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趙姓繁衍

  一、兩漢時拜相封侯

  造父封於趙城而得趙姓,至叔帶時,率領子孫遷往晉國,沒有遷晉的趙氏宗族仍居趙城。趙夙被晉獻公封於耿;趙衰被晉文公封於原。春秋戰國時期,趙姓由南至北有過多次遷移。趙衰封原之後,趙氏一族在南陽地區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趙族從原城漸漸向周邊蔓延開來。趙盾當政之後,趙姓的擴張,主要在太行山之南、黃河以北的南陽地區。不久發現齊、楚、鄭都對南陽存有野心,於是,趙盾開始向北擴張。

  趙姓北遷主要有三次大遷移,第一次是趙括封於屏地,趙嬰封於樓地;第二次是春秋末年趙簡子作為趙姓宗主,縱觀國家大勢,為了壯大家族領地,將趙姓拓展的重心放在北戍之地的晉陽,趙簡子一邊派董安於、尹鐸治理晉陽,同時又在南陽按家室分派趙姓,遷往晉陽;第三次是公元前477年,趙無恤收複中牟之後,將趙姓人口從南陽原、溫之地遷往中牟、邯鄲,以強化趙姓在這一帶的勢力。趙之邑都原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趙國建立後,又分封宗室於代,趙曾短暫定都於中牟,趙惠文王時封平原君趙勝於武城(今屬山東);趙未亡時趙姓有一支定居真定。

  這樣,在趙國滅亡時,趙姓已分布於以下地區:趙城、耿、原、晉陽、代、邯鄲、武城、真定,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都有趙姓。趙國的疆域包括今陝西一部分,趙武靈王時開疆拓土,疆域擴充至河套地區,則趙亡前趙姓的活動範圍還包括今陝西、內蒙古。秦始皇滅趙國後,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趙姓隨之遷往甘肅,趙嘉之子趙公輔裔孫世代居住在天水(今屬甘肅),形成一個望族;趙王遷被秦始皇流放到今湖北省房縣,子孫在今湖北繁衍;秦始皇又遷徙六國貴族之後到關中,趙姓在今陝西又有了新的落腳地點。

  趙國雖被秦所滅,但趙姓並未隨之滅亡。趙姓子孫發揚不斷進取的精神,經過短暫沉寂之後又重新活躍起來,再度走向輝煌。

  最先大放異彩的是真定趙氏秦朝末年建立南越國。

  秦始皇時,原趙國人趙高及其兄弟被處以宮刑,在秦王宮中服役。趙高精通獄律,受到秦始皇的賞識,被任命為中車府令,成為掌管皇廄車馬和能自由出入宮廷的秦朝重要官員,不久又兼行符璽令事。秦始皇讓他的小兒子胡亥向他學習書法和獄令。

  秦始皇死後,趙高脅迫丞相李斯偽造遺詔,逼迫頗孚眾望的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胡亥為二世皇帝。趙高任郎中令,居中控製朝政,獨攬大權。他曾指鹿為馬,群臣莫敢申辯,不久他又殺李斯和秦二世。雖然後來他被秦王子嬰殺死,但秦王朝一統江山已陷入覆亡的境地。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兵反秦,天下響應。陳勝部將張耳、陳餘訪求原趙國王族子孫,立為趙王。項羽滅秦,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諸侯,徙封趙歇為代王,而以張耳為趙王。陳餘襲破張耳,複立趙歇為趙王。漢王劉邦三年(前204),漢大將韓信兵出井陘(今屬河北),背水為陣,出奇兵襲趙營,大敗趙軍,斬陳餘,擒趙歇與廣武君李左車。

  漢代,趙姓是一個顯赫的姓氏,名人輩出。西漢史遊的《急就篇》將趙姓列為常見姓氏之一。《漢書》為趙堯、趙信、趙食其、趙破奴、趙充國、趙文漢、趙禹、趙談、趙飛燕姐妹等人立傳。據《漢書》的《高惠高後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侯表》等記載,趙姓有多人受封為侯。表中所列有深澤侯趙將夕、須昌侯趙衍、江邑侯趙堯、高陵侯趙周、翕侯趙信、昌武侯趙安稽、隨城侯趙不虞、從票侯趙破奴(後又受封為浞野侯)、術陽侯趙建德、隨桃侯趙光、新畤侯趙弟、爰戚侯趙長年、周陽侯趙兼、營平侯趙充國、成陽侯趙臨、新成侯趙欽等。

  西漢時,位居三公(秦漢時將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並稱三公)的有趙堯、趙周、趙玄。

  趙堯在漢高祖時任禦史大夫,因參與平定陳豨之亂,後被封為江邑侯。趙周其父趙夷吾為楚國太傅;曾力諫楚王不可反叛朝廷,被楚王所殺。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後,念其忠貞,封趙周為高陵侯。漢武帝時,任用趙周為太常、太子太傅,元鼎二年(前115)任丞相。元鼎五年,自殺而死。

  趙玄在漢哀帝任禦史大夫,由於觸怒傅太皇太後,漢哀帝將其下獄治罪,後革職免死。

  西漢時,趙姓出了兩位皇太後。漢武帝時,河間趙氏有一奇女子,入宮受封為婕妤,號曰“拳夫人”,很受寵愛,所生子身強力壯又多智慧,頗受漢武帝喜愛。漢武帝晚年,有意立此子為嗣,又擔心子幼母壯,外戚幹政。他先逼迫趙婕妤自盡,立其所生子為皇太子,這就是後來的漢昭帝。昭帝繼位後,追封其母為皇太後,並賜給趙氏親屬很多錢財。

  漢成帝時,趙飛燕受寵為皇後,其妹趙合德被封為昭儀,兩人善於歌舞,專擅後宮多年。“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趙飛燕之父趙臨因此被封為成陽侯,弟弟趙欽被封為新成侯。漢哀帝時,曾一度尊趙飛燕為皇太後,但不久她即遭受迫害,趙飛燕自盡,新成侯趙欽、成陽侯趙激(此時趙臨已死,由趙飛燕侄趙激承襲爵位)被剝奪爵位,舉家流放到遼西郡(治所在今遼寧義縣西)。這支趙姓後來就在此生息繁衍,這是史籍中較早記載趙姓在今東北地區活動。

  西漢時,趙姓在陝西的活動範圍多在長安,此外還有斄縣(今陝西省武功縣扶風縣東南)、槐裏(今陝西興平縣東)、祋祤(今陝西省耀縣東)等地。武帝時,著名司法官趙禹即斄縣人,他曆任禦史、太中大夫(中央顧問官),治獄嚴峻。他和張湯共同編訂律令,以適應當時加強封建專製政治的需要,法令多苛刻嚴厲。他還製作有關於諸侯朝賀製度的《朝律》六篇。漢武帝時,今耀縣東人趙食其以主爵都尉身份跟隨大將軍衛青與匈奴作戰,因功賜爵關內侯,受賜黃金百斤,後官至右將軍。

  西漢趙姓在河北的活動區域又有所擴大。趙王遷的後裔遷居涿郡蠡吾(今河北省博野縣西南),此地原屬河間,因此涿郡趙氏又稱河間趙氏。涿郡趙氏在漢宣帝時有一名臣趙廣漢,他任潁川太守時,誅殺了橫行一時的豪強原氏、褚氏;他在任京兆尹時,執法不避權貴,甚至闖進丞相府審問丞相夫人。他勤於吏事,使京兆政治清明,吏民讚不絕口。老百姓評價他為自漢興以來最能幹最好的京兆尹。當他因得罪權貴入獄後,京城百姓數萬人願以己身代他服刑,留下他來治理京兆,為老百姓謀福利。他被腰斬後,老百姓深深懷念他。

  西漢名將趙充國本是隴西上圭人,後遷居金城(今甘肅蘭州)。

  西漢時,趙姓在中原地區有了新的落腳點。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載:西漢時,趙姓在河南的定居有宛(今河南省南陽市)、穰(今河南省鄧州市)、新安、汲郡(今河南省衛輝市西南)等。

  西漢時,趙姓已在安徽繁衍。沛國蘄縣(今安徽宿縣南蘄縣集)人趙普曾在王莽時任田禾將軍。趙普子趙孝、趙禮兄弟兩人遵守禮教,受到朝廷的表彰。

  西漢時趙姓有一位傑出的農業專家趙過。漢武帝末年,有感於多年對外戰爭,使國庫空虛,民不聊生,便頒布《輪台罪己詔》,宣布停止對外戰爭,發展經濟。搜粟都尉趙過發明了耬車。用耬車一天可播種一頃地,大大提高了播種速度。耬車是我國古代農業機械方麵的重大發明,漢武帝曾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新式農具,並命令工奴製造、組織農民學習這種新式農具。趙過還總結了西北地區抗旱鬥爭的經驗,推廣了“代田法”,這種方法實行精細的田間管理,提高畝產量,很受農民歡迎。

  《後漢書》為趙典、趙熹、趙谘、趙岐、趙壹、趙苞、趙曄等立有傳。

  宛人趙熹在西漢末年追隨更始帝劉玄討王莽,以軍功官拜五威偏將軍。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後,趙熹被征召為官。他曆仕光武、明帝、章帝,是元老重臣,官至太尉、太傅、錄尚書事。他在任平原太守時,誅除奸惡,郡內太平,百姓曾為之作歌,頌其功德。當他84歲高齡去世時,章帝親往臨吊,諡曰正侯。趙熹的長子趙代繼嗣節鄉侯,官至越騎校尉,曾任征西將軍劉尚的副手征討羌人,趙代的兒子、孫子一直襲封節鄉侯。

  東漢時,趙姓已遷至四川。成都人趙戒曾任江漢太守,桓帝時受封廚亭侯。趙戒之子趙典博學多識,曾任侍中、弘農太守、城門校尉、將作大匠,又轉任少府、大鴻臚、太仆、太常等職,襲封廚亭侯。趙典的侄子趙謙曾任太尉、司徒、尚書令等職,封郫侯。趙謙之弟趙溫任司空、司徒,錄尚書事,封江南亭侯。東漢末年,真定人趙雲隨劉備自荊州入據四川,定居成都。

  東漢時,趙姓活動範圍又擴大至今浙江省。會稽山陽(今浙江省紹興市)人趙曄向杜撫學習《韓詩》,二十年不回家門。家中長期得不到他的消息,以為他已不在人世。杜撫死後,他才滿懷一肚子學問回到家中。趙曄著有《詩細曆神淵》,被蔡邕等著名學者推崇備至;其所著《吳越春秋》,在史學上有獨到價值。

  東漢時,江蘇趙姓有多個活動處。趙峻,字伯師,下邳(治所在今江蘇睢寧縣古邳鎮)人。曾任司隸校尉,漢順帝時任太尉。漢衝帝時任太傅,錄尚書事。

  東漢末,中原趙姓有幾支南遷,在今江蘇生息繁衍。洛陽人趙達精通術數之學,他認為中原地區將有戰亂,江南有帝王之氣,可以避難,遂南渡至吳,在孫權麾下效力。趙達的妹妹被孫權聘為夫人,趙夫人以三絕聞名於世。相傳她能於指間以彩絲織龍鳳錦,被譽為機絕;又能在方帛之上繡五嶽列國地形圖貌,被譽為針絕;又能用膠續發作帷帳,被譽為絲絕。

  南陽人趙谘亦在東漢末年南渡至吳,成為吳政權著名的外交家。東郡燕(今河南省延津縣北)人趙谘性至孝,非常達觀,深厭世上厚葬之風,在臨終時特地囑咐故吏“薄斂素棺,籍以黃壤,欲令速朽,早歸後土”。他還為後人留下一篇反對厚葬的長篇宏論。

  趙姓在文化事業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還有:

  漢陽西縣(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人趙壹曾作《刺世疾邪賦》,對勢族豪強壟斷政權,專橫肆虐以及官場中腐朽醜惡狀況表示強烈的憤慨。他還著賦、頌、箴、誄、書、論及雜文十六篇。

  趙岐是京兆長陵(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人,撰有《孟子章名》,收入《十三經注疏》中。

  東漢時期還有一個先國後家的忠臣趙苞,他是甘陵東武城(今河北省清河縣)人,與靈帝時十常侍之一的趙忠是堂兄弟。但疾惡如仇的趙苞深以這個禍國殃民的堂兄為恥,斷絕了與他的往來。苞任遼西太守時,堅決鎮壓了境內鮮卑人的反叛,鮮卑貴族劫持前往遼西探親的趙苞之母親、妻兒,把她們當作人質,率兵進攻遼西。趙苞強忍悲痛,堅持發兵抗擊鮮卑,趙母也在鮮卑人陣前高呼,勉勵趙苞為國盡忠。最後趙苞消滅了鮮卑人,但他的母親、妻兒皆遇害。

  二、魏晉至五代 漸成世家大族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隨之建立了三個割據政權即魏、蜀、吳,趙姓在這三國中都有人任職。趙廣漢的裔孫趙儼在曹魏政權任司空。真定常山人趙雲任蜀漢翊軍將軍。吳國還有大數學家趙爽,他曾注《周髀算經》,其中“勾股方圓圖注”對於勾股定理,有關勾股弦的各種關係式和二次方程解法等都作了幾何證明。

  西晉時還有一淮南(今安徽省壽縣)人趙誘,為將門之後,曾任廣武將軍、武昌太守,受封平阿縣侯。趙誘子趙胤勇猛善戰,積功任冠軍將軍、西豫州刺史。

  東晉時趙姓人在朝中為官或受封的有下邳人趙彪任治書禦史,其子趙裔任平原太守。趙裔之女趙安宗為南朝宋開國君主劉裕之母。劉裕稱帝後,追諡她為孝穆皇後。趙裔之子趙倫之在東晉末年就跟隨劉裕,頗有戰功,受封閬中縣五等侯,累遷雍州刺史。劉裕北伐,趙倫之與傅弘之、沈田子在藍田(今屬陝西)大破姚泓軍隊。劉裕建宋稱帝後,趙倫之受封霄城縣侯、安北將軍。後曆任鎮軍將軍、領軍將軍。趙倫之的兒子趙伯符少好弓馬,東征西討,有將帥之稱,頗受劉裕賞識,曾任竟陵太守,徐、兗二州刺史、豫州刺史、丹陽尹。趙伯符之子趙倩娶宋文帝第四女海鹽公主。下邳趙氏自東晉末至宋亡仕宦不絕。

  南朝時,天水趙氏的一支遷居江南。天水隴西人趙孝穆任南朝梁侯官令。梁末陳霸先起兵討伐侯景的叛亂,趙孝穆之子趙知禮被推薦為書記(秘書)。趙知禮博學多識,才思敏捷,每次起草軍令,下筆立就,陳霸先引為心腹,隨侍左右,軍國大事,無不參與籌劃。受封始平縣子(後晉爵為伯)。陳朝建立後任散騎常侍、太府卿、右將軍領前將軍等職。

  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建立後,為了吸取漢族世家大族的統治經驗,建立有效的統治秩序,改變了以往殺戮、排斥漢人的做法,極力拉攏他們到政權中任職。在這種背景下,趙姓有很多人在北朝中任職。

  天水人趙昌曾任後趙主石勒的黃門郎。趙昌之子趙逸先後出仕後秦、大夏政權。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平定大夏,趙逸任魏中書侍郎。金城人趙柔曾仕於北涼,拓跋燾平定北涼,將其遷於魏都代(今河北省代縣),曆任著作郎、河內太守。

  東漢太傅南陽人趙熹的後裔趙難在北魏時任清河(後又改名平原,今山東省平原縣西南)太守,遂定居於此。趙難的曾孫趙隱曾任北齊尚書令、司徒,受封宜陽王,他深得東魏權臣高歡、高澄和北齊文宣、廢帝、孝昭、武成、後主諸帝的信賴,子孫在北齊、北周、隋、唐時期都擔任重要官職。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平原趙氏在影響力上超過了南陽趙氏。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期遷居武川(今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西)。南安人趙達任北魏庫部尚書,封臨晉子,舉家離開南安遷居北魏都城洛陽。當時為了防止柔然(古代北方的一支少數民族)的襲擾,北魏在北部邊境上設立了許多軍鎮,選擇貴族、官宦子弟鎮守。趙達之子趙仁以良子鎮守武川鎮,舉家自洛陽遷至武川。趙仁的孫子趙貴成為武川軍事集團的重要成員,跟隨宇文泰進兵關隴,是西魏八柱國之一,為宇文氏占據關隴、建立北周屢立大功,被賜姓乙弗氏,封楚國公,曾任北周太傅、大塚宰,舉家又自武川回遷洛陽。

  天水南安趙氏還有一支在北魏時遷居代。趙襄在北魏時曾任中山郡守,後遷居代。趙襄重孫趙昶曾任西魏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深得西魏實際統治者宇文泰信賴。北周建立,他晉爵長道郡公,賜姓宇文氏。這支趙姓從代又遷居洛陽。

  天水趙氏的一支在北魏時徙居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市),後又自南鄭徙居洛陽。趙文表祖籍天水,祖上遷居南鄭,他跟隨宇文泰南征北戰,曾任左金紫光祿大夫。周武帝時,受命至突厥迎娶皇後,因功封伯陽縣伯。後又加封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又加封為大將軍,晉爵為伯陽縣公。

  北魏時今甘肅趙氏的一支徙居洛陽。趙肅祖上世仕河西。北涼滅亡後,趙肅曾祖趙武歸附北魏,受封金城侯。趙肅的祖父趙興、父親趙申侯都仕於北魏。北魏都城自代遷洛陽後,遂定居於此。趙肅跟隨宇文泰,曾任西魏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賜姓乙弗氏。

  洛陽人趙蔚曾任北魏並州刺史,其子趙寧任高平太守,趙寧之子趙和任陵江將軍。趙和之子趙剛跟隨宇文泰進兵關隴,先後受封臨汝縣伯、武城縣侯,後晉爵為公,曾任西魏大都督、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時任利州總管、都督利沙方渠四州諸軍事,晉爵為浮陽郡公。

  在北魏以及後來的北齊、北周諸政權中任職的趙姓世家大族,隨著曆史的演變,到隋、唐時大都繼續擔任要職。雖然皇帝換了,隻要他們及時地改換門庭,並不影響他們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天水西人的一支遷居洛陽。趙超宗在北魏任河東太守,其孫趙煚曆仕西魏、北周。楊堅建立隋朝,趙煚主持楊堅的繼位大典,晉位大將軍,賜爵金城郡公。後曆任尚書左仆射、冀州刺史。

  天水西趙氏的另一支後亦遷居洛陽。趙演曾任北周泰州刺史,其子趙芬任北周內史下大夫、淅州刺史、東京小宗伯,晉封淮安縣男。北周將亡,趙芬投奔手握實權的楊堅,升遷為東京左仆射,晉爵為公。隋初任尚書左仆射、蒲州刺史,後征還京師。趙芬之子趙元恪襲封淮安縣公,官至揚州總管司馬;趙元恪之弟趙元極任江都郡丞,兼領江都宮使。

  河東(今山西西南部)人趙綽曾仕於北周,隋時任大理正。張掖酒泉(今屬甘肅)人趙才,祖父趙隗任北魏銀青光祿大夫、樂浪太守,趙才父趙壽任北周順政太守。趙才自幼驍勇,善於騎馬射箭,隋煬帝時因軍功曆任金紫光祿大夫、左侯衛將軍、右侯衛大將軍。趙才的兒子趙道興在唐初也任右侯衛大將軍。滿朝一時傳為美談。隋初博陵(今河北省安平縣)人趙世模遷居京兆之雲陽(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趙世模、趙元依父子皆仕於隋。

  唐代,趙姓出了五位宰相,他們是:高宗時宰相趙仁本,中宗、睿宗時宰相趙彥昭,德宗時宰相趙憬、趙宗儒,僖宗時宰相趙隱。

  趙仁本,陝州河北(今山西省平陸縣)人,高宗乾封年間為東台(門下省)侍郎,同東西台三品,參知政事。趙彥昭,甘州張掖(今屬甘肅)人,其父趙武孟官至右台侍禦史,撰寫《河西人物誌》十卷傳世。

  趙彥昭自幼以文辭知名,中宗時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兼修國史,充修文館學士,後晉封耿國公,賜實封一百戶。睿宗時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趙憬,天水隴西人,是趙仁本的曾孫,德宗貞元八年(792),拜中書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曾向皇帝獻《審官六議》,建議選賢任能。

  趙宗儒,鄧州穰(今河南省鄧州市)人,祖先從天水徙居於此,他與其父趙驊都學問淵博,聞名於世,兩人先後進士及第,並於同日拜官(趙驊拜秘書少監,趙宗儒任勞任怨翰林學士),曾一時轟動京城。德宗貞元十二年(796),趙宗儒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與趙宗儒同時的族中子弟有的任大理丞,有的官至監察禦史,為官者多達二十餘人。

  趙隱,京兆奉天(今陝西省乾縣)人,鹹通年間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加中書侍郎,封天水縣伯。總而言之,趙姓的這五位宰相,任期都很短,沒有多少建樹。

  趙姓除在政治上嶄露頭角外,在文化藝術方麵也有創造。經學家啖助是河東(治所在今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鎮)人,曾補訂啖助所撰《春秋集傳》和《春秋統例》,並自撰《春秋闡微纂類義疏》。

  籍貫為楚州山陽(今江蘇省淮安市)的詩人趙嘏,詩風清圓流暢,格律工穩,與杜牧、許渾詩風頗相近,有《渭南詩集》二卷,詩句“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尤為杜牧所欣賞,人稱趙嘏為“趙倚樓”。

  籍貫為曹州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的趙耶利是唐代著名琴家,跟隨他學習的人很多,著有《彈琴手勢譜》《琴敘譜》《彈琴右手書》等書,又修訂琴曲五十餘首。長安人趙公祐,善畫人物,尤其善畫佛像、鬼、神。蔡州人趙德齊,因所繪製作品極精妙,被唐昭宗封為翰林待詔。

  彭城人趙不器和他的兒子夏日、冬曦、和璧、安貞、居貞、頤貞、匯貞八人,都通過科舉考試中進士及第,當時人稱“科第趙家”。

  另外,趙姓在唐代還有道士趙歸真(?-846)。寶曆二年(826)充兩階道門都教授博士。文宗時曾流配嶺南。武宗即位之年(840),奉召入與八十一位道士於三殿修金籙道場,武宗親受法籙。會昌五年(846)請築望仙台,高百尺,以為鸞驂鶴馭可指期而降。傳說曾主持飛升修煉,需用大量生銀,詔使采取不得。而歸真齋醮數朝,寫禦書置於岩穴間,山神顯靈,湧獻銀液,與入用之數相符。《舊唐書武宗本紀》稱武宗“誌學神仙,師歸真。歸真乘寵,每對,排毀釋氏,言非中國之教,蠹耗生靈,盡宜除去。帝頗信之”。武宗在位時任左右街道門教授先生。人稱其“探賾玄機,善製鉛汞,氣貌清爽,見者無不竦敬”。

  唐朝初年,光州固始(今屬河南)人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平定泉(州)潮(州)間“蠻獠嘯亂”,開辟漳州。他們的部下多是中原人。固始人趙瑞、趙伯籙又府兵隊正身份入閩,把趙姓活動區域又推進至今福建。又據《柘榮溪坪謝氏族譜》載,唐朝末年,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審珪、王審知“三王”率領光(州)、壽(州)二州兵勇五千餘人,由固始南下入閩,隨“三王”入閩的將士有陳、張、王、趙等五十餘姓,其中有趙傑。

  唐末五代,軍閥割據,趙姓值此亂世各有依附。

  蔡州(治今河南汝南)人趙匡凝在唐末任荊襄節度使,其弟趙匡明任荊南留後。後為朱溫所攻,趙匡凝投奔楊行密,趙匡明奔蜀。

  唐朝宰相趙隱有三子:趙光逢、趙光裔、趙光胤。趙光逢在唐僖宗時中進士,曾任監察禦史,昭宗時升任兵部侍郎、尚書左丞。昭宗光化年間,因亂世棄官,隱居洛陽,不與人交往達六年之久。後梁建立後,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累遷左仆射,以太子太保致仕(退休)。後梁末帝起用他為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後又罷相,以司徒致仕。後唐取代後梁,為延攬人才,就其家拜趙光逢為太保,封齊國公。趙光胤曾任唐經文館學士,後投奔定都於廣州的南漢政權,舉家遷往嶺南。趙光裔弟趙光胤進士及第,曾在唐、後梁任職,後唐時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人趙鳳仕後唐為中書舍人、端明殿學士、汴州知州,後升任禮部侍郎、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後唐忠武節度使兼樞密使投奔契丹,受封為幽州節度使、燕王。後晉時,陝西華陰人趙瑩中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累拜中書令。晉出帝在將其罷相後,又重新任用其為宰相。

  後漢時澶州(今河南省濮陽市)人趙暉曾任鳳翔節度使、同平章事,後又加銜檢校太保兼侍中。後周建立,授趙暉兼中書令。

  後蜀政權曾用開封人趙廷隱和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趙季良輔政,趙廷隱曾任侍中,六軍副使,後官拜太師、中書令,封宋王;趙季良曾任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加司徒、太保。

  五代時,趙姓還有許多畫家,吳國畫家趙宏善畫花鳥;後蜀畫家趙忠同其父在福慶禪院畫《東流傳變圖》,共十三幅,“盡得其妙”,後蜀皇帝命他畫《關將軍起玉壘寺圖》,並授其翰林待詔之職;另一位後蜀畫家趙德元善畫山水、佛像、屋木、亭台等。

  
更多

編輯推薦

1中國股民、基民常備手冊
2拿起來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澤
5周秦漢唐文明簡本
6從日記到作文
7西安古鎮
8共產國際和中國革命的關係
9曆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倫...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護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共收入論文41篇,分7個欄目,即考古學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遺址調查報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護修複技術、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戰損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結】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國古代皇家禮儀

    作者:孫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結】

    本書內容包括尊君肅臣話朝儀;演軍用兵禮儀;尊長敬老禮儀;尊崇備至的皇親國戚禮儀;任官禮儀;交聘禮儀等十個部分。

  • 中國古代喪葬習俗

    作者:周蘇平  

    科普教育 【已完結】

    該書勾勒了古代喪葬習俗的主要內容,包括繁縟的喪儀、喪服與守孝、追悼亡靈的祭祀、等級鮮明的墓葬製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