟,吳王夫差準備答應越王的請求。伍子胥反對說:“不可,夫越,非實忠心好吳也……夫越王好信以愛民,四方歸之。年穀時熟,日長炎炎。及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

伍子胥在這番話裏,用小蛇(虺)比喻暫時還弱小的敵人,對小蛇如果不消滅,等它長成大蛇以後又怎麽辦呢?吳王夫差沒有聽從伍子胥的意見,伏下了亡國的禍患。

《三四誌?魏書?陳泰傳》記載:魏國征西將軍陳泰率軍與蜀軍對峙,魏將鄧艾認為魏軍新敗於蜀軍,將士失氣,“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今隴右之害,過於蝮蛇。”意思是毒蛇咬了手,果斷的壯士就馬上砍斷手腕,以免毒液蔓延全身。現在隴右的禍患比蝮蛇還嚴重,不如暫避蜀兵的軍鋒,割險自保。鄧艾是以毒蛇比喻隴右之害,引古人的名言,說明小有所失是為了大有所全。

曹操《手書答朱靈》說:“呂蠡測海,為蛇畫足,將言前後百選,輒不用之。”用“為蛇畫足”比喻多此一舉且有弊無利。

《晉書?姚泓傳》使用了同一比喻:“王國為蛇畫足,國之罪人,己就囚執,聽詔而戮之。”

《元史?姚天福傳》記載,監察禦史姚天福針對當時“禦史台置二大夫,綱紀無統”的情況,對元世祖進言說:“古稱一蛇九尾,首動尾隨,一蛇二首,不能寸進。今台綱不張,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則紊不可理。”這裏用一蛇九尾比喻一個機構中,下屬雖多,卻可以隨一個上司的命令行事。“一蛇二首”比喻一個機構中,兩人掌權,下屬無所適從,機構也無法發揮作用。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