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反“台獨”的4位副主席
19日下午,中國國民黨十七全會舉行第二次大會,大會通過日前中常會通過的十七全政策綱領。其中,政策綱領草案以“民主、和平、新希望”為總訴求,同時納入黨主席連戰大陸行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達成的五項共同願景,以及副主席江丙坤3月訪問大陸與中共中央台辦主任陳雲林達成的十二項共識,還有新任主席馬英九的競選政見。
在具體政策的行動綱要中,兩岸政策方麵主張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追求兩岸和平穩定關係,推動兩岸共同市場,實現“三通”等。這份名為“民主、和平、新希望”的綱領共有六大項,分別為一、創造對等雙贏,壯大台灣實力;二、貫徹“民主憲政”,建設法治台灣;三、創造台灣優勢,振興“國家。”
經濟;四、建構公平社會,開創人民幸福;五、促進族群和諧,建立公平社會;六、營造清新環境,提升生活品質。
六項政策綱領中也包括六項行動綱要。其中包括,連戰和平之旅達成的“胡連會”五項共同願景,以及馬英九競選政見,皆納入行動綱要。在兩岸關係方麵,國民黨表明反對“台獨”,主張回歸“九二共識”重啟兩岸會談,並以“連胡會”五項共同願景為基礎,擱置政治爭議,推動簽訂和平協議,致力經貿合作。
在經濟發展方麵,國民黨主張:循序邁向兩岸共同市場,將台灣打造成自由貿易島;持續提升產業研發創新能力;推動精致服務業,全麵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發展優勢農業,開拓大陸市場;平衡“政府”財政收支。
下午的大會重點討論多項提案,其中尤以馬英九所主張的《黨代表直選常委》以及擁王派所主張的《黨代表行使副主席同意權》最受人矚目。除此之外,全代會還討論了黨章修正案、榮譽黨主席案及決議文、通過中委會秘書長等人事案,也包括討論中常委任期由一年改為兩年及黨員繳交黨費案。其中,黨章修正案中關於廢除“排宋條款”的提案被認為是促進泛藍合並的重大一步。
國民黨黨章第四十三條規定,黨員曾經受停止黨權一年以上、撤銷黨籍、開除黨籍或是注銷黨籍等黨紀處分,不得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或是黨主席。依照這個條款規定,當年被國民黨開除黨籍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如果因為國親合並回到國民黨,沒有角逐國民黨黨主席的資格,這個條文也被外界稱為是“排宋條款”。中常會也通過“排宋條款”修正案,取消受黨紀處分者競選中常委與黨主席的限製,作為國民黨敞開大門的政治號召。馬英九在另一場合也表示,隻要是過去離開國民黨、願意回來的黨員,黨內一定盡量排除障礙,讓大家回來。國民黨中常會通過刪除“排宋條款”,其目的就是促進泛藍整合。
同日,中國國民黨第17次全代會行使國民黨副主席同意權,表決通過吳伯雄、林澄枝、江丙坤、關中出任副主席。國民黨新選出的4位副主席,各有所長但均反“台獨”。
吳伯雄的親民形象深入人心。吳伯雄1939年6月生於桃園一個名門望族。1968年7月,在家人的鼓勵下,他參選桃園縣第四屆省議員,順利當選,正式進入政壇,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72年12月,吳伯雄角逐桃園縣長成功,並在工業發展、道路建設等方麵頗有建樹,贏得縣裏各界人士的稱讚。當時,蔣經國大力推行本土化政策,提拔年輕有為的台籍人士進入政壇。吳伯雄任職縣長沒幾年,就於1976年8月被調到最大的省營事業“公賣局”任局長。1984年,吳伯雄出任“內政部長”,並很快進入國民黨決策核心,成為中常委,可謂扶搖直上。不料,1988年7月,吳伯雄突然接到調令,讓他擔任台北市長。後來披露,這一切都是“李登輝的意思”。本想辭職的吳伯雄忍著心中的不滿,接受了任命。
在市長任內,他積累了雄厚的人脈關係,一方麵是因為他的政績確實比較出色,另一方麵也與他的親民形象不無關係。吳伯雄在公開場合出現的時候,總是笑眯眯的,從來不會拒絕民眾提出的握手、合影等要求。2000年11月,吳伯雄率領台灣世界客屬總會代表團首次回到祖國大陸參加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多年來,他經常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關注福建家鄉的發展。
吳伯雄曾這樣說道:“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台灣領導人不敢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真是不可思議,不知道他們是怎麽想的。”
林澄枝嫁入豪門但作風低調。她是目前國民黨內唯一的女副主席。她1939年2月出生在高雄縣一個大戶人家,24歲時嫁給台灣前“副總統”謝東閔的兒子,進入政治豪門。1989年,50歲的林澄枝得到國民黨中央的賞識,開始步人政壇,仕途發展非常順利。林澄枝之所以能在台灣政壇取得成功,主要是因為她從不與國民黨內任何派係發生糾葛,凡事不出頭。在擔任“文建會主委”期間,她每天清晨6點起床,然後看3份報紙,重點了解外界如何評價自己的工作。如果發現有批評意見,她會馬上給下屬們提出來,要求改進。這種敬業精神,使她廣受好評。
2000年6月,在國民黨一次會議上,有人提出希望國民黨能出現一位女副主席。連戰經過深思後,宣布林澄枝出任這一職務。但林澄枝還是維持一貫的低調作風,很少公開講話或在媒體露麵。連戰決定卸任後,林澄枝本來要隨他一起離開。不過,在馬英九三番四次的挽留之下,她最終決定留下來與他一起振興國民黨。
江丙坤擅長財經,形象不錯。江丙坤今年73歲,出生於台灣南投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親的節儉,使他從小就養成了“刻苦努力,認真負責”的性格。1960年,他考取第一屆台灣“中山學術獎學金”赴日進修。為了不給家裏增加負擔。他把獎學金都留給了家人,自己半工半讀獲得東京大學農業經濟係博士學位。1982年,江丙坤得到國民黨高層的賞識,開始進入“經濟部”工作,贏得了“國民黨頭號財經戰將”的美譽。
亞洲發生金融危機時,他以“擴大內需”來應對這場風暴,獲得一定成效,使台灣經濟沒有受到大的衝擊。就連平日裏把國民黨官員罵得狗血噴頭的民進黨“立委”,也不得不稱讚他是“最負責任的公務員”。2000年國民黨失去執政權,但江丙坤的上升勢頭並未受阻。陳水扁幾度想借重江丙坤的財經特長,拉攏他“入閣”,甚至以“行政院副院長”的職位來誘惑他,都被江丙坤拒絕。2001年底,他當選“立委”,次年2月,當選“立法院副院長”。
2003年3月,又出任國民黨副主席。2005年3月,江丙坤率團到大陸訪問,達成12項共識,在島內贏得了普遍讚譽。
關中作風豪放,人脈很廣。關中出生於1940年6月,遼寧省鳳城縣人,滿族。1949年,其父關大成帶著全家隨國民黨赴台後,在當“立委”之餘還經商,賺了不少錢,再加上關大成為人豪爽,關家自然門庭若市。耳濡目染之下,關中也非常喜歡交際。後來,關大成生意失敗,關中也陷入窘境,不得不靠送報、當家教賺點學費,他也逐漸學會了內斂。大學畢業後,關中加入了國民黨。此後,他遠赴美國麻省佛萊徹爾國際關係研究院學習,獲得外交與法律學碩士及哲學博士學位。
1977年,關中在當時國民黨組工會主任李煥的引薦下,出任青工會副主任,走上仕途,其豪放的作風展露無遺,人稱“關老爺”。再加上老丈人曾任“國防部副部長”,關中在軍中也有很多關係。一次,他宴請一批少壯派將領吃飯,一桌宴席上合起來竟有12顆星。1989年,關中出任國民黨中央黨部副秘書長兼組工會主任!,同年底因國民黨在三項公職選舉中失利,他辭去職務,後轉任“中國廣播公司”董事長。1992年,關中當選“立委”,1996年出任“考試院副院長”,現任“國發會”院長。
關中始終堅持“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兩者是一體,不應被分化。2000年國民黨失去政權後,身為“考試院副院長”的關中堅決要辭職。他表示:“沒什麽好說的,我不會向主張‘台獨’的‘總統’敬禮。”2002年,在國民黨中常會上,關中力主“國民黨要重建,就做一個堅持是中國人的政黨”,拋棄李登輝路線。據台灣媒體報道,自1998年競選台北“市長”到現在,馬英九已與關中合作了7年。分析認為,馬英九正式接任國民黨主席後,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他迫切需要可以信任的副手,黨性強的關中正是理想的人選之一。
而且關中擅長組織和宣傳工作,在2008年“大選”之際很可能會發揮重要作用。首度出任副主席的關中表示,黨主席馬英九改革理念非常強烈,更感到責任重大,需要一些資深的朋友投入。關中說,他在副主席職務上是新麵孔,但在國民黨裏麵他是老麵孔,服務國民黨已經28年,從“中央”到地方都服務過,未來希望對國民黨、對馬英九有貢獻。
馬英九的黨務人事案也相應出台,詹春柏、陳大代等人任要職。黨務新人事方麵,連戰黨主席任內的王金平等5位副主席,除馬英九新任黨主席、王金平執意離去之外,空出的2席副主席位子,一席為虛位以待王金平,另一席由現任“國發院長”關中接任,預計17屆二中全會再新任一席青年團團長任副主席。除新任副主席關中外,其它新任的秘書長、副秘書長、主席辦公室主任以及秘書長辦公室主任過去均出身黨務組織係統。新任黨秘書長一如外界所料,為曾經二度輔選馬英九選台北“市長”的詹春柏;二位副秘書長,一為張昌邦留任,另一席為“國發院副院長”陳大代,陳大代過去也屬國民黨組工會(組發會前身)體係,長期與關中一同培養輔選精英;新任黨主席辦公室主任為潘家森,過去在國民黨省黨部、基隆市黨部及高雄市黨部多所曆練,戰績豐富。
20日下午,選舉產生了國民黨新一屆中央委員210名。前10名依序為盧秀燕、黃昭順、李紀珠、許顯榮、洪玉欽、連勝文、林益世、王又曾、丁守中、陳金讓。11到20名依序為胡誌強、王誌剛、潘維剛、蔣方智怡、歐晉德、曾永權、阮剛猛、廖宛汝、李全教、蔣孝嚴、侯彩鳳、蔡正元。本次當選的女性中央委員票數相當高,呈現“女人天下”局麵,選舉結果前30名中就有11位女性,果如前任黨主席連戰所言,“女性撐起半邊天”。
8月20日晚間20時15分,中國國民黨第十七屆第一任31位新任中常委終於出爐,在中央委員選舉中排名第二的黃昭順得648票登中常委榜首,前黨主席連戰之子連勝文得625票排名第二,成為最大“黑馬”。這是國民黨首次由黨代表直接選舉產生31名中常委。
排位前十名的中常委有:“立委”黃昭順、連戰之子連勝文。“立委”盧秀燕、“立委”李紀珠、“立委”林益世、“立委”丁守中、“國策顧問”王又曾、複華投顧董事長王誌剛、“立委”蔣孝嚴、台中“市長”胡誌強。
其它中常委分別是:“立委”李全教、“立委”洪玉欽、蔣經國兒媳蔣方智怡、太子汽車企業集團總經理許顯榮、“立委”吳育升、前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前“國大議長”陳金讓、“立委”賴士葆、“立委”蔡正元、“立委”洪秀柱、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台北市“議員”林奕華、“立委”周守訓、威京集團創辦人沈慶京、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鬆、“立委”侯彩鳳、勞工代表姚江臨、“立委”朱鳳芝、前“立委”楊吉雄、“立委”徐中雄、“立委”章仁香。
連勝文在選舉結果揭曉接受訪問表示,對選舉結果感到驚訝,感謝黨代表支持,這代表國民黨肯給年輕人機會,也代表他將肩負更多責任,未來他也會在中常會提供不同觀點的聲音。他說,他過去陪著連戰走過國民黨最艱辛的時刻,一路走來,他也都照著連戰的指示,腳踏實地少說話,謙虛待人。連勝文強調,他曾放棄中央委員提名,當選中常委更不代表家族政治。
中共中央和胡錦濤主席的賀電
7月17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致電馬英九,祝賀他當選為中國國民黨主席,賀電全文如下:
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馬英九先生:
值此先生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之際,謹致祝賀。由衷期望貴我兩黨與兩岸同胞一道,繼續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共創中華民族美好未來而努力。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胡錦濤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七日
7月17日下午,馬英九對胡錦濤總書記的賀電發表書麵謝函表示:
“本人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之後,期盼貴我兩黨能依循今年四月二十九日連胡會五點共同願景,推動兩黨交流,促進兩岸之和平、繁榮與發展,共同為謀求兩岸同胞之福祉而努力。”
8月19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致電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暨馬英九主席,祝賀中國國民黨第十七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賀電全文如下:
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暨馬英九主席:
值此貴黨召開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之際,謹致祝賀!
貴我兩黨於今年4月共同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反映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開啟了兩黨交流的曆史新頁。由衷期望貴我雙方與兩岸同胞一道繼續努力,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維護台海和平,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創兩岸互利雙贏的新局麵,造福於中華民族。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九日
同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電賀連戰榮任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
賀電全文如下:
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連戰先生:
值此先生榮任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之際,謹致誠摯祝賀!
先生自領導中國國民黨以來,為改善和發展兩岸關係貢獻良多。今年4月,先生率中國國民黨代表團應邀來訪,與我黨進行交流與對話,舉世矚目。我們共同發布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以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為依歸,推動兩岸關係向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貴我兩黨共同邁出的曆史性的一步,已銘記於兩岸關係發展的史冊。衷心期望與先生共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共創中華民族光明未來。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胡錦濤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九日
連戰複電感謝胡錦濤總書記對他當選中國國民黨榮譽黨主席的祝賀。
連戰在複電中表示:
“北京一會,展開兩岸兩黨新關係之序幕,匆已四月。此期間,承先生支持,在貴我兩黨共同努力下,各項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之措施,均在陸續推動之中,已獲民眾高度的肯定。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發展,為貴我兩黨的共同責任,也是先生與永平對中華民族以及兩岸人民的共同使命。中國國民黨第十七次黨員代表大會,已將本年四月廿九日先生與永平共同發布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列入政綱,代表本黨所有同誌對兩岸願景的莊嚴承諾。此次大會決議聘永平為榮譽黨主席,承先生來電致賀,謹申謝忱。永平所念茲在茲者,不僅為中國國民黨之中興,更是兩岸和平雙贏的實踐。在曆史長河中,機遇難得。兩岸領袖人物,實應本於為民謀福之宗旨,掌握此一契機,提升人民之福祉,共創中華民族之偉大複興。永平仍將本一貫之初衷,以及對民族之責任,與先生共同努力,化願景為真實。”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二十六日也致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對來電祝賀中國國民黨第十七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表示感謝。內容如下: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暨胡總書記錦濤先生:
本黨第十七次代表大會開幕之日,承蒙惠電祝賀,與會全體代表、本黨中央委員會及馬英九主席,同表謝意。
大會對貴我兩黨今年四月二十九日達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已無異議通過列入本黨政策綱領,作為今後本黨兩岸政策之基礎與目標,已持續推動,共創台海局勢之穩定,共促兩岸關係之發展,共謀炎黃子孫之未來。
麵臨的嚴峻挑戰和考驗
馬英九當選國民黨新一任黨主席,預示著國民黨開始進入“馬英九時代”,連戰確定的大陸政策仍將得到貫徹,但泛藍能否整合、2008年泛藍軍能否奪回執政權尚有待觀察。
一、馬英九當選是其形象與實力、國民黨基層黨員強烈要求奪回執政權心態的必然結果。
實力雄厚、人脈豐富的王金平發起猛烈的組織戰攻勢,國民黨主席連戰及多數中常委、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泛藍重要人物支持王金平,但馬英九仍然高票當選,原因是多方麵的。
首先,堅強實力、清新形象和改革魄力是馬英九勝選的根本因素。馬英九連任二屆台北市長,是國民黨內唯一一位擊敗陳水扁的“英雄人物”,被泛藍軍稱為“人氣王”、“超級政治明星”和“國民黨東山再起的期盼”。馬英九自從政以來,形象清新,人格操守受到各界肯定,贏得多數黨員、尤其是女性黨員的支持。馬英九承諾當選後組織青年團,任用年輕人擔任國民黨副主席,對年輕黨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馬英九自今年宣布參選以來的民調一直領先王金平,多數泛藍軍支持者支持馬英九2008年參選“總統”,就是最好的說明。
其次,國民黨基層黨員強烈要求改革、奪回執政權的心態,是馬英九當選的重要因素。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弊端重重,組織渙散,影響力與整體實力逐年下降。尤其是國民黨連續兩次在“大選”中失敗,即使“連宋配。”
也難逃失敗命運。國民黨基層黨員期待國民黨權力機構“世代交替”,渴望國民黨改革,為“百年老店”展現新氣象,最終在2008年東山再起,奪回執政權。馬英九一貫主張國民黨改革,掃除黑金,予人開拓進取的形象,給泛藍選民以“2008年總統選舉勝選”的希望,符合泛藍選民的需要。《聯合晚報》評論文章認為,奪回執政權是“泛藍選民的鋼鐵意誌”,馬英九的魄力與形象吻合這個工具角色所應具備的條件。事實上,馬英九不隻在台灣北部大勝,在“本土意識”強烈的中南部也遙遙領先,甚至在王金平的老家高雄縣也有3500多票的優勢,充分說明在“改革、勝選”的總目標下,國民黨基層黨員不分地域、不分省籍支持馬英九。
再次,國民黨黨員結構對馬英九有利。國民黨約105萬黨員中,台灣南部黨員隻占黨員總數的三分之一,而中部、北部的黨員占三分之二。更主要的是,約19萬堅決反對“台獨”的黃複興黨部黨員被視為關鍵票源。
第四,王金平形象不如馬英九,“不排除‘台獨’選項”的言論又得罪了深藍選民,而他所擅長的組織戰戰力相當有限,是王金平敗選的重要原因。
王金平十度連任“立委”,三任“立法院長”,善於與島內各黨派、地方派係打交道,被稱為“唯一一位能受連戰、宋楚瑜、李登輝、陳水扁接受的政治人物”。而王金平自選戰開打以來走上層路線,主打傳統的組織戰,依靠地方派係,給人更多的是“守成”的形象,離泛藍選民的要求相差甚遠。國民黨失去政權後,不再有足夠的資源供養傳統組織,見風使舵的國民黨地方派係不少倒向民進黨。在中南部民進黨執政縣市,國民黨地方派係更形同瓦解。
與此同時,基層國民黨員自主性迅速抬頭,派係運作作用有限,不願聽命黨中央的指揮棒。另一方麵,王金平“成功策動”三位外省籍大老、百餘名將領力挺,看好度迅速升高,激起挺馬群眾的危機意識。此次選舉投票率是50.17%,而黃複興黨部投票率高達70%,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二、國民黨即將進入“馬英九時代”,但馬英九處理黨務的能力麵臨考驗,黨主席權威麵臨一係列挑戰。
坐擁台北“市長”的行政資源,背靠國民黨機器和國民黨資源,尤其是堅強的民意支持,馬英九在2008年泛藍“總統”參選人提名戰中搶得先機,形同通過2008年“總統”選舉黨內初選。
現階段出於“安定”的考慮,馬英九留任現任副主席,高層黨務人事不會有大幅度變動,但未來勢將對國民黨權力結構進行重新洗牌,中常委、一級主管,都將在馬英九的主導下重新任命或改選。國民黨將因“世代交替”更加年輕化,以馬英九為核心的權力運作核心將隨之誕生。不過,馬英九麵臨一係列挑戰。除年底縣市長選舉泛藍內部的協調、黨產的處理、黨工工資和退休黨工的安置及國民黨債務償還等問題外,最主要的是如何處理與連戰、宋楚瑜和王金平的關係。馬英九整合泛藍、奪回執政權的道路將非常艱辛。
三、王、馬選舉心結與裂痕不可低估。黨主席選舉期間,王馬雙方陣營競爭激烈,所謂“君子之爭”演變成相互揭短甚至人格攻擊,王馬積怨很深。
選後,王金平對馬英九避而不見,堅稱“追隨連戰腳步擔任國民黨終身義工”,批評馬英九的七次道歉“沒有誠意”,拒絕馬英九提出的“王金平擔任國民黨第一副主席”和“王馬共治”的主張。李登輝、台聯黨則一再挑撥離間,煽動國民黨分裂。未來王金平是積極與馬英九合作,實現“王馬共治”,還是消極抵製,甚至以“立法院”為核心與馬英九抗衡,目前都很難說,但國民黨分裂的可能性不大。王、馬兩人非常清楚,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國民黨前幾次分裂的結果,都證明了這一點。
四、“宋馬情結”不利泛藍整合,但馬英九成為高票當選的“泛藍主”,客觀上增加了泛藍整合的動力。宋楚瑜與國民黨新當選的黨主席馬英九都是“外省籍的政治明星”,但“瑜亮情結”越來越重,這客觀上不利於“國親合並”工程的推動與泛藍軍的整合。早在2002年底台北“市長”選戰期間,馬英九婉拒宋楚瑜站台,並拒絕為親民黨議員候選人輔選,親民黨對馬英九心結難解。2004年“總統”選後,馬英九反對激烈的街頭抗爭,宋楚瑜毫不客氣地批評馬英九是“不堅持理想的失敗主義軍團”。此次國民黨主席選舉期間,宋楚瑜公開支持馬英九的競爭對手、“立法院長”王金平,親民黨“立委。”
甚至公開幫王金平拉票;馬當選後,親民黨不但不祝賀馬,反而繼續與王套近乎,這加深了宋馬矛盾。媒體分析,由於馬英九、宋楚瑜都有意參加2008年“總統”選舉,但泛藍的搭檔人選不可能是兩個外省人,因而未來宋馬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
但泛藍的整合不是以宋楚瑜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如果宋楚瑜違背客觀趨勢,有可能在泛藍軍中邊緣化,其領導的親民黨有可能泡沫化。首先,國親兩黨合並,馬英九為泛藍共主,奪回執政權,這是“泛藍選民的鋼鐵意誌”。宋楚瑜如果與泛藍選民唱反調,“隻能將自己及同僚一起吹落於曆史的灰燼,永遠蒙塵”。親民黨在5月14日舉行的“任務型國代”選舉中遭受重挫,當選席次甚至比台聯黨還少,這已經給宋楚瑜敲響了警鍾。其次,宋楚瑜“省長光環”不再,對親民黨的領導權威正在削弱。周錫瑋等宋楚瑜的得力幹將紛紛倒向國民黨,親民黨矚意的一些縣市長提名人自行與國民黨提名人協商,就是最好的說明。再次,前不久通過的“修憲案”中有關單一選區兩票製的內容,將進一步削弱親民黨的空間,客觀上將促使泛藍軍選民向國民黨靠攏。第四,民進黨寄望“民親合”,瓦解泛藍軍,實現“長期執政”。
但今年2月“扁宋會”的背景不複存在,“民親合”難以真正實現。不隻廣大泛藍軍支持者不滿宋楚瑜立場遊移,李登輝及其操控的台聯黨、島內“台獨基本教義派”也反對陳水扁與宋楚瑜合作。
五、國民黨能否展現新氣象、泛藍軍2008年能否東山再起有待觀察。
馬英九當選黨主席,客觀而言為國民黨確立民主機製、脫胎換骨帶來契機。
但國民黨弊端重重,積重難返,馬英九能否大刀闊斧推動改革,改革措施能否有效,能否得到民眾認同,目前言之過早。至於新任黨主席能否帶領國民黨奪回執政權,更受到一係列因素的製約。一是馬英九能否化解黨主席選舉恩怨,能否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實現黨內團結,提高凝聚力和戰鬥力。
二是能否有效整合泛藍軍,能否以改革爭取中間選民。三是馬英九是否能夠突破“省籍魔咒”,得到中南部民眾的認同。畢竟,國民黨基層黨員支持馬英九,不等於中南部選民、台灣選民支持馬英九。四是民進黨2008年“總統”參選人的實力與策略如何。“連宋配”尚且敗選,未來如果出現“分裂的泛藍軍對抗團結的泛綠軍”,則奪回執政權幾無可能。如果泛藍軍團結一致,尚有在2008年奮力一搏、奪回政權的機會。
六、國民黨既定的大陸政策不會有大的改變。連戰的“和平之旅”得到了國際社會和島內民眾的肯定。連戰與胡錦濤總書記會談之後發布的“新聞公報”的主要內容,列入了國民黨十七全大會的決議,成為國民黨的政綱和政策。連戰交棒後,仍將是國民黨智庫的董事長,還擔任國民黨“榮譽黨主席”。另一方麵,馬英九選前明確承諾,未來將按照連戰既定的大陸政策“走下去”,選後又希望連戰“繼續指導”泛藍的整合及國民黨大陸政策的推動。
總體上看,泛藍選民反對“台獨”,要求推動兩岸關係,連戰在泛藍軍中具有較高的威望和影響,仍將在“馬英九時代”發揮影響。連戰確立的“反對台獨”、“和解與合作”的路線將成為國民黨未來大陸政策的基石,馬英九領導的國民黨仍將是島內反對“台獨”、促進兩岸關係的重要力量。
當然,受限於省籍和其它一些因素,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仍有一些不確定的地方。馬英九將“三民主義”作為國民黨的核心價值,將“民主、和平、新台灣”作為國民黨的政治路線,仍抱持“反共立場”,甚至“仿效民進黨的民粹手段,煽動對大陸的不滿”。未來馬英九出於吸引本土選票的考慮,會否刻意加大所謂“新台灣”的論述,刻意保持所謂“與大陸的安全距離”,在推動兩岸關係方麵步伐有多大,會否像連戰一樣積極主動,目前都是一個未知數。
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意味著國民黨進入了馬英九時代。但馬英九也麵臨五大考驗。
考驗一:如何化解王馬矛盾。國民黨主席競選過程比較激烈,給黨內團結帶來了負麵影響。如何做好黨內整合,對馬英九來說是麵臨的第一個考驗。國民黨曾經因為分裂,在2000年台灣“大選”中失去了台灣主政權。現在國民黨又麵臨團結的問題,特別是馬英九與王金平的矛盾,如果團結搞不好,將影響國民黨今後的發展,影響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和2008年“大選”。雖然,黨內矛盾出現了緩和跡象,國民黨不會出現分裂,但如何整合依然需要馬英九進一步拿出誠意和智能。
考驗二:如何化解黨內改革阻力。馬英九之所以能以高票當選,與他打出改革的旗幟有很大關係。國民黨是一個有百年曆史的政黨,內部積累了不少問題,許多黨員特別是基層黨員對因循守舊的現狀不滿,都希望國民黨進行徹底改革。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必須兌現他對廣大黨員許下的承諾,黨內改革勢在必行。然而,要改革就必然牽動黨內利益格局的調整,會受到舊勢力的阻撓和反製,國民黨的改革之路不會平坦。因此是對馬英九的嚴峻考驗。
國民黨改革的議題很多,如幹部的年輕化、黨內選舉製度的改革、黨產處置、中央與地方黨部精簡等,這些問題的處理,都牽涉到利益調整和人員出路問題。但國民黨隻有通過改革,脫胎換骨,改變舊的製度、舊的模式、舊的麵孔,樹立創新的政黨麵貌,才能贏得廣大黨員和更多選民的認可,擴大選民基礎,才有希望在台灣2008年“大選”中重新奪回主政權。
考驗三:如何加速泛藍整合。馬英九要在台灣政壇擴大優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其中之一就是做好泛藍整合或合並。這項工作必須在一兩年顯現大體的輪廓,否則將影響泛藍2008年的“大選”選舉。從目前來看,泛藍政黨的高層對泛藍整合沒有達成共識。然而,作為馬英九來說,推動泛藍整合或合並是必然的,因為這是泛藍選民的期待,泛藍如果在2008年之前不能實現有效的整合或合並,還是無望奪回主政權。因此,馬英九肯定會挾持旺盛的人氣推動泛藍整合。
泛藍整合困難的是國親整合。親民黨現在還是台灣“立法院”的第三大黨,而宋楚瑜對自己在台灣政壇的作為心有不甘,總想找機會再試試,因此對泛藍整合反應消極。國親整合,需要馬英九拿出智能來,采取各種辦法化解因整合帶來的不平衡心態。現在國民黨已經著手通過修改黨章,把“排宋條款”變成“迎宋條款”,新黨中也有三人回到國民黨參加十七全的中委和中常委角逐,形勢比人強。但馬英九要做好國親整合,還需要繼續做好化解與宋楚瑜心結的工作,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考驗四:如何贏得年底縣市長選舉。年底縣市長選舉是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麵臨的第一場硬仗,這場選舉對於觀察2008年“總統”選舉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因此,國民黨和民進黨都高度重視,積極布局。2005年以來,國民黨呈現上升勢頭,特別是連戰訪問大陸,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島內的輿論反應良好,這種效應能否持續發酵,就看國民黨能否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中取得佳績。
台北縣的選舉具有指標性意義,台北縣國民黨已經失去16年的主政權,如果能在年底選舉中重新贏回來,將預示國民黨2008年將會贏得台灣的主政權。台北縣的人口有360萬人,占了台灣總人口的六分之一強,是台灣的第一大縣,多年來民進黨在這裏深耕厚植,苦心經營,因此,如果在年底縣市長選舉中失利,將對民進黨造成嚴重衝擊,將進一步激化民進黨內的矛盾,使其元氣大傷。
考驗五:需與中共增加共識。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一定會繼承連戰重視兩岸關係,發展與中共對話溝通的連戰路線。在這一點上,馬英九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並將積極發揮連戰擔任國民黨榮譽主席和國民黨智庫優勢,由連戰繼續推動兩黨兩岸關係的發展。連戰二次訪問大陸的可能性極高。馬英九一時沒有急著訪問大陸,有他自己的考慮,現在馬上就要麵臨年底縣市長選舉,不僅時間上安排有困難,而且也不會在訪問大陸問題上給民進黨以口實,他與連戰沒有競選壓力不一樣,他訪問大陸需要考慮的問題要多一些。他要發展與中共和大陸的關係,還要進一步加深對中共和大陸的了解,雙方還需要進一步溝通,求同存異,發展共識。
民進黨進入了“戰備”狀態
對國民黨和國民黨的支持者來說,馬英九承擔著艱巨的曆史使命。包括國民黨的改造和中興;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整合泛藍力量,奪回“政權”。同時,馬英九也帶來了希望。據台灣《中國時報》20日的民意調查,國民黨支持率達四成,超過民進黨的三成七,遠遠超過親民黨及“台聯黨”。有四成五以上的人看好馬英九,並認為他可在2008年的選舉中擊敗民進黨,讓國民黨重新“執政”。調查顯示,民進黨內隻有黨主席蘇貞昌、“行政院長”謝長廷可與馬較量,認為蘇貞昌能贏的人占20%,認為謝長廷有勝算的隻有17%。
馬英九的崛起引起了民進黨的焦慮。到2008年,馬英九在國民黨內的地位無可動搖了,可民進黨方麵,雖然各路人馬摩拳擦掌,但是一切還在未定之數,最主要的,還須看陳水扁的臉色。對於陳水扁來講,民進黨內的“總統候選人”越晚定越好,早定他就早“跛足”,因為到時候他的影響將一落千丈。
陳水扁的接班人曆來被總結為“三王一後”:今年剛辭職的前民進黨主席、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現任民進黨主席遊錫堃和“副總統”呂秀蓮。馬英九成功樹立泛藍共主形象之後,必然會給曆來明爭暗鬥的四人帶來壓力。他們這番爭鬥正是陳水扁所不願意看到的。試想,陳水扁任期直至2008年,如果民進黨過早定出下一任“總統候選人”,那陳水扁往哪裏擺?這也就是現在陳水扁所天天擔心的“跛腳”。
“縣市長”選舉落敗之後,民進黨內要求提前明確陳水扁接班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黨內新生代代表羅文嘉雖然競選台北縣長失敗,但他發起的“新民進黨運動”仍然贏得眾多支持,被中生代推舉為黨主席候選人,“逼宮”的勢頭相當明顯。從“三王一後”的力量分布來看,真正的對峙還是應該在謝長廷和蘇貞昌之間。遊錫堃沒有個性,不符合選舉社會要求;呂秀蓮公眾形象欠佳,很難和馬英九抗爭。隻有謝長廷和蘇貞昌,既有地方執政經驗,又有黨內背景,實力足以一搏。
其中蘇貞昌的特點是衝勁十足,雖然因為“縣市長”選舉落敗而去職,但民進黨黨主席本來就是一個虛職,概念和馬英九的國民黨主席完全不同,從62%這個僅次於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可見一斑。而謝長廷的最大問題在於素來與陳水扁不睦,本來“行政院長”這樣的職務,就是費力不討好:因為一方麵要不斷受到反對黨主導的“立法院”杯葛,一方麵是民眾發泄怨氣的第一落點。台灣自李登輝時代以來的曆任“行政院長”,鮮有民望好的。
謝長廷上任以來,表現尚屬中規中矩,不乏與陳水扁稍稍偏離、發出自己聲音的決心。但是此次被“縣市長”選舉殃及池魚,卷入“內閣”改組風波。
從陳水扁公開否認曾經挽留過他就可以看出,如果民進黨一定要提前定一個接班人,陳水扁也不願意看到謝長廷的名字。最終,謝長廷隻得黯然辭職。其實,在台灣這樣典型的選舉社會,民進黨除了要找到能在2008年和馬英九匹敵的人物之外,最好提前想一想2008年的議題。屆時如果依舊停留在“拿馬英九的外省籍做統‘獨’文章”的階段,民進黨不論派誰出來,都必敗無疑。
雖然陳水扁對馬英九的就職演說評價為“不過如此”,但據台灣《聯合報》報道,為應對藍營開啟“馬英九時代”的新局麵,綠營進入了“戰備”狀態。陳水扁20日夜晚在台北賓館宴請黨內高官,化解黨內因接班問題造成的矛盾。有與會人士表示,為了營造“團結氣勢”對抗馬英九,與會人士不僅難得地拚酒“搏感情”,還輪流唱歌、講笑話,一桌十幾人喝掉7瓶酒,陳水扁也幹了好幾杯。
馬英九與陳水扁的鬥爭進一步激化。由於馬英九提出“連結台灣論述”,陳水扁8月25日上午提出“三個決心”供馬英九參考,國民黨發言人鄭麗文25日提出“三要”響應陳水扁,她指出,有關一中原則,請陳水扁不要忘記他是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就職,遵照誓言,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回歸“憲法一中”原則。馬英九則以“謝謝指教”帶過,並強調對於陳水扁利用媒體傳話的方式將不再響應。馬英九說,陳水扁透過媒體呼籲他揚棄“一中”迷思才能與台灣連結,他表示因為“憲法”本身隻有一個“中華民國”,沒辦法揚棄,這點請陳水扁“體諒”。
陳水扁“三個決心”是:第一、決心徹底揚棄“一個中國”的迷思,才能真正連結台灣。第二、決心積極擺脫朝野政黨惡鬥,才可能開創兩岸和平。第三、決心誠實麵對黨產曆史問題,才可能喚回社會公義。
國民黨提出的“三要”是:第一、要遵守“中華民國憲法”。第二、要坦承麵對扁自行挑起的內部族群惡鬥。第三、扁政府打壓國民黨處理黨產,要請扁反躬自省。
有一點我們要注意,馬英九“一個中國”原則的定義仍舊和以前一樣沒有變化,他雖然承認“一個中國”原則,承認“九二共識”,但他的理解和我們理解是有區別的。馬英九在接受《亞洲周刊》訪問時表示,他對台灣主權的主張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兩岸在九二共識的解釋上有落差,他說,大陸方麵把“九二共識”認為是一個中國原則,我們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依照‘台灣憲法’的解釋,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大陸方麵所說的一個中國原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依據我們的“憲法”無法承認它。他還說,兩岸討論統一時機未到,他也不會急於去大陸訪問,同時馬英九指出,兩岸間的經貿及文化交流,並不受主權定位影響。
此言一出,大陸民眾無不瞠目。眾所周知,在新近台灣藍綠兩大陣營對決的“三合一選舉”中,23席縣市長席位,國民黨拿下14席,其它泛藍勢力拿下3席,民進黨拿下6席,從結果上看,可謂是國民黨大勝,馬英九已然成為泛藍新的‘共主’。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次選舉將直接影響到2008年的台灣“總統”選舉,這對台灣未來的政治走向和兩岸關係的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而台灣問題又是重大的原則問題,近年來,民進黨強行撼動兩岸關係,企圖分裂中國,其結果是引來了全體中華民族的唾棄。現在兩岸關係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台灣問題也正趨於平靜,馬英九何以要在一池清水中投下一粒石子?著實讓人感到費解。
其實,馬英九的話是一箭三雕。在這裏他巧妙地打了三張牌。
第一張是“換位思考牌”。馬英九的“一中各表”,其目的是想模糊“一個中國原則”的是非界限。他所用的依據是台“立法院”的“國家統一綱領”和“中華民國憲法”,這個綱領和“憲法”對兩岸關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麵在“一個中國”上又存在分歧,他一再強調台灣“政權”的存在,是提醒大陸正視台灣的現狀。這種邏輯思維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為無論從人口數量、土地麵積、還是國際關係的地位上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更何況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在大陸,中華民族的根在大陸,曆史也好,現實也好,“一個中國”的原則不存在爭議,也不容許爭議。而馬英九卻對此視而不見,仍舊抱殘守缺地有針對性的“解釋”“一個中國原則”,這顯然是十分危險的,也是注定不現實的。
第二張是“防範牌”。國民黨為了奪取台灣“政權”,已經認識到“台獨”思維的負麵影響,所以在兩岸關係上不斷的向緩和緊張趨勢方麵靠攏,以便爭取民意,進而摧毀民進黨的“台獨”大廈,從這一點上來說,是值得我們稱道的,這不僅可以擴大其政治空間,而且還能使台灣在中國的經濟發展大潮中不至於被邊緣化,但與此同時,馬英九還在千方百計的扼守所謂的台式“民主”價值觀。表麵上希望加強兩岸合作,但心底裏又害怕大陸的統戰政策進一步滲入台灣。所以他采取了和大陸玩太極推手,一方麵,憑借其個人的政治文化思想,運用擅長捕捉民意的能力,成了目前台灣最具人氣的政治家,使得台灣人民本無所依歸的心理,逐漸歸附於國民黨;而另一方麵又不願直麵大陸,對大陸的對台政策采取適當回避的態度。其實我們都知道,台灣的“民主”是不健康的民主,“台式民主”導致了極端化的自我中心,“立法院”打架、政府濫用職權、民意代表過度膨脹等等,這些都讓我們懷疑台灣的民主到底怎麽了?
第三張是“未來牌”。馬英九說兩岸討論統一時機未到,目前台海兩岸之間最重要的是“加強交流、創造條件”。馬英九有其個人想法,一方麵他會依循連戰希望與大陸交好的願望,與連戰時期相比,馬英九時代的大陸政策將會更富彈性,以至於呈現一些新特點,嚴肅的政治問題將會采取回避方式,其宗旨是有限度的改善兩岸關係,但在經貿關係上會有所發展,而且台灣經濟也會越來越依賴於大陸。據統計,大陸2005年對台貿易逆差已達512億美元,台灣企業目前在大陸的投資近1000億美元。在經濟上,台灣不敢失去大陸,這也是馬英九不得不打未來牌的一個主要原因。
有一點我們該明白,馬英九公開聲明自己不沾“台獨”,在這種情況下還以高票當選,說明台灣的民眾對台獨認知並不是想象的那麽高,很多人內心深處還是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但我們必須非常清楚的認識到,馬英九讚成一個中國,這個中國是指“中華民國”——也就是要搞西方資產階級的所謂民主與自由。馬英九在美國留學7年,是典型的“海龜”,對美國有很深厚的感情。馬英九要搞的其實就是美國的那套“民主製度”,這在中國肯定是行不通的,東歐和前蘇聯的劇變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和經驗,資本主義在許多地方是走不通的,在落後地區,走社會主義道路,是唯一能把經濟搞上去的正確道路!
但從馬英九的話中,我們或多或少可以解讀出馬英九領導下的國民黨在將來台灣政治社會中的一些信息,我們沒必要為他一時一事的言論作出過敏反應。但有一點,我們必須保持對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的清醒認識卻是十分必要的。台灣問題是涉及到中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安全與統一的根本利益的戰略問題。在這核心問題上,中國大陸肯定不會作出任何讓步。
當然,馬英九能讚成“一個中國原則”,麵對國際的強權形勢,麵對台灣的黑金政治,能看到在中國,隻有共產黨才能抵製分裂,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不受第三者挑撥,那就是台灣的萬幸,也是中華民族的萬幸!
馬英九的險招和高招
到了2005年年底,台灣各個黨派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在“三合一選舉”中一博。為了這場兩大陣營對決的選舉,馬英九采取的是地毯式“遊擊戰”,從北到南跑遍了全台所有縣市,甚至為此舍棄了原來聲勢浩大的旅遊巴士,改用機動性強的九人座吉普車。在就任黨主席不足四個月的時候,縣市長選舉投票之前36小時,他宣布這次選舉如果國民黨不能過半,將請辭黨主席。他將自己的前途與多數國民黨縣市長候選人綁在一起,成功地將其個人影響力轉移到候選人身上。尤其是“不過半請辭”的策略,成功催動了政黨意識不強、卻對他有所期待的中間選民,瓜分了一部分對陳水扁當局失望的“淺綠選票”。同時,這也提升了泛藍選民的凝聚力。次日,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也說,如果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少過十席,或失去台北縣,他也將辭去民進黨主席,一時間,本來一場地方選舉,變成了中央級的國、民兩黨政黨對決。有人疑惑不解,馬英九好不容易選上國民黨黨主席,並且是2008年台灣總統選舉的國民黨的準候選人,犯得著冒這個風險嗎?
其實,馬英九這一招既是險招,也是高招:以目前台灣的選舉態勢而言,馬英九此次以個人政治生涯作賭來催票,應有60-70%的勝算。即使國民黨未能勝出,馬英九被迫辭職。那麽此舉也有意義:1、有利於泛藍整合。接任馬英九的會是誰?不出意外應該是王金平。大家知道王馬之間的誤會尚未完全消除,如果王金平接任,無疑他是欠了馬英九一個大大的人情,以前的芥蒂應該是一筆勾銷,而且會團結得更加緊密。如果王金平任國民黨主席,那麽2008年泛藍的“總統”候選人是誰,應該還是馬英九,而且由於此次馬英九的被迫辭職,那時泛藍、淺綠“馬迷”的投票意願會高漲,對馬英九競選“總統”非常有利。馬英九這一招,逼得泛綠不得不效仿。“自損八百,傷敵一千”,對於打擊泛綠士氣有利。
一場台灣的“縣市長”選舉,馬英九率領國民黨在台灣第15屆“縣市長”選舉中一路橫掃千軍,在23席中搶下14席,國民黨大勝,許多縣市綠地換藍天,進而一舉奠定了他的泛藍共主地位。這場勝利,意味著國民黨從此擺脫弱勢地位,也意味著國民黨已有機會問鼎2008年大選的勝券。“為什麽要把我的政治生命投進去?很簡單,我需要很大的勝利,使我取得很大的動力可以推動改革。”2005年12月5日,台灣“縣市長”選舉後第二天,馬英九這樣解釋他立誓“國民黨席位不過半就辭職”的原因。
在國民黨主席和台灣縣市長這兩場選舉中,高漲的民意是馬英九取勝的關鍵。TVBS電視台最近對台灣政治人物聲望滿意度的民意調查顯示,馬英九以80%的滿意度高居榜首,然後是蘇貞昌62%、王金平55%、遊錫堃41%、呂秀蓮33%、宋楚瑜28%、謝長廷23%、李登輝22%、陳水扁10%。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馬英九在聲望滿意度方麵,除了在國民黨獲得97%支持、在親民黨獲得89%的支持,還獲得58%的民進黨人支持。
憑借高民意取得縣市長選舉大捷之後,馬英九在黨內的勢力基本穩固。王金平乃至宋楚瑜的不少支持者紛紛向他示好,形勢似乎一片大好。但對於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黨來說,民望不錯的小馬哥的政治手腕,還是顯得過於稚嫩青澀。用一句大陸的話來說,馬英九真正的硬仗還在後麵。尤其是國民黨的黨內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縣市長選舉的勝利,並不意味著國民黨一舉轉變為一個善於選舉的政黨。2008年,如果僅僅依靠馬英九的超高人氣和民眾對民進黨的不滿,國民黨仍無絕對勝算。
事實上,當國民黨奪得三分之二“縣市長”席位,取得“大勝”之後,馬英九才真正開始麵對“推動改革”的壓力。馬英九所要推動的改革,在黨內,是要“確立正派、清廉、有競爭力的路線”;在整個泛藍陣營,就是國親兩黨的整合。他把國民黨改革與自己的“總統”競選之路綁在一起時,“改革成功。”
已成為了他問鼎“總統府”的唯一選項。
在馬英九的改革計劃中,首先要去除的是國民黨的“黑金”形象。他用“清廉、勤政、愛民”來描述他理想中的政黨倫理,而對勝選的國民黨籍“縣市長”們,他則叮囑“不要讓國民黨好不容易擦亮的招牌蒙羞”。
12月7日,馬英九邀“縣市長”當選人到國民黨中央進行“廉能宣誓”。
“縣市長”當選人們在孫中山遺像前舉起右手,宣誓“選舉不買票,執政不貪汙,問政不腐化”。國民黨中央還進一步成立“廉能委員會”,對地方“縣市長”實施黨內監督。
2005年8月,馬英九憑借在基層民眾中的人氣,入主國民黨。同樣依仗這些來自基層的支持,馬英九帶領國民黨,橫掃台灣各縣市。但是,進入到國民黨改革的實質階段,僅憑感召基層的政治魅力,馬還會一帆風順嗎?
國民黨中生代代表、台中“市長”胡誌強,建議國民黨中央定期召開“縣市長聯誼研討會”。胡誌強所要求的,是國民黨中央對地方施政更多的支持,而不僅僅隻是“廉能”的“監督”。實在的政績,才是國民黨展現新形象、贏取民眾更大的支持並進而奪回失去8年的政權的重要籌碼。
國民黨改革必然要觸及的,還有中高層的人事。相較於王金平,馬英九在國民黨中高層幹部的支持麵明顯落了下風。而推進改革,去除“黑金”,恰恰也正要觸動中高層的幹部。目前國民黨的高層人事的核心存在於馬英九和王金平之間。兩人的互動冰凍三尺,而這又會不會成為國民黨改革的最大阻力呢?
更廣泛意義上的改革是整個泛藍陣營的整合。經“縣市長選舉”,馬英九成為“泛藍共主”。對馬英九和國民黨來說,整頓已邊緣化了的親民黨和新黨的力量,為國民黨所用,成為當然的議程,親民黨在“立法院”的32個議席足以左右議會黨派政治的格局。
親民黨在這次選舉中,隻爭到1個縣長職位,與國民黨討價還價的資本大大減少。親民黨“議員”林鬱方說:“回國民黨是我的權利,也是我的責任。”他的黨內同誌孫大幹也說,如果國親兩黨合並一兩個月內沒有結果,“到時候就看著辦!”
反對國親兩黨合並聲音最響的是親民黨副主席張昭雄,他放下重話:
“國親兩黨合並之日,我同時退出政壇。”宋楚瑜的態度是:“如果國親兩黨真能合並,就算沒有位子,從此退出江湖,我也不在乎。”
剛當選為台北“縣長”的周錫瑋當年入親民黨,後來帶頭重回國民黨,扮演了溝通國親兩黨的角色。12月5日,他專程拜訪宋楚瑜,而7天後馬英九和宋楚瑜的會晤,可能就是他這次拜訪的結果。
12月12日晚,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長談了4小時。
宋楚瑜說,他和馬英九就重大問題“無話不談”,而個人利益的問題,“一句話也不會談”。不過,雙方實際取得的共識僅是“合作”還不是“合並”。《會談公報》說“兩黨目前以加強合作為優先考慮”,而會談後,馬英九甚至用上了這樣的外交辭令:“希望未來類似的會談能推進雙方關係。”
加強合作而不談合並,台麵上的理由是兩黨合並的一係列“法律問題尚未解決”。其實際原因,如《中國時報》指出,“宋(楚瑜)在乎的是能否維係親民黨主體性,包括未來縣市長、立委提名機製建立,”而“馬英九泛藍地位漸鞏固,合並並無急迫性,現階段重點是黨務改造。”
“宋楚瑜的位置要如何處理?這是非常實質的事。”王金平直接點中另一個要害。宋楚瑜說“退出江湖也不在乎”,但他的幕僚正談論宋楚瑜競選下任台北市長的可能性。然而即便宋楚瑜肯屈尊,國民黨還沒給出一個哪怕是口頭上的“支持”。有人提醒國親兩黨合並要“緊事緩辦”,中肯至極。
馬英九不是不知道改革的艱巨,所以他才“需要很大的勝利”,以換得推動改革的“很大的動力”,然後才能以改革的成功,換取2008年的“總統”大位。
島內輿論普遍認為馬英九麵前並非一馬平川,而是道道難關的考驗。
在目前馬英九就麵臨著四大考驗:
首先是如何處理好黨內改革力度與協調好各方關係。“改革”是馬英九在競選國民黨主席時高舉的旗幟,但是改革必然會觸動甚至顛覆黨內現存權力格局和利益分配機製,可謂“說易行難”。在就職演說中,馬英九提出了深化黨內民主、2008年前處理完黨產等七項改革設想,但要真正落實起來相當棘手,黨內本身就有不少阻力。例如現在國民黨每個月包括黨工薪水、退休黨工退休金和優惠存款補助等支出,基本開銷大約要新台幣2億元(約合5000萬元人民幣),這樣沉重的財政包袱肯定要拋掉,可是拋得不好就容易砸到“馬腳”。
黨主席選舉時一場激烈的“王馬之爭”,已使黨內出現嚴重的裂痕。馬英九如果處理不當,裂痕隻會越來越大。盡管馬英九選後一再放低身段,邀請王金平續任常務副主席,但王金平始終堅拒,隻選擇擔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以“退休”的方式擺出不合作的姿態。王金平在黨內人脈廣,又是現任台灣“立法院長”,而“立法院”又是在野的國民黨最重要的政治舞台。若沒有王金平的合作,馬英九要想落實改革藍圖,可謂障礙重重。
其次,能否整合泛藍是對馬英九的又一考驗。在泛藍整合問題上,馬英九提出“先在政策、法案和選舉上充分合作,逐步整合,最後達到合並的終極目標”。新黨早就想並人國民黨,這次更讓3名黨籍“立委”退黨加人國民黨。因此在整合上問題不大,難的是親民黨。國民黨“十七全”通過取消“排宋條款”,向從國民黨出走的黨員敞開了回家的大門,被認為是向親民黨主席宋楚瑜釋放出善意。馬英九知道,隻有泛藍團結,他才有希望在2008年問鼎台灣地區領導人。但是,要想得到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中公開支持王金平的宋楚瑜的合作和支持,同樣是一項高難度的任務。
第三,馬英九必須在即將到來的多次島內選舉中保持較高的勝率。在2008年前,馬英九需要應付好今年的台北和高雄“市長”選舉以及明年的“立委”選舉。場場都是惡戰,沒有了龐大的黨產提供經費,又缺乏操盤選舉的經驗,馬英九要想保持連勝相當困難,但至少要有較高的勝率,否則他就必須為國民黨在選舉中遭受重大挫敗負責而引咎辭職。而如果在2006年卸任台北“市長”後,又失去黨主席的舞台,馬英九的政治前途將蒙上濃重的陰影。
最後,在兩岸關係上,馬英九必須在所謂的“理想”與現實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馬英九在當選黨主席後,仍然公開支持“法輪功”活動、要求平反“六、四”事件等,擺出一副“民主鬥士”的姿態。這樣的姿態,與國共之間在連戰訪問大陸後出現的和解、合作勢頭是極不協調的,如果不能改變,很可能成為國共兩黨關係向前發展的障礙。對於馬英九,人們期待他能夠認清海峽兩岸形勢的深刻變化,揚棄過時的意識形態,正確處理兩岸關係。兩岸關係能否發展,對馬英九是重大考驗。
盡管困難重重,但馬英九就任主席後,國民黨確實出現了一些新的氣象,例如中常會定期下鄉舉行;一些年輕麵孔進入了中常會和中央委員行列;作為黨的後備軍的“青年團”正在籌建之中;馬英九賣掉了國民黨所屬“國發院”的土地,從而為精簡黨工提供了較為充足的經費等。“改變才有希望”,這是國民黨在2004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提出的競選口號,也是目前黨內上下一致的認識。可以預見,一心要帶領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的馬英九,還會對國民黨進行更多更大的改變。
國民黨士氣、社會支持率的上升,進一步強化了其泛藍陣營“老大哥”的地位,也帶動了泛藍陣營的變化。目前,馬英九正積極安排與宋楚瑜會麵,從國親兩黨接觸的情況來看,“馬宋會”應該會很快舉行。由於大部分泛藍支持者包括部分親民黨支持者視馬英九為“中興少主”,加之親民黨今年以來內部紛擾不斷,宋楚瑜在2008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已基本“出局”,因此,“馬宋會”可能會使泛藍整合出現一些積極勢頭。不過,國親兩黨能否真正整合,關鍵要看兩黨能否真誠合作,解決好權力和利益分配問題。
泛藍陣營內部的調整,正朝著聲勢上升的方向發展,這自然對泛綠陣營產生了強大壓力。陳水扁已經連任兩屆,將在2008年下台。民進黨內的接班人之爭。本來就已在黨內幾個“種子選手”之間明刀暗槍地展開,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更加深了他們的焦慮感,也使民進黨內的權力爭鬥更加激化。泛綠陣營內部必然要求盡快推出自己的“2008人選”來和馬英九一爭高低。這樣的動作將使得泛綠陣營內部特別是民進黨內各派政治力量產生激烈的碰撞。最終導致權力格局的重新洗牌。
馬英九坐穩“泛藍共主。”
馬英九高票當選國民黨主席後不到五個月,其首次政治“大考”即贏取佳績。12月3日,台灣島內“三合一”(縣市長、縣市議員、鄉鎮市長)選舉結果揭曉,已在野五年的國民黨大獲全勝,藍旗飄揚在整個北台灣上空。國民黨在台灣“縣市長”選舉中大勝,鞏固了馬英九作為2008年藍營“總統”候選人的不二地位。
“大家覺得士氣大振,信心起來了。”12月5日,國民黨中常委、“立法委員”李紀珠在接受《財經》電話采訪時,話語中仍顯出相當振奮。55歲的馬英九卻仍舊保持著他那招牌式的冷靜與清醒。“高興一個晚上就好了,明天還要繼續幹活。”這是他向廣大國民黨員發出的信息。
在此次島內“縣市長”、“縣市議員”和“鄉鎮市長”選舉中,國民黨的勝利都超過了預期。在最為外界關注的“縣市長”選舉中,國民黨贏得全島23個縣市中的14席,已過半數;加上其“泛藍”盟友親民黨、新黨和無黨籍各得一席,藍營總共贏得17席,遠超過執政的民進黨所得的6席。由此,從政治版圖看,自台灣中部偏南的樟化、南投、花蓮一線以北全部飄藍,處於“泛綠”包圍中的嘉義市和台島東南的台東縣,也都為“泛藍”贏得。藍營更保持了在連江、澎湖、金門三個外島縣的領導權。
對於國民黨來說,此役最大的現實收獲,應是國民黨籍候選人周錫偉贏得了台北“縣長”的席位。台北縣人口超過368萬人,占全台灣2300萬人口的六分之一,被視作島內第一大“票倉”。民進黨已經在此執政16年之久,而從國民黨奪回台北縣可以看出選民人心變動,對2008年島內“大選。”
有重要指標的意義。而宜蘭縣和嘉義市等民進黨執政數十年的地區此次“轉藍”,還有相當強烈的心理效應。
李紀珠說,選前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國民黨在宜蘭縣、樟化縣和嘉義市等幾個縣市都領先,但“看好度”卻都輸給民進黨,“這顯示選民對我們還是沒有信心。”而國民黨最終在這幾個縣市勝出,大大增強了選民和黨員對國民黨的信心。
對於此次國民黨大勝、民進黨大敗的原因,島內外的分析家意見基本一致:陳水扁上台五年多來,政績乏善可陳,台灣經濟停滯不前。選民對隻會“拚政治”、打口水戰的民進黨高度失望、不滿,這是泛綠失寵的根本原因。而2005年下半年執政當局爆出的種種政治醜聞,更重創了民進黨賴以起家的“清廉”形象。“前幾年民進黨執政能力低下,還可用所謂‘幹淨’來保留部分選民的支持。但現在他們連‘幹淨’也沒有了,自然遭到選民拋棄。”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孫雲對《財經》說。
在民進黨牽涉的多起醜聞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高捷弊案”。2005年8月,台灣從泰國引進的修建高雄捷運(地鐵)的勞工因不堪工頭克扣工資、生活條件惡劣而發生騷亂,在台灣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在事後調查中發現,在弊案幕後,存有一班由政商巨頭組成的“黑金集團”,被媒體和在野黨陸續曝出的涉案者,包括陳水扁的心腹陳哲男、前“內政部長”餘政憲、現任“行政院長”謝長廷(前高雄市長)等綠營重臣;一些調查線索甚至直指陳水扁本人。
陳水扁政府在媒體不斷深入的調查下惱羞成怒,以大力追蹤報道弊案的TVBS電視台有“中資”背景為借口,始而威脅吊銷其執照,繼而課以百萬新台幣的巨額罰款,落下打壓新聞自由的罵名。另外,泛綠陣營在民調一路落後的情況下,再次拋出“非常光盤”、公布國民黨候選人病曆等手法,亦為公眾所不齒,甚至引起本陣營內部的不滿。選前一天,民進黨屏東縣黨代表黃益盟在台灣《聯合報》撰文,批評民進黨的“惡質”手法打選戰,“足見民進黨的局勢堪危”。島內不少媒體和學者在“三合一”選舉之前即已指出,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