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選國民黨黨主席
馬英九本人第一次公開表示有意參選國民黨主席,是在2005年的情人節這一天。
經曆了台北“市長”任上6年多的摔打,馬英九政治上確實成熟了很多。這年春節前,有記者多次向馬英九求證參選國民黨主席事宜,馬英九並沒有表示明確的態度,隻是說將會在節後適當時候宣布。顯然,此時的馬英九已經有了較為全麵的打算。
2月14日,當記者再一次向他提出這一問題時,他公開表示:“為了國民黨改革、未來,為了國親合作,為了泛藍的整合,我願意一試。”雖然沒有明確表示:“我肯定參選”,但“願意一試”已經明確了馬英九的態度。
在台灣政壇素以“溫、良、恭、儉、讓”著稱的台北“市長”馬英九,突然宣布進行參選國民黨黨主席。馬英九的動作著實讓國民黨內部議論紛紛,不敢相信這是過去給人溫文儒雅印象的馬英九“應做之事”。同時懷疑馬英九的“當仁不讓”,是否得到連戰支持,抑或是得到國民黨員的支持,使他自信滿滿毫無顧忌?
馬英九宣布參選引發議論,主要與馬英九從政性格有關。馬英九以31歲之齡參與機要,從事公職25年,一直是當局給他官做,自己從不強求,如果長官關愛眼神沒有投向他,馬英九也從不主動爭取。具體事例如馬英九辭官回校園,國民黨為光複台北市擊敗陳水扁,不惜派員與馬英九溝通、勸進,懇求馬英九,結果遭到馬英九的拒絕,直到馬英九的長官出麵說,“難道要全黨同誌跪求你,你才要下海參選嗎?”
由於“跪求”效果,馬英九勉為其難地接受參選。接著馬英九還提出一個條件說,基於辭官回校園不參政的考慮,他要求國民黨為他“誠信”原則解套,導致單純的參選之舉連忙二三個月才解決。若非台北“市長”一役馬英九獲勝選,馬英九的政治生涯很有可能就此終結。
從這則真實事例不難發現,馬英九對官位的汲求顯然是被動的,不會主動爭取。再者如馬英九位居國民黨副秘書長,內閣改組降格以求他出任研考會主委;再由研考會主委降調陸委會副主委,由正轉副,與副秘書長層級相比更是連降三級,換了別人已經是幹不下去,馬英九居然能夠忍受降調屈辱甘之如飴地接受長官派任,看得出馬英九不是熱衷權勢之人。
也正因馬英九的從政性格是接受、不拒絕,所以當馬英九主動出擊表態參選國民黨黨主席之位時,震撼了國民黨。國民黨內部臆測馬英九參選意圖有四:一、擁馬英九派人士認為,馬英九基於使命感有意藉參選改造國民黨,以延續國民黨命脈。何況國民黨自失去執政優勢淪為在野黨之後,國民黨有求於馬英九,遠超過馬英九有求於國民黨,在時異勢轉情勢下,馬英九為反哺國民黨的栽培,徑行宣布參選的用意除使命感外想不出其它理由。
二、擁連派人士認為,在連戰未宣布未來動向時,馬英九依據黨章規定參選,表麵上是每位黨員的權利,實質上卻是形同逼宮,要連戰表態。誠然馬英九宣布參選前曾與連有所溝通,但不表示連戰同意或支持馬英九參選,畢竟連戰還要顧及在野黨派整合情緒及國民黨大佬的意見,連希望留下整合資產供下一任黨主席運作。然而在馬英九宣布參選後,打亂連戰先前規劃,此舉令連對馬英九的參選動作表示不解。
三、反馬英九派人士認為,在連戰去留問題未浮出台麵之前,馬英九提前宣布參選,無疑是在搶占製高點,兼以馬英九透露與連戰之間對於參選有過溝通,暗示連戰不反對馬英九的參選,無形中造成外界印象是連戰為馬英九背書,使其對手於猝不及防的狀況下,無從查證連戰、馬英九之間的關係,以此逼令對手放棄與馬英九競逐。換句話說,馬英九提前宣布參選的高招,必經高人指點,目的是逼退馬英九的對手王金平。因為馬英九清楚地知道,通過黨員直選黨主席,馬英九比王占盡優勢,此因國民黨黨員結構,外來與本土人口各居一半;而外來一向是動員投票率高於本土,在雙方互比動員情勢下,馬英九既有連戰的默許,又有動員優勢,自然會擊退對手,成為在野黨派的共主。
四、元老派人士認為,正當連戰在整合在野黨派歧見之際,馬英九的做法似乎不厚道。此因以連戰的寬容胸襟可以有效整合在野黨派以製衡民進黨與陳水扁。再者連宋之間的既有協商,連戰意由宋楚瑜出任副主席兼秘書長,待連戰退休將黨機器由宋楚瑜接掌。這是連戰的現在進行式,孰料因馬英九宣布參選及宋楚瑜要選擇走自己的路,使連戰的規劃無形中遭到破局。故而元老派人士之所以發起挽留連戰行動,乃是希望連戰能為泛藍整合留下曆史定位。至於宋楚瑜、馬英九之間關係,元老派人士則認為,二人瑜亮情結甚深、同構型過高,若馬英九選上國民黨黨主席,泛藍不要說合並,可能連合作都有問題,彼此交往絕不會如同連戰時代那麽密切;是以馬英九未來要“光複”國民黨執政優勢,將有實質的困難。
有關2005年國民黨主席選舉,存在幾個方麵的懸念,一是連戰是否續任的問題。如果連戰有意續任,那麽,國民黨內的一些重量級人物,或許會樂見其成,尤其是對於泛藍陣營的整合,將起到關鍵性作用。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宋楚瑜大概不會放棄親民黨主席一職,若是連戰續任國民黨主席,2008年連宋再一次搭檔,便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如果換了別人,宋楚瑜是否甘於擔當競選副手?這個問題難以解決。因此,一旦連戰宣布有意續任,國民黨的選票投給連戰的可能性,比其它人大得多。
不過,連戰似乎已經有了退意,他曾有意無意地表示過,他將放棄連任。如此一來,國民黨內,便有了兩個最可能接任黨主席職務的人,一個是馬英九,一個是“立法院長”王金平。甚至早已經有說法,2005年國民黨黨魁之爭,便是王馬之爭。
對於馬英九宣布“願意一試”,王金平的反應相對謹慎,他表示:“我的動向很清楚,就是全力支持連主席續任。”聽到此語,記者立即問王金平,連戰此前已經表態說將不再續任。王金平說:“我會請他仔細考慮一下,當前黨的需要,他如果決定續任,我會支持他。”
但是,連戰一再表示,自己不準備續任。在此情況下,3月17日,王金平正式向外公開,自己將參選國民黨主席,並且強調,他和馬英九之間,隻有王馬合作,沒有王馬之爭。
就在此時,連戰推動了他這一生中最大的驚世之舉:國共第三次握手。
連戰的“和平之旅。”
自從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以來,兩岸關係,進入了一個極其微妙的時期,尤其是陳水扁上台之後,將“台獨”牌當成他穩定其統治地位並且擊敗國民黨的手段,一再挑釁底線,製造兩岸緊張局勢。而連戰卻一直在尋求突破困局的辦法,在2005年到來之時,他終於下定決心,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邁出關鍵性一步。在這件事上,中國共產黨表示了極大的誠意和高度的民族責任感。
3月底,國民黨副主席江丙坤率團訪問大陸。雖說江丙坤的訪問被國民黨稱為“破冰之旅”,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連戰的“試探之旅”。但是,連戰也非常猶豫,因為他心裏清楚,這一步一旦邁出,他可能被以民進黨為首的所謂“湖北省籍”人士列為“罪人”。
早在2003年3月31日,連戰曾宣布如當選“總統”將前往中國大陸進行和平之旅,陳水扁對此惡毒攻擊:“大陸強調‘一國兩製’,認為台灣不應該有名字,不承認‘中華民國’為‘主權獨立的國家’,從不承認‘中華民國總統’,也不認為有‘中華民國總統’的存在。所謂以‘總統’當選人身份到大陸和平之旅,事實上就是‘投降之旅’。這種人如果當選就等於否認‘我們的國家’、否定‘中華民國總統’”。在後來的一次接受訪問時,連戰表示,這種後果,他不是沒有考慮過,同時他也覺得,這件事總要有人去做。與其將此留給別人,不如自己來做。
2005年4月26日,連戰率領的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一行60人搭乘東方航空公司客機順利抵達南京祿口機場,開始了中國國民黨時隔半個多世紀的大陸“和平之旅”,訪問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四個城市。“這是曆史性的第一步!”17時05分,連戰在祿口機場停機坪發表演講。連戰說,台北和南京距離可以說不是很遠,但距離他上次到南京來“整整間隔了60多年”,“實在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現場快門聲響成一片,密密麻麻的攝像機、錄音機記錄著這個具有曆史意義的時刻。麵對數百名中外記者的采訪,連戰表示:如何能夠營造兩岸互惠互利、和平雙贏的未來,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中國國民黨訪問團這次到大陸訪問,願意為這樣一個目標盡綿薄之力,也希望各界人士、相關團體大家能同心協力,一起奮鬥,一起努力。
應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連戰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於4月26日至5月3日到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參觀訪問。連戰一行乘坐的是東方航空公司MU502航班到達南京的,這是國民黨主要領導人近56年來第一次返回大陸。連戰夫人方踽,中國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林澄枝、江丙坤,秘書長林豐正以及七十名隨行人員和逾百名台灣媒體記者隨同連戰到達。
4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會見連戰,舉行了舉世矚目的“胡連會”,就兩岸和平發展進行“建設性對話”。這是60年來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正式對話,是繼1945年8月國共兩黨重慶談判之後,兩黨最高領導人60年之後的曆史性握手,對台海和平穩定與兩岸關係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握手這件事,不僅僅在兩黨曆史上是~次劃時代的大事,而且在中華民族史上,也是一次劃時代的大事。推動這一民族大計的連戰,在國民黨內以及台灣島內,一時成為英雄。在這種大背景下,國民黨內希望連戰續任黨主席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有分析人士認為,連戰此前之所以一直表示不再續任,關鍵在於他想完成一件大事,且心中對於此事的後果沒底,所以,早已經做好了承擔一切的準備。這就是他此前一再宣布不再續任的原因。他考慮,一旦國民黨需要為大陸之旅付出代價的話,那麽,他便獨自承擔一切。令他沒料到的是,此事不僅沒有損害國民黨的利益,反而為國民黨增添了光彩。此時,那麽多人勸連戰續任,連戰似乎也猶豫起來,因此一直不曾表態。
4月3日,就在連戰準備大陸之行時,馬英九正式宣布參選……為此,他特別召開說明會,並且發表競選演說。他說,自己參選的目的是要“加速國民黨的改革”,“帶領國民黨贏回政權,重新執政”,對於未來兩岸關係,他的態度非常明確,即主張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發展兩岸關係。
他的參選口號是:“重建全民信心,再燃台灣希望。”
但對於馬英九此時參選,台灣媒體以及國民黨內某些人,卻表示了不解,他們將此當成是馬英九向連戰“逼官”。因為江丙坤的大陸之行,連戰的支持率直線上升,許多國民黨要員一直都在努力勸說連戰續任,而連戰似乎也有些猶豫,一直不就此表態。馬英九顯然也考慮到他難以擺平同連戰的關係,所以,在公開宣布參選的同時,他又盛讚連戰在黨主席任內的貢獻,建議國民黨修改黨章,增列榮譽黨主席一職。
接下來的4月底,連戰的大陸之行取得了極大的成功,不僅得到兩岸民眾的一致讚揚,甚至在西方一些國家,也表示樂見兩岸出現和平跡象。連戰的支持率更進一步高漲。此時的台灣國民黨內部,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即人們一直認為支持兒子的馬鶴淩,突然宣布支持連戰續任。
5月30日一大早,馬鶴淩急急忙忙趕到國民黨中央黨部,打算拜訪連戰,勸說他繼續擔任黨主席一職。不過,當時連戰因事在外,未能回到黨部,馬鶴淩向辦公室主任丁遠超留話,請他轉告連戰:“國民黨這些年好不容易在連戰的領導下,全力改革,恢複黨魂,遠離黑金,現在的政黨滿意度已經是全台第一名。連戰應繼續領導國民黨,整合泛藍,一起打贏2008年的‘總統大選’。”他還表示,馬英九沒有黨務經驗,如果執意競選,可能造成泛藍分裂。他表示“我不支持馬英九選黨主席。”
此事被媒體公開後,馬英九立即受到“議員”的質詢:“家人都不支持你,你還會繼續參選嗎?”馬英九回答說:“我尊重父親的意願。”有議員立即問他:“你到外麵去拉票、拜票,自己的父親卻不支持你,不覺得很奇怪嗎?”
馬英九說:“這應該沒有太大的關係。任何人都有表達意見的自由。”
據台灣媒體報道,馬鶴淩已經不是第一次公開不支持兒子。上一次是差不多一個月前,馬英九去“三軍軍官俱樂部”爭取退休黨工的選票,馬鶴淩是退休黨工之一,當時便坐在台下。馬英九在台上拉票時,馬鶴淩站起來,公開支持連戰。馬鶴淩的大女兒、馬英九的大姐馬以南像從前一樣,得知弟弟又要競選,便從美國返回,擔任弟弟的助選工作。她當時便想勸阻父親,不料父親非常生氣,當著許多退休黨工的麵,怒罵女兒“混蛋”,還說:
“我沒有你這個女兒。”
由此可見,在連戰繼任或者是馬英九競選黨主席這件事情上麵,馬鶴淩和兒女確實是站在不同的立場。
國民黨高層對連戰的“勸進”達到了高潮。以副主席江丙坤為首的數十位中央委員聯名要求連戰續任主席,直到2008年“大選”。江丙坤說,王金平必須顧及“立法院”,馬英九必須顧及台北市政,連戰是“無業遊民”一個,唯有他才能改善兩岸發展,應該連任黨主席擔任曆史重擔,貫徹黨務革新與改革。他說,國民黨必須贏得2008年台灣領導人選舉,希望連戰在此之後再交棒。
隨後召開的國民黨中常會上,中央黨部外麵出現了大批支持連戰的人群,他們高舉標語牌,上麵寫著:“跪請戰哥繼續領導我們”,可謂情真意切。
他們並非隻是說說,十多位國民黨大佬級人物,果然是跪成了一片,十分悲情。會場內勸進聲更是不絕於耳,國民黨中央委員、前台北“市長”黃大洲表示:“王院長、馬市長,你們還要選的話,老實講,民眾不會了解那麽多,在此時此刻對國民黨傷害有多大!”他要求二人幹脆別選了。
但是,連戰的初衷顯然沒有改變。中常會後,國民黨發言人鄭麗文轉述連戰的態度:他沒有參選黨主席的意願。同時表示,對於黨主席選舉,黨內意見分歧,他始料未及,他感到憂心。黨主席選舉是攸關國民黨深化民主的裏程碑,希望選舉能順利完成。
6月1日,馬英九、王金平兩位參選人就參選政見進行了30分鍾報告,隨後限額20名中常委提問。連戰勉勵兩人進行君子之爭,間接表達“不參選”的態度。6月8日是登記參選的最後一天,連戰沒有領取登記表,用自己的行動表明自己“交棒”的立場。
對於連戰好長一段時間裏沒有明確表態,媒體提出了一個極為特別的說法,他們認為,連戰不表態,是希望馬英九先提出退選。有一點是明確的,盡管大陸之行以後,連戰的呼聲很高,但如果馬英九競選,大量的支持票都會集中在馬英九身上,連戰若尋求續任,勝算的可能性不高。以連戰的身份,自然不願在同馬英九的競選中落敗。
這恐怕僅僅隻是媒體的推論,而不是連戰自己的想法。連戰在國民黨主席任內,成功地推動了兩黨交流,此事成為他一生中的絕唱,往後兩岸關係的任何一次推進,都以此為基礎,就他本人來說,不可能再做出比這件事更加輝煌的業績。此時激流勇退,對於連戰,無疑是最好的結局。以連戰的睿智,他選擇不繼續連任,對他自己要有利得多。至於對未來的國民黨來說,由於內部困難重重,他本人似乎也難以突破這些困局,更何況,2008年,即使他參加競選,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廣泛的支持。那時,若再一次失利,他便會成為國民黨的罪人,與其那時後悔,不如現在便將機會交給年輕人。
常青樹和不倒翁王金平
因為連戰執意“交棒”,馬英九和王金平,正式走到了競選台上。
王金平1941年出生於台灣高雄縣,比馬英九大9歲,1963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1969年被評為高雄縣模範青年,1975年底當選“增額立法委員”,1993年出任“立法院副院長”,1999年至今任“立法院院長”。從李登輝時代過渡到陳水扁時代,王金平34歲時當選為“增額立法委員”,成為當時“立法院”最年輕的“立委”,之後他連選連任,創下“九連任”的記錄,在“立法院”服務30年,在台灣政壇有“常青樹、不倒翁”之稱。
王金平之所以能夠在台灣政壇屹立數十年,經曆重大風雨而不倒,一個極其關鍵因素,在於他跟對了一個人,此人是國民黨籍的前高雄縣縣長林淵源。在高雄,國民黨有一個重要的地方實力派係,被台灣人稱為“白派”,最初的領導人為陳新安,繼任為林淵源。王金平大學畢業後,返鄉協助經營家族企業,受到林淵源的賞識,從此走上政壇。
1980年,王金平因為違反“票據法”被起訴,1986年2月被判刑6個月。這是王金平政治生涯中一次重大危機,國民黨不肯再提名他為“立委”候選人,他隻好以個人身份參選。結果,憑著他個人的聲望,以及背後林淵源強有力的支持,獲得連任。據他自己說,每當他參加競選時,林淵源都是他的助選班底掌舵人和最積極的支持者,老縣長沒日沒夜地四處奔波,替他拉票,比他自己參選還緊張。
不過,李登輝搞垮了國民黨,宋楚瑜從國民黨分離出去,“白派”也出現了分裂,一部分人加入了親民黨,使得王金平的支持力量有所削弱。
就王金平個人形象來看,他顯得非常“公平”,不偏不倚,李登輝時代,他和李登輝的關係處理得很好,直到今天為止,李登輝也不曾公開反對過他。國民黨分裂而李登輝被清除之後,為了增加自己的勢力,李登輝看中了王金平在國民黨內的影響以及在“白派”中的實際掌門人地位,一度和他過從甚密,為了拉他加入泛綠陣營,做過不少工作。
陳水扁成為台灣地區領導人之後,為了打擊國民黨,也為了搞好同“立法院”的關係,在王金平身上也下過不少功夫。王金平和陳水扁“政府”的關係也因此“相安無事”,此事引來泛藍陣營的較大不滿,認為王金平慣於走中間路線,是典型的“腳踏兩隻船”。一時間,王金平的立場受到了泛藍陣營的廣泛質疑。為了消除這種影響,王金平不得不公開宣布,他是忠貞的國民黨員,對國民黨忠心耿耿,沒有人比他更愛國民黨。
馬英九參選阻力顯然是連戰身邊幕僚與黨務主管,及王金平對馬英九的觀感。縱然連戰已經表明不續任的意願,但以連在黨內影響力而言,不容馬英九輕忽。如果馬英九有連戰支持旋即取得參選的正當性,自可堵對手的悠悠之口;反之,連戰反對馬英九參選,馬英九能否知難而退,頓成問題。
如同馬英九參選1998年台北“市長”一役,陷於“誠信”困局一般,除非長官出麵解套,否則以馬英九性格而言,“退選”連馬英九都不會原諒自己,遑論接大位!
馬英九的唯一對手王金平擁有實力相當可觀,可以說是本土派的龍頭老大。王金平在黨內人緣之好,與馬英九呈現強烈對比。王的從政性格與馬英九不同,王出身地方型政治人物,於政壇廣結善緣很少樹敵,他的特色是常為朋友所累,但仍為朋友排除問題。王在黨內人緣之好,與馬英九呈現強烈對比。馬英九具有“不沾鍋”的潔癖,而王深具“老油條”性格。馬英九兩度當選台北“市長”,都不釋出人事權力給國民黨高層人士,或指派高層人士親信進駐市府成為馬英九團隊與高層溝通橋梁。相對於王金平卻不如此,他會適時釋出資源給予落難朋友。也許是兩人性格的差異,注定馬英九、王金平的對壘,是場慘烈的競逐,不論誰勝出,麵對沉屙難起的國民黨,馬英九、王金平都必須肩負該黨再造重任。
有人說馬英九、王金平都是謙謙君子,對職位都很少主動出擊,惟獨這次黨主席之爭二人卻一反常態地主動跳出來爭取,其意為何?確切地說,均與2008年“總統”大位之爭有關。此因王金平、馬英九二人均麵臨仕途發展瓶頸,馬英九於2006年台北“市長”任滿,在民進黨執政狀況下,馬英九將喪失政治舞台。而王金平於2008年“立法院長”任滿,長達三十年的民代生涯也將畫上休止符,因此為登上更寬廣的舞台,王金平必須更上一層樓。
在此情勢下,王金平、馬英九的當仁不讓,各自都有不同的盤算。再者2008年“總統”大選轉瞬即到,誰控製黨機器,即有“提名”主導權,為登舞台與掌握主導權,縱然國民黨被形容是“破落戶”,但爭誰當家也決定王金平、馬英九之間的政治命運。是以王金平、馬英九之爭既是國民黨的宿途,也回避不了同門兄弟鬩牆之鬥,爭一時也要爭千秋,乃是人盡皆知的事實。這也難怪連戰一再暗示,希望王金平、馬英九相爭不要引發決裂危機,要爭就要爭得不難看。連戰的語重心長,王金平、馬英九能否聽進去,外界不得而知。
7月4日,郝柏村、許曆農等27位國民黨將領,以及新黨主席鬱慕明,在出席台“中央軍事院校”慶祝抗戰勝利60周年活動時,力挺台北“市長”馬英九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郝柏村在會上致詞時力挺馬英九,他稱馬英九是“最關心、最了解黨工的人”。郝柏村並稱,馬英九讓他體認到,無論2008年“大選”“拿不拿得回來”,一個“新生、健全的國民黨比總統還重要”,因此馬英九必須當選國民黨主席;但他也相信,馬英九若當選黨主席,不僅可協助國民黨贏回2008年執政權,更“可讓國民黨未來長期、健康地執政下去”。這批將領的表態,無疑更增加了馬英九的勝算。
馬英九與王金平的對決
王金平、馬英九相爭既成定局,就民調數字顯示,馬英九贏麵似略勝一籌。馬英九之所以較王金平略占優勢,主要有下列幾項指標:一、馬英九表示若擔任黨主席,他希望從法律角度解決黨產問題。由於國民黨黨產過於龐大,許多黨產來自於“國家”,故而每逢“選舉”,對手均會以此作文章,抨擊國民黨是“黑金”政權,令國民黨百口莫辯。為解決國民黨的包袱,馬英九已在構思處理相關的黨產問題,希望一勞永逸地擺脫黨產束縛。馬英九的構思比較於王金平,王金平在“立法院”曾多次阻擋“黨產條例”的付委,因為王金平認定黨產是則曆史問題,不能一刀切;至少要“七三開”,不能因對手的抹黑,國民黨就把黨產視為包袱,要解決問題可以,民進黨政府不能用追溯既往抄家滅族的方式,逼迫國民黨還產於民。
二、在兩岸政策上,馬英九認為兩岸關係不是零和遊戲,也不是國共問題。雙方應透過民間互動交流,經貿往來,循序漸進地發展,當兩岸差距拉近,歧見自然減少,彼此就能逐漸建立共識,以此化解紛爭。而王金平則認為統一、獨立、加入美國第51州都是台灣人民的選項,惟有人民才能主導兩岸未來發展。比較馬英九、王金平觀點,馬英九出身行政官僚係統,王金平是民意代表。因從政路途不同,雙方思維及論點當然有極大的差異,也不能等同模擬。
三、在“國防外交”取向上,馬英九是第一位對南海、東海開發問題提出遠景的學者,表麵上南海與東海爭端是法律解釋問題,然而南海與東海交匯處在台灣,馬英九認為這兩大海域均與台海周邊環境息息相關,故而台灣應構思其所處的戰略位置,以此確定台灣於區域安全所扮演的角色。馬英九喜以戰略角度看台灣,如馬英九論及“美中台三邊關係”發展時強調,美中改善關係並不必然對台灣一定產生負麵影響,關鍵在於台灣如何運用本身實力,強化美中關係互動,進而使美中都能認同台灣於區域間扮演的角色。相對的王金平在“國防外交”問題上很少表達個人看法,似為美中不足之處。
四、在青年政策取向上,馬英九喜歡閱讀青少年讀物,也常與青少年聚會,希望政治人物多關懷青少年的學習,這可能與馬英九求學曆程有關。而老於世故的王金平,經常周旋於不同政治團體之間,很少與青少年朋友之間來往,所以青少年對馬英九認同度高絕非偶然。
馬英九和王金平的對決,顯然是各有優勢,可謂勢均力敵。
馬英九擁有台灣北部較為廣泛的群眾基礎,而王金平在台灣南部的地位卻不可動搖。就國民黨內部來說,有相當一部分人支持王金平,也正是看中了他在南部的影響力以及本土化的身份。南台灣一直都是泛綠陣營的“大票倉”,泛藍陣營在南部能夠獲得的支持相對要弱得多。如果王金平當上國民黨主席,在2008年的大選中,他不僅能夠獲得北台灣國民黨的票源,也可以在南台灣獲得相當的支持,勝算非常之大,這也是國民黨內部選戰策略的一部分。
但是,這些年來一直受到陳水扁族群政策欺壓的外省族群,對於王金平的中間路線,顯然心有所忌,他們或許擔心王金平同李登輝以及陳水扁的關係,會給國民黨帶來另一次災難吧,尤其是擔心國民黨內出現第二個李登輝。說實在話,目前的國民黨,確實已經承受不了第二個李登輝的打擊了,真的出現那樣的情況,便有亡黨之險。這一憂慮,使得王金平失去了不少的票源。
另一方麵,所有的國民黨人都知道,2008年對於國民黨來說,是極其關鍵一年,如果這一年再不能獲勝,國民黨未來向何處去,就是一個大問題,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個關係到國民黨生死存亡的問題。
在台灣TVBS的曆次民意調查中,馬英九的民眾支持率,一直都位列第一。這個調查並不僅僅是某一個陣營內的調查,而是將台灣政壇所有政治人物合在一起所進行的調查。在台灣十大政治人物當中,馬英九的滿意度是60%,“行政院長”謝長廷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名列第二和第三,王金平排在第四。連戰大陸行之後,民眾滿意度暴升15個百分點。換一個人,如果以這樣的點數,肯定衝到第一去了,可實際上,他的排名僅僅升到了第五,排在王金平之後,這大概也是連戰下定決心“交棒”的原因之一。陳水扁和宋楚瑜,分別排在第八和第九。
TVBS還進行了另外一些民意調查,比如他們分別以2008年大選為背景進行調查,假設國民黨的候選人為馬英九,民進黨的候選人分別為謝長廷和蘇貞昌,結果,無論哪一個擔當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的支持率均高出10個以上的百分點。同樣,這項調查中,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換成王金平,結果卻是王金平落後兩人至少8個百分點。
在這種形勢下,國民黨內的選票會投給誰,便非常明確了。
連戰曾希望這是一場“君子之爭”,馬英九和王金平兩人,也都曾公開表態,這一定是一場“君子之爭”,但在實際競選過程中,仍然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甚至在南部部分地區,出現了一些抹黑馬英九的傳單。這事很難說是王金平授意幹的,但至少也是那些支持王金平的人幹的。這很難說不是台灣地區的選舉庸俗化的影響,人們擔心選舉之後國民黨會再一次分裂,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2005年7月16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投票,台北“市長”馬英九15日晚在台北鬆山煙廠舉辦“國民黨·站起來——選對人。2008才會贏”造勢晚會,不僅馬英九四位姐妹上台支持,這場選戰中不曾露麵助選的馬英九夫人周美青也現身相挺,與馬英九相擁,激起現場高潮。
馬英九大姐馬以南上台時,以親情攻勢告訴現場民眾,國民黨前兩次“大選”敗選都是因為改革不夠,沒有給民眾清新形象,馬英九是最能給大家年輕、廉潔形象,讓大家有希望的政治人物,他二月宣布參選至今,遭遇風風雨雨,但馬英九沒有放棄,以堅忍的能量、魄力、改革國民黨決心,堅持到底,希望黨員踴躍投票、催票,支持馬英九。
在民眾熱烈歡呼聲中進場的馬英九,上台後與相挺的民意代表一起舉起誠懇、清新、改革力、年輕、正直、活力、清廉九項競選訴求。馬英九說,國民黨若僅有理想與改革勇氣,無法取回執政權,不僅沒有未來,連生存都會受威脅,且將逐漸泡沫化、遠離人民、走入曆史,為了國民黨的生存、發展,希望持續、擴大、堅持改革,協助國民黨贏回二〇〇八年執政。馬英九引用孫中山先生“須喚起民眾與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的名言,表示國民黨要有未來,就必須喚起民眾共同奮鬥,擴大參與,給年輕人發展機會,吸引年輕人加入國民黨,爭取年輕人、中間選民支持。
馬英九說,這次選舉是國民黨建黨一百一十年以來,第一次有競爭的黨主席選舉,我們絕對有信心讓這次黨內選舉圓滿完成,讓全體國人看到一個不一樣的國民黨。今天大家來這裏,相信不隻是為了支持馬英九參選,而是為了支持一個理想——個改革國民黨、讓國民黨重新執政的理想。
所以,藉這個機會,我想向大家說明我為何參選?以及如何與大家一起努力,改革國民黨,讓國民黨浴火重生,帶給人民新希望。
他說他是為加速國民黨改革、重燃人民希望而參選的。他指出:民進黨執政近五年來,以口號治國,將台灣帶向一條錯誤、危險的道路。在這些日子,我們沒有感受到快樂和希望,我們看到的是執政者的傲慢、民粹的泛濫、社會的對立和經濟的蕭條。他強調指出,2000年“總統”大選,許多支持阿扁的選民事後失望,認為看錯了民進黨,但也有不少選民對國民黨有著恨鐵不成鋼的憤慨。五年來,國民黨已推動不少重大的改革,但不可諱言,麵對人民愈來愈高的期盼,國民黨改革的步伐還必須更大、更快。今天國民黨麵臨的不僅是形象的問題,同時有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如果能夠痛定思痛、以具體行動掃除發展障礙、建立良好的形象,國民黨一定可以凝聚民氣,邁向執政之路。
馬英九表示,希望這次選舉不僅不會使國民黨分裂,反而因為候選人下鄉聽取黨員心聲、爭取認同,讓國民黨更壯大,也希望黨員明天無論風雨都去投票,支持他當選黨主席。
新黨魁得到的告誡之聲
2005年7月16日晚21時35分,中國國民黨秘書長林豐正在國民黨中央宣布在中國國民黨首次進行的被稱為“君子之爭”黨員直選黨主席競選中,現任國民黨副主席馬英九擊敗另一位候選人、現任副主席王金平,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六任黨主席。據林豐正公布的數字,馬英九在此次選舉中得票數為37.5056萬票,占得票率的72.4%,王金平得票為14.3268萬票,占得票率的27.60%此次選舉總投票率為50.17%,與選前預估數字相近。林豐正並宣讀了連戰選前寫好的致詞,文中除祝賀馬英九當選外,還呼籲黨內團結。
這位昔日被台灣民眾稱作“小馬哥”的“明星”式政治人物經過24年打拚,終於提升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變成了“馬大哥”,同時也開始了自己新的奮鬥目標——改革國民黨,力爭2008年在台灣國民黨能重新奪回執政地位。年富力強,風度翩翩,穩健但不保守,銳意改革但不毛躁,馬英九身上的這些優點符合了中國國民黨黨員們、甚至多數台灣島內民眾對一位領軍人物的期許。所以,他的當選,可謂眾望所歸。一時間,馬英九成為海峽兩岸的風雲人物。
55歲的馬英九,作為當今華人社會最具人氣的政治明星之一,成功當選“百年老店”國民黨主席。
馬勝王敗的結局並不令人意外,但是廣大國民黨員全然不顧“黨中央”明顯的“厚此薄彼”,仍然用七成以上的選票護送馬英九安全上壘,顯示出其獨立自主性之高與判斷抉擇力之強早已今非昔比,並足以佐證國民黨這個“百年老店”,業已出現開始複蘇的征兆與跡象,同時帶來了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的希望。更為重要的是,馬英九不僅因此肩負起中國國民黨實現“少康中興”的最大期冀與精神寄托,同時也有望成為21世紀華人社會一個不可或缺、彌足珍貴的“政治圖騰”。
從政治角度來看“百年老店”國民黨,姑且不論其不同曆史時期的勝敗榮辱與沉浮得失如何,單看其111年的曆史上僅僅隻有五位領導人(馬英九是第六個),就不難想象這個百年老黨的步履蹣跚與“老態龍鍾”。活力與改革對長期以來的國民黨而言,似乎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奢望。因此,當它迎來一位令人耳目一新的領導人時,所受到的舉世矚目就相當自然。
馬英九在“王馬之爭”中的優勢相當明顯,其七成以上的高得票率基本上與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多年來,一直高達70%左右的民意支持率和市民滿意度相吻合,這也標誌著國民黨的黨心所向和黨員意誌,業已與島內的主流民意日趨同步。事實上,自從馬英九決定參選時起即已篤定當選(除非與連戰對壘才有變數)。
但是,考慮到台灣島內和國民黨內長期以來的政治生態與選舉文化非常詭譎,才使得馬陣營不得不謹小慎微地步步為營,以期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從而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激情演出”(王陣營的表現同樣不遑多讓),造成了王馬兩大陣營的一定對立,這也是正常的。
從整個選舉過程來看,顯然有違於王馬雙方事前所定位的“君子之爭”。這也是馬陣營選後感覺最為遺憾的地方:雖然實力明顯占優,且最終如願以償地大獲全勝,卻贏得並不漂亮,反而讓人觀感不佳留下詬病。盡管如此,作為國民黨曆史上首次主席差額直選的“王馬之爭”,仍有不少可圈可點的出彩之處。
如相當多的黨內精英主動擺脫省籍迷思,選擇支持與自己出生背景迥異的候選人,也讓黨內選舉成功跳出省籍情結的藩籬。像蔣孝嚴、周錫瑋等外省精英選擇挺王,而吳敦義、陳傑等本土精英決定挺馬,於公於私都說得過去,無可厚非未嚐不可。
毋庸諱言,這對國民黨的政黨形象與台灣島內的民主政治,都是一個積極進步與正麵提升。選後的民意調查即是例證:74%的台灣民眾滿意馬英九當選,49%的政黨滿意度更是創下國民黨在野五年來的新高。遠在海外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同樣高度認可並稱讚此番黨主席差額直選,對選舉結果表示滿意,對黨內出現新的選舉機製感到高興,並認為這是國民黨對2008年大選的一次成功操演,此後將能應對任何選戰的考驗。
馬英九此番有驚無險地以大熱姿態勝出,可用“黨心不死,民意可恃”一語來形容。而馬英九在選前最後一夜——月15日晚上的造勢大會中,曾經多次喊出“人心不死,改革有望”的口號,直接訴求於廣大基層的國民黨員,悲壯意味十足。
當時站在馬英九身邊的夫人周美青女士,曾流露出一副茫然無助的眼神與表情,至今令人印象深刻尤其難忘。此時此刻馬英九所發出的那種強烈信息,似乎不僅在向國民黨中央高層,以及一班“黨國大佬”們非常露骨的“厚此薄彼”作抗爭,同時也在向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作抗爭:國民黨需要改革,威權保守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更需要改變!
結果馬英九大獲全勝,而其賴以大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卻又來自於馬英九固守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的精髓——勤政廉潔、親民愛民所致。與半個多世紀以來台灣島內乃至整個華人社會眾多政治人物不同的是,馬英九不僅沒有中國傳統政治文化那種中庸保守、黨同伐異、結黨營私的糟粕與消極一麵,而且其學養經曆和學術生涯有著濃鬱的西方背景。
因此,馬英九本人良好的法學素養與道德修養,以及他矢誌改革、銳意進取的陽光氣質,使其人格特質有著明顯的政治家本色而非政客麵目,是近現代乃至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學而優則教,教而優則仕”的一個典型標榜與生動寫照。
但正是馬英九這樣一位近乎理想甚至趨於完美(當然是指相對而言)的政治人物——嚴格地講是一位在中外文化傳統雙重背景下“東西合璧”的理想產物和政治明星,在近年來的台灣卻有著“叫好不叫座”的尷尬與無奈。
不僅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和泛綠陣營視馬英九為最大政敵,總欲圖謀去之而後快,每每以“打馬批馬”為能事,就連同屬泛藍陣營的盟友親民黨,也對馬英九側目而視寢食難安。尤有甚者,國民黨內乃至中央領導層亦有一股波濤洶湧的“反馬”浪潮,不時興風作浪,以期“馬”失前蹄。這一切,隻因為馬英九“不沾鍋”的個性,往往給人以自視清高的形象,致使他無法擁有自身真正的政治盟友。
多年來馬英九的智囊團亦即所謂的“馬團隊”,其實是一個相當鬆散的集約型組織。“馬團隊”的成員多為學者專家、媒體精英,精通宣傳企劃、公眾行銷。但是這些謀士平素並不在馬英九身邊,而是遍布島內各地的學界、政界和文化教育等社會各界,一旦馬英九有重大選戰就可“招之即來,呼之即去”。就是這樣一個既不嚴密亦不強大的“馬團隊”,卻在馬英九參與的多次重大選戰中十分有效屢屢建功。以此而論,“馬團隊”堪稱“君子不黨”——即“君子群而不黨,君子和而不同”的成功範例,是一名優秀政治家為人處世、治政理政的基本要求與道德準則,更是當今世界與華人社會民主政治應有的一種大家風範,對中國大陸當前致力推動的政治文明建設亦頗多助益與啟迪。
對於這樣一位才情誌節與形象魅力俱佳的政治明星,國民黨中央諸多大佬竟然不懂得“珍惜”,難怪國民黨基層黨員要用選票來替全黨發聲了。
獲勝的馬英九坦言,他當選後的目標是為國民黨創造有利條件,讓國民黨成為正派、清廉、改革、有競爭力的政黨。
“正派”一詞一般用於對個人生活作風的評價,馬英九卻把這個詞語用來形容未來經過改革、改造後的國民黨形象,正是巧妙地把自身的個人色彩、執政風格與國民黨形象結合起來,可謂匠心獨具意味深長,在某種程度與一定意義上也彰顯出馬英九矢誌推行改革路線的決心和信心。
馬英九以72%的得票率完勝當選國民黨新黨魁後,得到的卻是一片告誡之聲。在國民黨中常會上,馬英九誠懇地向王金平六次道歉,承認自己在選舉時講了過頭話,邀請“王院長”和他共治中央。王金平卻有事提前退席,說不懂什麽是“共治”。可是即便如此,泛藍媒體還是一路讚揚王金平氣度大。
7月29日,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王金平遞出辭呈,辭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的職務。為了掩蓋黨內矛盾,馬英九向媒體表示,副主席辭職是正常程序,不隻是王金平要辭,所有副主席都要辭職,包括他自己在內也要辭。剩下的問題是續聘,他會續聘王金平擔任副主席,這個誠意不變。
對於媒體報道連戰返台後,單獨接見王金平,還讚成王金平辭去副主席,馬英九說,這是正確的,因為程序上本該如此。由於王金平8月離台度假,王馬更難相見,馬英九說,這不會有影響,因為王金平還會回來,到時候再談。馬英九在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也透露,王馬的僵局不排除請出連戰出麵斡旋,解開王馬心結。盡管馬英九努力想挽留王金平,但王金平去意已決。
國民黨繼2000年失去“政權”之後,2004年因槍擊案的影響再度失手,整個黨已經處在了解散的邊緣。當連戰決定對“選舉不公”進行抗爭的時候,馬英九和王金平做了完全不同的選擇:馬英九傾向於先承認結果、再依法起訴,而王金平選擇了跟隨主席,不承認結果、依法起訴的同時進行體製外抗爭。
馬英九一直是政治明星、媒體寵兒、國民黨的形象代表,幾乎是2008年泛藍獲勝的唯一希望。如果馬英九不在,國民黨整合得再好也沒有意義。
因為在民主社會中,黨的存在最終就是為了“大選”的勝利。
他自己也很清楚。因此在2004年3月的“選舉不公”抗爭中,馬英九選擇了和國民黨保持距離,為自己、也是為了黨,保留一個跨黨派的幹淨形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從這次黨主席直選結果可以看出,他的策略成功了。人民需要一個不牽涉權力鬥爭、沒有內幕交易、一直捍衛法律的新鮮人物。這就是寵兒的正確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說,馬英九是花,其它的國民黨人都是綠葉。馬英九的問題是,有的時候他過於考慮自己,例如這次黨內直選,他明知必然當選,還無證據地攻擊王金平“賄選”,簡直就是幫民進黨收集在2008年攻擊他自己的材料。
這次黨主席選舉的結果,讓馬英九有機會證明他去年3月的選擇是對的。但是整個黨還要繼續,國民黨還有如泥潭般的黨產、黨工問題需要應付;在“立法院”,還必須靠黨的“議員”去和民進黨鬥爭;年底地方“選舉”,還有惡仗要打。馬英九可以控製自己的道德形象,也可以控製媒體的公關方向,但他還不會控製這個有百萬黨員的百年老店以及“立法院”過半的泛藍黨團。這些應該繼續交給“清汙老手”王金平。馬英九贏得的主席更應像一個名譽主席,大家勸他讓權,其實非常合理。
而2004年3月之前,泛藍群眾其實一直對王金平有所警惕,因為他是本土派的領袖,而大家一度認為如果泛藍2004年選敗,王金平會把自己的人馬組成台灣國民黨。因為泛藍的失敗看上去是一個連續下降的事件,2004年再敗,那整合泛藍就很難了。但槍擊事件之後的泛藍抗爭中,一向被認為有些“圓滑”的王金平做出了一個非常讓人感動的動作:堅定地站在了連戰身邊,製止了本土派的離心傾向。
如果說連戰的抗爭決定,以憤怒來聚集泛藍基本盤的話,王金平則是在民進黨和國民黨本土派中間劃了一條不可跨越的線。這條線的作用很大。以這次黨主席直選為例,雖然馬王爭得也很難看,但並沒有嚴重的省籍矛盾:馬英九獲得的高票沒有本省外省之分。國民黨這一年半,基本成功擺脫了李登輝埋下的、民進黨操作的省籍話題圈套,國民黨轉型成一個偏右的全台灣的黨。如果不擺脫這個話題圈套,國民黨還是一個外省概念黨,隻要民進黨再設局,2008年國民黨還是會與“政權”無緣,畢竟外省人隻占台灣人的15%。這樣的轉型成功,當然王金平功不可沒。
因此,當黨內元老們和泛藍友人從內部民調得知馬英九要大幅度獲勝的時候,他們紛紛在最後幾天為必然要輸的王金平站台助選,甚至很多不是王金平陣營的人,都選擇站在了王金平這邊。連戰還故意讓媒體看出自己是投了王金平的一票。當王金平意識到自己輸了的時候,他發現孤獨的不是自己,而是馬英九。有人擔心他會因此分裂出去,其實,當整個黨中央和整個“立法院”黨團都和王金平站在一起的時候,王金平還要分裂出去做什麽?這就是王金平輸了,卻反而獲得了更多的支持的原因。
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陳水扁雖然送去了祝賀花籃,但內心很不是滋味。於是,民進黨一方麵鼓動王金平另立山頭,另一方麵阻撓馬英九訪問大陸。民進黨“立委”林進興稱,象征外省族群的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象征著大多數國民黨黨員對本土領導人的排斥與擔憂。未來,台灣政治將進一步陷入“外省”與“本土”的族群鬥爭中,本土派要想在國民黨內成為核心更是難上加難。林進興建議王金平帶領30%的本土派黨員出走,另組“台灣國民黨”,或許還可以闖出一片天地,否則“包括王金平在內的國民黨本土派人士繼續留在黨內隻有兩條路,其一就是永遠當轎夫,其二就是隻能充當被酬庸的樣板。如果要在國民黨內僅當‘義工’,實在太委屈王‘院長’了”。
對於馬英九,林進興直言不諱地提出,民進黨應該把他作為2008年“大選”的“假想敵”。由於馬英九表示當選後願意訪問大陸,18日,“陸委會主委”吳釗燮強調,馬英九具有“直轄市市長”的身份,依據規定必須是參加國際性會議,並經當局相關主管機關審查才可離島。也就是說,在台當局現行法令規定下,馬英九無法比照連戰的模式受邀訪問大陸。
分化國民黨一直是民進黨的目標,在馬英九當選黨主席後尤其明顯。
台灣“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瞿海源在台灣媒體撰文指出,就個人聲望而言,陳水扁從來就不是馬英九的對手,曆來民調都顯示他輸給馬英九很多。從政黨支持率的消長情況來看,今年2月,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支持率都有所上升,國民黨止住了2004年“大選”後的頹勢,僅比民進黨低3個百分點。
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接下來,民進黨漸漸輸給國民黨。4月連戰訪問大陸,島內形勢大變,民進黨的支持率下降到18%,是兩年來的最低點,國民黨則升至24%。到了5月,民進黨的支持率雖然回升到23%,但國民黨此時已大幅上升到31%。這在2000年民進黨執政後極少見到,甚至可以說是第一次。從中可以發現,國民黨進行改革就會使民進黨的支持率下降,所以國民黨選出新的黨主席並不是一黨之事,民進黨也將越來越受到它的影響。
這也不是馬英九和陳水扁之間聲望的消長,而是政黨政治競爭的結果。
追隨連戰任黨永遠的義工
8月1日,王金平在北加州達摩鎮萬佛聖城參訪時,拈香祝禱很長時間。王金平說,他借這個機會為台灣祈福,祈求台灣能夠安全、安定,兩岸問題能夠和平解決。而在與馬英九的關係上,王金平表示他會盡力支持協助馬英九,並會在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協助輔選。很多國民黨員擔心王金平如果不協助新當選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國民黨的黨務工作以及選舉輔選都將很困難,王金平表示,沒有這樣的問題,他會從旁支持協助馬英九。
8月11日下午,王金平赴國民黨中央,與黨主席連戰懇談一個多小時,確定維持不續任第一副主席的決定。王金平說他已獲得連戰的諒解,追隨連戰任黨永遠的義工;但黨以後有任何需要,或新任主席有任何指示,他一定會全力以赴為黨奉獻服務。
王金平返台時,馬英九親自去接機,王馬兩人氣氛緩和不少,王金平是否續任國民黨第一副主席,備受關注。下午約三時許王金平抵達黨中央,與連戰懇談一個多小時,會後王金平說,連戰對他的想法表示“尊重與理解”,但是希望他能慎重考慮。他自己決定不續任副主席。王金平說,他感謝連戰4年前提名,經過16全代會任命他為副主席,新任的黨主席接任後,他將隨同連戰提出辭呈,跟連戰同進退。
王金平表示,連戰已聘請他擔任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他說今後將以中評會主席團主席身份全心全力為黨奉獻與服務。王金平表示,馬英九辦公室已經聯係要和他見麵,他預估會麵時間應該在國民黨17全會之前。他強調,他非常樂意和馬英九見麵交換意見,談黨未來的問題,這是黨員職責所在,但他希望馬英九不要保留副主席位置給他。
8月15日,王金平在接受台灣電台專訪時,首次透露了他與連戰11日會談時的內容,並再度明確表示,基於為國民黨著想、考慮,他認為不接國民黨副主席比較好。王金平說,他和國民黨主席連戰11日見麵時曾向連戰說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擔任副主席不見得對黨奉獻比較大,某些時候反而會礙手礙腳;過去他擔任副主席,最主要的貢獻在於“立法院長”身份,而不是國民黨副主席有什麽能耐奉獻給黨。況且現在局勢和過去不同,單純擔任“國會議長”合乎台灣體製,所以他決定不當副主席,而是以黨員、義工的身份為黨努力、奉獻,讓馬英九依照原有理想盡情揮灑,創造國民黨最美好的前途。連戰最後決定尊重他的想法。雖然決定不再續任國民黨副主席,但王金平表示他願意接受連戰聘任,擔任國民黨中評委主席團主席。
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兩年多中,泛藍人士對於馬英九會更加苛責,而王金平,一定會在新的權力妥協中找到自己的地位,繼續控製國民黨黨務和“立法院”泛藍黨團。因為隻有這樣,國民黨才能獲得2008年盼望已久的勝利。因此可以說,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其政vA生涯從此步人前所未有的巔峰,與此同時,他也步人了前所未有的雷區。他當選的消息剛剛傳出,媒體紛紛載文,稱他未來麵臨幾大挑戰:
首先,國民黨的黨內團結是他所麵臨的最大挑戰。顯然,因為這次選舉,他和王金平之間,已經出現了一次“決鬥”,雖然此前分析人士認為國民黨有可能因此而分裂的可能大大減小,但雙方較上了勁卻是事實,選前國民黨大佬包括馬英九的父親在內所擔心的國民黨分裂,仍然未能完全消除。國民黨高層是支持王金平的,連戰的選票投給了王金平,不僅如此,連戰的女兒連惠心也將選票投給了王金平。據說國民黨高層目前仍然掌握相當權力的一些人,都是支持王金平的,這對於馬英九未來執掌國民黨是不利的,甚至有可能成為障礙。今後,馬英九和王金平陣營的合作,將會異常困難。
馬英九上任後,泛藍整合,是他的一個艱巨任務。泛藍陣營的重要力量是國民黨和親民黨,從某種意義上說,泛藍整合,也就是國民黨主席和親民黨主席之間的整合,然而,宋楚瑜和馬英九之間,整合的可能性有多大?
當初,宋楚瑜和馬英九之間,確實是有矛盾的。2000年,宋楚瑜要參加競選,但李登輝堅決阻止,馬英九支持連戰,站在了李登輝的立場上,宋楚瑜是否會有點惱火?誰也不清楚。2002年,馬英九競選連任,宋楚瑜主動向馬英九表示好感,要站出來為他助選,但被馬英九拒絕。即使如此,宋楚瑜還是自己站了出來,甚至公開下跪為馬英九拉票,輿論稱宋楚瑜打悲情牌。
但到了2004年,槍擊案發生後,宋楚瑜是泛藍陣營的鬥士,所有的拚真相活動,均為宋楚瑜組織指揮,但最終卻遭到了馬英九的狙擊,馬英九派出警察拿著高壓水槍驅散示威人群。宋楚瑜因此對馬英九大為惱怒,直到2005年馬英九參加黨主席競選時,宋楚瑜提起此事,仍然顯得有點咬牙切齒。
馬英九也知道這件事傷了很多國民黨人以及親民黨人的感情,所以,2005年的紀念“3·19”一周年大遊行,他也參加了,多少挽回了一點票源。此次國民黨選舉,宋楚瑜身在美國,但他行前用錄像帶的方式表示了支持王金平,而親民黨內不少人也持同樣的態度。
現在的事實是,馬英九當選了,這便給2008年國親聯盟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議題。如果仍然像2004年一樣,兩黨共同推出候選人的話,那麽,國民黨推出馬英九,親民黨推出宋楚瑜,兩人將怎樣搭配?無論是在台灣政壇還是在原國民黨內,宋楚瑜的資格比馬英九都要老得多,讓宋楚瑜來擔任馬英九的競選副手?雖然這樣的組合,可能成為泛藍陣營取勝的保障,問題在於,宋楚瑜是否甘居馬英九之下?
台灣人對馬英九的期望值
民進黨可以說是一個競選黨,他們是從國民黨的高壓下冒出來的,所以,鬥性十足,競選戰經驗豐富。馬英九是謙謙君子,隻會一味地提倡“文明選舉”,卻沒有太多明爭暗鬥的方法。宋楚瑜倒是一個好的鬥牛士,可惜,他恐怕不會和馬英九配對。記得有人談到連戰競選時的一個細節,說是他的助選班子要他扮演航天員,給他弄了一套太空服穿著。他做秀之後,脫下太空服,說的第一句話便是:“若是家父還活著,看到我這樣,一定會罰我的跪。”
此人同時說,馬英九和連戰是同一類人,他們那種紳士風度,一旦站上競選台,既缺乏煽動力,更缺乏殺傷力。相反,台灣這些年被陳水扁、宋楚瑜、李敖、陳文茜這些人訓練出來了,需要的是出口傷人的功力,這恰恰是馬英九所缺乏的。
何況,有人認為,馬英九比王金平容易對付,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這些年,陳水扁等人將族群對立已經搞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馬英九的省籍,可能會成為他最大的障礙。尤其重要的是,馬英九現在就冒出頭來了,民進黨有整整3年的功夫整倒他,這個時間,實在是有些可怕e所以馬英九未來幾年麵對的最大的問題是民進黨,是怎樣應對未來3年中民進黨的“逢馬必反”。
此外,馬英九上任後麵臨的第一件事,便是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如果在這次選舉中,國民黨落敗,那麽,馬英九未來的路將更加的艱難。
實際上,以上這幾大難題,僅僅隻是大陸學者隔岸觀火的分析,還遠遠沒有觸及馬英九更為核心的危機。據台灣的有關人士分析,馬英九的危機,第一在於他在台北“市長”任上,市政上的表現並不如前幾任,行政能力是不如宋楚瑜的。而一旦當上國民黨主席,那麽,就要看他的黨政能力了。此前,他一直沒有直接處理過黨務,這方麵是否有能力,一些人持保留看法。
他們擔心,一旦馬英九在這方麵表現不佳,那麽,未來的3年,便會成為他生命的滑鐵盧。
有關台灣方麵對馬英九的分析,我們不妨部分引用一下陳文茜所做的一個節目的內容。
陳文茜最初是民進黨的堅定支持者,但民進黨上台後,她立即發現,陳水扁者之流,和她最初所認識的那個人完全不同了,變得異常的麵目可憎。
她對於陳水扁以及民進黨極為失望,因而退出變成了一個無黨派人士,後來又傾向國民黨。她的這一改變,使得她在台灣的處境出現了微妙變化,她在台灣的電視節目,受到了民進黨的圍剿,多次被以各種理由封殺。在此情況下,她便來到香港,和鳳凰衛視合辦了一個節目。
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之後,陳文茜的節目專門邀約一批台灣人專題討論了馬英九其人。
在節目的開場白中,她說:“馬英九和宋楚瑜都是外省人。李敖覺得馬英九沒有宋楚瑜能幹,所以他不認為有任何一個外省人有能力趕越宋楚瑜當省長時候的聲望。”陳文茜說,她不這樣認為。她說,“我不同意李敖的看法,你隻要看看李敖太太的眼睛看馬英九在電視上時候的神采,你就知道馬英九的票倉在哪裏。連日本女人都會風靡一個韓劇的裴勇俊,如果這個事情可以成立的話,我認為馬英九是台灣第一個外省人真正可以不像宋楚瑜跑遍309個鄉鎮,他隻要維持他那個樣子,完全可以征服大多數女性和年輕人。”
在節目中,陳文茜分析說,目前台灣的藍綠陣營,幾乎是五比五。雖然很多民意調查顯示藍軍比較大,但實際上,很多藍軍人士更看好中國大陸,他們回到大陸之後便不想再回台灣投票了。如果他們回台投票的話,恐怕還是勢均力敵。但如果馬英九黨內再出問題,那大概就沒救了。所以,陳文茜問台灣名記董智森:“馬英九自己陣營裏麵一定有很多評估,他們最喜歡民進黨的對手是誰?”
董智森說,他們最希望的對手是呂秀蓮,不希望是蘇貞昌。他說:“台灣的選舉很奇怪,有時候能力也不是那麽重要,陳水扁也沒有什麽能力。台灣的選舉是四年一次,有很多人看這個人是明星。現在台灣最主要的明星是馬英九,他大概是一個半,陳水扁是一個,還有半個是蘇貞昌。馬英九碰到蘇貞昌,蘇會比較自卑因為他老。但是蘇貞昌知道自己嘲笑自己的醜,變成很可愛。我沒有頭發,但是我很亮。他會用這種方式去自我解嘲,因此可以獲得很多選票。”
陳文茜自己是傳媒人,同時,她也是政治人,既是傳媒明星,也是政治明星。因為她一直做政論性節目,所以,很多人都希望聽一聽她對台灣政治或者政治人物的看法。馬英九當選,立即有很多媒體采訪她,問她對馬英九的看法,或者是對2008年的看法。麵對這類問題,她便說:“不用看那麽遠,下個月他有黨工的薪水2個億,他有對台灣銀行的負債5個億,他當選已經負債12個億。他如果做不到,國民黨隻有變成天天三點半在跑支票。國民黨就成一個跳票的黨,他黨主席也就完了,他的黨也完了,根本跑不到2008年。”
台灣著名傳媒人的張啟楷接過這一問題說,國民黨現在的問題很多,這所有問題,全都壓在了馬英九一個人的身上。第一個問題,便是黨產和薪水問題。第二個是人事安排問題。正因為如此,所以連他的爸爸都不支持他,希望他不要去搶這個黨主席,應該讓連戰留下來,好好把整個黨帶好,他自己要專心處理好2008年。當然,張啟楷也承認,如果馬英九能夠在這3年間將黨務處理好,那他在2008年的機會是很大的。
在台灣,陳鳳馨是馬英九非常信任的“聞人”,那麽,陳鳳馨對馬英九怎樣評價?
她提到了不久前金庸向馬英九贈書一事。她說,金庸送給馬英九《倚天屠龍記》,似乎喻示馬英九可能像張無忌,非常猶豫不決,個人的武功非常高超,所以大家就擁戴他去當了明教教主,後來他因為心不夠狠,手不夠辣,也不知道怎麽去做政治判斷,眾叛親離的結果,他就拱手把明教奉送給了朱元璋。陳鳳馨說:“所以我覺得金庸觀察馬英九觀察得還蠻深路的。但馬英九自己說,他覺得自己像郭靖,可是郭靖是一個死守襄陽的悲劇人物。對馬英九來講,他既不能當張無忌,也不能當郭靖,他其實要走出一條新的路。”
從這些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台灣人對馬英九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同時,作為熟悉他的人、欣賞他的人或者旁觀他的人,對他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在挑剔馬英九的毛病和弱點,是在拿顯微鏡看問題。但從另一重意義上看,台灣畢竟已經進入了一種非常時期,民主和獨裁,開明和黑暗,統一和分裂,法律和專製,諸多因素糾結在一起,正在進行一場生死之戰。處於這種漩渦之中,對於任何一個政治人物來說,都是一場極其嚴峻的考驗,人們對身處這種考驗之中的馬英九,寄予更高的期望,完全可以理解。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馬英九存在很多缺點弱點,這是毫無疑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