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閑話
文章來源: 邵豐慧2024-01-27 12:54:24

12歲的小心思

偷看了女兒的小心思。又一個被文學作品毒害的小孩。人生還沒有開始,就自以為深刻的說著aching。

在最美的季節,最多愁善感著。

沒有辦法通過說教讓她理解這個季節的美麗。隻有當她某天回望時才能理解,在一切都已回不去的時候。唯有希望,那時,她麵帶微笑,寧靜美好。

 

撕心裂肺的老歌

《繁花》裏的老歌,離開了劇情,再聽,發現聽不下去了。幾乎個個都是撕心裂肺,愛而不得,痛卻心甘情願的深陷。一個處於“青春期”的時代, 造就了屬於那個時代的歌。

新生代的毛不易的歌,我卻能百聽不厭,平靜,溫和,雖有不甘,簡單自嘲一下,日子繼續淡淡的的過著。

 

春的驚喜

雪剛化,後院小溪邊的蘭花就含苞待放了, 還發現了一根長滿木耳的樹枝, 我把它移到一堆斷木從裏, 當做種子, 希望能收獲很多木耳。

 

為什麽要寫博

一位網友,邀請我去某平台發文,每篇平均能有4000的點擊量。這不禁讓我開始思考,我為什麽要寫博,為了點擊量嗎?

我猜想,每一篇博文背後,都有一個孤獨的靈魂吧。在寫博之前,跟書本對話,跟日月星光和清風流水對話,聽到的是來自內心的回響。在博客和論壇裏對話,聽到的是別人的回音,可惜都是恭維客氣的多,畢竟這是文明的平台,都是些有文化教養的人。而且,如果不恭維客氣,還想怎樣? 我能接受批判嗎?我敢於自我批判嗎?為什麽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把自己扒光? 如果不這樣,那麽在大庭廣眾之下展現虛假的自己,又有何意義。也許也是有意義的吧,好像一個社交聚會,那些該說,哪些不該說,是不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社交規範。或許,網絡不過是一個帶著麵具的假麵舞會,可以比現實更大膽些,但,依然是具備社交屬性的。

在這場假麵舞會裏,點擊量代表著受歡迎程度,現實裏沒有得到滿足的人,可以在這裏盡量爭取點擊量,一個看似客觀的評價標準,但是,隻需一個吸睛的標題就能比內容更易賺取。就算是靠內容賺來的,又能怎樣?隻是滿足了自己的傾訴欲,還是給了對方滋養?滋養!我有這個能力嗎?

至少,通過大家的舞步,我們也大體能挑出假麵之後,那幾個有著相似靈魂的人,那幾個不需摘下麵具,也能大體描繪出輪廓的朋友。也許,這就夠了。

點擊量不需太多,認出彼此,就好。