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 凸子簡報:說說小鬼的副部級幹部同學
文章來源: 賈平凸2012-06-05 07:35:43

小鬼同學提到他的做了副部級幹部的同學。這個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我也有這樣的同學,據說隨著第五代領導人的接崗已經進入準備扶正的行列。不過我又想了想,我的副部級同學於我,或者小鬼的副部級同學於小鬼,好像並不似中國古代的某個公卿於其同年那樣更有激動人心的感覺,甚至都不如古代一個進士於其鄉裏那般興奮。好,我們接著想想。

漢代的官民比例是1:7000,唐朝是1:3000,清朝1:1000,民國的時候應該在1:100。而如今呢,1:40-30。

按照這個比例怎麽看同學裏有個副部級幹部的問題呢?

漢朝的戶部統計最多的時候應該是5000萬人的量級,也就是說全國應該有不到一萬名公務員,最小的官應該是裏正,掌一裏。說是一裏其實經常不隻一裏,掌管的人口至少數百戶,幾千人。

再往上,品級的官員掌管的縣道國邑這個級別的行政區劃,全國有1500-2000個縣官。

縣級往上是州郡,全國有100多個州官。

再往上就是朝內的大員,所謂三公九卿等。這個級別的官員二十人左右。

對比一下中國目前的區劃縣級2000多個,300來個地級市/州,34個省級區劃,60個部級/副部級機構。就官員數量來講,平均一個地方省級單位有副部級以上的崗位20來個。這樣算來,全國在崗的副部級以上幹部有1000人左右。

從人口數量上看,現在的一個副部級官,是130萬人口裏出一個。漢朝的州長級以上(現在的地委書記)的幹部是50萬人裏出一個,而公卿級是250萬人裏出一個。這麽看,現在的副部級相當於漢朝的三個地委書記,或者半個副部長,也就是既比上是個漢朝的大局級吧。

如果我們隻想到這裏,那這篇就不能叫凸子簡報,充其量隻能叫摟槽打兔子。因為這不過是個八卦的級別。那幾個數字,幾個比例就能對比出來說今天的不足,這種思維是片麵的。需要打回去重寫。

光看比例還是片麵的,沒有考慮工作量。人口數量增加,帶來的管理工作量不是正比例增加,而是至少比正比例增速要高的速度上增加的。這應該是官民比例不斷增加的原因。這個的道理簡單,隻有兩個人的社會,隻存在1對人際間關係需要管理。但3個人的社會,就是3對人際關係。4個人,6對人際關係,5個人是10對。安排列組合的公式可以算出來,當然人多了,不是人人都能發生人際關係,所以這個算出來的結果可以打個折扣,但是至少可以知道,簡單的正比例遞增肯定低估了社會管理的工作量。

但是這並不應該成為高級官員比例增加的原因。因為人口帶來的社會管理工作量都是基層工作量,基層官員數量增加倒是合理的,沒有必要高層的官員數量也大幅度擴大。高層官員增加需要考慮的是其直接下屬的基層官員數量。

現在的中國跟漢朝比縣級層麵還是那麽多的區劃,也就是說基層的區劃僅僅反映了地域麵積,沒有考慮人口數量。倒是高層的崗位數量超過基層,副部級人數是漢朝的50倍。從行政上看,除了中央多設的部委,還有地方上也比漢朝多出來的省級。省是為了管縣地的,不是用來直接處理人民基層管理工作的。

這讓人合理的得出一個結論,中國在過去2000年內政治改革層麵的基本思路,是減少高層的工作量,容納更多的高層利益單位,而基層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卻在隨著人口變化而不斷膨脹,甚至惡化。基層的情況,當然還要考慮一下曆來形成的基層政權的士紳模式。既然基層的管理壓力是不斷惡化的狀態,那麽依靠士紳家族的力量來分擔一下縣級行政壓力,就在合理之列。士紳的介入,就帶來基層分配方式的嚴重滯後和不公。而且2000年來曆朝曆代的政治改革,出發點好的,也不能推廣就在這裏。新中國60多年,這個士紳體係已經又成為基層政權的主流了,看過馮軍旗的論文就知道。

這可能就是中國政治在機製上體係上不能達到持續穩定的原因。解決這個,可能需要多分化設立1000個縣,而不是多設1000個副部長崗位。

政治體製改革。沒有那麽多民主的形式和道義。我覺得科學的思維,factual,而不是conceptual,是關鍵。美國民主製度,咱們要學習的不是人家三權分立,全民選舉的形式,要看看人家那些founding fathers在300年前都是怎麽想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