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燕客

"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博文
(2019-04-12 05:34:34)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紂之不善,積毀如是;周公之德,吹捧亦不如是;兩個方向都是誇大得越來越厲害。前人說一,後人說二,舉一而反三,順勢也易,大眾為之;逆勢也難,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11 05:52:00)
孟氏使陽膚為士師,問於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 孔子為求;曾子欲得心安而枉法。 子曰,“政者,正也。”“上失其道,”當諫之以正其道;“民散久,得其情,”當公正無私以正其行。 孔子,“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禮得而法枉;曾子,“慎終追遠,”“哀矜勿喜,”心安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10 05:41:47)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曾參以“孝”得聞,故三句話不離孝。“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坐享其成,易;改革進取,難。商鞅變法、胡服騎射,是為鑒證。 孔子主張“複禮”、“正名”,子曰:“政正也。”他很想正前輩之過,改魯國三桓當權之政,隻是他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09 05:37:09)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我亦聞諸夫子:“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 “不可徒行也。”——是禮也;“必也親喪乎!”——是情也;“禮”,我所欲也,“情”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曾參取孝,孔子取禮。&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08 05:20:46)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 曾參悟內,子張務外。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可謂克己有餘。 子曰:“克己複禮為仁。”克己、複禮並重。微生畝謂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也,疾固也。”而曾參說——“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07 05:05:08)
子遊曰:“吾友張也,為難能也。然而未仁。”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子遊、子張同屬半斤八兩,孔子笑子遊,“割雞焉用牛刀?”論子張,“師也過。”兩人都是“過猶不及。” 然子遊此語有自我抬高之意,與子貢讚顏回:“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大不相同。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06 06:39:08)
子遊曰:“喪致乎哀而止。”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隻要有心,形式可以各宜當情。論三年之喪,子曰:“食夫稻,衣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說的也是以發自內心之情為本。 &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05 06:35:27)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學而優則仕。”——推之; “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誘之; 唐太宗把“仕”放在“彀”中,文人精英遂爭先恐後地往裏鑽。科舉一出,中華文化思想遂走上獨木橋,進則出將入相,退則高山流水。一頭名利,另一頭清流,實際上成了拴在一條線上的螞蚱。辛棄疾慨歎,“[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04 06:53:15)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別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子遊之言雖過,但“抑末也,本之則無”正中要害。子夏之答自以為辯解得當,然“譬諸草木,區以別矣”恰恰暴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4-03 06:46:17)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斯言看上去冠冕堂皇,實則空洞無物。大、小本相對而言,一人一個標準,而且個人的底線還可能有升降。比如,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冉求認為是小德可以出入,而孔子顯然認為他逾了大德之閑,所以才說:“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再比如,吳起殺妻求將,是超越了大德底線,[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