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人时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愿随风永荡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飘侃《三国》:空城计(下)

(2006-08-02 16:53:43) 下一个

诸葛亮下令撤退后,作了如下安排(摘抄于《三国演义》):

唤关兴、张苞分付曰:汝二人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击,只鼓噪呐喊,为疑兵惊之。彼当自走,亦不可追。待军退尽,便投阳平关去。又令张翼先引军去修理剑阁,以备归路。又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又令马岱、姜维断后,先伏于山谷中,待诸军退尽,方始收兵。又差心腹人,分路报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官吏军民,皆入汉中。又遣心腹人到冀县搬取姜维老母,送入汉中。

等大家都走以后,诸葛亮带5千兵到西城县去搬运粮草。正搬运到一半,突然接到报告,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候诸葛亮手下只有2500左右的人马了,因为5千兵马的另一半已经运粮走了。周围人一听这消息都吓坏了,诸葛亮也没想到司马懿会如此的兵贵神速。诸葛亮到城头一看,不远处尘土冲天,马蹄响声隐约可闻。

现在跑是跑不了了,诸葛亮眉头一皱,沉思片刻,嘴上忽然一笑。立刻传令,将城中所有旌旗全部藏起来,让老百姓回家呆着,然后让士兵守在门口。如果,有人从家里跑出来或是大声喧哗,立斩不待。然后,让士兵把县城的东西南北城门都打开,每个城门派20个军人穿老百姓衣服在那里打扫街道。然后对大家说,你们不要慌张,我已经埋伏好了10万精兵等着司马懿。大家一听诸葛亮还有10万兵,也就不太担心了。有的人还很兴奋,等着看如何活捉司马懿呢。

做好安排后,诸葛亮换上一套漂亮的衣服和帽子,带着两个道童,抱着一张琴就上了城楼。吩咐道童把香点上,自己运了一下气,就开始演奏了。一会儿,司马懿的先锋部队就到了,见到如此架势,不敢造次,立刻报告给司马懿父子。司马懿带着司马师和司马昭到城下一看,心里就嘀咕了,这诸葛亮如果不是拿鸡蛋碰石头送死,就是有伏兵埋伏在城内和周围的山上。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是个极为谨慎的人,这周围有埋伏的可能性很大。他有点想撤,但又觉得诸葛亮是无可奈何才搞的是虚架势,如果就这样放过了,太可惜了。如果不撤,又怕伏兵从山里杀出来。

到底还是司马懿,当即下令让队伍保持绝对安静。然后他什么也没说,骑着马,慢慢走到离诸葛亮弹琴的城楼不远处,微闭着眼睛欣赏起诸葛亮的琴曲来。

以前的知识分子对琴棋书画都有两下子。像周瑜,诸葛亮,曹操,司马懿等对琴乐都有很高的造诣。司马懿的目的就是想从琴音中找出这虚实的答案。

那时候没有望远镜,不然,司马懿应该能看到诸葛亮现在已经是大汗淋漓了。诸葛亮虽然在弹琴,但眼睛的余角一直看着城底下动静。他清楚地知道,这种计策在以下三种情形会立刻失效:

一:如果这先头部队军纪不严,这士兵就可能不分清红皂白地闯进来,这样一来,这空城计就记空了;

二:如果先锋将军很鲁莽,直接命令士兵杀进来,这计策也泡汤了。

三:如果司马懿看出破绽,识破了这空城计,当然也就完蛋了。

现在这头两种情形没有出现,这都归结于司马懿的良好治军纪律。等到诸葛亮看到了司马懿,心里的石头虽然没有完全落地,但也至少落了一半了。他一看司马懿闭目聆听的样子,立马就知道了他的用意。这时,诸葛亮倒开始放松了,注意力也就进到了琴里面。他清楚地知道,现在该是自己来控制司马懿的时候了。

司马懿刚开始是想听听这琴声里面的旋律节奏,试图从中发现诸葛亮内心的虚实。可是听着听着,他不知不觉地就进到了诸葛亮的琴曲中了,心中不禁随琴音起伏起来。再过一会儿,司马懿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琴艺了,这曲子的编排和演奏都是绝对一流水平。从中可以想象出诸葛亮心平如镜然又激情满怀的情操。慢慢地,司马懿忘记了听琴的初衷,完全被美妙的音乐给迷住了。换句话说,他已经忘记了这是战场,而是置身庙堂之上,全心欣赏诸葛亮的独奏了。

就这样,诸葛亮弹着,司马懿听着。一会儿,这诸葛亮就有点纳闷了,心想:“仲达老兄,你不会就是到这里来听音乐会的吧。哥们,快走吧,我们后会有期。如果你想听琴,以后我请你到成都去听。” 

想着想着,诸葛亮一走神,这手指就把琴铉拨重了一下。不过,他立刻就反映过来了,借势就换了一个激烈的曲子。

不想这激烈的曲子让司马懿慌张起来了,他总觉得这有点像远处的战鼓声,心里不免一阵焦躁。正好这时,诸葛亮的琴曲到了高潮,诸葛亮一用力,不想这琴弦就断了。其实诸葛亮忘记了,这琴是这本地县城制造的,琴铉没有自己平时用的那张琴结实。这时诸葛亮有点慌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本能地用眼睛看着司马懿。可这时司马懿也慌了,他就觉得这断琴的声音就像诸葛亮招呼远方伏兵的命令。他睁开眼,不料这好与诸葛亮的眼光对视在一起。

这一对视,更加深了司马懿撤退的决心。其实诸葛亮没猜到司马懿的心理。这琴一断,就等于诸葛亮用来控制司马懿情绪和思维的武器丢了。所以诸葛亮的眼神中带有无可奈何视死如归的光彩,透着极端的平静。可是司马懿一看,这眼神就像是成竹在胸的高水平剑客要完成最后一个动作时的神态。他一想,这最后一个动作不就是要招呼伏兵对他司马懿下毒手吗? 

所以,司马懿猛然回头,断然下令,后队变前队,撤!

司马懿刚撤到山口,这关兴和张苞带领的3千兵就开始在林子里呐喊叫唤了。司马懿一听,更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最后一直撤到很远才安营扎寨。

这时,诸葛亮看了看山边的血色残霞,心中默念:“谢苍天不灭我汉朝!”然后,赶忙吩咐所有军民撤退。

这时手下人问诸葛亮:“丞相的10万精兵呢?”诸葛亮这才告诉他们实情,当时说有精兵只是给他们壮胆的。大家听完都目瞪口呆,还有好几个人当场腿软就坐在地下了。

其实司马懿当时也不够冷静,如果他既不撤军也不进城,就在城前安营扎寨,并防范周围可能的伏兵。估计不到两三个时辰,诸葛亮就坚持不住了。

老飘欣赏完诸葛亮这段表演,不得不佩服他的机智和超强的心理素质。不过,从军事上讲,诸葛亮对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的动向竟然事先毫无知晓,足以让人怀疑蜀军的情报侦察能力何等之差。我想,这点也是诸葛亮治军中的疏忽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北鹤 回复 悄悄话 飘兄 写的"空城计"很精彩,身如亲历...

几个月前研究三十六计, 还专门想讨论一下, 这出"空城计"原来竟然是多个水平,层次的智力较量啊...

看局部战争,看热闹的都会说,是诸葛亮用老弱病残之兵骗了司马懿,得以全身而退――这场斗智是以孔明的全胜,司马懿的被骗而落得个千古笑柄而告终;

可是,如果从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则不得不佩服老马的深谋远虑和对"狐狗尽,良弓藏"的道理的深刻理解了--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他司马懿,擒住诸葛亮,司马懿的生命也就结束了

我由此发挥了一下,请看 "三十六计之――空城计的智慧"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1&postID=22935
叶韩 回复 悄悄话 据说周瑜对音律的造诣远高于司马懿,所以京剧里才会有:我眼前缺少个知音的人。。。的唱词。
很喜欢央视版《三国演义》里的那个司马懿,觉得他演得很到位。
不知您这位“三国专家”觉得怎样?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