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劣根性:內卷(上)
文章來源: 山上長弓2024-02-03 19:06:13

民族劣根性:內卷(上)

最近注意到各個網站《子女教育》之類的論壇最火熱,名曰分享育子經驗,實則曬娃。這些論壇的常客大多都是卷王,那些還不是卷王的人也是來取經,想修煉成卷王。

本來這不管自己的事,孩子早已長大成業,幸運的躲過了這股內卷龍卷風。但是華人圈越來越卷,對子女的“培養”已經到了摧殘孩子的程度,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犯罪,真的是深惡痛絕,不吐不快。有時候見到某些華人家長逼孩子的那個狠勁,甚至有報警的衝動。

在美國的這些年眼見內卷一步一步的演變,華人家長從簡單的督促孩子學習,到後來不僅要孩子成為學霸、還要舞蹈、遊泳、鋼琴、美術麵麵俱到。現在又卷到了馬術、擊劍、高爾夫球。穀小姐得到世界冠軍以後,又加上滑雪一項。

以上還隻是基本的,另外還需是科技競賽冠軍、發明創造獲獎者、學生社團領導、社區活動組織人、慈善捐贈發起人、選舉義工、演講雄辯家、成功創業者、小說詩歌作家。

這已經夠光鮮了吧?不行!還不夠出眾,還要顯得獨立,放學後打二份工補貼家用,就差沒說獨自撫養五個弟妹和臥床不起的雙親了。

內卷怎會變得如此瘋狂?說句不中聽的話,這都是新移民從國內帶來的歪風。這些人自己就是在內卷中長大的,來美後把這種歪風邪氣發揮到極致,把他們小時候被卷得想跳樓的經曆施加到自己孩子身上,不把孩子卷殘誓不罷休。有時覺得他們是為了卷而卷,是在比賽,看誰更卷,看誰最後勝出,與其說是為了孩子,還不如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攀比心。

諷刺的是,當問到為何要移民時,很多新移民都說國內太卷了,來美國是想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生長環境。結果是來美後比國內更卷,國內升學主要靠考試成績,所以隻卷學習。來美國後發現上名校僅靠成績還不行,要多方麵的才能,所以就全麵卷。華人圈都是被這幫人帶歪的,還大言不慚的說要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生長環境,搞笑不搞笑?

如果內卷有成效也還罷了,問題是越卷越糟糕。早些年沒有這麽卷,華人孩子上名校反而比現在容易,現在卷得一塌糊塗,華人孩子上名校是越來越難了。

這就要說到本文的重點了,談談內卷給華人子女造成的惡果。個人觀點,有些得罪人,卷王和虎媽們準備好板磚。

惡果主要有三條:

一,瘋狂內卷製造了一大堆廢品,特別是那些讀名校的孩子,基本上都廢了。

二,內卷養成華人家長和孩子投機作弊的惡習。

三,內卷造成了華人學生書呆子的刻板印象,使華人孩子被進一步邊緣化。

先說一下不久前美國最高法院的一個裁決,這個案子是華人家長狀告哈佛大學錄取不公平,打壓華人學生,照顧其他少數民族(黑人和老墨)。最高法院裁決高校招生中的種族配額為非法,華人家長勝訴。這等於是廢止了照顧黑人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華人一片歡呼。

華人從這個判決中獲利了嗎,一點沒有,情況可能更糟。

首先,最高法院的裁決故意留了一個漏洞,雖然高校招生不能再搞種族配額,甚至申請表上都不能有種族這一欄。但並沒有說不能考慮種族因素,申請者可以在申請信上談及自己的種族和家庭情況,學校可以照顧 underprivileged 弱勢群體。什麽是弱勢群體?自己去猜,反正不是華人。

第二,大多數名校都有 legacy admissions,就是給校友子女,學校教授的子女,捐款的富豪子女,和體育專才加分。這些人加起來占了錄取名額的30%,絕大多數是白人。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就連最高法院的判決上都提到了這一點。如果說最高法院的判決會導致黑人的錄取降低,那麽這些多出的名額大多會流向白人。

名校招生都優先考慮 privileged 和 underprivileged 兩頭,剩下的才分給中間群體。華人就屬於這個中間群體,既不是特權階層,又不是弱勢群體。這個中間群體人數龐大,競爭激烈,沒有家庭背景,全靠真本事,是名校挑選真正人才的地方,所以審查特別嚴,盡一切可能排除“偽人才”,也就是那些隻會考試,精心包裝,但實際上 so-so 的人。不幸的是華人已經被打上了這種標簽,個個成績優秀,簡曆類似,像一個模子倒出來的,畢業後也沒有什麽成就。

以上說的是私立名校,再來看看公立大學對最高法院裁決的反應。最高法院裁決下來的第一天就有一個知名公立大學的校長說,他們大學是全州納稅人出錢辦的,學校的學生組成應該反應出本州的人口組成,應該使各族裔的人都受慧,而不是讓某個族裔把最好的資源都占據了。人家說的某個族裔,大家都明白指的是誰吧?

為什麽各個名校都在對華人學生設限?甚至有些抗拒情緒。其原因就是前麵說到的華人內卷把孩子都卷廢了,造就了一大堆廢品,特別是那些上名校的雞娃。

先別砸我,聽我把話說完。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大多華人子女考進名校就到了其人生巔峰,此後就再也上不去了。畢業後雖可借著名校的牌子找到一個不錯的工作,但從此開始走下坡路,沒有幾個升到管理層或成為合夥人。一般都是幹幾年就撐不下去了,跳槽到低一個檔次的公司或者換一個壓力較小的工作,最後變成一個螺絲釘,與一般大學畢業的學生沒有多大區別。

哈佛等名校不是培養螺絲釘,而是培養社會精英和領袖,總統、大法官、內閣成員、參議員、企業家、商界領袖、銀行家、大律師、財閥等。這些人掌管著國家的命脈和發展方向。這其中有幾個是華人?

名校裏的華人並不少,常春藤名校的亞裔占20-25%,以華人和印度人居多,要知道華人隻占美國人口的1.5%。

看一下下麵兩組數據:
美國人口組成:白人60%、拉美裔18.5%、黑人13.5%、亞裔6%。
哈佛學生組成:白人35%、拉美裔12%,黑人9%、亞裔22%。

按人口比例華人在名校中占比有可能是最高的(如果把猶太人從白人中分離出來,則猶太人占比最高),但這些華裔學子中有幾人成了社會精英?過去還出過幾個精英,現在幾乎為零!與猶太人相比更是汗顏,無地自容。

如果說美國有種族歧視,但同為亞裔的印度名校生的成就就比華裔亮麗多了,就連那些靠種族配額進名校的黑人和拉美裔學生,人家畢業後的成就都比華人強多了,出了不少名人和社會精英。美國總統奧巴馬是黑人吧?

有人說名校培養的不都是精英,大部分人都沒有成為精英。但華人是團滅呀!一個精英都沒有,在各族裔中表現最差,這也太慘了吧! 丟人現眼!

就這樣華人家長還有臉到最高法院去告別人,說種族配額都是白左搞出來的政治正確,否則更多華裔可以進入名校。還想把更多雞娃塞進名校呀?

名校不傻,人家知道該招收什麽樣的學生,華人揠苗助長搞出來的雞娃在人家眼裏就是廢品,一個個都是家長打造出來的偽精英,這種學生是浪費名校資源,砸學校的牌子,還是到別的學校去吧,反正將來都是無大成就的螺絲釘。

但因而說名校畢業的華人就是廢品,肯定會讓很多人憤怒。當個螺絲釘又怎麽了?至少是一顆大螺絲釘,怎能說是一個廢品?豈有此理!

那麽我問個問題,如果你花一百萬美元訂製一輛豪車,到手的卻是一輛改裝的 toyota corolla,價值僅兩萬美元,你說是不是投資失敗,打造了一個廢品?雖然這輛豐田車也能開,開起來還特別省油。

廢品不隻是無法使用的產品,廢品的定義是產品與期望值相差太大。就像國足一樣,國家投入巨資培養,你說他們不會踢球嗎?當然會踢!那麽國足就不是廢物了?肯定是廢物!

那些不服氣的卷王和虎媽們現在可以拍磚了,歡迎反駁,談談你們孩子從名校畢業五年後混得怎麽樣。《子女教育》論壇上都是曬孩子怎麽了進名校,很少人提及孩子畢業以後混得怎麽樣,因為沒得說,甚至羞於啟齒。就連名校醫學院畢業的華人都沒幾個成為收入七位數的外科醫生。如果隻是當一個普通醫師,還真沒有必要花巨資讀名校。

當然也有人上名校不是為了錢,隻是想搞學術,學士碩士博士9年,外加3年博士後,將來當教授做科研,這種人我佩服。但現在有幾個華人家長讓自己的孩子走這條路?讀博士的華人大多是中國留學生,是為了容易留下來。

問題是許多卷王和虎媽們對孩子的期望太高,雄心勃勃,醫生和IT都看不上眼了,以為自己的孩子是個人物,要當投資銀行家、基金經理、企業主管、矽穀startup創始人、consulting firm 合夥人、金牌律師,要成為美國精英階層。因而不少人學金融、經濟、商管、法律。而這正是最失敗的一群人,大部分人幾年後就敗下陣來,個別還在苦苦硬撐的也是累得半死不活。許多人的收入還不如一個普通大學CS畢業的碼農,有些人找個工作都難。這種情況見多了,絕對不是誇大其詞。

中國人多的地方都有微信《牛娃群》,就是那些學習好,表現優異,有望爬藤的牛娃家長群。牛娃又分“天然牛”和“人工牛”,當然沒有幾個牛娃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人工牛,都是天生的優秀。孩子考上名校以後常聽有些家長說:“我們從來不管孩子的學習,都是孩子自己學的。” 又說:“我們孩子一天到晚都在玩,不怎麽學習,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 你看這x裝的,其實就是想說他們家的孩子是天才,是天然牛。

其實大多數人的智商差不多,所謂的牛娃基本都是卷出來的人工牛。建議那些想把孩子打造成蓋茨和馬斯克的家長,先帶孩子去測一下智商。美國億萬富豪的平均智商133,超級富豪的平均智商151,看你的孩子能不能上線,沒有那個天份,就不要做清秋大夢,不切實際的把孩子往死裏逼。

我就知道這麽一個虎媽,孩子考上了哈佛大學,把孩子吹成了神。但孩子畢業以後混得很糟,換了幾個工作都不成,就到中國去了,到了中國也水土不服,最後還是到歐洲找了個穩定點的工作。現在這個虎媽到處大罵美國種族歧視,華人有職業天花板。其實是這媽把孩子給卷廢了,明明是人工牛,非要按天然牛打造,孩子幾乎沒有自由,每天的日程都被老媽安排得滿滿的,硬是把孩子打造成了一個“天才”,但一踏入社會就廢了。

還有一個家庭更慘,兒子也是牛娃,高中上的是天才班(Gifted and Talented Programs)。上大學後沒有了父母的監督,第一學期成績為零,第二學期成績又是零,打遊戲玩去了,完全控製不住自己。家長都快瘋了,又喊又罵又逼。第三個學期又是如此,孩子自殺了。

這不是聳人聽聞,類似的事不少,我所知道的上名校的華人孩子沒有一個出人頭地,好多人找工作都很不容易。

內卷這個話題內容太多,今天就暫且寫到這裏,下次談論內卷作弊,華人被邊緣化的問題,以及如何“根治”。

Stay tu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