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一、政治龍的形成

政治龍即表現在政治方麵的龍文化。它是統治階級利用人們普遍崇拜龍的心理,把帝王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讓人們像崇拜龍神一樣崇拜帝王,以維護其統治,由此而形成的各種龍文化現象。“政治龍”不是原生的,而是次生的。

印度佛教中的龍是純粹宗教性的,與政治毫無關係。而中國龍不僅具有宗教性,而且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在中國古代,尤其是漢代之後,龍,特別是黃龍,被視為皇帝和皇權的象征。皇帝的容貌被稱為“龍顏”,皇帝的身體被稱為“龍體”,皇帝的子孫被稱為“龍種”,皇帝的衣服被稱為“龍袍”或“龍袞”,皇帝的座椅被稱為“龍座”,皇帝的臥床被稱為“龍床”,皇帝所乘之車被稱為“龍輦”,皇帝所乘之舟被稱為“龍舟”或“龍船”,皇帝袞服上的龍紋被稱為“龍鱗”,皇帝即位、登基被稱為“龍飛”,皇帝的行走被稱為“龍行虎步”,皇帝去世被稱為“龍馭賓天”。總之,皇帝本身及有關的一切都與龍拉上關係。

為什麽龍與皇帝和皇權有如此密切的關係?這是統治階級利用龍在宗教中的神聖地位以加強封建統治,利用龍文化的功能為統治者服務。

任何一種文化都是人們創造的,同時也是為人們所用的。一種文化一旦產生之後,便在社會中具有功能,反過來對社會發生作用,不同階層的人們都可以利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宗教信仰,平民百姓利用它來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求得感情上的慰藉和平衡。曆史上的許多英雄豪傑也曾利用它來喚起民眾,組織義軍,以推翻舊政權,建立新政權。而統治階級也一樣,利用它來麻痹人們,控製人們,以維護其統治。龍文化之所以數千年而不衰,就是因為它在社會中具有巨大的功用性,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曆代帝王利用它來樹立自己的權威,以穩固自己的寶座。

一切文化均有其功能。這是文化人類學功能學派的主要觀點。功能學派主要是從功能的角度觀察、研究文化的學派。此派於20世紀20年代形成於英國,其代表人物為B?K?馬林諾夫斯基和A?R?拉德克利夫?布朗。馬林諾夫斯基認為,任何一種文化現象,無論是抽象的,如社會製度、思想意識、風俗習慣等,還是具體的物質現象,如手杖、工具等,都有滿足人類實際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每一種文化就像一個有機體,它們中的每一部分或元素都與其他部分或元素相互關聯、相互作用,都是整體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個人類社會的生物需要與文化功能是分不開的。如果文化的作用不能解決或滿足某一社會的生物需要,則人類社會便不可能生存下去。他認為,經濟組織、社會製裁、教育製度及政治組織等是在人類的生物需要驅使下而產生的文化反應的結果。拉德克利夫?布朗的觀點與馬林諾夫斯基的相似,也認為一個社會像一個機體,各部分相互關聯,相互依賴。一個社會的習俗製度,正像機體和各種器官,各有各的功能,共同維持一個整體的存在。他與馬林諾夫斯基不同的是,其功能觀念源於法國社會學大師塗爾幹,偏重於社會結構的研究,故後來有人稱其理論為“結構――功能論”。

功能學派的創始人馬林諾夫斯基充分認識到文化功能的作用與價值,主張殖民統治者應很好地利用文化功能統治殖民地的土著民族。他曾明確表示,他進行民族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教會殖民者如何更好地進行殖民統治。他曾說:“民族學的任務不在於闡明這些或那些製度的起源的曆史,而是在於指出它們在某一社會中的作用和指出它們是具有一定的目的的;不是為了更確切地描述,而是在於教會和這些民族有關係的殖民地當局和企業主為了更適當地達成自己的目的應該怎樣來對待這些民族。”功能主義的實際意義在於“教導我們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的相關作用,指出彼此是怎樣糾纏在一起的,和傳教士、殖民當局以及所有打算從經濟上剝削野蠻人貿易和勞動的人應該怎樣去對待這些風俗習慣”。馬林諾夫斯基之所以隻強調文化的功能,而忽視文化的其他方麵,是為了使殖民者了解、利用殖民地民族的文化功能,進行間接的統治,以維護殖民統治。馬林諾夫斯基的功能學派主要是為了維護殖民統治而形成的。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帝國的殖民統治發生危機。為了維護殖民統治,英國政府派許多人類學家到殖民地作實地調查,功能主義理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形成的。功能主義為殖民統治的理論核心是:一切文化都是有功能的,土著的氏族部落組織同樣具有功能,殖民者應利用原有的社會組織,發揮其功能,殖民者隻要進行“間接統治”,便可坐享其成,而避免殖民危機的發生。

中國曆代統治者早在2000多年前便意識到文化的功能與作用,便開始利用人們創造的文化進行統治,而充分利用人們創造的龍文化進行統治便是其中之一。政治龍便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