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四十八、比肩莫斯科獸醫學院

  1956年,蘇聯莫斯科獸醫學院院長、著名寄生蟲病學研究專家葉爾紹夫在莫斯科獸醫學院作過一個《關於中國的獸醫教育》的報告,他說:

  “我考察了中國十多個獸醫專業教育機構,包括南京農學院的獸醫專業,其前身為中央大學獸醫係,曾經擁有中國第一流的獸醫師資和設備,培養出許多人才。但我考察後認為,唯一與莫斯科獸醫學院相當的,是蘭州小西湖的那個小小的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所以,通過外交途徑,我們之間建立了姊妹學院關係,可以直接交換資料,相互交流。”

  當年在莫斯科獸醫學院進修的西北獸醫學院教師買永彬聆聽了這一講話,他作了詳細記錄並傳到了國內。

  莫斯科獸醫學院在當年的社會主義陣營中是獸醫行當裏的龍頭老大,沒有人能與之抗衡。究竟西北獸醫學院有什麽能使蘇聯駐中國農業專家組組長葉爾紹夫如此看好,並認為可以與之比肩而立、不相上下呢?

  首先是學校形成了一個以盛彤笙為核心的強大的辦學團隊。經過幾年的努力,伏羲堂前已匯聚了全國業內學界的一大批精英。到1956年,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已有16名教授,6名副教授,他們絕大部分都是來自歐美的海歸人士。其中盛彤笙為一級教授、中科院學部委員,朱宣人、許綬泰、張鬆蔭、楊詩興、粟顯倬為二級教授。由於教師力量的加強,主要學科都有了學術帶頭人,獸醫專業有中國獸醫病理學奠基人的朱宣人,寄生蟲病學家許綬泰,獸醫內科學家、中獸醫學家蔣次昇,獸醫微生物學家廖延雄,獸醫產科學奠基人陳北亨,獸醫解剖學家謝錚銘,獸醫外科學家秦和生,傳染病學家蔣鴻賓;畜牧專業有動物營養學家楊詩興和彭大惠、養羊學家張鬆蔭、養馬學家崔堉溪、畜牧學家粟顯倬、牧草學家盧德仁、植物學家栗作雲、農業經濟學家李林海、草原學家任繼周,這些都是當時國內畜牧獸醫界的頂尖學者。以他們為首,又形成了每門學科的學術梯隊,以畜牧係當年的養羊教研組為例,張鬆蔭為“主帥”,下麵有範濤、張尚德、張漢武、張鵬亞、盧泰安、魏懷芳、徐慧茹等多員“大將”,在國內同行中,陣容空前。獸醫係的微生物教研組以廖延雄擔綱,配備有張樹藩、張思敏、趙純庸、張秉一、沈斌元、安愛榮、方永祥等,無論課題研究還是診治疫病,都得心應手,揮灑自如。以後廖延雄回到老家江西,還感歎當年學術梯隊的強大,現在無梯隊、少幫手,再也搞不出成果了。

  基礎課的師資力量也十分了得。教生化的,有生物化學科主任高行健教授、戴重光教授,教生物學的有郝逢教授,教英文的有張素我教授,教英文和國文的黃席群副教授。他們的到來,使學院猶如鮮花著錦,盛極一時,使國立獸醫學院成為藏龍臥虎之地,他們像璀璨的群星,閃爍在大西北的天空。有的校友自豪的稱當年獸醫學院的老師“那是絕對權威”。世界上本沒有絕對的事情,而校友覺得唯有用“絕對”二字方能抒發自己的情感。當初蘭州各高校教授相互兼課,蘭州大學醫學院的學生感歎“獸醫學院的教師怎麽都這樣厲害!”

  其次是在教材編寫上執農業院校之“牛耳”,居盟主地位。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操作的依據,學術的指南,學生的食糧,曆來受到盛彤笙的重視。他認為學科建設賴名師,專業建設賴教材,學術以教材為基石。1949年以前,中國沒有自己編寫的獸醫專業教材,學校大多數用的是英、美教材和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編寫的講義。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一些學者才開始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心得,將所授課程出書,但不成係統,所以盛彤笙在西農、成都時期,就自己開始了教材的編寫。1947年,盛彤笙在國立獸醫學院成立了出版組,秦和生被聘為出版組主任,要求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講義,經驗結晶,付之於文字。1949年以後,全盤蘇化,教材完全采用蘇聯的教材,直到1956年,農業部組織全國高等農業院校編寫試用教材,才開始教材的本土化。當時獸醫11門專業課,有7門半是由西北畜牧獸醫學院主編的,可謂“十分天下有其七”。這些教材是:

  《家畜解剖組織學》,西北畜牧獸醫學院謝錚銘主編;

  《家畜病理學》,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朱宣人主編;

  《家畜微生物學》,西北畜牧獸醫學院廖延雄主編;

  《家畜產科學》,西北畜牧獸醫學院陳北亨主編;

  《家畜外科學》,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秦和生主編;

  《家畜內科學》,西北畜牧獸醫學院蔣次昇主編;

  《家畜診斷學及X光學》,西北畜牧獸醫學院蔣次昇主編;

  《家畜寄生蟲學》,北京農業大學的熊大仕和西北畜牧獸醫學院許綬泰共同主編。

  隻有《家畜生理學》《家畜藥理學》《家畜傳染病學》分別由江西農學院向濤、華南農學院馮祺輝、南京農學院羅清生主編。

  由於這些教材出自名家之手,有些已成為中國現代獸醫學術的發軔與奠基之作。教材全麵、係統、新穎,傳承了美、德、英先進的畜牧獸醫理論與實踐成果,是其與蘇聯畜牧獸醫界一比高下的資本,也成為與全國畜牧獸醫界同仁學術交流的紐帶。時延至今,許多畜牧獸醫教材仍為甘肅農業大學擔綱主筆,優勢與傳統昭彰,這是其治學精神和學術遺產流傳的印證。

  其三是較為雄厚的科研實力。隨著一批“海歸”的到來,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最早在大西北揭開了科研工作的序幕。他們針對畜牧業生產中的許多實際問題,先後開展了家畜疫病防治、家畜繁殖和草原等方麵的研究,如許綬泰開展的家畜的多項寄生蟲病研究;張鬆蔭關於新疆細毛羊與西藏羊、蒙古羊雜交代性能的鑒定研究和在永登縣進行的甘肅肉毛兼用細毛羊培育;楊詩興在朝鮮戰場解決戰地軍馬牧草中毒和軍馬粗飼料就地收割、貯藏的研究;朱宣人首次結合外檢對我國馬屬動物腫瘤進行的組織學分類;廖延雄對羔羊痢疾的發病機理和治療的研究;任繼周對高山草原定位研究和草原生產規律的研究等,都取得顯著成果,並逐步形成了一些重點專業和學科。

  當時這些科研成果雖然沒有評什麽獎項,但卻提高了自己的學術水平,實實在在地解決了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為老百姓帶來了福祉,同時在國內外畜牧、獸醫和草原界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先後有蘇聯、保加利亞、波蘭、澳大利亞和日本等國的專家學者來院參觀、講學,相互建立了科技學術交流關係。

  1954年秋,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偕文化參讚、秘書、翻譯等來蘭州,參觀訪問了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盛彤笙全程陪同。他們一路看後,來到微生物教研室,想不到大使卻對正在進行的中藥抑製細菌的試驗很感興趣,其中對黃連素的滅菌作用更為關注,讓廖延雄詳細地介紹了試驗過程。臨行前,大使還索取了資料,說“我們印度也有類似的工作,我將你們的做法帶回去,也將印度的出版物贈送給你們,互相交流”。1955年3月,印度大使館新聞專員古華致信學校表示感謝。此後,學校收到了從印度寄來的3種最好的畜牧獸醫刊物,並期期相送,一直到1962年對印度的自衛反擊戰開始方才停止。

  其四是圖書、儀器、教學設施日漸完備。經過盛彤笙持續不懈的努力,最終圖書儀器之精良,當時已在全國各獸醫教育機構中首屈一指,僅顯微鏡就有188架,其中精細天平和電動天平就有23台,使外國同行參觀後都自愧弗如。這些貴重的儀器和藥品大多購自美國,手術器械來自德國。許多老校友還津津樂道當年上實驗課每人一台顯微鏡,實習用的手術剪、手術刀、鑷子等都是馳名世界的德國“蛇牌”商標,用了多年還和新的一樣。

  學院還與國外的許多大學和學術機構建立了聯係,他們稱其為“中國的獸醫學院”。以至於在搬離蘭州十幾年後的“文革”時期,國外同行寫信或交換資料,寄的地址還是“中國甘肅蘭州小西湖鹼溝沿18號國立獸醫學院”收。

  廖延雄曾經對學校好有一比:“那時的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是蘭州的一朵玫瑰花,既紅豔又芬芳,教學、科研、結合生產、體育、夥食、衛生、接待等都很好,校風也好,這也是盛彤笙院長及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的結果,令人懷念。”

  西北畜牧獸醫學院的校友和教師都為母校堪稱“亞洲一流”感到驕傲和自豪。這絕對不是師生們的自我吹噓,事實的確如此。除了盛彤笙和同仁們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外,客觀上也有一些原因。民國時期,中國知識界有南渡與北歸之說,所謂“南渡”,指日本侵華時形勢危急,一些重要的教育機構、文化機構、科研機構南遷;“北歸”,指抗戰勝利後,這些教育科研機構,人員“還都”京滬。但也有一些機構和人員並未北歸,一些強大的學術團隊“離散”。原來盛極一時的中央大學畜牧獸醫係在1946年複校南京時,一部分知名教授或留在四川或轉聘其他農業院校,還有的進入政府部門設立的畜牧實驗所、獸疫防治處、羊毛改良處、血清製造廠等事業單位任職,人員四散各地;而盛彤笙卻借此機會聘來了當時國內許多一流人才,新中國成立初院係大調整時又補充了不少師資,形成了一支實力雄厚的學術隊伍;國內其他一些畜牧獸醫院校多為新中國成立初期設立,基礎薄弱,自然難以匹敵。再從亞洲當時的情況來看,畜牧獸醫還都是綜合大學中的一個學院,單獨設置的僅此一家。這樣縱向一比,自然言之不謬。

  1957年對西北畜牧獸醫學院來說,是一個由盛轉衰的“拐點”。突如其來的反右鬥爭將一批知名學者打入“敵對陣容”,被戴上“右派”帽子,調離教學崗位,監督勞動改造。更為令人惋惜的是,隨著甘肅省委“文化西流”戰略的實施,在一片反對聲中,西北畜牧獸醫學院於1958年7月遷往武威黃羊鎮,與籌建中的甘肅農學院組建了新的甘肅農業大學,許多專家教授大量外流,專業隊伍大為削弱,一所“亞洲一流”的學校從此消失,但盛彤笙始終對這所學校有一種血肉相連難以割舍的感情。它如同一個小孩,是在他手中誕生的,以後又由他撫養長大,對學校是那樣親切、深情。學校遷往河西,他一直持反對態度,特別令人想不通的是,他仍兼任院長,遷校的事卻沒有任何人征求過他的意見,他覺得過去環境那樣險惡都沒有遷校,為什麽現在說遷就遷了呢?即使調任南京後,學院在他的心中仍占有一席之地,80年代重病期間,還寫信囑托時任甘肅農業大學校長的陳北亨教授把獸醫學院恢複起來。1986年4月,學校派人專程赴南京探望病中的盛彤笙先生,他抱病在家中接待,還寄語說:“相信到了一定的時候,甘肅農業大學一定會有和國外一樣的學院,其中也包括一個畜牧獸醫學院、草原學院。”

  §§第九章 科學巨子

  原夫科學之發達,由於分工、文化之交響,蓋亦由斯;而人類之進步,莫不自粗而精,自疏而密焉;分工細則其學也專,精而密則其交融也和;學專而文化昌明,和諧而矛盾以去,人類文明之幸福基於此,科學真諦之原則亦肇於斯。

  ———盛彤笙

  
更多

編輯推薦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轉型研究
3俄羅斯曆史與文化
4正說明朝十八臣
5中國式的發明家湯仲明
6西安事變實錄
7漢武大帝
8詠歎中國曆代帝王
9大唐空華記
10紅牆檔案(二)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紅牆檔案(三)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四)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紅牆檔案(一)

    作者:韓泰倫主編  

    紀實傳記 【已完結】

    本書以中南海為記敘軸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為記敘時段,以建國以來的重大曆史事件為背景,記述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核心領導人以及他們的戰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與刀:日本文化諸模式

    作者:美 魯斯·本尼迪克特  

    紀實傳記 【已完結】

    作者運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法對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礎、社會製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進行分析,並剖析以上因素對日本政治、軍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麵曆史發展和現實表現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義的兩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