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德十年》讀書筆記
文章來源: 邵豐慧2024-02-16 19:27:21

一本翻開,就停不下來的書。

真誠,樸實的文字,書寫著傳奇。 正如,季老多次提到“當時隻道是尋常”。

這段回憶,有和我們平常人一樣的,剛畢業時的無所適從, 也有少有人見過的“滿洲國”,蘇聯,波蘭,德國,瑞士,法國,西貢… 特別是在德國完整經曆二戰,作為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和珍貴的親身經曆。 這樣的記錄,比曆史書裏冰冷的數字,和達成共識的結論,要有意義的多。

以下是我散亂的筆記:

《章用》(文中的一個章節),一方麵唏噓章用的人生,名門之後,孤獨早逝,一個內秀的人,怎不讓人惋惜。另一方麵,真的很喜歡季老的文筆,寥寥數句,形象又含蓄的描繪出章用的母親(章士釗的夫人),可愛的天真,可笑的堅持,可笑裏又有幾多可哀可歎。沒有半句八卦,但是又隱約可見八卦的端倪,高手的留白,大概就是這樣的吧,或者,留白不是炫技,隻是出於尊重, 又比如他寫那位敦公,好笑卻不冒犯。

抱怨和讚美,哀傷和欣喜,都那麽克製,平淡的講述,卻更打動人心。唯有思鄉情,表達的那麽激烈。

說到抱怨,關於留學生的描述,過了90年,完全不過時。

“這是我畢生學術生活的黃金時期,從那以後再沒有過了。”--這句話,不起眼得躲在一段話的末尾。 因為想到他回國後可能麵臨的情況,一陣心酸。 章用早逝的是肉體, 而那代歸國的留學生,逝去的是黃金年代,葬送的是學術生涯,真不知是哪個更可惜更可歎呢。

德國戰敗後,被美軍占領的西德德情況,讓我不禁想起《永恒的邊緣 》 裏描寫的被蘇聯占領的東德區的情況,野蠻與文明,無需多言。

 “我心裏大火,向他頂了幾句,他反而和氣了。這種官僚真沒有辦法!” 這句話,在未來的新中國,特別是他被關進牛棚的那些年, 再回想,會不會覺得有點矯情了, 太不懂感恩了。 (他們幾個留學生,跟國民黨領事館的官員們打交道的經驗總結,就是要來狠的,不光有了美金,頭等艙,還有了他們自己都覺得有點過分要求的象牙筷子……)

“我竟有幸親身經曆了規模比第一次世界大戰要大得多、時間要長得多、傷亡要重得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可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出人類曆史上罕見的大戲,開端竟是這樣平淡無奇。事後追思,真頗有點失望不過癮的感覺了。” -- covid 來臨時,我們似乎都知道要見證曆史了,即便如此, 短暫的激動過後,日子忽然就過了,似乎經曆了件大事,又似乎沒有什麽不同。

“到了此時,法西斯頭子王顧左右而言他,以前的牛皮仿佛根本沒有吹過,而老實的德國人民也奉陪健忘”—哈哈,何其相似。

文中,還有很多讓人,事,比如劃船的盲童,浙江商人,多位恩師,炮火中逆行的物理學教授,地下室裏被掩埋的人…… 鄰居女孩,波蘭姑娘……

“逝去的生命不能複歸,也用不著複歸。但是,回憶這樣的生命,意識到自己是這樣活過來的,陽關大道、獨木小橋,都走過來了,風風雨雨都經過了,一直到今天,自己還能活在世上,還能回憶往事,這難道還不能算是莫大的幸福嗎?” —— 平安順遂是福,波折起伏,回頭看,也是福,哪種才是更大的福呢?或許因人而異吧。也或許,心懷感恩,所遇皆福。

季老通讀古今,融貫中西,遣詞造句之有趣,之達意,之簡潔,有西方句式結構的影子,又處處透出了中文的功底。 通篇,有一種淡淡的灰調,沒有大悲也沒有大喜,用現在時髦的詞匯說,就是莫蘭迪調兒, 那是作者的多愁,溫柔和悲憫。但總體是美好的。 他的另一部回憶作品《牛棚雜憶》,必然是沒了這份美好, 想讀但又不敢讀。

怕,傷心;怕,睡不著。

我不多說了,你若還沒有讀過,就自己去讀季先生的書吧。

 

“”裏是作者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