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傳奇 九 童年美夢之過年
文章來源: 矽穀居士2023-10-29 08:14:00

再過幾天就是萬聖節了。每年萬聖節,我都會帶三個孩子到我家附近的小區、尤其是矽穀遠近聞名的幾個大戶人家去“乞討” (Trick-or-treat)。在這裏,我刻意不用“討糖”這個慣常的說法,因為有些大戶人家排場比較大,給孩子們提供的絕對不限於糖果。

比如, 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的遺孀家,每年都會在種滿蘋果樹的院子裏張燈結彩,並請來幾十人的表演團隊,舉辦光怪陸離的燈光秀和恐怖表演。小女四歲時,我帶著她在喬布斯家門口排隊領禮品包(是的,每個孩子可以拿到一大包糖果和玩具!)。喬家請的一個戴著恐怖麵具的小醜,鬼鬼祟祟地從小女身後輕輕拍她。她扭頭一看,嚇得哇哇大哭!

再比如,當年喬布斯還在世的時候,某年的萬聖節,他們家給前100名前來乞討的孩子每人一部蘋果手機。

正因如此,每年的萬聖節晚上,喬布斯家所在的數個街區,人山人海,節日氣氛十足。

曾經是穀歌公司的第一位女性工程師、並曾經擔任雅虎公司CEO的美女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家,也比較喜歡在萬聖節搞些大動作。除了布置美輪美奐的節日裝飾,她還親自和家人一起出來給大家發禮物。去年,她把家裏的車庫改造成一個免費玩具商店,裏麵擺滿了玩具貨架;每個孩子都可以進去挑一個心儀的毛絨玩具。

每每看到孩子們興高采烈挨家挨戶討糖果的盛況,我就想起了童年在老家大年初一拜年的那些美好時光。

一、除夕的大餐
在我們老家,最重要的一頓飯不是年夜飯,而是除夕的午餐。老家人習慣把除夕叫大年三十,事實上,很多年的臘月隻有二十九天。小孩子更不懂這個區別,隻知道年三十的午餐是最值得期待的。

通常,在除夕的上午,家裏人都要全家齊上陣準備過大年。母親和姐姐們在廚房裏緊鑼密鼓地準備飯菜。父親會帶上我和哥哥們去先人們的墳上燒紙錢祭拜;這種事情好像不允許女性參與。之後,就要貼對聯、年畫等等。當然,對聯通常是前一天就寫好了的。

村裏每家都會爭取在正午十二點之前準備好大餐。然後,通常是哥哥在院子裏放上一掛鞭炮,然後大家開始高高興興吃年三十的大餐。

我家年三十的大餐和普通時期的午飯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麵。

最直觀的是菜的數量。在80年代時,我們家平時每頓通常隻吃一個菜,而且幾乎一年四季都是素菜,比如蘿卜、白菜、豆角、韭菜。如果是晚飯吃麵條,根本就沒有菜;隻在麵條裏加幾片香菜或者 荊芥。 葷菜也就是偶爾從河裏捕到的小魚小蝦。

而年三十的大餐至少有十個大菜,而且至少有三個葷菜,通常是豬肉、魚肉和雞肉。由於平時不吃很油膩的食物,而家裏做的豬肉都幾乎帶著一點肥肉,我小時候一直不能吃豬肉。就是吃了,也得吐出來,因為我的消化係統根本無法處理肥肉。

除了葷菜,大餐上還有平時很難吃到的其它菜肴,包括雞蛋、豆皮、炸油條、醃製的大蒜薹等。

大餐的第二個區別是可以喝飲料。父親和大哥喜歡喝鄰村人釀製的烈性白酒。我和二哥從小就不喜歡喝白酒,而家裏的女性成員更不怎麽喝了。所以父親有時會去村裏的供銷社買一瓶甜的飲料回來,其味道類似於雪碧或者七喜。我、二哥和幾個姐姐們會分享這一瓶飲料。在那個甜食緊缺的年代,能喝到甜飲料,也是令人陶醉的事情。

父親喜歡在大餐上喝很多酒,往往喝到半醉;然後就晃晃悠悠去床上睡覺去了。

而大餐後的下午,全家老少就可以盡情玩耍了。傍晚時家裏的女性成員們開始準備包餃子,因為大年夜和大年初一的飯,就全是餃子了。

二、熬年
除夕晚飯後,大家通常接著玩。那時老家沒有通電,自然沒有電視看。那是麻將還沒有普及,所以最流行的遊戲是在暖暖的火爐邊玩撲克牌。大人們會賭錢,通常每局也就一分錢起步。我們小孩子沒錢,但是也要裝模作樣地賭,所以每局賭一根火柴。

通常孩子們熬不過十點就要去睡覺了。有些傳統的大人們則要撐到午夜以後,是為“熬年”, 也叫“守歲”, 意思是辭舊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村裏的張家人比較講究,會在正堂裏焚香上祭,而且每隔一個時辰就要放一掛鞭炮,直到午夜過後。

三、大拜年
大年初一的淩晨,村裏就開始有人家陸陸續續鳴放加長版的鞭炮慶祝新年了。一旦被驚醒,我們這些孩子們馬上翻身起床,換上嶄新的衣服和鞋子,全軍出發去拜年了!

在我小的時候,雖說是要穿嶄新的衣服和鞋子,其實它們都不是從商店裏買來的;幾乎都是母親或者姐姐親手做的,或者是買了布料請手巧的鄰居或者村裏的裁縫做的。即使連這樣的新衣服,有的人家也不能給每個孩子都提供一套。

在正式的拜年之前,通常我們也會去已經放過鞭炮的人家的院子裏,在地上鞭炮的碎屑裏尋找沒有爆炸的鞭炮。這可是免費的玩具啊,絕對不容錯過。

天剛蒙蒙亮,我們就開始成群結隊到每家去拜年了。說是拜年,就跟萬聖節討糖果一樣,不用真去跪拜或者說吉祥話--隻要孩子人到了門口就行了。鄰居們都不會介意禮節,而是樂樂嗬嗬給孩子們發自家做的美食,比如爆米花、炸油條、炒花生、炒瓜子等等。

我們家是村裏唯一真正發糖果的人家。父親會去供銷社買來一包水果糖,每個孩子隻發一顆。不知為何,我從小就不太喜歡這種糖,雖然甜,但是太硬了。

有些叔伯長輩們會逗自家侄子們,讓他們行真正的跪拜禮。但是獎賞就不能隻是食物了,必須給錢;當然不用多給,一分錢就可以換回一個響頭。

這是村裏孩子們一年裏最幸福的時辰。等到了天亮以後,孩子們的拜年基本結束了,大家滿載而歸,回家吃餃子。

整個大年初一,孩子們就繼續玩各種遊戲。這和平時不一樣,因為大家都是穿著嶄新的衣服和鞋子在一起玩;這種情形,每年隻有這一次。

在我們老家,大年初一也是大人們難得的“法定假日”:這一天除了做飯,大家都不準上山或者下地幹活。早飯以後,已經過了討糖年齡的青年和壯年人,也會三三兩兩到各家拜年。不過他們是真正地拜年,除了和主人問候、寒暄,通常還要坐下來和主人拉拉家常。

附:喬布斯家門口的人流

附:梅耶爾家的“免費玩家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