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無眠
文章來源: 浪跡天涯20062006-07-03 12:17:47

很平常的一天,很正常地就寢,不想卻久久無法入睡。閉著眼睛,思維卻異常清晰活躍,不覺地回味著晚上茶軒的見聞,輾轉反側,還是夢不到周公,索性起身看書。

失眠的經曆不是很陌生,好像從畢業後上班起,就悄悄形成了這一間歇性習慣。平均每一兩個月總要失眠一個晚上,而每次失眠,思維都很活躍,甚至能想明白當天或是近期沒解決的問題,而且還能很清晰地想好日後的方案計劃。所以失眠於我並不痛苦。隻是第二天,如果還要上班的話,就比較辛苦,隻能憑意誌力強打精神了。

很多年前,失眠的時候,我會想到寫日記,寫下自己近期的生活工作感受,寫下對遠在他鄉的他的思念。不過現在很懶得動筆寫日記了,就是偶爾會碼字隨筆,就像現在。失眠的時候,我還經常看書,以前伴隨我的是那本嶽麓書社編輯的《古代詩詞名篇鑒賞》。在寂靜無聲的夜裏,依著柔和的台燈光,默誦著詩詞名篇,想象著詩詞中的意境,思緒會飄得很遠很遠,曾經揣摩過《西洲曲》中的悠悠情思,也感傷於李清照的“淒淒慘慘淒淒”……在上班的那一年,靠著失眠時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不覺得我竟把那本許久不能讀完的詩詞過了一遍。

今夜再次無眠,我想到複習《道德經》,這是我很喜愛的一部古籍。我依戀於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喜愛經典古籍。古聖先哲的智慧遺產是我們寶貴的精神寶藏,值得我們慢慢挖掘,反複推敲,從中,你會領悟很多為人處世之道。

難得今晚如此精神,我仔細地從第一章開始複習。《道德經》中的至理箴言,深得我心。相比於《論語》的知禮上進,舍身成仁,《道德經》注重於教人如何看清這個複雜的世界,講述明哲保身的道理。《論語》以禮為綱,主張仁政,《道德經》以道為本,主張道法自然,自古兩家就互相駁斥對方的人生觀和做人準則。其實二者各有長處,儒家要求修身,齊家,最終是要治國平天下,有著淩雲之誌,但儒家不強調保存自身,崇尚舍生取義,舍身成仁;道家則推崇無為之治,為而不爭,強調保存自身。相比之下,《道德經》更顯以人為本的精神。其實古往今來,聰明的學者文人往往兼備兩家之長,或是偏重於道家,從而懂得功成身退,因而在古代險惡的政治環境中能夠保存自身,象春秋末期的範蠡和西漢的張良便是很好的例子。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可謂言簡意賅,句句真理。五千言洋洋灑灑,道盡世界根本,做人之道,其境界高深莫測,若非仔細閱讀,反複推敲,很難領會其中要義。如果說道家思想消極,其實是一種曲解誤讀,未領回其真意。道家玄妙之處在於事物的辯證關係,正反相依,以退為進。

晚上複習了前八章,感覺應該可以入睡了,結果還是沒睡著。窗外鳥兒們已經開始唧唧咋咋地報晨了,想想還是再起來寫下這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