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9-04-02 05:56:56)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孔子重“信”,說信的話很多。如,“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夏的這個理解不能說不對,但也表現出他的思想,雖還是“主忠信。”然已暗含權變之意。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01 06:08:47)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貌儼、色溫、言厲,皆表也。子曰:“論篤是與,君子者乎?色莊者乎?”光論篤都可能是偽君子,更何況圖重其表者歟?!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子夏挑可見可知易行的,再稍稍提高一點要求,就成了他的君子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31 05:36:22)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朱熹注曰,“小人憚於改過,而不憚於自欺,故必文以重其過。”朱注《四書》基本思路就是“文”。 人都自欺,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我寬慰是一種自我心理調節,人皆有之。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孟子,“舍我其誰也。”“大學之道,在明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30 06:08:45)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學以致道,一也;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學以致用,二也;“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更要改變社會,三也;“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夏以文為學,以學為道,小人儒也;孔子君子儒也。然孔門弟子多以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29 05:09:48)
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子夏細化“多聞闕疑,多見闕殆,”“慎言、慎行,”為“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他覺得子張學幹祿,誌太小,孔子之學“仁”最深最大,他便改祿為仁,說仁在其中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28 05:40:36)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孔門十哲,子夏列於文學。其言讀之朗朗上口,然內涵虛多實少。此言就是一例,誰都想每天學到新東西,不忘舊東西,從這個角度說,這句話等於空話。子夏耍小聰明,把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改頭換麵而說之。自以為“無忘”比“溫故”更好,日、月把時間落實,卻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27 07:18:00)
子夏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好高騖遠乃儒家大病。子曰焉用稼——疾在腠理;子夏曰君子不為——病在肌膚;孟子曰先立其大者——病在腸胃;朱熹崇修治平——病入骨髓;陽明曰知行合一——病歸心矣。 商鞅與孟子同時,兩人對比,孟子顯然是光說不練。商鞅三說秦孝公,孟子空言“先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26 06:03:48)
子夏之門人問交於子張。子張曰:“子夏雲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夏之言等於沒說;“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本已十分允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25 06:42:36)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子張此言或是針對“大德”、“小德”,“大道”、“小道”而發,然這句話卻暴露出他對孔子的道、德思想理解不透不深。 子曰:“知德者鮮矣。”又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德者,得也。是人的修養,不能脫離人而存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3-24 05:31:21)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 “見危致命”,是勇也。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見得思義”,粗看很好,細思則空。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孔子言道,子張說義。義者宜也,宜與不宜,一人一個標準。“義”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