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一節 在俄進行巡回演出

  孩子們生來就和諧優美,生氣勃勃,他們就像潔淨的陶土,可以被人們打上歡樂、強健、自然等一切印記。

  ——鄧肯

  1923年2月11日,鄧肯乘“喬治·華盛頓”號輪船,一路伴隨著葉賽寧“美國是混賬透頂的人類渣滓”的詛咒抵達了法國瑟堡。

  鄧肯帶著剩餘的貸款抵達巴黎後,她和葉賽寧徑直到了克裏永旅館。她病倒了,躺在床上。

  重新回到巴黎,回到歐洲,葉賽寧簡直有些受不了。他恨不得立即將對美國的全部記憶都淹沒在酒中。一天夜晚,他從外麵返回在克裏永旅館的房間,瘋子一般打碎所有的鏡子,並損壞了房間內的木器。警察到來才把他製服,送到附近的警察局。

  鄧肯和她的朋友佩克夫人隻好又搬到了萊茵旅館。然後,靠幾位有影響的朋友們的幫助,設法從警察局接回了狂暴的丈夫。

  葉賽寧一出警察局,鄧肯便設法避開那些糾纏不休的新聞記者,和丈夫一起到了凡爾賽,住在特裏亞農旅館。

  然而,生性多事而嗅覺發達的美國新聞記者依然聞風緊追,他們的報紙仍在繼續報道鄧肯和她丈夫的活動。

  最終決定,葉賽寧最好返回蘇聯,而不要再去冒犯法國警察了。

  鄧肯回到豪華大街後,又開始展望未來。她想要演出,可是難以找到一位經紀人。她的秘書喬·米爾沃德和雷蒙德決定帶上樂隊在特羅卡德羅劇場為她安排兩場演出。由於沒有精心組織好,劇場上座率不好。而經鄧肯的請求,為在蘇聯挨餓的孩子們,他們提前支付了演出所應得的收入。所以,這兩場演出沒有給她帶來任何餘款,能使她再繼續演出。

  5月27日,在特羅卡德羅劇場舉行了首場演出之後,鄧肯接待了幾位摯友,一小批藝術家和詩人。

  葉賽寧卻與這些客人格格不入,幹脆上樓回自己的房間去了。後來,當有人彈奏貝多芬的奏鳴曲時,他生氣地奔了進來,用俄語吼道:“一幫得意忘形的家夥,行屍走肉,一群懶漢邋遢鬼,你們把我吵醒了!”

  他抓起一個蠟燭台,朝一麵鏡子砸去。頓時,碎玻璃落了一地。有幾個人試圖阻止他,一個仆人給附近的警察分局打了電話。

  4名警察很快騎車來到,把葉賽寧帶走。葉賽寧還輕聲地說:“還是警察好,我跟你們走!”

  第二天早上,在朋友們的勸說下,鄧肯將丈夫從警察局轉送到療養院。而在葉賽寧的幾位朋友的努力勸說下,鄧肯才允許把丈夫送進一家普通的精神病院。因為療養院的收費之高,令人咂舌。

  多事的記者們仍然在搜集著她的私生活,並利用以較大篇幅登載社會醜聞和雜談的報刊進行宣揚。這次鄧肯不再保持沉默,而是在報紙上發表文章予以駁斥。

  6月3日舉行第二場演出後不久,鄧肯決定,除了賣掉她在豪華大街的家具,將房子長期租出去,與此時已出院的葉賽寧一起返回蘇聯,別無其他辦法。

  家具一件一件地被賣掉了,用這筆錢支付一位每天拿出那張3000法郎的賬單來催著要賬的裁縫。房子騰空了以後,租給了一個身份不明的蘇聯人。

  隨後,葉賽寧就由讓娜陪同去了柏林。而鄧肯因高燒持續不退,卻隻得留在巴黎。

  沒幾天,葉賽寧從柏林拍來一封莫名其妙的電報:

  伊莎多拉,勃朗寧手槍定將打死你親愛的謝爾蓋!我親愛的,假如你愛我,請快來呀,快來!

  鄧肯急忙將手頭上的3幅埃熱尼亞·卡裏耶爾的油畫當了60000法郎,立即趕赴柏林。

  這樣好的題材美國記者當然不會放過,他們對鄧肯夫婦的每一個細枝末節都進行大肆渲染,仿佛把一個細菌擱在千萬倍的放大鏡下,讓人看到奇異而滑稽的場麵:

  接見記者的房間光線很暗,但記者可以看見這位著名舞蹈家眼睛周圍的黑圈。這使人想起從紐約發出的一篇報道,說伊莎多拉曾經在一次和她粗野丈夫的爭執中被打得眼圈發青。伊莎多拉解釋說:“那是描眉筆畫的。”

  流言四起。可鄧肯顧不得那麽多了,去柏林前夕,她給《紐約論壇報》的巴黎版寫了一封信,這封信體現了鄧肯對葉賽寧、對藝術、對命運的深刻理解:

  我寫這些事實是為了公正地對待葉賽寧,你們曾兩次捏造說他打過我。我了解,這是美國新聞界拿別人的不幸和災難開玩笑的一貫伎倆。但是,對這位從18歲起就飽受戰爭和饑荒恐怖的年輕詩人來說,的確命中注定眼淚多於歡笑。我想,世上所有母親都會同意我的看法。

  謝爾蓋·葉賽寧是個偉大的詩人,而且,在正常狀態下,是一個心靈很美的人,所有的人都喜歡他。

  高爾基曾對我說過:“自有果戈理和普希金以來,我們還沒有過像葉賽寧這樣偉大的詩人。可惜,果戈理死於精神病,普希金早年遇害,詩人們的命運都帶有悲劇色彩啊!”

  你們可以想象,發生的事情使我深深地悲傷難過。我把葉賽寧從生活困苦的蘇聯帶出來,是為了替世界拯救天才。他現在要回到蘇聯去,是為了保全他的理性。我知道,世界上會有許多顆心和我一起祈禱,希望這位想象力豐富的偉大詩人會得到拯救,在未來創造出人類十分需要的美。

  當鄧肯的汽車開到柏林阿德龍飯店門前,葉賽寧直撲過來,他越過司機的頭頂,投入了她的懷抱之中。他們擁抱著,長長地親吻。葉賽寧跪在鄧肯跟前,不停地呼喚著她。

  1923年8月5日,在外輾轉奔波了近15個月後,鄧肯和葉賽寧抵達莫斯科。莫斯科火車站的月台上擠滿了前來歡迎的人群,艾爾瑪和什尼切爾都在其列。

  葉賽寧踉踉蹌蹌地走下了車梯。終於回到蘇聯所激起的巨大的感情波瀾,連同進入故鄉邊境後就不斷吞入肚裏的伏特加酒,使他沉浸在極度的興奮之中。

  當他們來到學校時,校園裏冷冷清清。孩子們都到農村避暑去了。葉賽寧一頭倒在躺椅上。在他沉睡時,鄧肯講述著旅途見聞,讓朋友們一飽耳福。

  午飯後,鄧肯建議馬上去鄉下看看為避暑臨時遷去的學校。同孩子們分離一段時間以後,她很想知道他們現在怎樣了,在艾爾瑪指導下進步如何。

  他們租了一輛汽車,在莫斯科郊外崎嶇不平的簡易馬路上顛簸。醒過酒來的葉賽寧看見了一群悠閑的母牛,興奮得跳了起來,頭重重地磕在汽車頂篷上。他一邊揉著痛處,一邊伏在鄧肯的肩上說:“沒有母牛就沒有農村,沒有農村的蘇聯是無法想象的。”

  他們足足花了4個多小時才到達目的地。當他們來到通向學校的庭園時,夜幕已經降臨。

  孩子們聽說老師回到了莫斯科,便派出偵察員,等老師一到便由他們用燈籠發出信號。鄧肯一跨出汽車,孩子們便翩翩起舞,簇擁著她進入屋裏。

  學校一切正常。孩子們的舞蹈越來越迷人,葉賽寧用手拍打著膝蓋,不時地發出爽朗的笑聲,恨不得也加入到那支生動活潑的隊伍當中去。

  盡管這裏有快樂的孩子們的陪伴,但鄧肯並未在鄉間久留。轉天,大雨傾盆,她極度鬱悶,葉賽寧決定回城,她隻好陪著他進城。

  當他們再次來到普列特奇斯堅卡時,因為一件小事,他們又吵起來了。葉賽寧將屋子裏能摔的東西都摔了之後,一走了之,3天杳無音信。

  鄧肯天天徹夜難眠,一到清晨,她就起床在外麵逡巡,她不斷地對艾爾瑪說:“他一定遇到什麽事了。他受傷了,出事了,得病了。”

  白天,她在焦躁不安的等待和急切的盼望中度過。到了傍晚,她又喃喃自語:“不能總是這樣,該結束了!”

  經過3天忐忑不安的等待,鄧肯決定遠遠離開莫斯科,到別處去度過夏季餘下的日子。

  她出去買了兩張當晚去高加索基斯洛沃德斯克的火車票。認定在她的生活中葉賽寧插曲已告結束,鄧肯不禁產生了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開始重新收拾行裝。

  讓娜留在巴黎未來,艾爾瑪親自為養母準備旅途用品,她驚訝地發現,鄧肯的衣服少得可憐,她甚至連一件睡衣也沒有,衣箱空空如也,僅有的幾件剛好夠換洗,都是在蘇聯買的。

  艾爾瑪問道:“我記得您原來有很多漂亮衣服的。”

  鄧肯苦笑著說:“我在紐約和巴黎買的那些新衣服沒過多久就一一不見了,開始我懷疑讓娜,後來我才偶然發現葉賽寧的一隻皮箱裏躺著我幾天前剛從豪華大街上買的一件黑睡衣。我的衣服陸陸續續不翼而飛,錢就更不用說了。”

  艾爾瑪不滿地說:“您應該以牙還牙,唯一可行的辦法是,打開葉賽寧所有的箱子,拿回您自己的東西!”

  鄧肯趕緊阻止:“我們不能這麽辦。他有一種怪癖,不準別人碰他的箱子。好幾次他威脅說,如果我膽敢瞧瞧他箱子裏的東西,他就開槍打死我。我知道他在一隻箱子裏藏著一把上了子彈的左輪手槍。我們可不能輕易動他的箱子。”

  艾爾瑪狡黠地一笑:“反正他不在這兒,我們請個鎖匠來,打開瞧一瞧再關上,他察覺不了的。”

  艾爾瑪便出去找技術高超的鎖匠,鎖匠用精妙的技藝打開了那把精妙的鎖。裏麵除了幾頁稀疏的詩稿外,都是鄧肯的衣物,包括演出穿的裙子。

  這時,葉賽寧伴隨著一聲狂吼闖了進來:“是誰敢動我的箱子?我要殺了他!”

  艾爾瑪連忙把鎖匠推到身後,走上去解釋說:“我們都以為你不回來了,才準備將你的箱子搬出去,因為我們也要走了。”

  葉賽寧這才平靜了一些。隨即,他走向一隻箱子。從衣袋裏掏出一大串鑰匙,挑出其中一把,打開了一隻皮箱。當他正忙於拿出他所要的東西時,鄧肯走過去,飛速拿出了一件衣服。

  這一下倒是分散了葉賽寧的注意力:“走?你要到哪裏去?”鄧肯平靜地說:“永遠離開你。”

  葉賽寧看著她。鄧肯轉過身。葉賽寧轉過去,看著她。鄧肯再轉過去。

  葉賽寧輕輕地繞到鄧肯的後麵,倚在沙發上,俯身對著鄧肯說:“伊莎多拉,你不知道我有多愛你,我非常非常愛你。”

  鄧肯的決心一下就被打碎了,她張開雙臂抱著葉賽寧金色的頭:“謝爾蓋,和我們一起走吧!”

  葉賽寧卻說:“伊莎多拉,我愛你。但我暫時不能去,我們正在努力,政府或許會把我召進克裏姆林宮,商談撥款給我們辦雜誌的事。這麽重要的事情,我不能走啊!等我將一切安排好了,我就來找你。我們也許會在克裏米亞相聚。”

  晚上,葉賽寧趕到了車站為鄧肯送行。他難得一回那麽清醒而安詳,臉上掛著純真的笑意,充滿感情地和鄧肯道別。

  火車啟動了,鄧肯不停地向葉賽寧揮舞著手中的紗巾,直至那一頭金發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鄧肯起程前往高加索的基斯洛沃德斯克。這是蘇聯的療養勝地,那裏有溫泉,含礦物質的泉水裝瓶運出,行銷全國各地。

  鄧肯和艾爾瑪經過兩天半的奔波,於8月的一個清晨6時到達這個小鎮。

  鄧肯很快就適應了這裏的生活。早晨,她用令人精神煥發的礦泉水洗浴,中午在庫爾豪斯進餐,隨後在附近風光旖旎的鄉間乘車兜風,傍晚又回到庫爾豪斯用餐,飯後去劇院看戲或聽交響樂隊演出的音樂會。這樣生活了一周左右。她感到有些厭煩了,決心振奮起來做些事情。於是,她決定在高加索巡回演出,首場演出在基斯洛沃德斯克舉行。

  基斯洛沃德斯克雖然是一個小鎮,但人聲嘈雜,秩序混亂,有關暴動的消息時有耳聞。這是鄧肯在高加索的第一站,她的心裏掠過少有的緊張。

  劇場座無虛席。而兩名全副武裝的肅反官員幾乎與鄧肯同時登台,他們鄭重地告訴鄧肯:“斯拉夫進行曲》有‘上帝保佑沙皇’一段,所以務必取消。”

  鄧肯用結結巴巴的俄語竭力解釋說:“我在十月革命4周年的紀念會上,曾在所有的共產主義領袖們麵前用舞蹈表演過這支樂曲,盧納察爾斯基同誌曾為此寫了熱情洋溢的讚譽文章。我已在世界各地表演過這個節目,現在不準備在一個蘇聯小鎮放棄這一節目。”

  但肅反官員是不懂舞蹈的,他們寸步不讓。鄧肯不屑繼續與他們交涉,徑直繞過帷幕走到台前,麵對著急切等待著的觀眾。第一陣熱烈的掌聲平息後,她問劇場裏是否有人能將她的話譯成俄語。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男士自告奮勇地站了起來,願意提供幫助。

  鄧肯說道:“後台有幾位警察局的官員。他們來逮捕我!如果我今晚為你們表演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他們就要逮捕我。但是即使他們事後拘捕我,我也要跳這支樂曲。無論如何,監獄也不會與大旅館的客房相距太遠吧!”

  此時,那位主動擔任翻譯的人大聲說:“鄧肯同誌,您不必擔心。我以伊斯普爾科姆蘇維埃主席的身份,準許您表演柴可夫斯基的進行曲。”

  觀眾們激動萬分,爆發出雷鳴般的喝彩和掌聲。鄧肯嫣然一笑,向主席致謝後退回了後台。

  兩位契卡官員隻好離開了舞台,鄧肯再次出場。她對柴可夫斯基的兩部作品以及《國際歌》的戲劇性處理掀起了觀眾們感情上的波瀾,如潮的喝彩聲此起彼伏,一陣高過一陣。上萬觀眾一齊歡呼。鄧肯鞠躬致謝。

  當演出結束,鄧肯回到旅館,才知道她的秘書什尼切爾已被逮捕。鄧肯怒火中燒,卻又束手無策。

  來訪的作家馬克斯·伊斯門了解了情況後,告訴鄧肯:“軍事部長托洛茨基同誌正在這裏,不妨請他幫忙。但他不見任何人。這樣吧,我因為給他寫傳記,有機會接近他,你寫一張便條,我幫你遞進去。”

  幾天後,伊斯門捎了話來:“事已辦妥,平安無事。”

  果然,什尼切爾毫發無損地出來了。

  風波之後,鄧肯覺得,如果遷往更邊遠的地區對她和她的朋友們也許會安全一些。因而她決定前往裏海岸邊的石油名城巴庫。

  到達巴庫後,鄧肯到歐羅巴旅館。她剛一露麵,旅館老板和他的夫人就迎了過來。他們向她問好,歡迎她的到來。他們告訴鄧肯,很早以前,他倆在德國見過她。鄧肯美妙的舞姿已成為他們珍貴的回憶。

  在鄧肯逗留期間,他們對她關懷備至,並且總是親自做這做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讓她住得舒服一些。

  一次,在一個小俱樂部裏,鄧肯為工人子女們舉行了一場免費的午後演出。在節目開始前,她把幾個孩子叫上舞台,給他們上了舞蹈訓練的第一課。隨後她表演了幾支舒伯特的圓舞曲、《音樂瞬間》以及肖邦的小夜曲。

  小觀眾們興高采烈地發出發自內心的熱烈的喝彩和掌聲。

  鄧肯決定接受幾名有舞蹈天賦的孩子進入她所執教的莫斯科舞蹈學校學習。讓他們接受幾年訓練,然後返回巴庫去教其他的孩子們舞蹈。國家石油公司已經同意資助。但在一番討論之後,由於缺少有遠見卓識的政府官員的支持,這項計劃無法實現。

  鄧肯十分喜愛孩子們,她仍為孩子們安排了一個特殊的盛會。通過旅館德國老板的熱情幫助,她請來了小管弦樂隊。在他們的伴奏下,她指點艾爾瑪排練了許多她大約在20年前自編自演的舞蹈節目。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