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 凸子塵報:王雱,張敬修和薄瓜瓜
文章來源: 賈平凸2012-04-25 12:08:26


People have put in too much energy on imaging what happened and is happening to Bo Guagua, a 25 years old son of  one whose fame is being stained right now. I have a problem with it. This is something on which the majority is always found mistaken, misled, or at least biased. You can tell that I am profoundedly an unpopular personality that’s least detrimental, if not useful, in such an occasion.

世人現在都在傳薄瓜瓜的這啊那的。小薄今天也正好借哈佛的校刊出來回應一些問題了。我想不起應該跟小薄說點什麽來著,不過確實好像有些話要說。總之小薄是個好同學,聰明,有才能,也有社會基礎,等著他的是有一個對社會對國家的有價值的一生,當然也是對他自己有價值的一生。珍惜自己,堅持不懈,就不負乃父乃母為你所做的一切。至於令堂所為,中國現在的權製,還不能保證社會和人民現在都一點不被蒙蔽,但曆史終究給一個公正的答案的。你能先放下包袱,是值得我頂你的。

我把乃父跟王安石,張居正做比過。既然薄公的為人質地,可與這兩位相比,小薄也可以讀讀王、張的後人的故事。雖然曆史給這幾位留下的空間悲壯者多,這並不適於小薄。但老子英雄兒好漢,這些人承繼先誌,精忠報國的故事,對小薄還可能有點啟發。

王安石的兒子叫王雱,是個少年聰慧,青年有成的政治思想家。18歲以前,“雱氣豪,睥睨一世,不能作小官。嚐作策三十餘篇,極論天下事,又作《老子訓傳》及《佛書義解》》,亦數萬言”。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就能對天下大事有洋洋數萬言著作,可謂奇才。他 21歲中進士。28歲當上太子中允、天章閣待製,後來進龍圖閣直學士。王雱33歲時病死,正是王安石改革處於阻力巨大的時候,被追贈左諫議大夫職,諡號臨川伯。

王雱很有思想,在政治上是王安石的助手,所以很被王安石看重。他曾經主筆寫了《三經義》,就是對《詩》《書》《禮》三部儒家經典的新義解釋。還寫了很多策,就是寫給神宗看的政治思想的論文,都是給王安石的改革樹立理論基礎的。後來,王雱和鄧綰、練亨甫一起糾查王安石的政敵呂惠卿貪腐案,但卻因為被人背叛,被呂惠卿抓住把柄反譏。王安石因此斥罵王雱。心情激憤的王雱因此生病早亡。這說明王雱是個少年有成,心懷大誌,但心理承受力較差,可惜他撐不到天降大任就早早夭折了。

王棣是王雱過繼子,也是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禮的孫子。王棣是跟嶽飛同時代的忠烈。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北宋滅亡,南宋開始。1128年,金兵攻打澶淵,時任澶淵所在的開德府路經略安撫使的王棣因城破殉國。王棣的兒子王玨,是南宋隆興北伐和開禧北伐的錢糧使,朝廷基本上一北伐了就找他出來籌劃,北伐一失利了就把他貶官。王棣和王玨都不是生長在王安石如日中天的年代裏的人。這兩位都有德有才,即使天時不在,仍然盡其忠義仁智為國效力,隻是曆史並不是非常清楚的記得他們。

再說張居正的子嗣們。張居正主持明末的複興,但終老之後被人彈劾。萬曆皇帝讓張誠去清查張家滿門。張誠把張府財物洗空以後,把所有人關在府中不給吃喝,結果大部分人餓死。大兒子張敬修不堪嚴刑拷打之後,隨便承認個罪,然後上吊自殺了。其他幾個兒子都充軍發配到偏遠地區了。萬曆皇帝從小痛恨張居正,所以直到崇禎的時候才有人敢替張家喊冤。這才有張居正的曾孫張同敞出頭的時候。

張同敞從被召回來就開始帶兵衛明,雲南、福建、湖南等地,最後做到兵部侍郎,總領明朝各路兵馬。當然那時侯明朝兵馬也不剩多少了。張同敞是文武全才,打仗身先士卒。明史有記錄說,有幾次先軍失利後,大家都要逃,隻有張同敞威坐不動,激勵大家回身再戰,從而轉敗為勝。張同敞後來死在桂林。清兵攻破桂林後,張同敞和大學士瞿式耜兩人留下來不逃,視死如歸。最後被清兵俘虜,勸降勸出家都沒用,被俘40多天被斬首。張同敞的腦袋掉下來以後,身軀卻直立不倒,還向前跳躍了三步,把清兵給嚇壞了。張同敞被囚中寫了好多詩,臨死前的一首是:

積月窮陰失太陽,絲絲若淚慘無光。
 守人聲雜難聽雨,異類形殊恥下床。
 舊仆偶看誰認主?亡妻來夢莫思鄉。
 蒼梧天隔晴峰遠,過斷幽囚客裏腸。

張居正還有個五子張允修,也是節氣浩然的人。1644年,張獻忠攻破荊州,張允修也寫了一首絕命詩以後絕食而死。這首絕命詩是這樣的:

八十空嗟發已皤,豈知衰骨碎幹戈,
純忠事業承先遠,捧日肝腸啟後多,
今夕敢言能報國,他年漫惜未掄科,
願將心化錚錚鐵,萬死叢中氣不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