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圖畫之龍

繪畫為造型藝術之一種。崇龍民族為表達對龍的感情,以各種顏色描繪龍的形象。古代人們或在彩陶上繪龍,或在瓷器上繪龍,或在旗幟上繪龍,或在帛上繪龍,或在建築物上繪龍。

(一)陶器上的龍紋

目前我國已大量出土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中國的繪畫藝術品,如屬仰韶文化的半坡、薑寨彩陶上的魚紋和人麵魚紋等;馬家窯文化彩陶上的蛙紋、太陽紋等。而圖畫之龍始於何時,目前尚難確定。有一些學者認為,距今5500年的甘肅甘穀縣西坪遺址出土的蜥蜴紋(有的認為是鯢紋)彩陶瓶上的蜥蜴也是原始龍形象之一。這條彩墨繪製的蜥蜴高38.4厘米,頭部滾圓,額部中間繪有十字紋,兩眼圓睜,張口露齒,有雙肢雙爪,體長尾大,呈斜“V”字形,腹部有網格紋。還有人認為,距今7000年的陝西寶雞北首嶺仰韶文化半坡類型遺址出土的“水鳥啄魚紋”蒜頭壺及紋飾中的魚為早期的龍形象之一。

龍山文化出土不少龍紋器物,其中較為著名的是彩繪龍陶盤。它是迄今發現最早的蟠龍圖像。它出土於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遺址距今約3900-4500年。彩陶盤紅邊黑地,彩繪龍盤曲其中。龍頭與身體無明顯界線,頸兩側各有一後掠的短棒狀物。龍眼小而圓,長嘴微張,具成排利齒,口中銜一根羽狀物。從蟠龍整體來看,很像是盤曲著的一首、單尾、雙身的金環蛇或銀環蛇。它與時代相近的二裏頭的龍紋陶片上的一首雙身龍紋,及敖漢旗大甸子墓中出土的陶器上的彩繪一首雙身龍紋,可能有內在的聯係。所不同的是這條蟠龍雙身相連,而後兩條龍則雙身叉開。

在夏家店下層文化中,也出土了不少彩繪龍紋。其龍紋與仰韶文化的彩繪龍紋有所不同。其特點有三:一是出現抽象化、圖案化的夔龍形象;二是出現明顯的一首二身龍紋;三是龍身上出現鱗紋。例如,在敖漢旗大甸子M317、M371兩墓出土的陶器上,有兩種明顯的彩繪龍紋:

其一是在黑陶折腹盆上的彩繪龍形圖案,形如夔龍,作行走狀,昂首前行,軀體伸直,身塗白,眼點朱,帶黑瞳孔,吻長突,翻卷如鉤,尾亦上下鉤卷,是高度抽象、概括的傳統龍形象。

其二是在磨光黑陶鬲上彩繪的一首二身龍紋。它與二裏頭陶片上的一身二首龍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點:龍首側向左,白首朱眼黑軀,雙身作“幾”字形狀分開,飾白邊U狀鱗紋,耳口吻鼻皆已抽象化。龍首上繪四條直豎的朱色紋狀,似為鬣的象征。

經碳14測定,其年代約在4000年前,即屬於龍山文化晚期。

(二)瓷器上的龍紋

瓷器是在陶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瓷器的燒製成功,是陶瓷業的一大飛躍。中國瓷器以青瓷、白瓷和彩瓷為主要品種。瓷器的起源有兩說:一說為早期瓷器形成於西晉,可上?至東漢;另一說認為原始瓷器出現於商代。唐宋時代,瓷器業已相當發達。此後,中國的瓷器大量銷往海外,製瓷工藝也傳播到東西方各國。

瓷器上的龍紋,主要見於唐宋以後的瓷器。龍在宋代已基本定型,唐之前獸形的龍紋已不多見,故宋代以後瓷器上的龍大多已標準化。不過,各地窯廠出產的瓷器上的龍紋風格、形態有所不同。宋代最著名的產瓷地是定窯和磁窯。定窯是生產白釉瓷器的官窯。北宋定窯出產一龍紋大盤,大盤中心的龍作團龍狀,口張舌露,蒼兩眼圓睜,龍須飄忽,龍鬃上揚,龍身盤曲自如。大盤外壁上亦有一龍,作行龍狀。宋磁州窯是北方著名的民窯,其所繪紋也別具一格。

元代燒製成功的釉裏紅新品種,是製陶史上的一個新的裏程碑。瓷器上的紋十分生動悅目,風格略有不同。明代的瓷器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彩釉、花紋和造型上達到更高的水平,龍紋的繪製也更為精美。

(三)旗幟上的龍紋

眾所周知,清朝在旗幟上繪有龍紋,代表大清帝國。而在旗幟上繪龍,可上溯至夏代。

據一些學者考證,夏人的旗幟上繪有龍。《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旗,夏後氏之綏。”鄭玄注:“有虞氏當言綏,夏後氏當言旗。”孔穎達疏:“有虞氏之旗者,旗當為綏。夏後氏之綏者,鄭雲綏當為旗。”可見上古綏、旗相同。《周禮?司常》:“交龍為旗。”說明上古的旗幟上繪有交龍,亦即夏後氏旗幟上的圖案為交龍。又《詩經?商頌?玄鳥》:“龍旗十乘,大?是承。”此亦可說明夏人在旗幟上繪龍。

周人的旗幟上亦繪龍。《詩?周頌?載見》:“龍旗陽陽,和鈴央央。”意思為“龍旗多鮮豔,車鈴響叮當”。

可見,在旗幟上繪龍,並不是始於清代,早在夏代,便有在旗上繪龍的習俗。

(四)帛畫上的龍紋

帛畫一般指以白色絲帛為材料的繪畫。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帛畫中,也有一些龍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帛畫是兩件戰國時期的楚帛畫。這兩件楚帛畫上均有龍形象。

第一件楚帛畫於1946年在長沙東郊陳家大山一座木槨墓中出土。帛畫長31厘米,寬22.5厘米。畫上有一女子,身著長袍,兩手作合掌狀,立於新月形物上。女子左上方有一龍一鳳。龍無角,夭矯直上;鳳有冠,作探爪攫拿狀。

第二件楚帛畫於1973年在長沙子彈庫一座戰國中、晚期木槨墓中出土。墓主為40歲左右男性。帛畫長37.5厘米,寬28厘米,上緣裹有一根細竹條,係有棕色細繩,右緣和下緣未經縫紉。畫上有一男子馭龍而行,龍作舟形,其下有魚。

一般認為,這兩件帛畫中的人物即墓主肖像,均表示墓主在神話動物引導下飛翔升入天堂。

漢代帛畫中亦有不少龍的形象,其中以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帛畫最為著名。帛畫作T字形,上係有絆,四角垂穗,形似一件上衣。畫幅中居於重要地位並引人注目的是龍、蛇形象,共有六條之多。人首蛇身的神居於正中最上的部位,地位最為尊崇;日月之下,左右相對兩龍;華蓋之下,又是交互虯結的兩龍;畫幅下部,力士胯下橫有一條赤蛇。從它們的形體結構來看,又有區別:最下的眯蛇保存著爬行動物的原始形態;最上的神介乎於人和動物之間,是人格化的爬蟲。上部和中部的四條龍,都是畫蛇添足的龍,其中居於上左方的一條有翼,當是傳說中的“應龍”。

(五)古建築上的彩畫龍紋

古建築上的彩畫藝術,淵源久遠。據記載,春秋時代的建築上便有彩畫裝飾。其後,建築上的彩畫工藝代代相傳,並得到發展。

據一些學者研究,古建築上的彩畫可分為三類,一是和璽彩畫,二是旋子彩畫,三是蘇式彩畫。前兩種多見於北方,故宮多用這兩種彩畫裝飾。蘇式彩畫藝術主要為江浙一帶的庭院所采用。和璽彩畫藝術主要用於皇宮及其他高級建築中,繪畫的主要內容為龍鳳。按清代彩畫製度,和璽彩畫是清式彩畫中最高級的一種。一般以青、綠、紅等底色襯托金龍圖案。

建築物上的彩畫龍紋,多根據建築物的特點而設計龍的形象。明清皇宮建築上的龍,形態多種,主要有行龍、坐龍、升龍和降龍四種。行龍和坐龍注重平穩,同時也注重龍的內在力量。升龍和降龍突出其矯健活潑的體型,強調其上升和下降的趨勢。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