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二、有角龍與無角龍

中國曆史上的龍,其形態多種多樣,既有有角的,也有無角的;既有有足的,也有無足的;既有有翼的,也有無翼的。

一般認為龍的原形是蛇,也有認為是鱷魚等動物的。無論是蛇或鱷魚,均無角。但曆史上的龍形象,大多有角,少數也有無角的。在龍頭上加角,是為了顯示龍不是一般的動物,而是神聖的動物。龍角,古又稱“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鱗介篇》:“龍,頭上有一物如博山形,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段成式所說的博山之物,當指龍角。可知古人稱龍角為尺木。可見古人認為,龍無角是不能升天的。

早於段成式近八百年的東漢王充對“尺木”的理解完全不同,他說:“《短書》言‘龍無尺木,無以升天。’又曰升天,又言尺木,謂龍從木中升天也。彼《短書》之家,世俗之人也。見雷電發時,龍隨而起,當雷電擊樹木之時,龍適與雷電俱在樹木之側,雷電去,龍隨而上,故謂從樹木之中升天也。”王充的解釋雖然較段成式較接近本來意義,但他把雷與龍當做兩種事物。實際上,遠古時的人們往往把雷與龍混同,認為龍是雷電的化身。

為什麽要在龍身上加角?不少古史學家和古文字學家都曾作過探討,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意見。台灣學者袁德星提出的看法較為特殊,他認為,在龍頭上加角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結果。他說,從文字上看,甲骨文的龍字和鳳字,在結構上,其頭頂的部位完全相同,鳳為禽類,龍為爬蟲類,但龍鳳頭頂上的符號相同,乃是因為這兩種動物都是人文動物,而非自然界中的動物。甲骨文的龍字之下半,完全是一條蛇,但頭上的有類似“辛”形的角使它顯得和蛇大不一樣。鳳也一樣,甲骨文鳳字的下半,也完全是一隻鳥,但鳳頭上也有一“辛”形的冠(在龍稱角,在鳳稱冠),使它與普通的鳥大不相同。他認為,甲骨文的龍鳳二字頭上的“辛”形符號,是一種人文主義,是表示尊貴,代表神聖的符號,好比現代的皇冠一樣。他進一步考證龍角源於上古的生殖器崇拜。他認為,龍頭上的角形符號,是男性生殖器,和原始的且(祖)字造型相同。這種生殖器崇拜物,自史前至商代前期的二裏頭文化,以及商代後期安陽遺址,均有出土物發現,大部分是陶製的,也有大理石雕成的,其形狀與龍頭上的角和鳳頭上的冠,完全相同。不過,這一說法有待進一步論證。

在龍頭上加角,可能是遠古時代的角崇拜所致。在哺乳動物中,雄性動物多有角。在有角動物群中,領頭的雄性動物大多長有大而強壯的角,因而角不但是雄性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是力量和權力的標誌。在龍頭上加角,其主要目的可能是為龍增加神性。

在新石器時代發現的原始龍中,有的有角,有的無角。如距今約7000年前的遼寧興隆窪石塊龍,用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擺塑,全長近20米,龍身寬約2米,呈昂首張口,彎身弓背狀。考古工作者未報道該龍有角。距今約6000年的河南濮陽的蚌殼龍身長1.78米,高0.67米。龍昂首,曲頸,弓身,長尾,前爪扒,後爪蹬,狀似騰飛,也沒有角。

然而,距今5000-6000年的湖北黃梅縣焦墩卵石龍卻有角。據報道,卵石龍身長4.46米,高2.28米,寬0.3-0.65米,昂首直身,曲頸卷尾,背部有三鰭,腹下伸三足,長頸曲折彎卷,獨角上揚,恰似一條正在騰飛的巨龍。

在古籍中,多稱龍角似鹿,如宋人羅願《爾雅翼?釋龍》稱:“龍,角似鹿”。明人李時珍在其所著《本草綱目》中亦稱:“龍有九似:頭似駝,角似鹿……”

在古代傳說的龍中,有不少是無角龍,如燭龍,古籍均未言其有角,隻稱其身長千裏。再如螭(音chī)龍,為傳說中的無角龍。朱駿聲在《離騷補注》中綜合古人之說:“龍,雄有角,雌無角。龍子一角者蛟,二角者虯,無角者螭。”

據另一種說法,虯也是無角龍,王逸注《楚辭?離騷》中之“虯”:“有角曰龍,無角曰虯。”

傳說中的夔(音kuī)龍亦無角。《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裏。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無角。”

中國傳統藝術中的龍,多為兩隻角,也有一隻角的,所謂“獨角龍”。清人王士禎《池北偶談?談異二》記述:“中丞牧仲(犖)說:順治二年……見大內所藏真龍,全身盤屈貯篋中,一角,五爪,鱗甲如鐵,長丈餘。”上古的龍魚,也說是一角,《藝文類聚》卷九六引郭璞《山海經圖讚》:“龍魚一角,似鯉陵居。候時而出,神聖攸乘。飛鶩九域,乘雲上升。”

羅二虎根據大量的古代墓葬中的龍形象,認為西漢時的龍分有角和無角兩種。一種是有雙耳雙角的龍,角細長前端略帶弧形;另一種為有翼無角的龍。東漢時期的龍都有角,到東漢晚期,角的下半部開始分叉,出現幾個突起的棱,頂端向前蜷曲,由近似牛角逐漸開始向近似鹿角的方向轉變。東漢末至東晉時期的龍角頂端一律向前蜷曲。南北朝至隋時期的龍,龍角下半部有三個突起的棱,角頂端向上蜷曲,也有個別角很小的龍。唐宋時的龍角則有變化,出現明顯的分叉鹿角。角在唐代出現很長的分叉,酷似鹿角,在五代時增多,到宋代時已基本上都似鹿角了。不過,前期略似鹿角的龍仍存在。

有角龍與無角龍,都是古人所創造的藝術中的形象,不過,從有角龍和無角龍可以看出古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龍藝術的變遷。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