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遊戲、節日習俗和烹飪佐料三則
文章來源: yefang2023-10-02 08:24:09

一、石頭 剪刀 布

無論在中國的南方還是北方,人們大概都知道石頭、剪刀、布這個遊戲。這是兩人玩的一種猜拳遊戲,也常被用來決出二者之間的勝負,類似用擲硬幣來裁決勝負。無論采用石頭、剪刀、布還是采用硬幣作為博弈的工具,裁決之前雙方獲負勝的機率已經知曉,最終的勝負都是隨機的結果。

有趣的是,石頭剪刀布的遊戲結果不符合簡單的二元分類:除了“勝”和“負”兩個結果以外,這個遊戲還有“和”,著三個結果出現的機率分別為三分之一。這意味著:遊戲雙方的每次博弈除了有“勝”和“負”之外,還可能會出現一次和局,也即一次緩衝的機會,這個遊戲的巧妙之處正在於此。

石頭、剪刀和布,一物降一物,也即:石頭克剪刀;剪刀克布;布克石頭,有點類似中國文化中的“萬物相生相克”的自然原則,但並不能以此肯定它是中國古人的分明。

德國的小孩也玩這個遊戲。他們玩這個遊戲的時候,先把手放在背後,在給出口令“sching(音:xin第一聲), schiang(音:xiang第一聲), schong(音:xiong第四聲)”之後兩人同時伸出手,給出“石頭”、“剪刀”或者“布”的手勢,然後決定輸贏。這個遊戲的名字和它的口令一樣,但沒有人能說出這個口令的意思和出處。

小時候看見住宅區裏的小女孩們玩這個遊戲,同樣先把手放在背後,口令之後給出“石頭”、“剪刀”或者“布”,她們的口令是“猜東裏猜”,至今沒有弄明白,這個口令的出處和意思。這也許是一個無法解釋碼的文化符號。

二、元宵節 猜謎 湯圓

農曆正月十五,也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宵”是晚上的意思,“元”的意思是“圓”,這一天是陰曆新年以來的第一個月圓之日。元宵節是除了春節和中秋節外最重要的民間節日之一,這一天的慶祝活動包括賞燈、猜謎和吃元宵。

中國古代的幾部名著中都有關於元宵節的情節。比如《紅樓夢》第二十二卷中,賈政陪賈母猜謎,前麵幾個謎語的謎底分別是爆竹、硯台、算盤一類的品物,最後一個謎語的一謎麵為:

    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

賈政心裏似乎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寶玉的年紀寫這樣一首詩,不是一個好的兆頭。作者沒有直接給出謎底,讀者一定很想知道的不僅是謎底,而是這首詩影射的究竟是什麽?是指寶黛二人的命運歸宿,還是指其他人物的命運呢?這個問題隻能留給紅學家們解答。

吃元宵是慶祝元宵節的重要內容。元宵是北方的食品,南方人稱它為湯圓。元宵和湯圓的製作方法不同:北方人“滾元宵”而南方人則“包湯圓”,即使用同樣的材料,口感也不完全相同。凡從上海地區出來的人大都知道“寧波湯圓”這個商業品牌,嚴格地說,它有點像一個產品標準:豬油、白糖和黑芝麻按一定比例配製成直徑約1點5厘米的餡,用糯米粉揉捏成直徑約2厘米的圓子。

從小喜歡吃寧波湯圓,很自然認定湯圓是甜食,就像認定湯圓是圓形的一樣。直到前幾年春節前回國休假的途中,這個傳統認知才第一次被顛覆。那次從機場乘坐出租車回家,路上與出租車司機聊天中了解到,上海川沙縣農村人年三十吃年夜飯,年初早上一吃菜肉餡的“湯團”(浦東人稱湯圓為“湯團”)。

用菜和肉做湯圓的餡,聽起來有點像往咖啡裏放鹽。後來從一位發小口中得到證實:上海郊區人確實做菜肉湯圓。他還打聽到,原上海縣地界上的有一家店經營此種湯圓,其味道鮮美且質量上乘。

下次回上海一定去那裏品嚐菜肉湯圓。

三、醬油

醬油是中菜中的重要烹飪佐料,用它作為主要調料的燉製加工方法被稱為“紅燒”。它在烹飪中被使用的程度可以與西方人使用胡椒粉相比擬。醬油采用大豆為原料,經過發酵加工後製成。醬油中脂類物質的含量低,它不屬於人們日常中食用的菜油類,嚴格地說,醬油不是油。

計劃供應年代,城市中的副食品如肉類、家禽和蛋類憑票供應。那時每個月難得買一次肉,一般都把肉用百葉結、油豆腐一起紅燒。紅燒的菜中含鹽量高,就著幾塊肉和豆製品就可以咽下幾碗秈米飯。“文革”以後市場供應不斷改善,大量新鮮蔬菜、鮮活的魚蝦以及各類海鮮進入菜市場,人們的口味向清淡的方向轉變,家庭的主要烹調方法也不再是紅燒,醬油在日常生活中似乎變得無足輕重了。

到了國外,在與同事去中餐館用餐的時候,發現他們普遍喜歡用醬油、辣料和味精加工出的中菜,有些同事還會在端上來的菜中加入(被稱為“生抽”或者“老抽”的)白醬油和紅醬油,用來加重中菜佐料的口味。在他們看來,隻有用醬油烹製的菜肴才能稱作中菜。在國內的中菜烹調技藝中,醬油不會出現在所有的菜肴中,但在國外,大多數中餐館顧客都喜歡含有“生抽”、“老抽”的醬油中菜,醬油自然成了中菜館幾乎每一道菜的必要烹調佐料。

近些年來,有時會與友人外出提高生活質量,在周末或者假日找一家幹淨的中餐館,點幾個菜更換口味。麵對醬油中菜的誘惑,常會忘記禁忌油膩以及重鹽和辛辣食物的醫囑,免不了大快朵頤,敞開肚子飽餐一頓。去中餐館以“打牙祭”的方式提高生活質量,其說是享用醬油中菜,不如說是一種懷舊:在品嚐各類醬油中菜的時候,讓思緒返回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