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最偉大的女作家伍爾夫——
文章來源: LinMu2018-11-29 02:44:12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是布盧姆茨伯裏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員。最知名的小說包括《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雅各的房間》、《奧蘭多》、《海浪》,散文《屬於自己的房間》。她的小說多以多視角或全視角敘述。

伍爾夫的父母雙方都曾喪偶,她與她的異母異父兄弟姐妹住在一起。13歲那年她的母親突然去世。這一年伍爾夫有一次精神崩潰。後來在自傳《存在的瞬間》中道出她和姐姐曾遭受兩個同母異父的哥哥性侵的遭遇。

伍爾夫的生活經曆不幸,使她變得敏感,易碎。她既神經質又優雅。有人這樣準確地描述她的精神氣質:“她的記憶有著隱秘的兩麵——一麵澄明,一麵黑暗;一麵寒冷,一麵溫熱;一麵是創造,一麵是毀滅;一麵鋪灑著天堂之光,一麵燃燒著地獄之火。”

1904年2月,父親去世。5月,伍爾芙第二次精神崩潰,並試圖跳窗自殺。為了讓病情好轉,伍爾夫搬到布倫瑞克廣場,把房子布置成了一個開放旅舍出租給她的朋友,房客全是男的,有經濟學家凱恩斯與格蘭特,他們是一對同性戀戀人,住在地下室。頂樓租金便宜的房間住著一個“一貧如洗的猶太人”,畢業於劍橋大學的青年倫納德·伍爾夫。

頂樓的這個窮房客竟然愛上了女房東,這成了伍爾夫朋友圈裏的熱門話題,但她對他的愛情猶豫不決。伍爾夫很清楚對倫納德而言,自己並不具有性吸引力,而她在他身上也感覺不到肉體魅力。但她又覺得倫納德體貼入微,善良忠誠。她可以想象出他們的婚後生活“將會充滿生機,總是活潑有樂趣,總是充滿熱情”。

倫納德在給她求婚信中寫道:“我自私,嫉妒,殘酷,好色,愛說謊而且或許更為糟糕。因此,我曾告誡自己永遠不要結婚。這主要是因為,我覺得和一個不如我的女人在一起,我無法控製我的這些惡習,而且她的自卑和馴服會逐漸地使我更加變本加厲……正因為你不是那種女性,就把這種危險無限地減少了。也許你就像你自己說的那樣,有虛榮心,以自我為中心,不忠實。然而,它們和你的其他品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你是多麽聰明,機智,美麗,坦率。此外,我們畢竟都喜歡對方,我們喜歡同樣的東西和同樣的人物,我們都很有才氣。最重要的還有我們所共同理解的那種真實,而這對於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他們結婚了。婚後不久,丈夫就發現妻子不喜房事,不過這點並沒有破壞兩人的婚姻。同樣的伍爾夫精神疾病反複發作,也沒有破壞兩人的婚姻。他們婚後生活就是一個聰明善良的才子,照顧更才華橫溢的妻子。

伍爾芙一生中最嚴重的一次精神病發作發生於1915年,持續9個月之久。在患病期間,她的丈夫對她體貼入微照顧,使她深受感動。她說要不是他,我早開槍自殺了。

伍爾夫患有嚴重的憂鬱症,進食困難,病情發作時,會變得極為狂躁,產生幻聽,不認得自己的丈夫,說一些不可理喻的話,毆打護士。

他像個護花使者。對伍爾夫的治療,他知道就是限製她閱讀,讓她臥床休息、睡覺、散步、寫作。

1922 年 12 月,伍爾夫和社會名流兼作家薇塔·韋斯特相識,雙雙墜入愛河。1913年,當薇塔21歲的時候,嫁給了尼克爾森,他身兼作家和外交官雙重身份。這對夫妻處於"開放式婚姻"狀態,薇塔和她的丈夫都有各自的同性戀人,這些不妨礙薇塔和丈夫的親密關係。她在認識伍爾夫之前有過多個情人,特別是維奧萊特,她們深深相愛,把自己完全交給對方。她們雖然都結婚了,但是在交往期間都沒有和她們的丈夫做愛。薇塔提到,後來她聽到傳言說維奧萊特和她的丈夫發生了關係,她知道這是向她暗示要終止這段戀情。

薇塔和伍爾芙維持著性關係和書信聯係,這段浪漫感情長達十年之久。這段戀情給伍爾夫帶來很多靈感。她寫作生涯中最為重要的三部作品——《達維洛夫人》、《到燈塔去》和《奧蘭多》,都成書於她們戀愛期間。尤其是《奧蘭多》,完全是以薇塔為原型。這部小說被薇塔的兒子稱作是"文學藝術上最長最動人的情書。"她們的戀情結束後,直到1941年伍爾芙去世,兩人仍保持友誼。

倫納德默默承受了伍爾夫的出軌,他們的婚姻關係沒有受到影響。倫納德極為欣賞伍爾夫的文學天賦,總是她小說的第一個讀者,更是想盡辦法鼓勵她創作。倫納德和她堪稱是靈魂伴侶。

1936年伍爾夫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曾提到:“永不要相信我的信,不騙你,寫這信之前我徹夜未眠,瞪著一瓶三氯乙醛,喃喃說著不能、不要,你不能飲。”

1940年,伍爾夫夫婦在倫敦的住宅被德國飛機轟炸。夫婦倆商量好,如果英國戰敗,兩人即相攜自盡,免受法西斯統治之辱。

1941年3月28日,伍爾芙預感即將開始另一次精神崩潰,更擔心自己病情不會再好轉,她便來到她家附近的歐塞河邊(River Ouse),在自己的口袋裏裝滿了石頭,投入河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了與丈夫29年的無性生活。

她給丈夫留下了這封遺書。

最親愛的:

我一定是又要發瘋了。我不覺得我們還能再挺過一段飽受煎熬的日子。而且這一次我也不會恢複了。我開始出現幻聽,無法集中精神,因此我要去做看來算是最恰當的事。你已給予我最大可能的幸福。你在方方麵麵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這可怕的疾病到來前,沒有哪兩個人能比我們更加幸福。我撐不下去了。

我知道我正在破壞你的生活——沒有我,你本可以做自己的事。很快你就能這樣了。你看,我已經寫不下去了,我不知道說什麽好。我想要說的是,我欠你一生的幸福。

你對我一直十分耐心,你好到難以置信。我要把這一點說出來——大家也都知道,假如有誰曾救過我,那也隻有你。

除了你對我的好,一切都已離我而去。

我不能再繼續破壞你的生活。我相信,我們曾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星期二

伍爾夫的墓碑上,刻著《海浪》結尾的那句話:“死亡啊,我要朝你猛撲過去,絕不屈服,決不投降!”

她一生所關心的隻有一件事情:寫作。

伍爾夫與詹姆斯·喬伊斯同年出生,又同年死去。普魯斯特、喬伊斯、福克納和伍爾夫四位是意識流的代表作家。

她寫到閱讀喬伊斯《尤利西斯》的感受,有褒有貶:“他不惜一切代價關注的是揭示心靈最深處的火焰的閃爍之光。”但她又覺得他粗俗,相對貧乏。“讀最初兩三章時我還覺得很有趣,很興奮”,但是越往下讀越是覺得迷惑不解,讀到兩百頁之後,就再也讀不下去了,“依我看,這本書的作者既沒有語言的素養,也沒有必要的審美情趣,倒像個剛學會寫作的搬運工。我很知道這類人,粗俗不堪,還自以為是,簡直令人作嘔”。她還說,“一塊肉明明可以煮熟吃,為什麽偏偏要生吃呢?要是有人像湯姆一樣患有貧血症,那麽就讓他去稱頌血紅素吧!我不貧血,所以還是繼續讀我的古典小說”。對普魯斯特她在日記中寫道:自己所寫的“沒有一點東西可以與普魯斯特相比。現在我開始讀他的書,讀的入迷。。。我覺得他正在對我產生影響,迫使我用更加嚴厲的批判眼光來審視我寫下的每一個句子。”

影壇對弗吉尼亞·伍爾芙寵愛有加,他的代表作幾乎都被拍過電影。《奧蘭多》於1992年被搬上銀幕,2002年電影《時時刻刻》上映,影片圍繞伍爾芙小說《達洛維夫人》展開,妮可·基德曼在片中出演了弗吉尼亞·伍爾芙,並憑借這一角色獲得了2003年的奧斯卡影後。2016年開拍的《薇塔與弗吉尼亞》,是伍爾芙和她的情人的傳記片。還有一部叫《誰害怕弗吉尼亞。伍爾夫》,純屬標題黨,影片和伍爾夫沒什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