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三、馬驛

中國古代驛傳製度開始於殷商,以後各代相承,並不斷改進和完善,形成了一整套製度。直到民國初年,才告廢除。在幾千年來一直延續的驛傳製度中,馬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古代乘車曰“?”,曰“傳”,乘馬曰“遽”,曰“驛”。甲骨文中有幾個表示信息傳遞的字,如“傳”、“?”、“?”等,“?”是“?”的初文,“?”是“?”的本字。甲骨文辭中還有“?來歸”、“?往”、“?散”、“傳氏”等記載。由於後世驛站主要乘馬,所以表示乘車的?等字就不再通用,“驛”成了通用的字。

驛傳經商周時期初步建立並逐漸完善後,到春秋戰國時期取得了重大發展。此時由於社會的發展,各諸侯國之間彼此交流的需要越來越強烈,與此相適應,驛傳也普遍發展起來。《左傳》中多有關於“?置”的記載。如文公十六年:“楚子乘?會師於臨品。”襄公二十八年:“吾將使?奔問諸晉而以告。”這裏的?就相當於後來的驛站,《國語》、《周禮》、《孟子》中也有關於此時驛傳的記載,說明驛傳在當時已很普遍。?置之間有一定的距離,一般是30裏,也有50裏一置的。?置的主要任務是傳遞政治和軍事消息。

秦漢之時,為適應統一後的全國交通、軍事等方麵的需要,廣泛發展驛傳事業。在交通要道上設亭,就始於此時。一般是十裏一亭,每亭設有亭長等職。漢代全國普遍設有郵和驛,為傳遞有關匈奴的軍事信息,還在邊塞軍事防線上設有亭、隧等。漢代的郵比亭還密集,每五裏一郵,任務是傳送文書,主要由人來傳送。驛與郵相似,但傳送的往往是緊急公文,使者要乘用馬匹,所以叫驛騎。驛與春秋戰國時期的?一樣,也是30裏一置,並設有驛卒。

漢代的驛還設有傳舍,以供使者和政府官吏止宿。官吏役使車馬,按等級分為置傳、馳傳、乘傳和軺傳四種,《漢書?高帝紀》如淳注引“漢律”:“四馬高足為置傳,四馬中足為馳傳,四馬下足為乘傳,一馬二馬為軺傳。”用四匹上等馬的稱置傳,用四匹中等馬的為馳傳,用四匹下等馬的為乘傳,用一兩匹馬的為軺傳。秦漢時期的驛傳製度有許多被後代承襲下來,直到唐代,發展到相當完備的階段。

唐代的中國是一個強盛的大國,經濟、文化各方麵都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驛傳事業也發展較快。唐代在各水陸交通要道上廣設館驛,構成了以首都長安為中心的遍布於全國各地的驛路網絡。

唐代的驛也是每30裏一置,驛長負責,每驛轄有眾多驛夫和驛馬。據學者們研究統計,全國陸驛共有一千二百九十七,分為七等,最大的有驛夫二十五,馬匹七十五;最小的也有驛夫二,馬匹八。唐代驛馬的來源有官給和役民馬等途徑,也有官給民養的。有時馬匹緊張,還用驢代替馬,稱為驛驢。水驛雖不用馬,但水陸相兼的驛,仍需大量馬匹,有時驛馬還要濟河渡津。唐代奉差傳送公文者和赴京上任、述職者,都稱為驛使。驛使又分乘驛和給傳,前者乘馬,後者乘車,並根據官階的高低配備一定數目的馬匹,多的有十匹,少的則一兩匹。役使往來要有銀牌、角符等憑證,乘驛者每日要行六驛,即180裏,乘傳者每日行程為120裏。遇緊急情況則要更快,有時甚至要日行500裏。安祿山兵叛範陽,唐玄宗6天之後就得到了消息。範陽距臨潼約有2000裏,驛使騎馬奔馳的速度每天約300餘裏。然而,唐代驛傳的功能似乎還遠不止於此。唐玄宗為了博得楊貴妃“千金一笑”,就曾經利用過驛傳。《新唐書?楊貴妃傳》: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裏,味未變,已至京師。

李肇《國史補》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

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是杜牧的《過華清官》詩:

長安回望繡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宋代以60裏為一驛,並且以軍卒為驛夫,較以前各代有所不同。除驛外,還設有遞鋪,遞鋪設置距離從25裏到10裏不等,分為步遞、馬遞、急腳遞、水遞等方式,傳送政府文書。步、馬、急遞等方式是根據所傳送文書的輕重緩急來決定的,“官文書則量其遲速以附步、馬、急遞”。馬遞、急遞都屬於快速傳遞,馬遞要日行300裏,急遞則要日行400裏。熙寧中又增設金字牌急腳遞,要日行500裏。傳統小說《嶽飛傳》中有皇帝下達十二道金牌火速招嶽飛回京而被害風波亭的故事,十二道金牌,大概就是金字牌急腳遞之類。宋代驛傳製度的新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所處的周邊環境決定的。

元代是中國驛傳製度最為發達最為完備的一代。“薄海內外,人跡所至,皆主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元世祖忽必烈統一中國後,為“通達邊情,布宣號令”,以大都為中心,修建了四通八達的驛道,站赤遍及11個行省,遠達今中國本土以外的四大汗國。“站赤”係蒙古語jamcˇi的音譯。Jam意為路途止頓處,cˇi為詞尾附加成分,Jam音譯成漢語則為“站”,驛站實際上是意譯加音譯的結果。Jam即“站”進入漢語後成為漢語裏廣為使用的一個詞素,車站的“站”就是從蒙古語Jam來的。

元代站赤有達達站和漢站兩種。達達站即蒙古站,主要行於邊地;漢站行於腹地,有馬站、車站、水站、船站等。關於元代的站赤,《元史?兵誌》有載:

站赤者,驛傳之譯名也。蓋以通達邊情,布宣號令,古今所謂置郵而傳命,未有重於此者焉。凡站,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其給驛傳璽書,謂之鋪馬聖旨。遇軍務之急,則又以金字圓符為信,銀字者次之。內則掌之天府,外則國人之為長官者主之。其官有驛令,有提領,又置脫脫禾孫於關會之地以司辨詰,皆統之於政通院及中書兵部。而站戶缺乏逃亡,則又以時簽補,且加賑恤焉。於是四方往來之使,止則有館舍,頓則有供帳,饑渴則有飲食,而梯航畢達,海宇會同,元之天下視前代所以為極盛也。

意大利人約翰?柯拉《大汗國記》中對元代站赤也有記述:

境內各城邑間,皆有郵差所居。郵差或步行,或騎馬,腰股上係響鈴,為皇帝送公文,行近時則將腰上之響鈴振之,聲達站內。站內聞之,亦如此準備,接到公文,即行火速奔馳,遞送第三站,如是而遞之全國各地,晝夜不停,至送達目的地為止。雖在三月路程以外之消息,大可汗可於十五日內悉之。

可見元代站赤之發達。

根據《元史》等文獻的記載可知,元代站赤分水陸兩種,陸站用馬、牛、驢、車等,在遼東還用狗,水站則用舟。站赤官有驛令、提領等,還設有脫脫禾孫作為驗證官,以驗使命之真偽。這些官職都統攝在政通院及兵部之下。站赤領有站戶,站戶與民戶異籍,固定在驛站上,世代相襲。站赤所用車馬之類,有的由官府“和買”,發給站戶飼養應役,有的則由站戶共資購買。來往使節、公差使用馬匹根據等級而定,從五匹到二匹不等。乘驛必須持有牌符作為憑證。有金字圓牌、銀字圓牌、鋪馬聖旨和劄子等。朝廷遣使佩金字圓牌,諸王公遣使佩銀字圓牌。圓牌主要為軍情急事遣使之用,上刻有海冬青圖像,後又改鑄蒙古八思八文字,上寫“長生天氣力裏皇帝聖旨,違者治罪”。佩戴圓牌的使者,可優先選擇良馬,可兼程馳驛,甚至在馬乏之時可以奪取民馬以完成使命。鋪馬聖旨主要發給一般公事差遣人員,聖旨上標明用馬的數目。除了站赤以外,元承宋製,也設有急遞鋪。

明代的驛傳有水馬驛、遞運所、急遞鋪等。陸路設馬驛,一般以60裏或80裏為一驛。驛站備有馬匹,以供役使。要衝之地,設馬80-30匹不等,非要衝之地,設馬20-5匹不等。驛馬分上中下三等,馬脖子上掛有小牌,注明等級。驛使往來也要憑借符信。關於明代驛傳製度,已有專文專著論述,此處從略。

清代版圖遼闊,驛傳發達。清政府在全國廣設驛、站、軍塘、台、所、鋪等多種不同形式的驛置。仍主要以馬和馬車為驛傳工具,水路則用船。公文遞送一般要日行300裏,緊急公文則要日行四五百裏以上。給驛乘馬、車船的多少,也都按官員級別的高低而定。清末,近代交通工具進人中國社會,傳統的驛傳製度受到了衝擊。光緒三十二年(1906),設立郵傳部,主辦郵政事務,驛站事務統歸郵傳部管理。至民國時期,驛傳製度逐漸廢除。

馬在幾千年驛傳製度中,一直扮演著主要角色。馬之善走、有力,是人們選擇馬匹作為驛用的重要原因。試想,如果將馬易之以牛,讓驛使們坐著牛車或騎著牛,恐怕什麽緊急的事情都耽誤了。馬在古代交通、通訊等方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驛”字從馬,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