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篇 7【東北風味粘豆包】及做法
文章來源: 翠花姐2009-08-23 17:06:21

前一段時間突然很想吃家鄉風味的粘豆包,身在海外,比較不容易找到齊全的材料,就家裏現有的粉料,嚐試著做了一次,雖不是百分之百的正宗,卻找回來記憶中的好味道,暫能解鄉愁,也就知足了,記錄下來貼在這兒,和大家及和同我有一樣記憶、喜歡粘豆包的朋友分享 ~~ 
  
粘豆包早年是東北人家過冬的主食之一,尤其到了年根,家家必做很多年豆包- 粘豆包,粘豆包多由大黃米磨成麵、 按比例再加些包米麵兒、有條件的還可再加一點白麵,和成麵團放到炕頭發酵.....發酵後作成皮兒,包上自家煮好、加了白糖、 鐓碎撰成雞蛋黃大的豆餡,進鍋蒸好後,起鍋擺放在蓋簾上凍在外麵,稍凍硬些就裝在一個麵袋子裏,放到外麵棚子裏的天然冰箱 - 大缸裏凍存著,隨吃隨拿隻要回鍋裏騰一下,就可恢複到粘粘糯糯,滑滑 QQ 的口感了......
想起一句東北俗語:" 別拿豆包不當幹糧 " !意是不要小看人。
對俺來說,可是一直“拿豆包當幹糧”的,為啥?好吃!頂餓!出來多年想吃還吃不到呢!絕對的拿它很當“幹糧”的。

粘豆包皮兒料:

一杯大黃米麵,(大黃米用咖啡磨麵機磨成麵,一般韓國超市有賣大黃米)
兩杯糯米麵,
1.5 杯玉米自發蛋糕粉,(Corn muffin mix)
半杯白麵,
以上 4 種粉料混合,用 1½ 杯溫水調和,揉成麵團,醒麵一至兩小時。

粘豆包的餡料:
大芸豆兩杯泡過夜,衝洗幹淨,倒入不鏽鋼小鍋裏,加水超過豆子一寸高,大火煮開轉小火慢煮到豆子熟爛,倒出多餘的豆湯後,加 ¼ 杯白糖、一湯勺菜油,用壓碎鏟子把豆子壓成碎泥,再幹炒幾分鍾使豆餡稍幹,等到稍涼時把豆餡用手一個一個撰成乒乓球大小的豆沙球備用。

豆包的包法:
把醒好的黃粘麵團稍揉幾下,用刀分切成兩半,每一半團成長條,切成 11 個麵劑子,取一個劑子稍稍按平,在上麵放上一個豆沙球, 從底部推著往上一點一點的就可收口了,在把收口麵倒過來放在麵板上,兩手和在一起把包好的豆包搓成立柱式,這樣蒸好的豆包稍塌一點後,看著還是立柱樣的。

找回遙遠的記憶 - 粘豆包:
 

切開看看豆餡
 
製作流程圖 1

製作流程圖 2
 
粘上點兒沙糖

  
 
 

翠花注:
1. 因用了些玉米自發蛋糕粉-Corn muffin mix ,所以就沒有用酵母粉來發麵,如家裏沒Corn muffin mix ,可采用酵母粉來發酵麵團法。
2. 豆餡也可用紅豆來做,但不管用什麽豆子,最大關鍵是最後豆餡要稍幹,達到能撰成團,以便包好的豆包不會坍塌。
3. 和粘豆包麵的軟硬度要合適,太軟不好包,稍硬蒸出來會裂口。
4. 除了蒸粘豆包外,還可以用油來煎、烤著吃。

有朋友問大芸豆是什麽樣的?在這兒補貼一張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