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親密
文章來源: 一個人的親密2005-12-22 10:12:26

記得很久以前,在國外的廁所裏,看著門上各種筆跡的留言與圖畫。其中一句到如今還記得:Apathy is a serious problem, but who care?

 

冷漠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誰在乎呢?

 

這話卻讓我在乎了好幾年,揮之不去地糾纏著我。分析冷漠,還得從其反麵著手,那個人人都在乎的很的問題,親密。在一個浪漫都變成大規模生產的商品時代(有特色的生日卡,網上找到的笑話,小品,散文,短片,音樂等,更不用說可以廉價購買的性交易),我們大多數的人其實生活都豐富起來,而我們始終覺得意猶未盡的人生,浮出水麵的,恰是親密的困境:人與人,先是渴望親密,又最終拒絕親密。大多數人的婚姻就是這種親密困境的真實寫照。人渴望的是一種特殊的親密感,一種和諧而豐富的親密感。那種人與人的互助,理解,關懷,熱愛。人因為追求這樣一種親密而相愛,而成就婚姻,而結果卻是,婚姻往往成為了親密的敵人,隻留下牽引,責任,限製與操縱。

 

親密確是一個難題,有著許多不可逾越的障礙:一個人的親密與開放的親密。一個人的內在本身就充斥著矛盾,連自己都不能把握自己的本性,連自己都不能對自己很親密,連自己都時常憎恨自己。又如何能完美地保持著與他人的親密呢?

 

最近有部英國電影“Closer”,就描寫這種愛情的陷井,因為相愛著,就想知道愛人的隱秘,而那些隱密與真實,卻是另一個人想要苦苦堅守的距離。電影的男主角,最後是兩個愛他的女人都選擇了離開他。其中一個女子,離境時的護照上顯示男主角確實有理由懷疑她,她確是以假名在英國生活。自稱與這個男人相愛,卻連真實的姓名都不讓他知道。這就是這部電影的更為深刻的意義:有一種親密,有一種愛情,有一種真實,是建立在開放的親密之上,因為我們自己的內心的困境,因為他人就是地獄的存在,我們無法擺脫一些囚禁,也可以說是另一種天性,另一種執著。

 

人不識,情己真。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人未謀麵,天各一方,但是卻自有一種真實,一種人性,一種親密。它既是一個人的親密(我的,或是你的),也是開放的親密(就象電影Closer裏一樣,尋找一種生命自己的完整與深刻,更親密,更親密

 

當我們講人格的時候,就知道人格就是一個人選擇出來的,麵對社會與他人的形象,說白一點就是麵具。一個人苦苦想戰勝自我,把握自己,去努力塑造的形象與人生追求。一個人首先要找到的是內在的親密,接著就是開放在外的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