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在上海最後的日子及其葬禮(3)
文章來源: DUMARTINI2009-06-11 15:23:26

(上接第一、第二部分:)



宋慶齡病重期間,我因工作需要曾多次往來於北京與上海之間。

5 月 24 日 在北京宋慶齡家的客廳裏,晚飯後我忽然想到一件事,便對鍾興寶說:“興寶,首長畢竟年事已高,我們要做好以防萬一的準備。你要考慮好首長裏裏外外穿的衣服,並且準備好。”鍾興寶回答道 :“好的。李局長,除了做好必要的準備之外,我還準備給首長縫一塊小手帕,手帕上麵繡好首長喜歡的花,到時候放在首長的手裏。”我說:“好,明天上午準備好。”當時沈粹縝、張玨也在,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沈粹縝,她說:“這樣好。”

當晚,每天都來看望宋慶齡的廖承誌又來看望她了,廖承誌、高登榜 ( 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 ) 和我都在樓上,廖承誌對我說:“家熾,現在情況危急,你和陳國棟說,上海要提出宋主席的安葬方案來。”我一聽,覺得問題重大,就說:“廖公,地方上恐怕有困難,因為地方上從來沒有辦過這種事情。”當時已是晚上 8 點多鍾,我馬上到樓下秘書辦公室打內部電話向陳國棟匯報此事,陳國棟問道:“你怎麽回答的 ? ”我把我回答的話向陳國棟作了匯報,他說:“你這樣處理可以,隻要在你回答的那句話前麵再加幾個字:‘國棟同誌說’。”我隨即把這個情況轉告了廖承誌,他聽過後,不吭聲了。後來,高登榜對我說:“我回去了,廖承誌也回去了,晚上 l0 點半鍾派車來接你,我們一起到人民大會堂商量宋慶齡的後事安排方案。”

晚上,高登榜和我準時來到人民大會堂,找了一個房間商量方案。我們就宋慶齡的後事安排進行了討論,主要是以下幾個問題:

葬禮的規模。 後來定為 200 人左右的範圍,這個範圍的確定頗費了些周折,由於之前都沒有國家領導人在地方上安葬的先例,開始考慮是 300 人,後來又考慮是. 500 人,最後定為 200 人。

葬禮出席人員的範圍。 主要包括社會各方麵的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駐滬部隊三軍領導人、婦女代表、青年和中小學生等等。

葬禮儀式舉行的程序。 把整個儀式舉行的程序都確定下來,並在葬禮結束的當晚由市人大舉行宴請。

當晚,我們把擬定的方案報送給當時主持中央工作的胡耀邦,他立即作了批示。第二天早上 6 點,高登榜打電話給我,說:“家熾,中央辦公廳已經給你買了飛機票, 8 點半你回上海,中央辦公廳派車送你去飛機場,照方案執行。”

我帶了這個方案的複印件馬上趕回上海,向上海市委常委會進行了匯報。陳國棟主持會議,指出這項工作是政治性工作,按照中央的決定隻能做好,不能出一點紕漏。宋慶齡安葬在上海是她本人的意願,也是上海人民的光榮。要求各部門負責人抓緊做好準備工作。

在向上海市委的領導匯報完後,我又於當天下午立即飛回北京。回京以後,我向廖承誌、高登榜及治喪小組匯報了宋慶齡安葬的執行方案,廖承誌表示可以。

隨後,廖承誌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海外來的宋慶齡親屬,童小鵬 ( 時任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 、高登榜、廖辦楊主任、汪誌敏 ( 時任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 和我一起陪同參加會見。

其間,中央還兩次派人來上海檢查宋慶齡的後事準備工作,一次是楊拯民 ( 楊虎城將軍的大兒子,時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 代表中央治喪小組來上海,還有一次是解放軍總政治部的秘書長,我都從北京回到上海陪同檢查。




第四部分(完):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906&postID=1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