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石器時代的馬遺跡

人類和動物有著密切的關係。人是從動物進化而來的,從動物向人進化的過程中以及人類社會形成後的每一發展階段,人都離不開動物。在“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的時代,“人”和動物似乎處於一種平等地位。人猿揖別後,人類才成了“萬物之靈”,但動物一直是人類重要的夥伴和朋友。

早在直立人和智人階段,人類就已經同馬打交道了。在舊石器時代的一些原始文化遺址中,有許多動物化石相伴。這些伴出的動物化石中,較為普遍的發現是三門馬化石。

處於舊石器時代初期距今約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在他們生活過的地帶,發現有大批動物骨化石,其中哺乳動物化石29種。元謀人的文化遺物有石製品,還有不少帶有人工痕跡的動物骨片,可能是用來作為骨器的。與元謀人相伴的動物有劍齒虎、爪蹄獸、桑氏鬣狗以及雲南馬等。

山西芮城西侯度文化,也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伴出的動物化石有鬣狗、劍齒虎、納瑪象等二十餘種,其中還有長鼻三趾馬、三門馬等。西侯度文化遺址還發現有不少燒骨、燒角等,甚至還發現有火燒過的馬牙。

距今約80萬-60萬年的陝西藍田人,他們也經常與馬打交道。狩獵是藍田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與藍田人相伴的哺乳動物化石中,有三門馬、中國縞鬣狗、李氏野豬、麗牛、水鹿等41種。

距今約四五十萬年的北京猿人,在他們生活過的山洞裏,也發現有大批被打碎或被燒過的動物骨片。北京人文化伴出的動物化石有百餘種,多為哺乳動物,達94種,主要有劍齒虎、洞熊、扁角鹿、腫骨鹿、三門馬等。北京人已經懂得用火,火不僅可以使人熟食、取暖、照明,而且還可以用來作為與野獸鬥爭的武器。到了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8萬年的山頂洞人,他們的體質和外貌已經接近現代人。與山頂洞人伴出的動物化石有54種,其中哺乳動物48種。山頂洞人不但會用火,而且還發明了弓箭。這對以漁獵和采集為主要生產活動的原始初民來說不亞於一場革命。

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的動物,隻是與原始人相伴而存在的。那時人和動物可能是互為食物,還不存在人對動物的馴化。原始人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人類,馬也仍然不是現代意義上的馬,人和馬都還處於進化發展階段,還談不上人類對馬的馴服和畜養。但人類已經會製造和使用一些石器,山頂洞人甚至會使用弓箭,可以想見,人類在自然界還是處於一種相對的支配地位的。我國古生物學家曾對中國猿人產地堆積中采集的動物化石進行研究,發現與中國猿人同時相伴的馬骨主要是三門馬骨。三門馬是中國猿人的獵品之一,這些馬骨主要是猿人吃剩下來的殘物,也有零星的馬骨製作的原始工具。人類遠祖與進化中的馬共處,甚至將其作為狩獵和食用對象,這應當視為人類馬文化之肇始。

到了新石器時代,漁獵是僅次於農業的一種生產活動,在當時人們的經濟生活中仍占有相當的位置。隨著人們狩獵動物數量的增多,一些動物逐漸被人們馴服,家畜飼養業作為副業生產出現了。中國畜牧業的發生,即可上溯到距今約一萬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特別是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後,許多動物被馴化為家畜,畜牧業開始發展。在我國一些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比較普遍地發現家畜和家禽的遺骨。這些遺骨,有的散見於堆積層中或廢棄的灰坑、窖坑中,有的則發現於墓葬坑內,說明人們不但食動物之肉,而且用動物作為隨葬物。此外,還發現有家畜形狀的陶器或其他器物。種種跡象表明,新石器時代,我國畜牧業已經相當發達。但由於地理環境、民族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同,畜牧業的發生、發展在全國各地是不盡平衡的。具體到某一家畜品種上,也是不盡平衡的。從考古發現來看,豬、狗在前,羊、牛稍後,而馬的馴養則較晚。

最早的家畜遺骨出於新石器早期文化遺址。

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裏,出土有確認為家畜的豬、狗的遺骨,還發現有陶塑的豬頭和羊的形象。河北磁山文化遺址出土的豬骨數量也很多,有的窖穴內甚至埋藏有整具豬骨架。在我國南方,年代較早的新石器遺址中,也有家畜遺骨出土。河姆渡遺址不僅出土有豬骨,還發現有狗和水牛的遺骨,此外還出土有陶塑的豬,陶器上還刻畫有豬的圖案。新石器中晚期文化遺址,發現的家畜種類更多。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家畜遺骨有豬、狗、雞和牛四種,一些遺址還出土有羊骨。馬家窯文化遺址,不但發現有豬、狗、羊、雞等家畜家禽遺骨,甚至還發現有用整隻豬、狗、羊作為隨葬品的。大汶口文化遺址也發現有諸多家畜遺骨。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後墓葬,盛行用整隻豬或半隻豬、豬頭或下頜骨隨葬,用豬作為隨葬品極為普遍。各地飼養的動物除了成群的豬、狗以外,牛和山羊的數目也不少。大汶口和王因遺址還出土了家牛骸骨,表明黃河流域當時已經開始飼養黃牛。到了龍山文化時期,畜牧業有了新的發展,飼養的動物種類和數量大大增加,馬的馴服已經開始。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有豬、狗、牛、羊、雞的骨骼,其中以豬的骨骼為最多。在廟底溝遺址發現的26個龍山早期灰坑中,比同一地點168個仰韶文化灰坑出土的豬骨數量還多。山東龍山文化出土的豬骨和羊骨數量也比大汶口文化增加許多,不少龍山墓葬多用豬下頜骨隨葬,有的一處墓葬隨葬的豬下頜骨就多達幾十件。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的許多遺址中還發現了動物卜骨,卜骨以羊肩胛骨為最多,其次為豬骨和牛骨。在南方,長江中遊的大溪文化遺址,發現的家畜有豬、牛、羊和雞,屈家嶺文化還發現有雞、羊的陶塑。長江下遊的馬家浜文化遺址也出土有豬、狗、水牛的遺骨。從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發現的家畜遺骨來看,我國新石器時代的養畜業,豬、狗飼養發生時間較早,發展也較快,牛、羊的飼養發生時間稍晚,其中羊多見於西北地區的新石器文化遺址,而馬的飼養則發生較晚。

野生的馬被人類馴化為役畜,在世界各民族曆史上,都較其他各種家畜為晚。在我國新石器時代早期和中期的文化遺址中,雖然仍然發現有馬骨相伴,但都很難斷定是已經馴化了的家馬馬骨。仰韶文化遺址中有馬骨發現,但當時是母係社會繁榮期,男人從事的狩獵活動隻不過是生活資料的一種補充,畜牧業還沒有充分發展。隻有到了父係社會,男人成為“畜群的主人”,馬的馴養才有可能。甘肅永靖馬家灣、內蒙古包頭轉龍藏、吉林扶餘北長崗子、河南湯陰白營、南京北陰陽營等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遺址中也有大量馬骨發現,這些馬骨可能就是家養馬骨。目前較普遍的看法是,我國馬的馴養,最早當始於龍山文化時期,距今四五千年左右。在山東龍山文化(山東曆城城子崖)遺址中,曾發現有大批獸骨,其中馬骨、牛骨的數量僅次於豬骨、狗骨,在各種動物骨骼中占第二位。說明此時馬已經被人們馴服為役畜,中國北方已經開始普遍養馬了。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有許多關於馴馬的傳說。炎帝和黃帝是古史傳說中兩位重要人物。炎帝神農氏善於耕稼,製造了翻土工具,發明了農業。關於黃帝,則有“服牛乘馬”之說。所謂“服牛乘馬”,就是馴服、役使牛馬的意思。堯舜禹時期,王位實行禪讓製。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禹,都是經過四嶽十二牧同意後才實現的。這裏的“十二牧”,大概是當時的一些部落首領,而以“牧”為首領之稱,說明當時的主要部落應是以畜牧為主的部落。以上這些雖然僅僅是傳說,但卻是原始畜牧生活的一種形象反映。至夏商周時期,中國的馬牧業已經達到相當水平。
更多

編輯推薦

1大羅金仙在星際
2屍人
3墨龍變
4洪荒青蓮聖卷
5八神異界遊
6鬥神狂飆
7全係修真大法師
8近戰召喚師
9魔法通行證
10逆龍道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獸戰天下

    作者:胡不歸  

    工具百科 【已完結】

    一個野獸橫行,掠食者和獵物以無窮的手法演出變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個從小被恐怖組織訓練成殺人機器,為了自由從而不得不戰鬥及殺戮的冷血殺手。就是關於這個堅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兒...

  • 幻神

    作者:雲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聖獸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了,可是有誰知道,四大聖獸到底為什麽會成為僅次與神的存在?他們是經過怎樣的努力,最終成為聖獸的?他們各自擁有著什麽樣的神奇本領呢?有誰...

  • 活金

    作者:逐沒  

    工具百科 【已完結】

    靈脈為生命之脈,為免靈脈不被破壞也就有了‘護靈人’。林寶駒的先祖是‘護靈人’中的奇才,擁有逆天造勢的才能,曾強行降伏金馬,讓金馬成為白馬山的靈脈之主,用來守護靈脈。白馬吸水,養活一方。靈脈若散,...

  • 傳奇之縱橫瑪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結】

    在網吧裏激戰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終於完成了統一沙巴克的偉大霸業,但是由於勞累過渡,居然暈倒在地。當他醒來後,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秘奇妙的世界,而這個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傳奇遊戲裏的瑪法世界,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