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閱讀頁

第039章 評德國的東方戰略

不好意思,更新晚了,兩更連發,求收藏、貴賓、鮮花……

巴巴羅薩計劃,是納粹德國針對入侵蘇聯的計劃,旨在奪取更大的生存空間,該計劃於1941年6月22日開始實施。

王漢章那個時代的很多人都認為,希特不應該入侵蘇聯或者應該晚些再執行,或許納粹德國會取得勝利,不過王漢章認為希特勒實施該計劃並沒有錯,錯的是該計劃最終失敗了,勝者王侯敗者寇,話語權掌握在勝利者手中。

蘇聯當時是什麽情況呢?蘇聯軍隊在經過30年代大清洗後,大部分優秀指戰員和富有經驗的將領遭到迫害,使整個蘇軍戰鬥力迅速下滑,絕大多數先進的作戰思想和先進裝備被迫停止,例如空軍和坦克等新型武器的運用,這是致命的,直接的後果是在戰爭初期,蘇軍一潰千裏,大片國土淪喪。就當時的情況而言,似乎斯大林並沒有對蘇聯有絕對的控製權,從其采用的殘酷的政治鬥爭手段看來,其旨在強化自身的“獨裁”權利和對全國軍事力量的絕對控製。斯拉夫民族,自古就是一個侵略欲及其強烈的民族,其對領土及其強大的渴望,從沙俄強迫清政府割讓15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中可見一斑,斯大林自然也是如此。蘇聯,自從實行“斯大林模式”的經濟體製後,已經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工業體製,在歐洲其他各國還無法擺脫一戰的泥潭時,其經濟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僅次於美國。在實現蘇聯經濟建設後,斯大林開始把目光轉向歐洲,迫切希望重塑大國威望,實現其強國夢想,戰爭是最好的手段。納粹德國在歐洲的迅速崛起,大大出乎斯大林的預計,從現實認識中斯大林肯定認識到,他必須等待,等待做好戰爭準備。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瞬間波蘭滅亡,斯大林為了取得戰略緩衝帶和避免過早的卷入戰爭,與納粹德國聯手瓜分波蘭,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等待機會。斯大林難道沒有進攻德國的打算嗎,肯定有,隻有打敗歐洲最強陸軍的德國才能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至於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那隻是他沒自以為而已。

王漢章認為德國進行巴巴羅薩計劃,原因有以下方麵:

1.經曆過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已經認識到如果進行兩線作戰取得勝利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他們最怕的是蘇聯在關鍵時期從背後進攻,致使整個戰爭的失敗。至於,歐洲另一個強國法國,他們從沒有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失敗給了法國,往往最了解自己的就是敵人,作為時刻進行戰爭準備的德國,對法國的情況已經了如指掌,對“馬其諾防線”的絕對信任和法國政府及軍隊作戰思想的老化,已經使歐洲這個昔日的強國逐漸淪落了,打敗法國隻是時間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紅色蘇聯。尤其是蘇聯,在經濟建設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使納粹德國對其抱有深深的戒心,鏟除背後這個釘子迫在眉睫。

2.希特勒對斯大林深深憂慮。雖然大清洗給蘇聯軍隊造成了重大損失,但是也使斯大林實現了對全國軍隊的絕對控製,隨著新的具有經過係統學習的新的將領的補充和不斷革新的強大的工業體係的支撐,蘇聯軍隊的戰鬥力必然逐漸恢複,甚至大幅度,如果等到蘇聯軍隊建設完成,在對蘇聯進行打擊恐怕已經晚了。斯大林也使一個偉大的領袖,其擁有強大的政治手腕和戰略眼光,同時也擁有積極強大的野心,肯定不甘寂寞,在穩固其獨裁地位後,整合一起的蘇聯是極其可怕的,所以隻能先下手為強。

3.希特勒判斷失誤。在當時,歐洲對於紅色蘇聯都視為洪水猛獸,對其都抱有強烈的敵對之心,在蘇聯成立之初就對其進行武裝幹涉,雖然最後沒有成功,但是也是在時刻進行著破壞活動。希特勒認為,如果德國進攻蘇聯的話,歐洲各國不僅不會與德國為難,相反他們肯定都加以支持,德國西方戰線的“靜作戰”也促使希特勒下定了決心。隻可惜,他錯誤的漏算了大洋彼岸的當時工業經濟第一強國美國,其總統羅斯福深刻的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認識到如果蘇聯被納粹德國完全接收並掌控其完整的工業體係的話,單靠西方的話,是無法與德國抗衡的,最終隻會失敗,所以羅斯福才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促進英國和蘇聯進行軍事聯盟,共同對抗來自德國的威脅,事實證明羅斯福是真正的高瞻遠矚的。

4.希特勒對“閃電戰”絕對信任。通過迅速滅亡波蘭的實踐證明,閃電戰的巨大威力已經使這位元首充滿信心。蘇聯西部國土和波蘭一樣大多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非常適合閃電戰的進行,加上對蘇聯軍隊戰鬥力的“底下”判斷,促進其錯誤的預示德國會很快打敗蘇聯,進而使其專心的對付歐洲最後一個障礙英國。隻可惜,希特勒嚴重的低估了蘇聯人民對抗侵略的決心和蘇聯強大的戰略縱深,蘇聯強大的人口資源和希特的一係列關鍵錯誤,最終使“速勝論”迅速破產,帝國霸業毀於一旦。

5.蘇聯的資源。德國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自身的資源無法支持其龐大的戰爭機器,各種例如鋼材.石油等重要的戰略資源,都要從國外進口,隨著戰爭的進行和敵對國家的封鎖,使得這些資源無法滿足需要,成為製約其戰爭進程的弊端。德國沒有強大的海軍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也沒有廣闊的殖民地供應物資,唯有在陸地上尋找能夠提供資源的目標,蘇聯就是最好的選擇。蘇聯擁有廣袤的國土,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加上初步建立的完整工業體係,完全可以成為德國戰爭機器的“發動機”,奪取蘇聯既可以有一個穩定的後方和戰略縱深,有可能為以後戰爭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資,一舉多得,實施巴巴羅薩計劃越早越好。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是正確的,如果成功,德國絕對可以實現全球霸主地位。不以成敗論英雄,不要以最終“巴巴羅薩”計劃失敗,認為希特勒不該進行這個計劃,或許是天意如此吧。

王漢章擔心希特勒不會警惕斯大林格勒的戰役,不把自己的提醒放在心上,因此王漢章打算寫一片文章再來刺激一下希特勒,這次討論的就是德國的“巴巴羅薩計劃”,不過這個時候“巴巴羅薩計劃”的名稱還沒有人知道,王漢章自然不可能直接用“巴巴羅薩計劃”這個名稱,因此把“巴巴羅薩計劃”改稱為“東方計劃”。

王漢章在文中客觀的評價了這個計劃的可實行性,然後指出了希特勒的不足,也就是上麵的五點,最後指出希特勒的民族政策是錯誤的,當初之所以有無數蘇俄人拿著好吃的好喝的出來迎接德軍,應該是斯大林的大清洗太殘酷了,已經讓蘇俄人對斯大林恨之露骨。

蘇俄現在抵抗這麽的激烈,是因為蘇俄人感覺德軍的所作所為還不如斯大林,在加上斯大林的默寫極端有效的政策,所以現在的德軍對抗異常的凶猛,這也算是德國最終會失敗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希特勒剛剛把王漢章拋之腦後,王漢章又來了,有了之前的轉載,這次王漢章又來評論希特勒的東方戰略,所以各大報紙又紛紛轉載。

很快世界幾大巨頭都看了王漢章的分析,最驚訝的是希特勒本人,雖然王漢章在文章中說德國最後會失敗,但是文章中王漢章也同意希特勒的計劃是正確的,隻是沒有處理好很多東西,高的希特勒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戰略問題。

希特勒之所以會考慮,除了戰場形勢的原因,還有王漢章是同盟國陣營的,雖然雙方隻是宣戰,沒有直接短兵相接,但是依舊是敵人,對於敵人的分析,希特勒還是比較重視的,要是這番話是下麵的人反應的,希特勒反而不會上心,有點叛逆的小胡子。

而斯大林和羅斯福看到這份報紙都會心的一笑,笑的很猥瑣,十分的猥瑣,同時他們也開始關注王漢章了。

雖然文章分析的有點不倫不類,不過很多東西都說道了點上,要知道王漢章才20出頭,這要是在曆練幾年肯定是了不得的人物,盡管現在打敗德國是重中之重,但是未來的事情更加的需要考慮。

而至此王漢章的目的才真正的達到了,歐戰的曆史也將會改寫,斯大林格勒戰役也將會改寫。

或許下一次斯大林將會極為痛恨王漢章了,還有羅斯福和丘吉爾,德國保持戰略上的優勢,那麽他們就必須犧牲的更多。不過管他們,王漢章隻考慮中國的利益,自己可是後世來的,知道曆史沒有被改變是怎麽樣的,因此不可能在能改變曆史的時候,不改變,不過王漢章也還是有點心虛的,畢竟德國贏了,那日本也會被改變,至於日本怎麽個變法,實在難以預料了。
更多

編輯推薦

1烽火英雄
2南明風雨
3靖康誌
4列強代理人
5天下第一青樓
6重生之金三角風雲
7興明
8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9狗頭軍師
10贗品太監
看過本書的人還看過
  • 民國江山

    作者:醉非酒罪  

    架空曆史 【已完結】

    民國初年,兵禍不斷,硝煙蔽日,江山血染。前朝帝王將相的後裔紛紛脫穎而出,群雄逐鹿、攬轡中原、爭霸民國,蒙塵的傳奇慢慢揭開。一位沒有被載入史書的風雲人物;一段被民國政府刻意隱瞞的曆史……遙想前朝歲...

  • 天下之逐鹿中原

    作者:子非魚83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十載磨礪,劍鋒所指,血流汪洋。逐鹿天下,縱橫捭闔,所向披靡。這是一個虛擬的時代空間,你可以把它當作是一個亂世爭霸的遊戲,一個孤兒從一無所有開始,走上了他逐鹿天下的旅程,直到有一天,他發現了自己的...

  • 憤怒的子彈

    作者:流浪的軍刀  

    架空曆史 【已完結】

    夕陽西下,一個禿頭齙牙三角眼的老男人,端著一碗被落日曬得溫熱的啤酒,就著幾顆幹癟的花生濫飲。俗話說,酒壯慫人膽。那老男人喝得多了,也就就著酒意口沫四濺的吹開了牛皮。本書以一種另類的思維模式,深刻...

  • 抗日之痞子將軍

    作者:荒原獨狼  

    架空曆史 【已完結】

    他是鎮上有名的痞子,娶媳婦強取豪奪,名聲糟透,卻在婚禮當天被強拉去當壯丁,被迫成了一名軍人,從此走上了不一樣的征程。從地痞流氓到抗日將軍,他步步蛻變,鬼子說他太陰險,國軍說他太叛逆,百姓說這人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