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裏的血汗工廠
文章來源: 矽穀居士2024-01-11 07:31:19

19歲那年春,我在計算機係讀大一。按照慣例,學期結束後學校要組織一個月的新生軍訓;之後就是計算機打字練習和考核。可能是為了給暑假的打字課預熱吧,係裏組織我們去參觀學校裏的一個校辦機構,也有叫“校辦公司”或者“校辦工廠”的。

這個機構,就坐落在校園中的一個普通建築裏;我們從遠處看,注意到樓頂有一個碩大的碗狀的衛星接收器。進入建築之後,機構的負責人接待了我們;他是一位壯年男性,氣宇不凡。他滔滔不絕地介紹了這個機構的商業模型。

美國的司法體製,遵循的是海洋法係,也叫普通法係;在大部分的時間,法官判案依據的是以前類似案件的先例,而不用拘泥於具體的法律條文。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普及以前,所有案件的卷宗和輔助材料都是以書麵的形式記錄下來的。幾百年下來,積累的案宗材料,浩如煙海;別說汗“牛”充棟,就是用火車拉,都勉為其難。那個時候,要找到所有類似當下案件的判例卷宗,對律師們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到了九十年代初期,美國的互聯網已經初步形成。因此美國司法界急需把這些曆史案宗數字化,以方便法律人士查詢。因此,我的母校就和美國合作,組建了這個機構。

首先,原始案件材料被掃描之後,通過衛星發送到該大學並打印出來。然後,該“中美技術合作所”雇傭一批年輕人把這些材料輸入計算機;最後,經過校對後,數字化後的案宗被發回給美國。從此,美國的律師和法官就可以在電腦上檢索和查看這些曆史案宗了。

介紹完之後,負責人帶我們去看他們的工作區。裏麵就是一個大房間,擺滿了兩排電腦。每個電腦前坐著一個年輕小姑娘;她們都戴著厚厚的降噪耳機,麵無表情,以匪夷所思的極快速度進行文本輸入。因為她們用的都是機械鍵盤,整個工作區間的噪聲,讓人難以忍受;這也是為什麽她們都戴著厚厚的耳機。

由於受不了裏麵的吵鬧和壓抑氣氛,我們很快就離開了工作區。負責人接著介紹了他們機構的一些技術細節。比如,他說為了保證質量,每篇卷宗都會有三個人分別輸入電腦;如果有分歧,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進行校對。比如一個單詞是FACE,兩個人輸入了FACE,但是第三個人輸入了FACT;那麽計算機程序就判定FACE應該是正確輸入。

然後,我就問了負責人一個傻問題:她們輸入這麽快,是不是她們的英語水平比較好?

負責人嗬嗬一笑,介紹說:這些女孩都是來自山東、河北等地的農村,很多人初中都沒有畢業呢!根據他們的數據,英語越差的人,打字速度更快;因為她們根本不用思考單詞的意思,而是機械地把一個個字母和符號變成敲擊鍵盤的動作。

最後,負責人又介紹說:這些女孩,都是16歲左右開始來這裏,然後高負荷工作三年左右,在二十歲之前就被遣返了;因為她們的手關節,基本已經廢了,一輩子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樣了。

我心中一震:這不就是一個血汗工廠嗎?而且,這些妙齡女孩的雙手,在短短三年內,就幾乎留下了終生殘疾。這種快速而極其殘忍的壓榨,毫無人性,連過去的青樓都相形見絀啊!

這次參觀,本來是要激勵我們提高打字技能,結果卻讓我非常傷感。在後來的日子裏,我總是遠遠地避開這棟建築。當然,我也沒有心情打聽工廠的消息;也許已經關閉了,也許還在高效運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