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那裏?”林軒驀地轉身,盯著兩人左側十五步之外的一個岩漿漩渦。
“什麽?”原先生吃了一驚,從那種萎靡狀態裏跳脫出來。
“我感覺到有個什麽東西在那裏。”林軒低聲說。在這個空曠而灼熱的巨大世界裏,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讓他後背生涼,毛骨悚然。
岩漿不斷打著旋從他們棲身的石台邊流過去,林軒關注的位置並沒有可供落腳之處,僅僅是一個直徑忽增忽減的詭異漩渦。
“怎樣才可以身在岩漿之中而不受傷害?”林軒問。
原先生低聲回答:“那把寶刀有著類似於中國道家‘避火訣’的功效,而我也曾經修煉過江西龍虎山的‘忍字訣’,一旦麵臨無法躲過的戕害,就將全身的毛孔關閉,拚死對抗外來傷害。更重要的是,我跌入的那個岩漿坑其中充滿了氣體,毫無規則地向上亂冒,這才讓我僥幸活下來,此生再也不想嚐試第二次了。”
其實,人生很多事情沒有奇跡可言,原先生能跌入岩漿坑不死,是自身長年累月不輟修行的結果。
武功、修行、技藝沒有任何可以投機取巧之處,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林軒再次感歎:“真是可惜了那把寶刀,竟然給牙神流魔尊做了殉葬品。”
“那大概就是那把刀的命運吧,取之於日本,再還給日本人。”原先生也輕聲感歎。
那漩渦維持了不到五分鍾,隨即順流下行,液麵恢複平靜。
“你有什麽發現?”原先生問。
“我總感覺被人從高處、遠處偷窺著,但又發現不了什麽,這一次,我們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看是否能笑到最後。”林軒說。
既然岩漿中不可能藏住東西,那麽最可怕之敵就應該在岩漿流去的遠方。
林軒低聲問:“原先生,你感覺怎樣?”
原先生點頭,雖然臉色依舊蒼白,但神情已經恢複了鎮定和冷靜。
“我們開始向前走吧?這種時候,我需要你的幫助。”林軒懇切地說。
於是,兩人離開石台,慢慢向前走。
走出越三公裏之後,空間漸漸收窄,由最初的五十步寬、二十米高縮減為二十步寬、十米左右高度,岩漿的流速也漸漸增快,他們隻能沿著空間的右側狹窄邊緣艱難前進。
“其實這裏是我沒預測到的地方……林軒,我自從下了那道懸崖之後,所有判斷力都受了影響,戰鬥力也大幅減弱。這種情況之前從未出現過,甚至包括我在石窟裏的時候,都沒有對自己失去過信心。還記得嗎?我在石窟的居住之處有著四台高等級潛望鏡?”原先生一邊走一邊氣喘籲籲地問。
“記得。”林軒簡短回答。
“那潛望鏡的成像原理就是海市蜃樓的光譜變種現象,通過光的穿射、折射、反射,將有用的信號重新組合,從中挑選自己可能感興趣的東西。最初我買下它們是想探索那巫女的下落,但陰差陽錯之間,看到了另外一個世界的複雜事件。”原先生盡量用最淺顯的道理說明白這事。
林軒舉手示意:“原先生,你隻管往下說。”
原先生點頭:“簡單說,潛望鏡的最外層鏡頭能通過特殊的遙感手段與國外最先進的衛星成像機構連接;中間鏡頭則可以從六十四個方位角俯瞰地球的方方麵麵,與美國安置在百慕大哈密爾頓市中心的全球軍情觀察塔連接;裏層鏡頭連接著全球礦井檢測掃描中心;最裏層鏡頭則連接著51號地區的神秘事件觀察室監控器。”
如果這種解釋從別人嘴裏說出來,很可能被認為是胡說八道,而原先生作為“四大遊俠”之一,完全有能力也有興趣做到這些。所以,四個鏡頭的作用是真實可信的。
“第一個鏡頭連接的是哈勃望遠鏡嗎?”林軒問。
原先生點頭:“沒錯。”
那是一架以天文學家哈勃為名、在軌道上環繞著地球的望遠鏡,位置在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會受到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又沒有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它於1990年發射之後,已經成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填補了地麵觀測的缺口,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許多天文物理方麵的難題,其超深空視場是天文學家迄今為止獲得的最深入、最敏銳的光學影像。
“還有空間紅外望遠鏡、空間幹涉望遠鏡、地外行星搜尋者、康普頓太空望遠鏡、X射線太空望遠鏡等等第一手的宇宙觀察資料。”原先生繼續說下去,“我已經動用了所有的力量,試圖找回失去的那個人,而且我隱居到珠峰之下,就是為了不受任何打擾,在天然極寒的最佳思考環境中完成這項工作。可惜的是,我沒有找到我想要的,但卻發現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蜂巢宇宙。”
普通人聽到這麽多晦澀的概念就已經頭昏腦漲了,但那些進入了林軒耳朵裏,自然而然地連綴成有巨大的價值的情報。他非但不畏懼這些專業性詞匯,而且希望越多越好。在他看來,隻有堆積如山、汗牛充棟的資料才能讓一件事從量變到質變,令最終事實浮出水麵。
“古代中國禪宗已經發現‘一花一佛國、一沙一世界’的宇宙真理,並編纂成這種對仗文字流傳於世。可惜,中國曆史上朝代更迭太快,每一代都充斥著煉丹、風水、堪輿等等招搖撞騙之徒,重複上演著劣幣驅逐良幣的鬧劇。結果,真理被謊言和邪說埋沒,成了文學家們消遣的小玩意兒——一花一佛國,一沙一世界,這是多麽發人深省、振聾發聵的文字啊,前輩們想要告訴我們的是,永遠不要舍近求遠,去遙遠的虛空之處尋找,因為那種行為等同於大海撈針。相反,要從小中見大,從小我中求偉大,從一朵花、一粒沙中找到真正的宇宙。對比以上道理,美國太空總署乃至全球任何一個太空研究強國目前走的路都是錯誤的,宇宙之內,空空如也,人類要尋找的東西就是地球上。”原先生又說。
林軒一言不發地聽著,把原先生的話全都裝進腦子裏。
“你聽得懂嗎?”原先生問。
林軒點頭:“你的意思是,人類到外太空裏去探索能夠移民的星球、尋找活的生命、與外星人溝通都隻是緣木求魚,永遠不會有結果的?”
原先生臉上掠過一陣驚喜:“沒錯。”
林軒接著問:“那麽,按你的意思,外太空空無一物,沒有人類需要的東西,對嗎?”
原先生點頭:“沒錯,就像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想找一個美國人,最好是到哪裏去找?”
林軒回答:“當然是去美國找,因為那裏全都是美國人。”
“如果你是要找一個地球人或者是一大批與地球人相似的人呢?”原先生追問。
林軒自然而然地回答:“當然是在地球找,因為隻要出現在這裏的,全都是地球人。”
這樣的回答看似順理成章,但卻包含著很高深的智慧。
宇宙學家、天文學家、航天學家們都以為飛出地球、飛向太空才是尋找地外生命的唯一途徑,殊不知,反向思考就能明白過來,人類腳下踩著的地球還沒有探索清楚,何須著急向宇宙發展?
這個星球地大物博,人類僅僅占據了表麵的一層,卻不思進取,以為已經完全掌控了它,肆意開采挖掘、汙染糟踐,無視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性,著實是鼠目寸光之至。
“人類能夠認識的,隻有身邊的宇宙,就算強行發展超過光速的外太空航行器飛出太陽係和銀河係,也一定毫無發現,就像是去大海裏撈一個不知長度、不知形狀的針一樣,耗費百年千年的光陰,依舊是沙上建塔、水中起屋,毫無意義。”原先生終於講出了答案。
林軒連跳了兩次,躍上了一個稍微寬敞的高台,轉身看著原先生。
剛剛他們討論的問題非常深奧,值得天文學家、哲學家們寫一篇洋洋萬言的長文。隻不過,文章是文章,現實是現實,林軒眼下就是要確認“蜂巢宇宙”的事。
“原先生,關於‘蜂巢宇宙’,你還知道什麽?”林軒問。
同時,他觀察到岩漿的流速越來越急,可見這個空間是逐漸收窄的,到了最後,也許會縮成一條管道。
“管道?”林軒猛然警醒,“熱流由管道注入某個巨大的機器,機器產生動力,驅使地球軸心轉動——一定是這樣,一定是這樣,地球的轉動要依靠岩漿的高熱來驅動,那是天然的燃料,比任何一種油料、酒精更能提供持續恒久的熱能。各國都有活火山、地下岩漿井、地火沼澤之類的奇怪地理構造,那些都是為地球軸心提供熱能支持的。”
數年前,美國曾拍過一部名為《地心毀滅》的電影,那部影片講述的就是一群科學家深入地心驅動地球自轉的故事。在影片中,一群全球最傑出的科學家駕駛一艘前所未有的地心航艦,深入地心內部的高溫岩漿之中釋放核彈,核爆炸的威力使岩漿發生震蕩,地球核心再度轉動,避免了地心毀滅導致世界末日的大悲劇。
以前有無數例子說明,美國的科幻電影具有無比正確的前瞻性,電影中展現的很多當時匪夷所思的細節,時至今日已經成了人類的真實生活。
如果《地心毀滅》這部電影的主題能夠站得住腳,則其中心論點與林軒所想的不謀而合,都是證明了“地球軸心存在、地球依賴軸心動力的驅動、誰掌控了地球軸心就掌控了地球和人類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