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劄記之二:摩西也曾是個最大的阿Q兼憤青
文章來源: 一個人的親密2008-05-24 12:47:21

摩西也曾是個最大的阿Q兼憤青

 

當年,讀喬伊斯的名著尤利西斯”. 感慨最深的是在第七章中,有一段精彩絕倫

的演說. 那是書中一位愛爾蘭記者約翰..泰勒在三一學院史學會上發表的一

段演講,目的是反駁另一位演講者對愛爾蘭青年學生的洗腦.

 

摘錄下:「主席先
生,諸位女士們,先生們:剛才聽到我那位學識淵博的朋友對愛爾蘭青年所
發表的演說,佩服之至。我仿佛被送到離這個國家很遠的一個國家,來到離
本時代很遠的一個時代;我仿佛站在古代埃及的大地上,聆聽著那裏的某位
祭司長對年輕的摩西訓話。我好像聽見那位埃及祭司把聲音提高了,帶有自
豪而傲慢的腔調。我聽見了他的話語,並且領悟了他所啟迪的含義。

  你們這些猶太人為什麽不接受我們的文化,我們的宗教和我們的語言?
你們不過是一介牧民,我們卻是強大的民族。你們沒有城市,更沒有財富。
我們的都市裏,人群熙攘;有著三至四層槳的大帆船,滿載著各式各樣的商
品,駛入全世界各個已知的海洋。你們剛剛脫離原始狀態,而我們卻擁有文
學、僧侶、悠久的曆史和政治組織。你們向本地那無名的偶像禱告。我們的
寺院卻宏偉而神秘,居住著伊希斯和俄賽裏斯,何露斯和阿蒙瑞。你們信仰
奴役、畏懼與謙卑;我們信仰雷和海洋。以色列人是孱弱的,子孫很少;埃
及人口眾多,武力令人生畏。你們被稱作流浪者和打零工的;世界聽到我們
的名字就嚇得發抖。

  可是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倘若年輕的摩西聆聽並接受這樣的人生觀;
倘若他在如此妄自尊大的訓誡麵前俯首和順從,精神委頓,那麽他就永遠也
不會領著選民離開他們被奴役的地方了。他絕不會在雷電交加中在西奈山頂
與永生的天主交談。更永遠不會臉上煥發著靈感之光走下山來,雙手捧著十
誡的法版,而那是用亡命徒的語言鐫刻的」

我記下這段話,因為按我們這個時代流行的話語來看,那摩西確是個阿Q憤青.

以講道理與擺事實的態度來看,摩西時代的埃及就像今日之美國,是先進生產力的

代表,是超級大國,是文明與藝術的典範,是要去國際接軌的榜樣.你摩西要錢沒錢,

要技術沒技術,要軍事沒軍事,你憑什麽不讓以色列人去與先進文化接軌,全盤埃及

,象今天的黑人融入美國文化中一樣, 這是信奉普世的價值. 按中國某些史學家的

所謂事實求是的曆史觀點看,摩西就是一個醜陋的猶太人.是阿Q, 是憤青.

可是幾千年後,那個不可一世的古埃及文明失傳了。而當年孱弱的猶太人卻成

了西方社會的權力,資本與媒體的精英。正如這個故事所說的,當年的摩西要

是精神委頓地從了埃及僧侶的洗腦,全盤埃及化了。也許就不會有今天所謂的

基督教與強大的西方。

細想一下,其實這個故事跟中國文化中主張的君子慎獨很相似。一個君子

要堅持著自己生命獨有的價值,走自己的道路。一個民族也是,不要因為

其他的民族一時的強大,就放棄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文化與傳統。一個民

族應該善於學習,但是一定要自強不自息,堅守自我。絕不要被別人的幾

句什麽虛幻的普世價值而被洗腦,精神委頓地接受奴役。有時被人拿美國

如何發達強大而被人說成是個阿Q憤青其實沒什麽。想想摩西吧。君子

當自強不息,去創造屬於自己生命的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