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趣事(4)
文章來源: melly2008-09-22 20:58:09

小兒3歲,正是學說話的好年齡。小孩說大人話,簡直好玩極了。舉幾個例子。

昨天,小兒被強行送到preschool,僅僅待了2小時,就哭著跑出來。強烈要求老師給家裏人打電話,去接他。老師無奈,隻好通知大人去接。小兒當然是委屈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後來,舅舅打電話問怎麽樣,小兒的回答令我們驚詫。“對不起,我逃學了”。瞧瞧,多清楚,還對不起呢。最讓我們吃驚的是,不知道小兒從哪裏學來的“逃學”二字,又準確無誤的運用到了自己身上。我們勸小兒說“你看你同學都上課呢,你怎們能逃學呢?”小兒生氣,對我們yell “他們不是我同學,是老師的同學。”好的時候是他同學,不好的時候就甩給老師了,就這個邏輯。其實我們能感覺到小兒心裏的矛盾,似乎知道逃學不對,但是又不想離開舒服的家,真是民主自由慣了。

今天,我們再次連哄帶騙的把小兒送到學校,姥爺要給交錢,小兒連忙翻他的小書包,並且告訴老師“我有錢,我有錢”。有意思吧,好像他是當家的。還有一次,小兒神秘的給姥姥一個信封,說讓姥姥好好保管。姥姥問是什麽,小兒神氣的說“是我的支票”。有時候,小兒拿一張作廢的銀行存折,一邊念念有詞,一邊在上麵寫寫畫畫,然後把存折夾在胳膊底下,“做完了”。屁顛屁顛的走了。誰也不知道做完什麽了。

我們每天早上吃vitamin,有時候小兒搗亂,我們就告訴他在吃藥。他好像形成了概念,每天要吃藥。最近,小兒迷上了鈣片,每天都“吃藥”,而且,吃完了還要把藥裝在書包裏,“我得把藥帶上”,走到哪裏,背到哪裏。小兒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有主意的。

我們和小兒說話的時候,幾乎沒有baby talk,從來都是大人的語言,小兒也習慣了。所以我們幾乎不說上幼兒園,而是告訴他去上學。男孩子嘛,我們還是希望他成熟些。於是,對小兒的稱呼也很有意思。一般情況叫他大小夥子,有時候逗他,叫他大老爺們。也不知道是不是這種稱呼給了他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兒和大他兩歲半的小姐姐在一起時,表現的到蠻像個大人的,經常是讓姐姐先挑好吃的好玩的。而且還會經常提醒姐姐“我是你的好朋友”,好像挺social 的。 

這幾天是小兒的危險期,剛剛開始上學,需要一些適應。今天第二天送,被強行抱進去之後已經不哭了,而且so far已經待了多半天,好像挺有進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