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巴鐵,以及美國的其他48個盟友
文章來源: 矽穀居士2024-05-24 08:40:59

2024年5月,肯尼亞總統訪美期間,美國總統拜登要求國會把肯尼亞列為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簡稱MNNA)。不出意外,肯尼亞即將成為美國第二十個主要非北約盟國,也是撒哈拉以南的第一個盟友。

那麽,什麽是“主要非北約盟友”呢?

眾所周知,美國最大的“朋友圈”是北約。裏麵有美國的31個盟國,包括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瑞典、荷蘭等鐵杆盟友。北約成員國之間有集體自衛協議,即對於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所有成員國有義務加入“複仇者聯盟”捍衛成員國。

下圖是歐洲的北約成員國地圖。藍色國家是正式成員國。



除了北約之外,美國也開始在其他地區構建自己的朋友圈,以軍事結盟的方式擴大美國的影響力,並保護美國的海外利益。而主要非北約盟友體製,就是從國家法律的層麵上保障這種策略。

主要非北約盟友的狀態首先在1987年創立。國會在該年通過了桑姆·努恩修正案,美國法典正式納入“MNNA”概念。最初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包括澳大利亞、埃及、以色列、日本及韓國。

時至今日,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有以下特殊待遇:

  • 和美國進行軍事技術和裝備的合作研究開發
  • 和美國進行軍事訓練方麵的交流
  • 獲得美國的額外的軍事和金融援助
  • 可享有北約成員武器輸出控製法案的豁免權
  • 更容易參與美國的國防合同競標,為海外美軍提供裝備維護和修理服務
  • 可以購買美國的“貧鈾彈”

除了大家熟知的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外,台灣和巴基斯坦(“巴鐵”)也都是美國的長期主要非北約盟友!比如,早在2003年,小布什就把台灣升級為盟友;而在2004年,巴基斯坦也成功入圍。

截至2024年,美國一共有19個非北約盟友。加上北約的31個盟友,美國的核心朋友圈成員剛好是50個!

下麵我就簡單列舉一下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們和他們的加入時間。這對於我們理解美國的外交政策,是有不少幫助的。

一、亞洲,一共11個。

  • 日本,1987年。毋庸置疑,日本是美國在亞洲的最強大盟友。
  • 韓國,1987年。韓國也是美國在亞洲的主要盟友。
  • 以色列,1987年。以色列也是美國的主要戰略夥伴,關係非同一般。
  • 約旦,1996年。約旦也是阿拉伯世界裏對以色列最友好的國家之一了。2024年4月,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空襲。約旦不僅允許以色列空軍進入約旦領空攔截伊朗的無人機和巡航導彈,還親自出動F16戰鬥機,和以色列並肩戰鬥。
  • 巴林,2002年。
  • 菲律賓,2003年。
  • 泰國,2003年。
  • 台灣,2003年。美國國會通過多個法律,規定了美國對台灣的防務義務。記得2001年左右,我還在研究生院讀書。當時我的美國導師說,如果大陸武力進攻台灣,美國不應該插手,因為美國在台灣沒有核心利益。20多年後的今天,台灣已經成為美國極其重要的科技、經濟和軍事盟友。
  • 科威特,2004年。
  • 巴基斯坦,2004年。巴基斯坦空軍裝備了75架F16“戰隼”戰鬥機。不言而喻的是,這些先進戰機都是從美國采購的。
  • 卡塔爾,2022年。

二、其他地區,一共8個。

  • 澳大利亞,1987年。該國也是“五眼聯盟”之一。
  • 埃及,1987年。埃及扼守蘇伊士運河,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 新西蘭,1997年。該國也是“五眼聯盟”成員。
  • 阿根廷,1998年。
  • 摩洛哥,2004年
  • 突尼斯,2015年
  • 巴西,2019年。巴西也是“金磚五國”成員。
  • 哥倫比亞,2022年。

附:美國的主要非北約盟友們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