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科普#40:如何評估你的理財水平?
文章來源: 矽穀居士2023-11-08 07:53:51

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了解了它的人從中獲利;不明白的人將付出代價。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說,理財是一生中繞不開的事情。我們在年輕時,用自己的人力資本(體力、腦力和時間)賺取收入並積累資產,在無法或者停止工作後用這些資產支撐餘生;而積累和管理這些資產就是理財的主要組成部分。

那麽如何評估一個人的理財能力呢?

人們引入財商這個概念來評估一個人的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它表現在三個方麵,即觀念、知識和行為。 核心的財商包括兩方麵的能力:一是創造財富及認識財富倍增規律的能力,即財富價值觀;二是駕馭財富及應用財富的能力,比如合理規劃消費和穩健投資的能力。 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財商的評估標準,專家們莫衷一是;而評估過程,也費時費力。今天我就引入一個簡單的“理財指數”來幫助大家估計自己的財商。

一、理財指數
為了方便,我們的計算以家庭為單位。

首先,我們要計算家庭的淨資產(Net Worth);它是總資產和總債務的差值:
    淨資產 = 總資產 - 總債務

總資產包括家庭的所有金融資產和非金融資產。金融資產包括存款、債券和股票、銀行理財產品等等;非金融資產包括房產、汽車、商業利益、貴重珠寶、收藏品等等。

例如,一個普通美國家庭主要的資產包括:銀行存款、股票和債券基金50萬美元,退休金賬戶20萬美元,自住房50萬美元,兩輛汽車價值5萬美元。那麽該家庭的總資產就是:
    總資產 = 50萬 + 20萬 + 50 萬 + 5萬 = 125萬

總債務包括家庭的所有債務,常見的有房貸、信用卡債、汽車貸款等等。

以上麵的家庭為例,假設他們有房貸20萬美元,汽車貸款2萬美元。那麽總債務就是:
    總債務 = 20萬 + 2萬 = 22萬

那麽該家庭的淨資產就是:
    淨資產 = 125萬 - 22萬 = 103 萬

其次,我們計算家庭的工資收入總合。注意,我們隻考慮通過日常勞動獲得的收入,而不考慮被動收入,比如存款和債券利息、股票基金分紅或者出租房的房租等。對於已經退休的人士,我們用退休前的工資收入。

最後,理財指數定義為:
    理財指數 = 10 × 淨資產 / (年齡 × 工資收入)

比如,以上麵的家庭為例,如果夫婦二人的稅前收入總和是9萬美元,而夫婦的平均年齡是50歲,那麽該家庭的理財指數就是:
    理財指數 = 10 × 103萬 / (50 × 9萬) = 2.3

我們再舉一個中國一線城市富裕家庭的例子。假如一個戶主年齡為50歲的家庭,擁有一套700萬元的房產,以及200萬其它資產;同時家庭債務僅僅包括100萬的房屋按揭貸款。那麽我們可以算出該家庭的淨資產就是800萬元,理財指數就是:
    理財指數 = 10 × 800萬 / (50 × 100萬) = 1.6

注意,如果家庭裏的淨資產裏有大量資產是通過繼承或者其他人贈與而獲得的,為了公平起見,我們在計算理財指數時,要把這些部分從淨資產裏扣除。

另外,由於財富需要時間的積累,因此參加工作不足5年的家庭,也不適用上述算法。

下麵,我引入“矽穀居士第二定理”:
    一個家庭的理財指數越高,說明該家庭的財商越高。

理財指數的及格線是1.0。在閱讀下文以前,大家可以簡單算算,看看你是否及格。

二、一些真實例子

首先,我們先看兩個超級富豪的理財指數。

先看2023年的世界首富、特斯拉公司的老總,埃隆·馬斯克。他今年52歲,年收入是2.45億美元,淨資產是2200億美元。他的理財指數是:
  10 × 2200億 / (52 × 2.45億) = 173

如果你被這個理財指數震撼到了,我們再看投資天才沃倫·巴菲特。他今年93歲,每年的工資隻有區區10萬美元,而淨資產高達1100億美元。他的理財指數是:
  10 × 1100億 / (93 ×10萬) = 118280

巴菲特的理財指數,是馬斯克的683倍!什麽是天才?這就是天才!

下麵,我們分析普通美國家庭的理財指數。

我們先看收入位於中位數的普通家庭。在40歲時,這些家庭的收入是9萬美元,淨資產是14萬美元。他們的理財指數是:10 × 14萬 / (40 x 9萬) = 0.4。他們離及格線仍然很遙遠。

到了50歲這一年齡段,這些家庭的中位數收入是10萬美元,淨資產是27萬美元。其理財指數是:10 × 27萬 / (50 × 10萬) = 0.5。

在60歲這一年齡段,這些家庭的中位數收入是8萬美元,淨資產是80萬美元。其理財指數是:10 × 80萬 / (60 × 8萬) = 0.8。他們勉強接近及格線。

可以看到,位於社會收入中位數的家庭,其理財指數低於及格線。

下麵,我們看收入位於頭部10%的富裕家庭。

在40歲這一年齡段,家庭收入是25萬美元,淨資產為120萬美元,理財指數是:10 × 120萬 / (40 x 25萬) = 1.2。他們已經跨過了及格線。

到了50歲這一檔,家庭收入是30萬美元,淨資產為260萬美元,理財指數是:10 × 260萬 / (50 × 30萬) = 1.7。他們更上一層樓。

在60歲階段,家庭收入是31萬美元,淨資產為310萬美元,理財指數是:10 × 310萬 / (60 × 31萬) = 1.7。這些家庭的理財指數和50歲階段的家庭幾乎一樣。

可以看到,富裕家庭的理財指數遠超及格線。

最後,我們看看最富有的頭部1%的家庭。

在40歲這一年齡段,家庭收入是100萬美元,淨資產為800萬美元,其理財指數是:10 × 800萬 / (40 × 100萬) = 2.0。

到了50歲,家庭收入是120萬美元,淨資產為1300萬美元,理財指數是:10 × 1300萬 / (50 × 120萬) = 2.2。

在60歲階段,家庭收入是140萬美元,淨資產為1800萬美元,理財指數是:10 × 1800萬 / (60 × 140萬) = 2.1。

顯而易見的是,超富家庭的理財指數遙遙領先於其他階層。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的例子都是一個群體的整體統計數字。具體到每個家庭,那就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有的高收入家庭,其實並沒有多少淨資產,導致理財指數非常一般。而一些普通收入的家庭,如果積極儲蓄並合理理財,照樣可以取得優異的理財成績。

舉個極端的例子,美國有一個著名的門衛Ronald Read。他是一名普通汽車修理工,後來在JC Penny做拖地板的工人,退休前的年工資也就幾萬美元。但是,他在2014年去世時,股票賬戶裏居然有800萬美元,他的理財指數高達30!

三、如何提高理財指數?

由於理財指數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淨資產、年齡和工資收入,而工資收入通常是比較難於改變的,所以我們需要提高淨資產的數量,並確保淨資產隨著年齡繼續甚至加速增長。

首先,就是提高儲蓄率,即開源節流。就算工資不漲,我們照樣可以通過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把更多的工資收入存下來變成淨資產。就像諺語裏說的那樣:省下來的一元錢,就等於額外掙了一元錢。

其次,是要提高投資的技巧,增加資產的增長率。這是不言而喻的,我們必須學會讓錢更快地產生錢。

最後,理財要趁早。大部分的投資,比如股票基金和房地產,都有內生的複利增長的巨大潛力;越早開始,你的資產就有更多的時間在市場上幫你賺取更多的財富。巴菲特的理財指數如此之高,和他11歲就開始投資有很大關係。再比如,假如你從25歲開始每年投資1萬元到標普500指數基金裏,到了65歲,僅此一項,就讓你擁有790萬元資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