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八節 西安事變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肆意踐踏我國東北領土,張學良義憤填膺,但蔣介石卻不許他打回東北去。張學良多次勸蔣抗日,但屢屢遭到蔣介石的蠻橫拒絕。張學良不得不含羞忍辱,背著“不抵抗”的罪名,遭到全國人民的唾罵。1935年10月,紅軍長征到達陝北。不久,“一·二九”運動爆發,全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出現新的高潮,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此時,在西北地區擔任圍剿紅軍任務的東北軍和西北軍更加厭惡內戰,在全國人民抗日熱情的推動和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影響下,東北軍、西北軍領導人張學良、楊虎城開始與共產黨發生聯係,初步形成三方團結抗日的政治基礎。

  蔣介石對張、楊二人極不放心,於1936年12月4日飛往西安,向駐紮在西安的張、楊二人及所部施加壓力,如不出動軍隊“剿共”,即將東北軍、西北軍分別調往安徽、福建。當西安1萬多名學生舉行要求抗日的示威遊行時,蔣介石竟命令張學良以武力鎮壓手無寸鐵、一心愛國的學生。張學良、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經商議後毅然決定以兵諫武力勸蔣抗日。

  1936年12月12日淩晨兩點鍾,西安城外暮靄(ǎi)沉沉,夜色中,五十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在營長孫銘九的帶領下,分乘兩輛軍用卡車,奔馳在西安通往臨潼的公路上。淩晨4點多鍾,卡車準時抵達華清池外。此時,擔負外圍警戒任務的東北軍已將華清池秘密包圍。卡車一路向院內開去。院門口的哨兵舉手示意卡車接受檢查。“衝過去!”孫銘九果斷地下達命令。於是,司機猛地一踩油門,卡車直奔院內。哨兵立即鳴槍報警。蔣介石親信侍衛聽到槍聲後,馬上用手提機槍封鎖了正麵進入內院的通道。孫銘九眼見強攻不成,急中生智,帶人悄悄地摸到假山後的小路,直接衝入五間廳。

  衝進五間廳後,孫銘九直奔蔣介石的臥室。“砰”的一聲,他踹開房門衝了進去,但臥室內空無一人,根本沒有蔣介石的影子。孫銘九一愣,隻見房間的衣架上掛著蔣介石的衣服和帽子,桌上放著他的假牙和公文包,被子零亂地攤在床上。孫銘九伸手一試,被子尚有餘溫。“他會不會已經跑了?趕緊打電話報告司令。”張學良一聽,不禁也暗暗地吃了一驚,“檢查委員長的座車,看他的座車還在不在。”張學良命令道。士兵檢查了車庫,報告說:“車庫內的車一輛都不少。”“那好,這說明他不可能逃遠,繼續搜!”

  不久,一名士兵報告說,在後牆下發現一隻拖鞋。看來蔣介石是往驪山方向逃走的。於是,孫銘九帶人直奔驪山。此時,天空已泛起了魚肚白。順著山坡,孫銘九一行搜到半山腰。此時,天已大亮。突然,一名士兵看到石頭後有個人影晃了一下,隨手就是一槍。衛隊營長正想過去看個究竟,忽然聽到有人喊:“我在這裏!我在這裏!”“報告營長,是委員長!委員長在這裏!”孫銘九趕緊飛奔至此,隻見蔣介石光著頭,赤著腳,穿著一件古銅色的睡袍,裹在一條白色的被單裏,凍得直發抖。原來,當已經就寢的蔣介石聽到槍聲後,急忙爬牆逃到院外。緊張中,他跑丟了一隻鞋,還摔痛了脊梁,跌破了腳,一路狼狽地往驪山爬,躲在一塊臥鱉石後,被東北軍抓個正著。

  “你們是哪個部分的?”蔣介石不明底細,小心翼翼地問。“東北軍。”孫銘九簡單地答道。蔣介石一聽是東北軍,立即神氣活現起來。“我是國家的領袖。我不去,叫你們副司令來!”孫銘九沒有搭理他,強壓怒火,示意幾名戰士架起蔣介石,不由分說地走下驪山。上午9點,汽車載著蔣介石馳向西安。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的突然爆發,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南京政府卻指責張、楊“犯上作亂、不忠不孝”。心懷鬼胎的何應欽欲取蔣而代之,所以,他根本不顧蔣介石的死活,力主討伐。親英美派的宋子文、宋美齡等人為營救蔣介石,積極尋求和平解決事變的途徑。在這緊要曆史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向困境中的張學良、楊虎城伸出了援助之手。1936年12月17日,周恩來肩負著中共中央的使命來到西安。通過談判,蔣介石答應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接受了中共抗日的六項協定。

  12月25日下午4時許,張學良親自護送蔣介石到達機場,準備一同返回南京。周恩來得知後,急忙趕去勸阻張學良不可莽撞行事,但是,為時已晚。看著蔣、張乘坐的飛機漸漸飛遠,周恩來痛心疾首:“唉!張學良就是《連環套》那些舊戲看壞了。現在他不僅要擺隊送天霸,還要負荊請罪!”結果,蔣介石一到南京,就扣留了張學良。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它標誌著十年內戰的基本結束和國內和平局麵的開始實現,並為國共兩黨重新合作創造了前提。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