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餐桌上的家常【豬肉青椒餡水餃】含做法
文章來源: 翠花姐2015-11-20 23:12:06

          天涼了!來盤熱乎乎家常水餃,豬肉青椒餡的,還加了鮮蝦和玉米粒兒,嗯,自覺味道很是清香鮮美,端來和朋友們一起分享......

餃子這一麵食,大多北方人都喜愛,我們家一樣,麵食裏吃餃子永遠都排在第一位。
小時候家裏兄弟姐妹多,那會兒還有特殊時期,油、肉、蛋等食品都受限製的購買......記憶中媽媽總會有辦法,魔術般用一盒五餐肉罐頭,一家老小就能吃頓熱呼呼的酸菜餡水餃...... 

後來長大有了自己的小家,這各種餡水餃更是常上飯桌了,幾乎十天、八天就會包次餃子,連去年的新姑爺在沒正式進家門前,也對餃子情有獨鍾喜歡的緊,衝這,丫媽自然讚同收編了。 

今天包的還是以前做過多次的家常豬肉青椒三鮮餡的水餃,記得以前也貼過做法,但覺得做法上寫的還不夠細致,今天特意多加贅述~

包餃子基本可分五個步驟

一,餃子麵: 
麵料:4杯普通麵粉、1 1/4杯冷水(也可用1杯半冷水,這樣麵會稍軟點,好擀皮兒)
取一麵盆,加入4杯普通麵粉、準備1 1/4杯冷水,邊一點點往麵裏加水、邊用筷子攪拌成棉絮狀,下手和成稍硬些的麵團兒,蓋上餳麵15-20分鍾,再揉一會兒蓋上再餳麵。有個三個來回基本麵就餳好了,這會兒的麵團光滑有彈性。再餳麵時同時,開始準備餡料。
 
二,包餃子:
1、開始做麵劑子(北方話:揪劑子),就是把麵團兒從中拉開個口,順著勁把麵團兒手攥成圓圈型,斷開後再在麵板上搓成近一英寸直徑的長圓柱,從圓柱的頭開始,用食指和拇指揪住圓柱麵頭約不到一英寸位置,一個寸勁把麵劑子揪下來了,依次揪完一塊兒麵的量,撒些補麵再把揪下來的麵劑子用雙手掌平滾,把麵劑子滾圓,再按壓成小餅狀。
2、取一個小劑餅,用小擀麵杖一壓一轉的擀成餃子皮兒。
包法:餃子餡拌均後,取一餃子皮兒,放上約一湯勺的餡料,把餃子皮對邊兒捏和一下,再用兩手的食指和拇指沿著餃子邊兒對捏緊就包好。
如不會捏餃子,可在最上對邊捏完後,用食指和拇指一下一下分別捏好兩側成餃子型就好。
 
 
三,餃子餡:
菜料:1磅鮮瘦豬肉餡、約8個鮮蝦、三綠一紅大青椒、熟玉米粒小半碗兒、青蔥4棵、鮮薑一小塊兒。
餃子餡調味:醬油、米酒、素油、黑胡椒、鹽。
 
拌法:
1,將青椒洗淨切條再切小丁,放入小盆中,撒點鹽拌一下放10多分鍾,再用手將青椒碎攥出青椒汁兒水在碗中留用。
2,鮮蝦改刀切丁、青蔥順長劃開後切碎丁、鮮薑磨成薑末。
3,取一拌餡盆,將鮮肉餡、鮮蝦放入,一點點的加入青椒汁兒水,順一麵稍攪拌上勁,拌到肉蝦餡黏糊糊就好,加一湯勺米酒(料酒也可)、兩湯勺醬油、少半茶勺黑胡椒麵拌均,再加素油約兩湯勺拌均, 再加約一茶勺鹽拌均,這會兒可加碎蔥丁和薑末,再拌均後放入攥好的青椒的丁,鋪平後再撒兩湯勺素油,半茶勺芝麻香油,用勺子在上麵平拌幾下青椒餡,使其刀口處封油少出水,再把玉米粒放入,待包餃子前再和下麵肉餡一起拌均。
 
餡料做法流程圖:
 
細看餃子餡料~
 
四,煮餃子:
家傳的老辦法之三句話:蓋蓋煮餡、開蓋煮皮兒,點三次冷水後餃子就可出鍋了 
細說具體煮法:取一大鍋加大半鍋水燒開,同時準備一杯冷水,水滾開後下餃子約45個左右,用木鏟順邊兒到底輕輕滑動,確認沒有餃子粘在鍋底後,蓋上鍋蓋煮至再水滾,開鍋蓋畫圈式加入三分之一杯冷水使其降溫,用木鏟再順底輕輕滑動幾下,蓋鍋蓋煮,等到開鍋後,同上再點一次冷水,這次開鍋蓋煮,再水滾後就看到餃子大部分已經鼓起來了,再加入最後一次冷水,同時還是順邊兒下木鏟輕輕攪拌幾下,等到餃子和水再滾開後,就看到餃子都氣鼓鼓、胖乎乎的了,就可馬上用不鏽鋼漏勺把餃子撈出盛盤,上桌趁熱吃最是美味兒了。
 
各個氣鼓鼓的,該出鍋了!
 
 
五,餃子蘸料:
傳統吃餃子的蘸料是:炸幹辣椒碎和紅油、鮮蒜泥、黃芥末醬、醬油、醋。
每年中國年前臘八時我都記得泡一罐臘八醋蒜,泡一次能吃很長時間,更是吃餃子的絕配呢! 
 
 
翠花小注:

1,四杯麵和的量,如包中等大小的餃子,可做100個左右。我的餃子大,每次大約做90個左右,四口之家吃是富富有餘的。
2,煮餃子時,
每次開蓋點冷水時,最好都用木鏟順邊探底滑動幾下,避免餃子粘底破損。
3,煮餃子的鍋裏放一根青蔥,餃子出鍋後不容易粘連。 
4,如感到麵的筋不夠的話,可在和麵時加半茶勺鹽,以增加麵的筋性。
5,............等想到時再補充吧!

另:再說說餃子餡拌法,個人近幾年在傳統拌餡上稍有改變,那就是有個別做餃子餡的菜料不需先用開水焯,如:大白菜、大青椒等,且刻意不把菜料剁的很碎,從而保持蔬菜原有的自然鮮味兒,吃起來還有蔬菜的脆爽感,一路嚐試下來越發覺得餃子餡更加鮮香味濃了。僅是個人喜好,歡迎喜歡的朋友嚐試這一拌餡法。

 

 

祝大家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