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CEO溫家寶談中國現狀與發展 (2)
文章來源: 楊子2009-12-27 10:22:27


[記者]   我再提一個關於您出席國際會議的問題。人們注意到,金融危機爆發以後,您出訪和參加國際會議的次數比以往多了,在與世界攜手抗擊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舞台上,請問總理,中國扮演了一個怎樣的角色?
 
[總理]   這場百年罕見的金融危機,從一開始我們就認為,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自應對,必須加強合作,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危機。你可能還記得,我在亞歐會議上曾經用6個字來概括國際合作,這就是信心、責任和合作。所謂信心,早在去年9月份我出席紐約聯合國大會時就第一次提出:“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然後我們采取了一係列主動的行動,在年初我訪問歐洲四國的時候,除了傳遞信心以外,在最為困難的時候,我們決定向歐洲派出兩個采購團。
 
所謂責任,就是說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把麻煩留給別人。中國是這樣說的,也確實是這樣做的。所謂合作,你可以看到,我們今年為應對金融危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同主要經濟體加強政策交流,形成一致應對危機的共同力量。我們擴大了同一些國家貨幣的兌換,貫徹“清邁協議”,建立了東亞地區貨幣儲備庫,並且開始實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試點。所有這些都是我們采取的行動,有利於國際之間聯手來應對這場危機。
 
[記者]    謝謝總理。我想提的下一個問題是,國際金融危機推動著世界經濟結構的一個大調整。麵對搶占科技製高點這樣一個大的競賽,我們中國該怎麽行動?
 
[總理]    其實到今年9月夏季達沃斯會議期間,全世界應對金融危機應該說已經看到成效了。我曾經講過,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世界開始看到一縷曙光,我們應該對未來充滿希望。在應對這場危機當中,因為開始比較緊張,我們集中力量在應對上。到今年下半年,我們開始有時間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過去應對危機出現的問題,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的未來。 
 
我們作出了一個判斷,就是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會帶來一場科技的革命或者說大的變革,而決定應對經濟危機取得勝利的關鍵還是在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下半年,我們開始考慮對產業的科技支撐,著手研究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我記得有一次在無錫中科院物聯網研究所參觀,我在那裏遇到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他們許多是從海外歸來的學子。
 
他們給我介紹什麽是物聯網,物聯網就是傳感器加互聯網,也就是說通過傳感器可以將互聯網運用到基礎設施和服務產業,它有著廣闊的前景。為此他們起了一個很生動的名字,叫做“感知中國”。我知道世界上都在考慮占領科技的製高點,也就是占領新興產業的製高點,這些才真正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
 
為此,我回到北京以後,連續召開三個座談會,有科技、經濟和企業方麵的人士參加,來研究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家都感到,除了發揮諸如像裝備製造業等我們傳統的優勢以外,應該大力發展互聯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環保技術、生物醫藥,這些涉及未來環境和人類生活的一些重要領域。
 
[記者]    看到您的那篇講話,題目就是“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
 
[總理]    通過這些調查和座談以後,我在北京召開了一次科技界大會,總結和歸納了科技界、產業界、經濟界提出的建議,比較係統地提出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現在這個規劃我們還在擬定當中,我們準備把它同“十二五”規劃緊密地聯係在一起。謝謝你。
 
對。其實我一直講中國的經濟問題,根本上還是結構性的問題。就是我常說的,我們經濟上還存在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
 
但是這些問題的焦點還在於如何調整經濟結構,包括第一、二、三產業的結構、地區結構、積累與消費的結構。更為重要的就是要運用科技的力量來轉變發展方式,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我在基層看到工人在車床上工作,我對他們講,我說每一個部件,它的精確性、它的工藝水平都反映著,或者說都深烙著一個民族的精神,隻有那些勇於創新並且精益求精的民族才是最有希望的民族。中華民族的希望也就在這裏。
 
[記者]    說得太好了。經濟發展最終是為了改善民生。我們的一攬子計劃民生是重點,臨近年終,也想請總理解釋一下一攬子計劃在民生方麵我們采取的政策以及帶來的實惠,在新的一年裏,改善民生還有什麽新的計劃?
 
[總理]    你說得非常對。我們經濟發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說為了改善民生。在整個應對金融危機當中,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擺在重要位置。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我們提高了退休職工的待遇和低保的水平。 
 
這裏我隻想說,今年我們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推進醫藥衛生體製改革。醫藥衛生體製改革現在可以很清晰地劃分為五個環節。一是新農合。二是在城市職工和居民中廣泛地實行醫療保險。這兩項工作涉及到每一個人。我可以告訴你,現在參加新農合的已經超過8億人,城鎮職工和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已經超過4億人,兩項加在一起已經超過12億人。當然,也應該客觀地說,我們現在的保障水平還比較低。
 
三是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城市社區、農村鄉鎮以及村衛生醫療單位的基礎設施建設,我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四是實行基本藥物製度。全國大約400多種,其目的就是改變以藥養醫的狀況,解決群眾看病貴的問題,這項工作還在進行當中。五
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我們為了醫藥衛生體製改革,三年籌備了8500億元資金支持。這項涉及全國人民健康的大事,我們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切實把它辦好。
 
第二件事情就是從今年開始,我們在農村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今年的試點規模大約是10%,但是實際上已經超過這個數字。這項工作實際上是把公共的財政資源向農村傾斜。大家知道,這些年來,農民為我們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甚至作出了許多犧牲。如果說你現在看工人的組成,大部分是農村來的。我們連續6年糧食取得豐收,是農民的貢獻。我們完全取消了農村的各項稅務負擔,結束了幾千年農民種田上稅的曆史,減輕農民負擔大約1200多億。與此同時,我們實行對農民種糧的各種補貼,幾項最主要的補貼,合計每年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也是1200億。也就是說農民從過去要繳納稅費1200多億,到現在國家要給他們補貼1200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計算,而是質的變化。
  
我把話再說回來,我們今年開始試行農民的養老保險,也就是說通過兩條渠道,一條就是國家財政,另外一條就是農民自籌。從今年開始,從試點單位開始,年滿60歲的農民,每月可以拿到55塊錢。這個錢並不多,但它跨越了一個時代。我僅舉這兩個例子來說明我們把民生放在重要的位置。
 
[記者]    您剛才講的關於我們農村的很多政策都是曆史性的轉變,剛才你談到農民,現在還有一個農民工的問題想向總理問一下。總理您接受新華社專訪的消息,今天上午十點就在新華網和中國政府網上公布了。
 
[總理]  是嗎? 
 
[記者]      對。網民們反映非常強烈,他們也向你提出了不少的問題,我帶來了比較集中的兩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關於農民工的,是一個農民工朋友提出來的。最近他們非常關注放寬戶口限製和養老保險跨省就業能不能一起轉移的這樣一個政策。最近國務院確實就這個政策已經很明確地作出了規定。他們想知道在這方麵,有沒有具體的安排?
 
[總理]     提起農民工,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情。五年前,我曾經為一位叫熊德明的農民工討過工錢,前幾天她給我來了一封信,她說她養了一百頭豬,她希望人們都能吃上放心肉。我幫助她討薪這件事,實際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我更注重研究的是製度問題,現在我們已經開始研究涉及農民工的深層次問題了。
 
最近中央做出的兩個決定。一個是穩妥地推進戶籍製度改革,這是我們國家加快工業化、城鎮化步伐的需要。這項改革的具體辦法還正在研究,但我可以把思路告訴大家。首先,我們要解決那些常年在城裏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沒有戶籍的人們,讓他們融入城市,和城裏人一樣工作和生活,享受同樣的權利和待遇。
 
第二,由於我們國家人多地少,在大城市我們還要考慮大城市的承載能力,而首要的是要引導農民工在中小城市和大的集鎮安家落戶。

這項工作意義重大。從經濟上來講,可以增強我們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擴大內部的需求;從政治上來講,可以使農民工享受到與城市的人平等的待遇。當然,由於農民工流動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我們還要堅持和完善農村的基本經濟和社會製度。
 
[記者]       另一個問題是,一位網民說房價漲得太快了,一平方米一個月竟然漲了一千塊錢,他們想請總理談一談房價的問題。
 
[總理]    我就知道網民關注這個問題。因為我每天上網看到大量網民的意見,甚至很尖銳的批評。因為房子對於每個人來講都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今年房地產有了比較快的恢複,但同時房價在一些地區和城市上漲過快,也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視。
 
其實如何使房地產建設能走入一個健康的軌道,首先還需要弄清楚政府要做什麽,市場要做什麽。既發揮市場機製的作用,又發揮政府調控的作用。在這裏我隻講一講政府應該做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加快棚戶區的改造。
 
對這兩項工作,在資金、土地以及稅收上,都要給予優惠和保障。 
 
第二,要鼓勵居民購買自住房和改善性用房。但與此同時,要采取措施抑製投機。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的住房必須堅持安全、經濟、適用和省地的原則,特別要重視中小套型和中低價位房屋的建設。
 
第三,要運用好稅收、差別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經濟杠杆加以調控,穩定房地產的價格。
 
第四,要維護房地產市場秩序,打擊捂盤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價等違法違規的行為。我覺得隻要政府有決心解決這個問題,而且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統籌考慮各方麵的情況,製定長遠的規劃和政策,使我國的房地產有一個穩定發展的局麵,這是可以做到的。謝謝。
 
[記者]    下一個是關於物價的問題。您說過明年工作中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這三個方麵結合起來。請問總理,這裏通脹預期是什麽含義?大家對物價問題也都比較關心,想聽聽總理您的意見。

[總理]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依然是我們當前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調整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們經濟工作的重點。而管理好通脹預期是為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也是保護人民的利益。
 
我們提出這三者的結合,就是說我們已經開始關注到一些通脹預期問題:第一,就是國際大宗物資價格的上漲可以傳導到國內,比如像石油、棉花;第二,就是今年貨幣的發行可能影響到通脹的預期;第三,就是明年物價有一個“翹尾”的因素;第四,我們現在還沒有出現通貨膨脹,CPI剛剛由負轉正,PPI也還是負的。
 
但是我們要預見到通脹有可能出現。特別是在我們這個國家,又存在著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過大的問題。物價如果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對於一部分人來講可能不成之為問題,但是對相當數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貧困家庭,就會成為很大的負擔。
 
我們必須給經濟創造一個良好穩定的環境,使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和物價上漲都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這樣經濟才能夠順利地發展。對於這一點,我們提出來就說明中央重視這個問題,並且把它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一條重要方針。

(請看   中國CEO溫家寶 談 中國現狀與發展 (3)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12&postID=3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