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幹年前,著名詩人顧城突然把砍柴的刀砍向他的妻子謝燁
文章來源: 2007-02-06 13:21:26
若幹年前,著名詩人顧城突然把砍柴的刀砍向他的妻子謝燁和自己。出於對詩人的熱愛,本人在震驚、遺憾、痛心之餘向《英兒》一書求證,繼爾又去看李英的《魂斷激流島》和《愛情 EMAIL 》,終於慢慢理出點頭緒,這又是一個“往往”造成的悲劇,兩個男主角的特殊身份更使事情顯得樸朔迷離。
“……我愛的人 // 她沒有見過陰雲 // 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顏色 // 她永遠看著我 // 永遠,看著 // 絕不會忽然掉過頭去。”顧城眼裏的愛人是非常理想化的。似乎這個人出現了,有著一雙明亮大眼睛的謝燁因崇拜顧城而嫁給了他。謝燁的愛帶有母性般的寬容,她能包容詩人花環背後孩子般的天真、無助、多夢、沒有常識、缺少理性,陪著他一起追夢。她隨他“夢遊”到了人跡稀少的激流島上,像農夫一樣砍柴、搭屋、種菜,過起了顧城渴望的田園式生活。開車去買東西、說英語、和生人打交道,所有這些要和人交接的事情,顧城都依賴著謝燁。

後來,一直和顧城通信的英兒來了,這個愛好詩歌的文學青年,事實上已是老詩人劉湛秋的情人,因為劉已有妻子和可愛的女兒,隻是偶爾理她一下,她的情感沒有著落又無法釋懷,總是處於等待和焦渴狀態,於是出國尋覓新的精神家園。她不算漂亮,但有一副性感的身架子,是一個沉迷於詩歌、夢想、愛情、情欲,沒有多少理性和社會常識的姑娘。那個時候,顧城和謝燁的婚姻也早就過了七年之癢,生活平淡無奇,謝燁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升格為詩人母親這樣的角色。英兒的到來,令詩人燃起了熊熊愛火,到了不可救藥的程度。這個頭腦一片混亂的文學女青年再一次扮演了第三者角色。

碰到這種事,第二方往往有兩個極端,要麽嫉妒如奧賽羅憤而殺妻;要麽寬容如張愛玲,老公跟了別人,還送上幾十萬生活費,然後淡出。當然還有人比較能忍,權當沒看見。聰明、樂觀、大度的謝燁發現了顧李之間的私情後如何處理呢?或者是因為愛屋及烏,或者她扮演母親和妻子的角色扮累了正好想脫身?總之,謝燁做出了大度之舉,還為他們操心起同居的小屋。她把英兒幾乎是當妹妹看待。在丈夫麵前,她沒有流露出酸楚之色。這給顧城一個幻想,做起他的女兒國之夢,就是愛他的女人和他愛的女人和睦相處,建立一個穩定的鏈條關係。這樣的家庭結構,在 20 世紀以前的中國,是很尋常的,但要做到妻妾互愛還很少見。能相安無事的多半是兩個女人之中有一個是地位卑微需要解決生存問題,或者有一人深愛這個男人願意包容。可是英兒從頭開始就不曾愛過顧城,她隻是為了逃避對詩人劉湛秋的感情投奔顧城一家而來(這在《愛情伊妹兒》一書中可以看到比較真實的一麵)。所以當她找到一根稻草----那 個教氣功的老外,可以解決生存問題時,就突然不辭而別。而謝燁也許本來就有點累了,她在顧城和英兒出外同居時,又有了自己思考的時間,或者品嚐到了傷心落寞的滋味,總之,她產生了撤退之意。這個時候,顧城的人生之夢破滅了,絕望中的他,內在的極端個性爆發。他向謝燁舉起了斧頭。一代詩人,一個好女人,同時消失……
上帝是個不喜平淡的人,他喜歡讓男女之愛錯落有致,變幻無窮:甲男愛乙女,百般求歡,供之如女王,乙女卻愛理不理,寧願拜倒在丙男的牛仔褲管下,為其洗衣做飯心歡歡;丙男對乙女的癡情雖然同情,心裏卻不以為然,此時他的心思全在 D 女身上,一句話一個笑容都要琢磨老半天,偏偏 D 女的目光望著另一個男人的背影……如此,連環不絕。兩性之中隻要有點魅力的,多半可以遇到這 種婚戀中的上中下連環套的模式吧?
兩種角色都體驗過,顯然可以增進人們的寬容和理解,明白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何道理:即對愛你、你卻不上心的人要多點設身處地,不可輕易踐踏其尊嚴,當然,也不要對你愛的人太過粘乎(雖然常常做不到,但至少要有這個認識)。歌中戲裏唱的演的“你愛我來我愛你”,而且深淺還剛剛好,這種概率至少好比買彩票撞個中等獎那麽難吧?想想自然界,天然純圓的珍珠稀見;每年月亮最圓時也隻有一天。
生活就是充滿缺陷,好比鍾擺,不是擺到右了就是擺到左,停在正中的往往是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